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4256发布日期:2019-06-05 21:2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在农作物害虫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农作物常见的有以下种类的病虫害: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甜菜夜蛾、小菜蛾、稻飞虱、白粉病、玉米螟、棉铃虫、小麦锈病、棉蚜、稻纹枯病、稻瘟病、麦蚜、麦红蜘蛛、蝗虫、麦类赤霉病等,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病虫害,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导致害虫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使得农民不得不加大用药量以提高防效,但是又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氟氯虫双酰胺作为我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一种新化合物,属苯甲酰胺类杀虫剂,能高效激活昆虫鱼尼丁(肌肉)受体进而过度释放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导致昆虫瘫痪死亡。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性好。该活性成分表现出对哺乳动物和害虫鱼尼丁受体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大大提高了对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安全性。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母体含氮合成的氨基甲酸酯衍生物,能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阻断正常神经传导,使昆虫中毒死亡。

硫双威为低毒杀虫剂、杀螨剂。硫双威主要是胃毒作用,几乎没有触杀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在土壤中残效期很短。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如棉铃虫、卷叶虫、食心虫、菜青虫、小菜蛾。可用于防治鞘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害虫。

克百威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持效期较长。该药被植物根系吸收传导后,在叶部积聚较多。适用于防治水稻、棉花、甘蔗、花生等多种作物害虫。

茚虫威为钠离子通道抑制剂,主要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导致靶标害虫麻痹、最终死亡。药剂通过触杀和摄食进入虫体,害虫的行为迅速变化,致使害虫迅速终止摄食,从而较好的保护靶标作物。主要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棉花棉铃虫、水稻稻纵卷叶螟等。

抗蚜威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熏蒸和渗透叶面作用,能防治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烟蚜。同时,杀虫迅速,对预防烟蚜传播的病毒病有较好的效果。此外,残效期短,对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蚜虫天敌没有不良影响,有效延长了对蚜虫的控制期。

异丙威属触杀性、速效性杀虫剂,用于水稻、某些果树和作物上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等害虫,还可兼治蓟马、蚂蝗、厩蝇等。

速灭威是一种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的速效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及蝽蟓等,对稻纵卷叶螟、柑桔锈壁虱、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等也具有一定防效。

甲萘威具有触杀及胃毒作用,能抑制害虫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致死。用于稻、棉、果林茶桑等作物上的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棉卷叶虫、桃小食心虫、苹果刺蛾、水稻二化螟、茶毛虫、桑尺蠖、大豆食心虫等防治。

仲丁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低毒,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并具一定的胃毒、熏蒸和杀卵作用。对稻飞虱和黑尾叶蝉及稻蝽象的防治有速效、持效期短,亦可防治棉蚜和棉铃虫。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兼有胃毒、熏蒸、杀卵作用。主要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

丁硫克百威属于高效、广谱、内吸性的n-酰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杀螨剂,是克百威低毒化产品。用于防治柑橘、果树、棉花、水稻作物的蚜虫、螨虫、金针虫、马铃薯甲虫、梨小食心虫、苹果卷叶蛾及其他多种经济作物上的锈壁虱、蚜虫、蓟马、叶蝉等十多种害虫。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同作用机理的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将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但通常情况下得到的都是具有拮抗作用的复配配方,具有加和作用的复配配方就很少,而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配方就更少了。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氟氯虫双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氟氯虫双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持效期长的含氟氯虫双酰胺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有氟氯虫双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剂型。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茶小绿叶蝉、蓟马、小菜蛾、飞虱、二化螟、蚜虫等半翅目、缨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害虫上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氟氯虫双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氯虫双酰胺,活性成分b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活性成分b选自甲萘威、苯硫威、丙硫克百威、茚虫威、残杀威、丁硫克百威、噁虫威、伐虫脒、呋线威、甲硫威、抗蚜威、棉铃威、灭多威、杀线威、涕灭威、乙硫苯威、异丙威、仲丁威、唑蚜威、硫双威、杀虫双、克百威中之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b选自硫双威、克百威、茚虫威、抗蚜威、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仲丁威、丁硫克百威中之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50~50:1;

进一步地,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的重量比为1:3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30~30:1,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30~5:1,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的重量比为1:30~50:1,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的重量比为1:30~30:1,氟氯虫双酰胺与速灭威的重量比为1:30~5:1,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的重量比为1:10~30:1,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的重量比为1:3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30~50:1;

进一步地,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的重量比为1:5~3:1,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1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10~3:1,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的重量比为1:30~30:1,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的重量比为1:10~10:1,氟氯虫双酰胺与速灭威的重量比为1:5~3:1,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的重量比为1:3~5:1,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的重量比为1:30~3:1,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10~10:1。

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占总重量的0.5%~90%,优选为5%~80%。根据不同的剂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活性成分重量占总重量的1%~70%,优选为5%~50%;固体制剂活性成分占总重量的5%~80%,优选为10%~80%。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制剂由活性成分和农药辅助成分制成农药领域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进一步地,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为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水优选去离子水;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胺、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醇胺、异丙胺、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四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五种;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加工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6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补足余量;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水分散粒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6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填料补足余量;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悬浮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悬乳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2%~10%、消泡剂0.1%~2%、溶剂0%~15%、增稠剂0.1%~2%、乳化剂2%~12%、抗冻剂0.1%~8%、稳定剂0.1%~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水乳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微乳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0.1%~30%、乳化剂3%~25%、抗冻剂0.1%~8%、消泡剂0.1%~2%,稳定剂0.1%~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微囊悬浮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2%、润湿剂1%~8%、乳化剂2%~10%、分散剂2%~10%、增稠剂1%~5%、防冻剂2%~10%、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所述的组合物可作为农作物害虫的防治药剂。

本发明的优点:

1)所述的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提高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2)所述的组合物在应用中可降低化合物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3)所述的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的问题,可延缓害虫的抗药性的发生,并提高防治效果、持效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处的任何实行上的变通或改变都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制剂制备案例

实施例1:18%氟氯虫双酰胺·茚虫威可湿性粉剂(10:8)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茚虫威8%、辛基酚聚氧乙烯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22%氟氯虫双酰胺·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抗蚜威20%、木质素磺酸盐3%、拉开粉bx7%、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25%氟氯虫双酰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5:2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异丙威20%、烷基萘磺酸盐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4:30%氟氯虫双酰胺·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2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速灭威2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7%、拉开粉bx6%、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5:24%氟氯虫双酰胺·甲萘威可湿性粉剂(3:2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3%、甲萘威21%、木质素磺酸盐5%、月桂醇硫酸钠6%、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6:30%氟氯虫双酰胺·仲丁威可湿性粉剂(20: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0%、仲丁威10%、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7:25%氟氯虫双酰胺·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17)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8%、茚虫威17%、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氯化铝4%、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

实施例8:40%氟氯虫双酰胺·抗蚜威水分散粒剂(10:3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抗蚜威30%、木质素磺酸盐5%、月桂醇硫酸钠6%、尿素3%、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9:50%氟氯虫双酰胺·异丙威水分散粒剂(10:4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异丙威40%、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碳酸钠6%、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0:40%氟氯虫双酰胺·速灭威水分散粒剂(20:2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0%、速灭威2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7%、拉开粉bx6%、硫酸铵6%、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1:30%氟氯虫双酰胺·甲萘威水分散粒剂(5:2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甲萘威25%、木质素磺酸盐3%、拉开粉bx7%、碳酸氢钠8%、高岭土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2:20%氟氯虫双酰胺·仲丁威水分散粒剂(10: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仲丁威10%、烷基萘磺酸盐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碳酸钠7%、白炭黑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3:48%氟氯虫双酰胺·硫双威悬浮剂(28:2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8%、硫双威2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6%、月桂醇硫酸钠7%、硅油1%、丙烯酸钠1%、丙三醇7%、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

实施例14:25%氟氯虫双酰胺·克百威悬浮剂(10:1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克百威15%、聚羧酸盐7%、皂角粉7%、硅酮1%、三聚磷酸钠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5:10%氟氯虫双酰胺·茚虫威悬浮剂(1:9)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茚虫威9%、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十二烷基硫酸钠8%、酰胺1.5%、聚乙烯比咯烷酮1.5%、甘油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6:30%氟氯虫双酰胺·抗蚜威悬浮剂(5:2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抗蚜威25%、烷基萘磺酸盐6%、茶枯7%、硅油1.5%、脂肪酸钠1%、甘油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7:30%氟氯虫双酰胺·异丙威悬浮剂(10:2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异丙威20%、酯聚氧乙烯醚6%、拉开粉bx7%、酰胺1%、甲基纤维素1%、丙三醇6%、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8:25%氟氯虫双酰胺·仲丁威悬浮剂(4:21)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4%、仲丁威21%、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皂角粉6%、硅油1.5%、黄原胶1.5%、甘油6%、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9:15%氟氯虫双酰胺·速灭威悬浮剂(5: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速灭威1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硅酮1%、酚醛树脂1%、三甘醇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0:15%氟氯虫双酰胺·茚虫威悬乳剂(3:1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3%、茚虫威12%、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松浆丁基酯1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0%、乙二醇6%、酰胺1.5%、聚乙烯比咯烷酮1.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加入溶剂、表面活性剂,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制成水乳剂;茚虫威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制得悬浮剂,最后将所得到的悬浮剂和水乳剂高速剪切,匀质过滤即得产品。

实施例21:30%氟氯虫双酰胺·异丙威悬乳剂(10:2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异丙威2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甘油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丙二醇6%、硅油1.5%、脂肪酸钠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2:20%氟氯虫双酰胺·速灭威悬乳剂(10: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速灭威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松浆丁基酯1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乙二醇6%、硅油1.5%、黄原胶1.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3:30%氟氯虫双酰胺·甲萘威悬乳剂(15:1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5%、甲萘威15%、聚羧酸盐7%、甘油6%、烷基苯磺酸钙12%、烷基苯磺酸钙10%、丙二醇7%、酰胺1%、甲基纤维素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4:20%氟氯虫双酰胺·仲丁威悬乳剂(4:16)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4%、仲丁威1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6%、松浆丁基酯1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0%、乙二醇6%、酰胺1.5%、聚乙烯比咯烷酮1.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5:10%氟氯虫双酰胺·茚虫威水乳剂(4:6)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4%、茚虫威6%、矿物油18%、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10%、乙二醇6%、瓜胶1%、酰胺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与溶剂、乳化剂、助溶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抗冻剂,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

实施例26:24%氟氯虫双酰胺·异丙威水乳剂(20:4)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0%、异丙威4%、矿物油20%、三乙醇胺盐11%、乙二醇4%、聚乙烯醇1%、葵酸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7:15%氟氯虫双酰胺·速灭威水乳剂(10: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速灭威5%、棕榈油1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硅酸镁铝6%、丙二醇6%、硅油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8:20%氟氯虫双酰胺·甲萘威水乳剂(5:1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甲萘威15%、白油16%、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9%、三聚磷酸钠6%、丙二醇6%、瓜胶1%、硅油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29:20%氟氯虫双酰胺·仲丁威水乳剂(2:18)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仲丁威18%、脂肪酸酯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丙二醇6%、硅酸镁铝1.5%、有机硅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0:25%氟氯虫双酰胺·丁硫克百威水乳剂(0.5:24.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0.5%、丁硫克百威24.5%、松浆丁基酯16%、三乙醇胺盐11%、三甘醇6%、硅酸镁铝1%、硅酮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1:10%氟氯虫双酰胺·茚虫威微乳剂(7.5:7.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7.5%、茚虫威7.5%、n-辛基吡咯烷酮15%、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15%、丙三醇6%、酰胺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用溶剂及助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其它助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本发明微乳剂制剂。

实施例32:18%氟氯虫双酰胺·抗蚜威微乳剂(3:15)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3%、抗蚜威15%、n-辛基吡咯烷酮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6%、酰胺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3:45%氟氯虫双酰胺·速灭威微乳剂(3:42)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3%、速灭威42%、n-辛基吡咯烷酮16%、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17%、乙二醇6%、有机硅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4:15%氟氯虫双酰胺·丁硫克百威微乳剂(1:14)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丁硫克百威14%、n-辛基吡咯烷酮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6%、酰胺1%、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5:15%氟氯虫双酰胺·茚虫威微囊悬浮剂(5: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5%、茚虫威10%、氯化钙6%、脂肪酸酯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酰胺1%、丙烯酸钠1%、萘磺酸甲醛缩合物10%、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用溶剂完全溶解,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加入囊皮材料,混合均匀,制得油相。在反应釜中加入相应的水和防冻剂,搅拌均匀,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缓慢加入,搅拌成乳状液,进行剪切,至粒径合格。常温滴加引发剂,滴加完成后程序升温到指定的温度,进行保温约3小时,保温结束,通冷却水降温,降至室温,加入分散剂等助剂搅拌均匀,最后加入增稠剂、防腐剂搅拌均匀得到相应的产品,检测,进行ph调节,合格后包装。

实施例36:20%氟氯虫双酰胺·抗蚜威微囊悬浮剂(10: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10%、抗蚜威10%、褐藻酸钠9%、椰子油6%、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4%、有机硅1%、聚羧酸盐6%、茶枯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7:12%氟氯虫双酰胺·异丙威微囊悬浮剂(2: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异丙威10%、氯化钙6%、脂肪酸酯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酰胺1%、丙烯酸钠1%、萘磺酸甲醛缩合物10%、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8:10%氟氯虫双酰胺·速灭威微囊悬浮剂(2:8)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2%、速灭威8%、、褐藻酸钠9%、椰子油5%、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4%、有机硅1%、聚羧酸盐6%、茶枯3%、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39:13%氟氯虫双酰胺·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3:10)

配方:氟氯虫双酰胺3%、丁硫克百威10%、氯化钙7%、脂肪酸酯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酰胺1%、丙烯酸钠1%、萘磺酸甲醛缩合物10%、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同上。

室内活性实施例

含氟氯虫双酰胺的组合物对农作物害虫的协同作用测定。

试验方法:根据不同害虫的室内试验要求制备相关药剂,并按试验准则开展各项试验。

数据调查方法: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

式中:

p: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数(%);

k:表示死亡虫数,单位为头;

n:表示处理总虫数,单位为头。

数据统计分析:

依据ny/t1154.7-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

利用数据处理系统dps等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值和r值(标准误差)等值,及其95%置信限。

·······················(2)

式中:

ati:混配制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药剂的lc50,单位为mg/l;

m:混配制剂的lc50,单位为mg/l。

··················(3)

式中:

tti:混配制剂毒力指数;

tia:a药剂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配制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

tib:b药剂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配制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

······················(4)

式中:

ctc:共毒系数;

ati:混配制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配制剂毒力指数。

a为氟氯虫双酰胺;b选自硫双威、克百威、茚虫威、抗蚜威、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仲丁威、丁硫克百威中的一种。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相加作用。

实施例40: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混配对棉铃虫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2部分:胃毒活性试验夹毒叶片法《ny/t1154.2-2006》

试验靶标:3龄棉铃虫幼虫;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硫双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选取龄期一致的试虫,饥饿4小时后,进行喂食,喂食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死虫数。每处理选取20头幼虫作为试虫。

数据分析方法:同上。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混配对棉铃虫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1)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混配对棉铃虫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棉铃虫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混配重量比为1:30~1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棉铃虫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硫双威混配重量比为1:5~3: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棉铃虫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1: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混配对花生蚜虫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9部分:喷雾法《ny/t1154.9-2008》

试验靶标:花生蚜虫。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克百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每处理选取虫龄相同的50头蚜虫作为试虫。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置于喷雾塔底盘进行定量喷雾,药液沉降1min后取出试虫培养。

数据分析方法:同上。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混配对花生蚜虫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2)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混配对花生蚜虫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花生蚜虫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混配重量比为1:30~3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花生蚜虫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混配重量比为1:10~1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花生蚜虫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2: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混配对甘蓝小菜蛾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测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法《ny/t1154.14-2008》

试验靶标:2龄甘蓝小菜蛾幼虫。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茚虫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将温室栽培的甘蓝叶浸入待测药剂溶液中,10s后取出晾干,置于培养品中,接入试虫20头,每处理重复4次。将处理后的试虫置于观察室内,定期观察试虫反应。48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亡虫数。

数据分析方法:同上。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混配对甘蓝小菜蛾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3)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混配对甘蓝小菜蛾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甘蓝小菜蛾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混配重量比为1:30~5: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甘蓝小菜蛾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茚虫威混配重量比为1:10~3: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甘蓝小菜蛾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3: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混配对小麦蚜虫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9部分:喷雾法《ny/t1154.9-2008》

试验靶标:小麦蚜虫。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抗蚜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每处理选取虫龄相同的50头蚜虫作为试虫。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置于喷雾塔底盘进行定量喷雾,药液沉降1min后取出试虫培养。

数据分析方法:同上。

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混配对小麦蚜虫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4)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混配对小麦蚜虫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小麦蚜虫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混配重量比为1:3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小麦蚜虫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抗蚜威混配重量比为1:30~3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小麦蚜虫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4: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1部分:稻茎浸渍法ny/t1154.11-2008》

试验靶标:水稻稻飞虱。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异丙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将准备好的稻茎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30s,取出晾干,置于试管中。将试虫15头,放入试管,管口用纱布罩住。

试验结果:见表5

表5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5)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混配重量比为1:30~3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异丙威混配重量比为1:10~1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5:氟氯虫双酰胺与速灭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1部分:稻茎浸渍法ny/t1154.11-2008》

试验靶标:水稻稻飞虱。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速灭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将准备好的稻茎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30s,取出晾干,置于试管中。将试虫15头,放入试管,管口用纱布罩住。

试验结果:见表6

表6氟氯虫双酰胺与速灭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6)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速灭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克百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速灭威混配重量比为1:30~5: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速灭威混配重量比为1:5~3: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6: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混配对水稻二化螟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1部分:稻茎浸渍法ny/t1154.10-2008》

试验靶标:水稻二化螟。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甲萘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将稀释好的药液均匀混入制作好的人工饲料中,趁热分别倒入12孔板冷却备用。每孔接入1头试虫,每处理接入20头试虫。处理后48小时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并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试验结果:见表7

表7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混配为对水稻二化螟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7)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混配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二化螟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混配重量比为1:10~3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二化螟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甲萘威混配重量比为1:3~5: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二化螟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7: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1部分:稻茎浸渍法ny/t1154.11-2008》

试验靶标:水稻稻飞虱。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仲丁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将准备好的稻茎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30s,取出晾干,置于试管中。将试虫15头,放入试管,管口用纱布罩住。

试验结果:见表8

表8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8)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混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混配重量比为1:30~1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仲丁威混配重量比为1:30~3: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水稻稻飞虱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实施例48: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混配对柑橘蚜虫的室内活性试验

试验依据: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9部分:喷雾法《ny/t1154.9-2008》

试验靶标:柑橘蚜虫。

试验药剂:氟氯虫双酰胺原药、丁硫克百威原药。

药剂配置:按照比例制备药液,并设置5个系列的质量浓度。

试虫处理:选取虫龄相同的50头蚜虫作为试虫。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置于喷雾塔底盘进行定量喷雾,药液沉降1min后取出试虫培养。

数据分析方法:同上。

试验结果:见表9。

表9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混配对柑橘蚜虫的室内活性测定

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9)可知,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混配对柑橘蚜虫具有良好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混配重量比为1:5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80,表明组合物对于柑橘蚜虫具有相加或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混配重量比为1:30~5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组合物对于柑橘蚜虫具有增效的室内活性;当氟氯虫双酰胺与丁硫克百威混配重量比为1:10~1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表明组合物对于柑橘蚜虫具有明显增效的室内活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