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淹水水芹种芹亩芽量和抗劣性的培养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5343发布日期:2019-11-13 00:5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芹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提高淹水水芹种芹亩芽量和抗劣性的培养技术。



背景技术:

常规淹水水芹种芹亩产量为2000-2500公斤,每公斤芹芽量为500个左右,早茬菜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2,中晚茬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3,种芹田与大田比较高,种芹田占用耕地比重大,制约了水芹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常规种芹出苗后全程以建立水层培养,种芹含水量较高、质地偏嫩,种芹的抗劣性差,主要体现在抗折伤、抗高温能力差,特别是在早茬水芹播种出苗期常遇到持续高温天气,易发生大面积烂种现象,影响早茬水芹产量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淹水水芹种芹亩芽量和抗劣性的培养技术,本项技术采用适期刈苗加密技术、“湿-浅-湿”水层管护技术和平网防倒伏技术。种芹在一定高度时进行刈苗加密,去除顶部生长点,促进基部各个节腋芽萌生,提高了单位面积种芹的基本苗量与产量;种芹亩产量提高到3000-3500公斤,每公斤芹芽量达700-1000个,早茬菜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4,中晚茬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6,显著降低种芹田占用率,种芹田用量只有原技术的一半,提高了水芹种植综合效益。种芹质量也明显提高,种芹含水量低,干物质含量高,更显老扎,种芹折伤率下降80%,在早茬水芹生产时表现抗高温能力强,无发生大面积烂种现象,并可显著提高种芹生产过程中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了水芹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淹水水芹种芹亩芽量和抗劣性的培养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种芹繁育播种,播期为4月上中旬,选用具有品种代表性的春茬收获水芹基部节间作为种芹播繁材料,亩播量为700-800公斤。

(2)适期刈苗加密技术,当种芹苗株高达20公分时,离田泥面8-10公分进行一次刈割,去掉上部生长点,促进基部各节腋芽萌动,提高单位面积种芹苗量。

(3)“湿-浅-湿”水层管护技术,在种芹生长前期最高气温低于37℃时采用湿润灌溉,并在刈苗后新苗长高10公分后多次轻搁田,并每隔3-4米开好种芹田“丰”字形沟,宽深各20公分;7月中下旬-8月初遇到连续三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高温强光照天气时,建立5-10公分浅水层护苗;当温度下降后再脱水,保持畦面湿润。“湿-浅-湿”水层管护技术不仅可以促使种芹生长老扎,还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平网防倒伏技术,在离田泥面上30公分处设置平网防种芹倒伏,提高种芹间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网格大小以10-15公分见方为宜,平网固定在种芹田四周。

(5)肥料管理技术,底肥亩施500-800公斤商品有机肥、高效复合肥(16-16-16)30公斤;刈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亩用尿素10公斤、高效复合肥(16-16-16)10公斤;以后根据生长量再追2次肥料,每次用量为尿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采用上述技术后,本项技术采用适期刈苗加密技术、“湿-浅-湿”水层管护技术和平网防倒伏技术。种芹亩产量提高到3000-3500公斤,每公斤芹芽量达700-1000个,早茬菜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4,中晚茬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6,降低种芹田占用率,种芹田用量只有原技术的一半,显著提高了水芹种植综合效益。种芹质量也明显提高,种芹含水量低,干物质含量高,更显老扎,种芹折伤率下降80%,在早茬水芹生产时表现抗高温能力强,无发生大面积烂种现象,并可显著提高种芹生产过程中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了水芹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种芹繁育播种,播期为4月上中旬,选用具有所用品种代表性的春茬收获水芹基部节间作为种芹播繁材料,亩播量为700-800公斤。

(2)适期刈苗加密技术,当种芹苗株高达20公分时,离田泥面8-10公分处进行一次刈割,去掉上部生长点,促进基部各节腋芽萌动,提高单位面积种芹苗量。

(3)“湿-浅-湿”水层管护技术,种芹播繁材料播下后及保持畦需湿润,在种芹生长前期最高气温低于37℃时一直采用湿润灌溉,并在刈苗后新苗长高10公分后多次轻搁田,促进根系下扎,并每隔3-4米开好种芹田“丰”字形沟,宽深各20公分;7月中下旬-8月初遇到连续三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高温强光照天气时,建立5-10公分浅水层护苗;当温度下降后再脱水,保持畦面湿润,实现种芹的进一步老扎。常规全程水层培育种芹技术使种芹含水率高、质地偏嫩,抗劣性不高,且肥料易随水流失利用率不高;“湿-浅-湿”水层管护技术不仅可以促使种芹生长老扎,提高抗劣性能,还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平网防倒伏技术,在离田泥面上30公分处设置平网防种芹倒伏,提高种芹间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网格大小以10-15公分见方,平网固定在种芹田四周。淹水水芹常规种芹生产技术无平网防护,种芹倒伏田中互相覆盖,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且种芹弯曲不利采收与播种,特别不利于今后发展机械化生产。

(5)肥料管理技术,底肥亩施500-800公斤商品有机肥、高效复合肥(16-16-16)30公斤;刈苗后第一次追肥,亩用尿素10公斤、高效复合肥(16-16-16)10公斤;以后根据生长量再追2次肥料,每次用量为尿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种芹亩产量提高到3000-3500公斤,每公斤芹芽量达700-1000个,早茬菜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4,中晚茬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为1:6;种芹含水量低,干物质含量高,更显老扎,种芹折伤率下降80%,在早茬水芹生产时表现抗高温能力强,无发生大面积烂种现象,并可显著提高种芹生产过程中肥料利用率,淹水水芹生产的综合产量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项技术采用适期刈苗加密技术、“湿‑浅‑湿”水层管护技术和平网防倒伏技术。种芹亩产量提高到3000‑3500公斤,每公斤芹芽量达700‑1000个,早茬菜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达1:4,中晚茬栽培时种芹田与大田比达1:6,种芹田占用率大幅降低,种芹田用量只有原技术的一半,显著提高了水芹种植综合效益。种芹质量也明显提高,种芹含水量低,干物质含量增加,更显老扎,种芹折伤率下降80%,在早茬水芹生产时表现抗高温能力强,无发生大面积烂种现象,显著提高了水芹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海;徐蕊;何琳华;肖平;夏龙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金坛区园艺技术指导站
技术研发日:2019.08.31
技术公布日:2019.1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