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水稻大棚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3199发布日期:2019-06-11 21:2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涉及水稻育苗,具体为一种盐碱地水稻大棚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盐碱含量高,播种后成苗困难,因此,生产上大多采用育秧机插方法。我国北方地区,早春温度低,需要大棚育秧。在盐碱地大棚育秧中,采用秧盘客土,后者基质播种育秧,播种后放入大棚。根据气候情况,通过喷水补充秧盘水分,由于大棚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大棚内土壤出现返盐,大棚中土壤中盐分上升。秧苗常常因盐害,造成育秧期间死苗,秧苗生长缓慢、根系发黑,秧苗发黄,死苗。特别是多年采用大棚育秧的地方,秧苗根系发黑,秧苗发黄,死苗现象更严重,制约水稻盐碱地水稻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水稻大棚育苗方法,放方法具有出苗快,成秧率高,秧苗健壮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盐碱地水稻大棚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离地面40厘米以上的高台地为大棚育秧地;

2)在大棚苗床中铺设排盐管道,排盐管道直径10厘米,管道上部有排水孔,排盐管道与大棚外的排盐沟相通;

3)春季降雨时,将大棚薄膜揭开,让雨水进入大棚土壤淋洗土壤,减低大棚土壤耐盐量;

4)采用适于盐碱地施用的基质育秧,减低秧盘播种量,增强秧苗耐盐能力;

5)采用高温出苗技术,缩短秧盆种子出苗时间;

6)在育秧期间,控制秧苗浇水量,减少秧盘水分蒸发量。

进一步的,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各育秧盘中加入底土或基质,底土或基质高于育秧盘的矩形框的边框高度的2/3并距育秧盘的边框顶部有5-8mm距离,该距离对应着种子厚加种子出苗高度之和的高度;

b.将定量的种子按条播或点播或撒播的方式,用手工或机具播于育秧盘的底土或基质上,种子需要经过浸种催芽露白;播种后覆盖顶土或基质,以不见种子为度,顶土或基质的厚度在5-8mm之间,盖没种子;覆盖顶土或基质后,顶土或基质上表面距育秧盘的边框顶部有1-2mm距离,该距离应大于育秧盘底板下部的筋条高度和种子出苗高度中较高的那个高度之和;在覆盖顶土后或加入底土后通过上部的喷淋或下部的浸渗以及其他的加水方式,使育秧盘中的育秧物处于湿润饱和状态,达到土壤或基质饱和水分的90%或以上;

c.将播种后的育秧盘按20-25张秧盘数量叠放在一起,叠放的育秧盘的底板下部边框形式的筋条嵌入到育秧盘的边框内侧中,使育秧盘的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暗环境,叠放后上盘的底与下盘的顶土或基质表面有可供种子发芽出苗的空间;

d.将播种后叠放的育秧盘置于25-35摄氏度的温度和95%以上湿度的暗环境下,48小时后出苗,芽长度达到5mm后外移摆放,将出苗的育秧盘移到田间或大棚平铺放在育秧池或立体育秧架上,在有光照的环境进行绿化育秧,直至达到机插秧用秧苗的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水稻秧盘种子出苗快,出苗提早12小时左右;

2)水稻种子出苗整齐、胚芽壮实,成秧率提高10-20%;

3)大幅降低水稻秧苗因盐害出现的秧苗根系发黄、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死苗;

4)秧苗健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利用水稻二段育苗装置育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盐碱地选择高台地建育秧大棚。在盐碱地地区水稻育秧,大棚育秧地选择高台地,离地面40厘米以上。

s2在大棚苗床中铺设排盐管道。排盐管道直径10厘米,管道上部有排水孔。管道3米1条,铺设深度在30厘米。管道与大棚外面的排盐沟相同。

s3春季水稻育秧后,揭开大棚薄膜,雨水淋洗大棚土壤。让雨水进入减低大棚土壤耐盐量。

s4选择适于盐碱地施用的基质育秧。基质的ec值较低,减低k肥含量。

s5降低秧盘播种量,增强秧苗耐盐能力。盐碱地育秧适当降低秧盘播种量,较常规播种量较低20%,提高秧苗耐盐能力,但确保秧盘成毯。

s6秧盘播种后叠盘,采用高温出苗技术,缩短秧盆种子出苗时间。

1)在各育秧盘中加入底土或基质,底土或基质高于育秧盘的矩形框的边框高度的2/3并距育秧盘的边框顶部有5-8mm距离,该距离对应着种子厚加种子出苗高度之和的高度。

2)将定量的种子按条播或点播或撒播的方式、用手工的方式或用机具播于育秧盘的底土或基质上,种子需要经过浸种催芽露白;播种后覆盖顶土或基质,以不见种子为度,顶土或基质的厚度在5-8mm之间,盖没种子;覆盖顶土或基质后,顶土或基质上表面距育秧盘的边框顶部有1-2mm距离,该距离应大于育秧盘底板下部的筋条高度和种子出苗高度中较高的那个高度之和。在覆盖顶土后或加入底土后通过上部的喷淋或下部的浸渗以及其他的加水方式,使育秧盘中的育秧物处于湿润饱和状态,达到土壤或基质饱和水分的90%或以上。

3)将播种后的育秧盘按20-25张秧盘数量叠放在一起,叠放的育秧盘的底板下部边框形式的筋条嵌入到育秧盘的边框内侧中,使育秧盘的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暗环境,叠放后上盘的底与下盘的顶土或基质表面有可供种子发芽出苗的空间。

4)将播种后叠放的育秧盘置于25-35摄氏度的温度和95%以上湿度的暗环境下,48小时后出苗,芽长度达到5mm左右可以外移摆放,进行出苗的环境可以是上述温度和湿度的温室或大棚;将出苗的育秧盘移到田间或大棚平铺放在育秧池或立体育秧架上,在有光照的环境进行绿化育秧,直至达到机插秧用秧苗的条件。

s7在育秧期间,控制秧苗浇水量。减少秧盘水分蒸发量。水稻在2叶期到育成可机插的秧苗期间,秧苗耐旱性较强,适当较少洋盆土壤含水量,促进秧苗的健壮。在这个时期,根据秧苗早上8-10点秧苗叶尖吐水情况确定浇水,如吐水叶尖的比例在20%以下,应当浇水,且在旁晚浇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水稻大棚育苗方法,利用在盐碱地选择高台地建育秧大棚,春季水稻育秧后,揭开大棚薄膜,雨水淋洗大棚土壤。让雨水进入减低大棚土壤耐盐量。在大棚苗床中铺设排盐管道,管道与大棚外面的排盐沟相同,降低大棚土壤盐积累。选择适于盐碱地施用的基质育秧,基质的EC值较低,减低K肥含量。降低秧盘播种量,增强秧苗耐盐能力。在育秧期间,控制秧苗浇水量。减少秧盘水分蒸发量。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峰;张茂林;周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稻研究所;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8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