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17566发布日期:2019-06-14 23:53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态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景观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目前,建成的城市草本植物景观往往使用极少甚至单一植物种类。单一化和贫乏化的草本植被,因生物多样性不丰富和群落结构不稳定,缺乏应对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的生存弹性,且无法提供丰富的景观层次与多变的色彩季相。单调乏味的传统园艺及市政绿化的有序式配置使城市植物景观千篇一律,城市环境缺乏观赏亮点,城市居民少有经由植物景观感触自然的机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效果差。此外,绿化景观中的时令花卉更换频繁,成苗的温室生产消耗温、光、水、热、电等资源,成苗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碳排且人工栽植成本高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具有将植物混合配置,并利用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并引导栽种,实现接近自然稳定群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与高效益的生态诉求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平整待种植区域以及清除待种植区域中的杂草;

s2:在所述待种植区域喷撒除草剂晒至7天后进行翻土操作,重复喷撒除草剂和翻土操作三次后,在所述待种植区域播撒5cm厚的营养土;

s3:根据景观配置的设计图纸在所述待种植区域进行放线,将所述待种植区域划分为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所述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的面积之比为2:3;

s4:在所述成苗区域内栽种成苗;

s5: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多年生花卉种和观赏草种;

s6: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一两年生花卉种;

s7: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补播一两年生花卉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植物混合配置,并利用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并引导栽种,实现接近自然稳定群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与高效益的生态诉求;利用草本植物种类丰富、混植灵活、可多季观花观叶的特点,设计具有自然野趣审美的植物景观,为城市景观增添自然美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s5和s6中,所述混播种子的混合比例根据各种子的重量计算比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减小混播种子在单元面积内的数量差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s3中,所述景观配置在竖向空间内包括底层、中层和高层;

所述底层为在春季生长至成熟期并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选择植物的株高及花茎高度参考范围为10-30cm;

所述中层为在夏季成熟、开花的植物;植物花序明显、色彩艳丽,选择植物的株高及花茎高度参考范围为30-50cm;

所述高层为在秋季成熟、开花的植物;植物花序不明显或色彩淡雅,选择植物的株高及花茎高度参考范围为50-8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差异进行群落分层配置,保证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形态的流动,使群落形态随季节的更替展现不同的景观,充分展现出自然草本植物在交错生长时高低错落的景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为具有耐阴或喜阴能力的植物;所述中层为花序观赏特征鲜明的植物;所述高层为色彩丰富的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削弱中层和高层植物的遮盖对底层植物的影响,以及为中层植物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草本植物为羽毛草、针叶芒、银叶菊等存活率高和抗逆性强的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植物群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播种为毛地黄、飞燕草、婆婆纳等种子萌发率和结种率高的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植物自身生长规律进行群落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能力,降低了养护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态草本植物为向蜜蜂、蝴蝶等昆虫提供寄主植物、蜜源植物的本地乡土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实现对城市地表径流、生活污水的良好控制,为城市公共空间及滨江立体空间提供了一个享受自然生态野趣的景观场所。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植物混合配置,并利用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并引导栽种,实现接近自然稳定群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与高效益的生态诉求;便于减小混播种子在单元面积内的数量差异;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差异进行群落分层配置,保证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形态的流动,使群落形态随季节的更替展现不同的景观,充分展现出自然草本植物在交错生长时高低错落的景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平整待种植区域以及清除待种植区域中的杂草。

步骤一,在待种植区域喷撒除草剂晒至7天后进行翻土操作,重复喷撒除草剂和翻土操作三次后,在待种植区域播撒5cm厚的营养土。

步骤二,根据景观配置的设计图纸在待种植区域进行放线,将待种植区域划分为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的面积之比为2:3。

步骤三,在成苗区域内栽种成苗。

步骤四,在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多年生花卉种和观赏草种。

步骤五,在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一两年生花卉种。

步骤六,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补播一两年生花卉种,将植物混合配置,并利用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并引导栽种,实现接近自然稳定群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与高效益的生态诉求;利用草本植物种类丰富、混植灵活、可多季观花观叶的特点,设计具有自然野趣审美的植物景观,为城市景观增添自然美景。

在步骤五和步骤六中,混播种子的混合比例根据各种子的重量计算比例,便于减小混播种子在单元面积内的数量差异。

在步骤三中,景观配置在竖向空间内包括底层、中层和高层。底层为在春季生长至成熟期并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的花茎短,株高为10-30c。中层为在夏季成熟、开花的植物;植物的花序大,株高为30-50cm。高层为在秋季成熟、开花的植物;植物的花茎高,花序小,株高为50-80cm。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差异进行群落分层配置,保证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形态的流动,使群落形态随季节的更替展现不同的景观,充分展现出自然草本植物在交错生长时高低错落的景观。

底层为具有耐阴或喜阴能力的植物。中层为花序观赏特征鲜明的植物。高层为色彩丰富的植物,便于削弱中层和高层植物的遮盖对底层植物的影响,以及为中层植物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

实施例2: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生态草本植物为羽毛草、针叶芒、银叶菊等存活率高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增强了植物群的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

实施例3: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播种为毛地黄、飞燕草、婆婆纳等种子萌发率和结种率高的植物,依靠植物自身生长规律进行群落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能力,降低了养护成本。

实施例4: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生态草本植物为向蜜蜂、蝴蝶等昆虫提供寄主植物、蜜源植物的本地乡土植物,增强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实现对城市地表径流、生活污水的良好控制,为城市公共空间及滨江立体空间提供了一个享受自然生态野趣的景观场所。

工作原理:将植物混合配置,并利用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并引导栽种,实现接近自然稳定群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与高效益的生态诉求。便于减小混播种子在单元面积内的数量差异。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差异进行群落分层配置,保证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形态的流动,使群落形态随季节的更替展现不同的景观,充分展现出自然草本植物在交错生长时高低错落的景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