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的杀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936发布日期:2019-08-17 01:23阅读:35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含有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的杀虫剂。
背景技术
: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仅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该品为非内吸性但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通过与害虫钠通道相互作用而破坏起神经系统的功能。还广泛用于公共卫生和畜牧业中防治多种害虫如蝇,蟑螂蚊,蚤,虱,臭虫,动物体外寄生虫如蜱,螨等。虱螨脲通过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药剂的持效期长,有利于减少打药次数;对作物安全,玉米、蔬菜、柑橘、棉花、马铃薯、葡萄、大豆等作物均可使用,适合于综合虫害治理。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通过化学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螨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螨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虫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复配的应用于荔枝蒂蛀虫目前尚无人报道过。目前农药制剂施用后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方面影响而使其活性成分在环境中发生严重降解,其中光化学降解过程是农药非生物降解的主要形式,农药光解对农药的药效发挥有重大影响。且制剂的稳定性是农药标准和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药效的保障。鉴于农药液体制剂有效成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分解而降低活性,因而防止有效成分分解,保持农药制剂在贮运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是农药
技术领域
研究重点及难点。以上
背景技术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背景技术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药效稳定、药效时间长含有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农药杀虫剂,可用于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有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包括重量比为13:3~7:9的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杀虫剂,其中农药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6-20%;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所述杀虫剂在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应用。所述含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乳油,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高效氯氰菊酯4-8%、虱螨脲2-4%、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1-3%、椰油酸二乙醇酰胺0.5-1%、二甲基硅油2-5%、木质素磺酸钠1-3%、环己酮15-25%、稳定剂0.3-0.8%、抗光分解剂0.5-1.0%,余量为三甲苯。所述含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悬浮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高效氯氰菊酯5-10%、虱螨脲3-8%、蓖麻油酸酯硫酸钠3-5%、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1-2%、聚丙烯酸钠0.5-1.5%、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2%、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0.5-1%、三异丙醇胺3-5%、植酸0.1-0.5%、稳定剂0.3-0.8%、抗光分解剂0.5-1.0%,余量为水。所述含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可湿性粉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高效氯氰菊酯10-15%、虱螨脲3-5%、聚丙烯酰胺2-4%、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1-3%、椰油酸二乙醇酰胺0.5-1%、二甲基硅油2-5%、木质素磺酸钠3-5%、白炭黑1-3%,石灰粉3-5%、抗光分解剂0.5-1.0%,余量为高岭土。所述稳定剂由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所述稳定剂中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的配比为1:2-4。所述抗光分解剂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组成。抗光稳定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30-5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0-40%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20-35%。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制剂,在防治荔枝蒂蛀虫具有显著的效果,且还可用于在农作物上蝇,蟑螂蚊、红蜘蛛、粉虱、蚜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按照重量比为13:3~7:9复配后,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在配比为11:5效果尤为显著室内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共毒系数达到207,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和降低农药成本,有利于延缓病害抗性的产生,农药残留低,药效稳定,不易产生抗药剂。2、本发明还对农药助剂进行了优化,可增加农药持效期、增加药效,减少农药向植物内的渗透,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3、本发明添加由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的稳定剂,使农药液体制剂产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活性组分稳定状态,长期贮存过程中能保证农药活性成分的相对分解率在5%以下。4、本发明经过长期的研究实验发现在助剂的基础上添加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组成组成的抗光稳定剂,显著提高了农药活性成分抗光照、抗紫外线的能力,减少农药活性成分的遇光而分解,延缓了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分解的速度和半衰期,提高了药效,延长了药剂的持效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测定: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是两种结构与机制都不同的杀虫剂,为了测定两者复配对蒂蛀虫的联合作用效果。试验方法为:供试高效高效氯氰菊酯试验浓度设计为1、5、10、20、50mg/l,虱螨脲的试验浓度设计为5、10、20、50、10mg/l,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按照质量比为15:1、13:3、11:5、9:7和7:9混用组合试验浓度为0.2、1、5、10、20mg/l,对照药剂灭幼脲tc试验浓度为5、10、20、50、100mg/l。药液配置:准确定量称取原药,先用丙酮和dmf(体积比为1:1)溶解配置成0.5%母液备用。分别取出不同母液,先用含0.1%0203b乳化剂的水溶液配置最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再以二次稀释法依次配置其他浓度药液供试。药剂处理:选择生理状态基本一致的3-4龄幼虫,快速将试虫放入浸虫兜,在上述配置好的药液中浸5-10s,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虫背多余药液,置于玻璃培养缸,便给放置以拨开的荔枝中,黑色保鲜膜覆盖,并用昆虫针刺破小孔,使其透气通畅,使得试虫在模拟荔枝果实的真实环境中生活。缸中置1个湿棉球以保湿,铺有2cm灭菌细沙,放置新鲜无毒的荔枝10个左右。meizu缸放置试虫12-15头试虫。每处理4次重复,设0.1%吐温-80水溶液为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中含丙酮和dmf混合液(体积比1:1)不超过0.1%。处理后48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蒂蛀虫幼虫死亡标准为虫体明显收缩,用昆虫针轻触无明显爬动,记录总虫书和死亡虫书。数据统计分析:以abb0tt公示计算校正死亡率,利用死亡率-机率值和浓度对数值求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各单剂及其个配比的致死中浓度lc50、lc90(mg/l),评价高效氯氰菊酯合虱螨脲混用对荔枝蒂蛀虫的毒力强度。死亡率(%)=死亡试验虫数/药前试虫数×100%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100%相对毒力指数(ti)=对照药剂的lc50/处理药剂lc50×100实际毒力指数(atc)=对照药剂的lc50/混剂l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杀虫剂a的毒力指数×a%+杀虫剂b的毒力指数×b%共毒系数(ctc)=(atc/tti)×100若混剂共毒系数ctc≥120,表示有增效作用;如ctc≤80,则表示有拮抗作用;如80<ctc<120,表示两者混用为类似联合作用。表1: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复配对荔枝蒂蛀虫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配比(a:b)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lc50(mg/l)lc90(mg/l)相对毒力指数(ti)共毒系数(ctc)1:0y=3.8332+1.4588x0.99646.3147.69966.75/0:1y=2.7034+1.6872x0.953622.97132.06265.42/15:1y=4.0172+1.2614x0.98536.0162.391013.86109.8513:3y=4.2927+1.1314x0.97174.2156.851449.13173.5011:5y=4.3038+1.1691x0.97853.9449.171547.53207.009:7y=4.0491+1.1857x0.98536.3476.36961.90145.767:9y=3.8153+1.2692x0.99128.5887.73710.78124.21灭幼脲y=1.6420+1.8811x0.992860.97292.70/表中:a为高效氯氰菊酯,b为虱螨脲。从上述测试结果得知,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按照质量比为15:1、13:3、11:5、9:7和7:9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09.85、173.50、207.00、145.76、124.21,当配比为15:1时药效为相加作用,配比为13:3、11:5、9:7和7:9时为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为13:3和11:5的lc50值和lc90值均明显小于配比9:7和7:9,说明不仅增效相对明显,而且活性更高。实施例18%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高效氯氰菊酯5.5%、虱螨脲2.5%、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二甲基硅油3.5%、木质素磺酸钠2%、环己酮20%、稳定剂0.5%、抗光分解剂0.8%,余量为三甲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乳油。所述稳定剂由质量比为1:4的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所述抗光分解剂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45w%、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w%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25w%组成。实施例26%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高效氯氰菊酯3.5%、虱螨脲2.5%、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二甲基硅油3.5%、木质素磺酸钠2%、环己酮20%、稳定剂0.8%、抗光分解剂0.5%,余量为三甲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乳油。所述稳定剂由质量比为1:2的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所述抗光分解剂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35w%、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5w%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30w%组成。实施例310%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高效氯氰菊酯6.5%、虱螨脲3.5%、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二甲基硅油3.5%、木质素磺酸钠2%、环己酮20%、稳定剂0.6%、抗光分解剂1.0%,余量为三甲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乳油。所述稳定剂由质量比为1:3的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所述抗光分解剂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45w%、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5w%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20w%组成。对比例1高效氯氰菊酯5.5%、虱螨脲2.5%、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二甲基硅油3.5%、木质素磺酸钠2%、环己酮20%、稳定剂0.5%,余量为三甲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乳油。所述稳定剂由质量比为1:4的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对比例2高效氯氰菊酯5.5%、虱螨脲2.5%、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二甲基硅油3.5%、木质素磺酸钠2%、环己酮20%、抗光分解剂0.8%,余量为三甲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乳油。所述稳定剂由质量比为1:4的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所述抗光分解剂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35w%、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5w%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30w%组成。对比例3高效氯氰菊酯5.5%、虱螨脲2.5%、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二甲基硅油3.5%、木质素磺酸钠2%、环己酮20%,余量为三甲苯,按照常规方法制成乳油。。对比例4高效氯氰菊酯5.5%、虱螨脲2.5%、辛基酚聚氧乙烯醚7%、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5、环己酮20%,余量为三甲苯。农药的稳定性试验将实施例1-3及对比例1-4制得的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立即进行常温贮存和测定贮前样品有效成分含量,按照:参考《gb/t19136-2003农药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ny/t1427-2016农药常温贮存稳定性试验通则》:在(54±2)℃贮存14天,于24h内完成对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以贮前测定的含量作为对照计算相对分解率,热贮分解率≤5%为合格,热贮检测合格后,对放置常温观察2年的样品,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取样分析有效成分分解率情况,判定经时稳定性是否合格。。而针对14天热贮分解率不合格的,常温样品不再进行试验,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分解率计算公式:分解率%=(贮前含量-热贮或常温贮后含量)/贮前含量×100%(本试验以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的含量作为计算)表2: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的稳定性试验结果样品热贮14d分解率(%)常贮3个月分解率(%)常贮6个月分解率(%)常贮12个月分解率(%)常贮18个月分解率(%)常贮24个月分解率实施例12.060.030.240.691.692.06实施例21.730.010.190.581.341.86实施例31.930.020.220.641.481.97对比例12.130.030.260.731.732.37对比例22.950.580.812.496.68-对比例34.160.791.596.16--对比例411.39-----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加入稳定剂后,可以使制剂中的高效氯氰菊酯保持稳定,常温贮存两年其分解率均小于2.5%,其次本发明加入的抗光稳定剂也有一定的稳定效果,不添加稳定剂和抗光稳定剂,由于各组分助剂的协调作用也使得农药保存一年贮存分解率能维持在5%作用,明显优于现有常用的助剂。农药抗光分解试验将实施例1-3及对比例1-4制得的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置于培养皿中,盖上透明的塑料薄膜,然后分别置于紫外灯(38w、波长254nm)和太阳光下照射。在1h,12h,24h,48h,72h,,分别取样通过高压液相色谱分析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的含量,并计算不同时间节点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的分解率,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分解率的计算公式为:分解率%=(高效氯氰菊酯贮前含量-紫外或太阳光照射后高效氯氰菊酯含量)/高效氯氰菊酯贮前含量×100%。表3:本发明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抗紫外光分解试验结果从上述测试结果得知,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乳油加入0.5-0.8%的抗光稳定剂后,抗紫外、太阳光解性能明显提高,没有添加抗光稳定剂的乳油在72h后分解率达到60%,而添加抗光稳定剂后分解率只为3%左右,且现有常规的助剂在72h紫外照射下分解率达到90%基本分解,药效明显降低。实施例48%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悬浮剂高效氯氰菊酯5.5%、虱螨脲2.5%、蓖麻油酸酯硫酸钠3%、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1.5%、聚丙烯酸钠1%、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5%、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0.5%、三异丙醇胺4%、植酸0.3%、稳定剂0.5%、抗光分解剂0.8%,余量为水。所述稳定剂由质量比为1:4的木醋液和油酸正丁酯硫酸酯钠盐组成。所述抗光分解剂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45w%、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w%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25w%组成。实施例516%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可湿性粉剂高效氯氰菊酯11%、虱螨脲5%、聚丙烯酰胺4%、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0.5%、二甲基硅油3%、木质素磺酸钠4%、白炭黑2.5%,石灰粉4%、抗光分解剂0.6%,余量为高岭土。所述抗光分解剂由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45w%、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w%和n-(乙氧基羰基苯基)-n'-甲基-n'-苯基甲脒25w%组成。田间试验,使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杀虫剂用于荔枝蒂蛀虫防治,选择桂味荔枝树、蒂蛀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品种进行试验。本试验以第3-4代的荔枝蒂蛀虫为防治对象,清水空白对照、单剂及20%灭幼脲sc对照。按设计剂量在该代成虫羽化率约40%时(此时离荔枝收获约20d左右,果实尾部下垂并开始着色)喷第1次药,间隔7天再施药一次,一共施药3次,每个处理10株荔枝,重复3次。对荔枝树叶正反面、梢均匀喷雾,直至叶面滴水为度,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杀虫剂的田间试验效果药剂处理有效成分用量药后21d防治效果(%实施例150mg/kg98.31实施例250mg/kg91.43实施例350mg/kg95.46对比例150mg/kg94.15对比例250mg/kg96.23对比例350mg/kg93.45对比例450mg/kg84.19实施例480mg/kg96.18实施例5120mg/kg92.1620%灭幼脲sc150mg/kg72.168%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80mg/kg61.125%虱螨脲乳油50mg/kg51.7ck(清水对照)/0从表2可以得出,田间药效试验中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混配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效均优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及常用的20%灭幼脲sc药液;同时本方案使用的助剂防治效果也优于现有的助剂。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例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