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4804发布日期:2019-11-15 23:23阅读:2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粱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杂粮,其种植方式主要为种子种植,在北方地区,一般是一年一季,亩产量大约为400kg左右,有效积温天数很难达到两季种植需要。本发明以高粱下节为无性繁殖体,实施壮棵培育,缩短高粱生育期天数,实现在北方地区高粱两季种植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子在于,该技术方法是解决北方地区高粱种植一年两季的有效方法。第一季播种期为3月底4月初,采用地膜覆盖法,使土壤内温度达到100c以上,此时高粱开始萌发,出苗后,先进行炼苗,喷施抗逆性植物调节剂,使高粱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第一季于7月份收获,收获时,高粱棵留到距地2节以上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技术方法是第二季利用第一季高粱棵进行无性繁殖,通过化控手段,使结节处蘖生棵达到壮棵,实现缩短生育期,一年两季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的生长位置为上一季高粱棵的第2节结节位置,每棵第2节结节处留1-2个蘖,培养为壮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生长到2-3节时,开始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喷施浓度为100ppm-150ppm,利用化控,控制蘖生棵生长,达到壮棵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进行化控阶段,遇干旱天气,适当降低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喷施浓度和次数,遇多雨天气,适当提高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浓度和次数;药剂可以轮番使用,也可以混配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实行化控,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混配使用配比(1-3):(1-3):(1-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化控,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的喷施时间为8月份,进入9月份后禁止喷施。根据高粱的收获目的,适当喷施赤霉素、硼肥、钾肥及其他叶面肥;以收高粱杆,制作工艺品为主的,可在9月份喷施赤霉素,拉长秸秆结节,提高利用价值;以收获高粱籽粒为主的,可在孕穗期喷施硼肥和钾肥,提高高粱籽粒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季收获季节延迟于10月下旬,利于提高高粱秸秆、籽粒产量和品质。

现以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鲁北地区二季高粱蘖生棵高产栽培情况。

第一季高粱收获时,留季至第2节位以上,蘖生棵出棵位置为第2节位结节处,每棵留蘖1-2个,蘖生棵生长至2个结节,第3个结节抽出一半时,开始进行化控,使用药剂为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混配药剂,混配比为6:3:1,干旱天气喷施浓度100ppm,每隔10-15天喷施1次,共喷施2次,多雨天气喷施浓度150ppm,每隔7-10天喷施1次,共喷施3次。

种植高粱以收获高粱杆为主,9月上中旬,喷施赤霉素,喷施浓度50ppm,拉长结节长度;种植高粱以收获高粱籽粒为主,高粱孕穗期喷施硼肥和钾肥,硼元素(b):≥10.9%(150g/l)农用有机硅助剂≥20%的液体硼肥800-1000倍液,有效养分达85%以上的磷酸二氢钾1000-1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共喷施2次;二季收获季节为10月中下旬,平均亩产量398kg。



技术特征:

1.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子在于,该技术方法是解决北方地区高粱种植一年两季的有效方法,第一季播种期为3月底4月初,采用地膜覆盖法,使土壤内温度达到100c以上,此时高粱开始萌发,出苗后,先进行炼苗,喷施抗逆性植物调节剂,使高粱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第一季于7月份收获,收获时,高粱棵留到距地2节以上位置;第二季利用第一季高粱棵进行无性繁殖,通过化控手段,使结节处蘖生棵达到壮棵,实现缩短生育期,一年两季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的生长位置为上一季高粱棵的第2节结节位置,每棵第2节结节处留1-2个蘖,培养为壮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生长到2-3节时,开始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喷施浓度为100ppm-150ppm,利用化控,控制蘖生棵生长,达到壮棵目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进行化控阶段,遇干旱天气,适当降低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喷施浓度和次数,遇多雨天气,适当提高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浓度和次数;药剂可以轮番使用,也可以混配使用;蘖生棵实行化控,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混配使用配比(1-3):(1-3):(1-3)。

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蘖生棵化控,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的喷施时间为8月份,进入9月份后禁止喷施。

6.根据高粱的收获目的,适当喷施赤霉素、硼肥、钾肥及其他叶面肥;以收高粱杆,制作工艺品为主的,可在9月份喷施赤霉素,拉长秸秆结节,提高利用价值;以收获高粱籽粒为主的,可在孕穗期喷施硼肥和钾肥,提高高粱籽粒产量。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季收获季节延迟于10月下旬,提高高粱秸秆、籽粒产量和品质。


技术总结
高粱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子在于,该技术方法是解决北方地区高粱种植一年两季的有效方法,第一季播种期为3月底4月初,采用地膜覆盖法,使土壤内温度达到100C以上,出苗后,进行炼苗,喷施抗逆性植物调节剂,使高粱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7月份收获第一茬,收获时,高粱棵留到距地2节以上位置;第二茬利用第一茬高粱棵进行无性繁殖,通过化控手段,使结节处蘖生棵达到壮棵,实现缩短生育期,一年两季的目的。该技术与同类技术相比,缩短了高粱生育期,实现了一年两季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善勇;董霞;张国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善勇
技术研发日:2019.09.22
技术公布日:2019.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