一种食用菌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2638发布日期:2019-05-07 20:2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食用菌培养架。



背景技术: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现有技术的食用菌培养架在风力作用下,培养架上的食用菌易被吹散,会导致食用菌的散落,同时也无法对食用菌生产进行温度和湿度方面的控制。在食用菌的培养过程中,现有技术中培养架上放置食用菌的支撑板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在支撑架上,使得支撑架与支撑板固定为一个整体。在往支撑板上放置食用菌过程中由于支撑板有高有低,往高处或低处的支撑板上放置食用菌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可增加食用菌的放置速度,且放置方便,同时能大范围补水满足食用菌的水量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包括底座和固定设置于底座两侧的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内侧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自支撑架内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在所述支撑架等高的滑动槽之间设置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位于滑动槽内的下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板和滑动槽之间相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盒,所述放置盒自支撑板表面上下延伸形成,在所述放置盒上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支撑板表面放置盒之间设置有透水孔;

还包括补水机构,所述补水机构设置于支撑板上部,所述补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内侧的水管固定座,在水管固定座上固定设置有水管,还包括喷头,所述喷头和所述水管管路相连;

所述喷头包括喷头主体,在所述喷头主体内设置有出液腔,在所述喷头主体上部设置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水管和出液腔;所述喷头主体下部弧状设置,在所述喷头主体下部设置有若干出液孔;还包括设置于出液腔内的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包括固定端和设置于固定端上部的分液端,所述固定端设置于出液腔底部,所述分液端呈伞装,所述分液端的弧形面朝向进液通道。

进一步地,在所述放置盒内壁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螺旋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上部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敞口设置,所述集水箱的开口覆盖所述透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食用菌培养架有益效果是:1.食用菌培养架中的支撑板能够沿着滑动槽抽出,抽出后的支撑板可以在适合的位置向放置盒内放置食用菌,放置完成后再将支撑板沿滑动槽放回,增加食用菌的放置速度,而且放置方便。2.食用菌培养时若需要补水,可往水管内通水,水再从喷头中喷淋至支撑板的放置盒内,以达到对食用菌灌溉补水的目的,多余的水会从透水孔排出漏至集水箱中,即完成了对水资源的重复收集。3.食用菌放置于放置盒内,放置盒则是自支撑板表面上下延伸形成的立体结构,能有效避免风力对食用菌的影响,防止食用菌散落;在放置盒内壁设置有加热管,能对生长的食用菌起到保温作用。4.喷头主体下部弧状设置,出液孔朝向各个方位,可实现多方位的出液,伞装设置的分液器可以将从进液通道输送的水均匀分散至出液孔,避免单孔出液导致喷淋不均匀的现象,满足食用菌生长的水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食用菌培养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食用菌培养架中支撑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食用菌培养架中喷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支撑架;3-滑动槽;4-支撑板;5-放置盒;6-加热管;7-透水孔;8-滚轮;9-水管固定座;10-水管;11-喷头;12-集水箱;13-进液通道;14-出液腔;15-出液孔;16-分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食用菌培养架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包括底座1和固定设置于底座1两侧的支撑架2,在支撑架2内侧设置有滑动槽3,滑动槽3自支撑架2内侧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在支撑架2等高的滑动槽3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在支撑板4位于滑动槽3内的下侧设置有滚轮8,支撑板4和滑动槽3之间相嵌设置。食用菌培养架中的支撑板4能够沿着滑动槽3抽出,抽出后的支撑板4可以在适合的位置向放置盒内放置食用菌,放置完成后再将支撑板4沿滑动槽3放回,增加食用菌的放置速度,而且放置方便。在支撑板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放置盒5,放置盒5自支撑板4表面上下延伸形成,在放置盒5上部设置有开口,食用菌放置于放置盒5内,放置盒5则是自支撑板4表面上下延伸形成的立体结构,能有效避免风力对食用菌的影响,防止食用菌散落。作为优选地,在放置盒5内壁设置有加热管6,加热管6螺旋设置,能对生长的食用菌起到保温作用。

还包括补水机构,补水机构设置于支撑板4上部,补水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架2内侧的水管固定座9,在水管固定座9上固定设置有水管10,还包括喷头11,喷头11和水管10管路相连,结合图2所示的食用菌培养架中支撑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在支撑板4表面放置盒之间设置有透水孔7。作为优选地,在底座1上部设置有集水箱12,集水箱12敞口设置,集水箱12的开口覆盖透水孔7。食用菌培养时若需要补水,可往水管10内通水,水再从喷头11中喷淋至支撑板的放置盒5内,以达到对食用菌灌溉补水的目的,多余的水会从透水孔7排出漏至集水箱12中,即完成了对水资源的重复收集。

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食用菌培养架中喷头结构示意图,喷头11包括喷头主体,在喷头主体内设置有出液腔14,在喷头主体上部设置有进液通道13,进液通道13连通水管10和出液腔14;喷头主体下部弧状设置,在喷头主体下部设置有若干出液孔15;还包括设置于出液腔14内的分液器16,分液器16包括固定端和设置于固定端上部的分液端,固定端设置于出液腔14底部,分液端呈伞装,分液端的弧形面朝向进液通道13。喷头主体下部弧状设置,出液孔15朝向各个方位,可实现多方位的出液,伞装设置的分液器可以将从进液通道13输送的水均匀分散至出液孔15,避免单孔出液导致喷淋不均匀的现象,满足食用菌生长的水量要求。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