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1099发布日期:2020-04-14 19:2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菱鲆养殖产业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其“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以及渤海湾地区得到普及,该模式虽产量较高,但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损耗,养殖尾水也造成近海环境污染。在全国各地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以大菱鲆为代表的高耗水、高排放养殖模式纷纷被禁止或限制,因此,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成为大菱鲆养殖的必然选择。

但在工厂化循环水改造和推广中,循环水设备造价高,一次性投入成本巨大,运行系统复杂,需要专业人才管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大菱鲆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造或建设成本对中小生产经营者更是难以承担。因此设计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生物净化效果好的大菱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对大菱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生物净化功能且改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大菱鲆循环水养殖池,以解决传统流水养殖池的循环水改造问题。

一种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区旁设置过滤区、生物净化区和灭菌区,养殖区侧壁的上部及中部分别设置圆形排水口和条形排水口,并与过滤区连通,过滤区的出水口位于对边的中上部呈条形,过滤区的出水口与生物净化区的进水口连通,生物净化区与灭菌区之间有挡水壁相隔,挡水壁高度低于两侧池壁高度,灭菌区通过水泵和进水管与养殖区相连。

在所述养殖区侧壁的上部设置圆形排水口,排水口养殖区一侧通过轴套与斜管相连,斜管端部设置锥形栅栏,斜管可自由旋转,养殖区侧壁中部设置条形排水口,排水口中间设置栅栏,圆形排水口用于水体表层漂浮污染物排放,中部条形排水口用于中间水体排放。

所述过滤区中设置两层弧形筛,弧形筛为插入式,可插入两侧池壁的凹槽中,弧形筛上部与养殖池处于同一水平面,下部与池底分离,弧形筛上方下游一侧设置金属横梁,横梁上安装反冲洗喷嘴,便于弧形筛的清洗。

所述生物净化区与过滤区相邻池壁呈s形,进水口为条形且与过滤区排水口相连,设置在外侧跑道池壁的中上部,生物净化区为跑道式结构,由分水壁分为三部分,两侧跑道设置过滤毛刷,毛刷表面吸附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中间跑道设置生化球、珊瑚砂等颗粒状滤材。

所述杀菌区池壁设置紫外灭菌灯。

采用上述方案,养殖区水体持续从排水口流入过滤区内,通过两层弧形筛过滤作用,去除粒径较大的颗粒。然后过滤区内的水体流入生物净化区,通过毛刷及颗粒状滤材上的生物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体进入杀菌区,紫外灭菌灯起到杀菌作用,最后通过水泵流回养殖池。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养殖区与过滤区、灭菌区相邻的池壁呈弧形,其弧度与另外两个池角弧度一致,这样有利于养殖区的水体环流。

在上述方案中,灭菌区内的紫外灭菌灯在池壁两侧横向放置,这样能延长水体与紫外线的接触时间,同时也有利于水体流动。

在上述方案中,生物净化区内的过滤毛刷吊装在横杆上,横杆横向放置于过滤区跑道上方。过滤区中间跑道下部悬空放置颗粒状滤材,滤材用网带包裹。

在上述方案中,养殖区、过滤区和生物净化区底部呈凹面状,且底部中央开有排污口,养殖池外设置一个集污口,每个排污口由排污管通向集污口,在每条排污管近集污口处分别设置阀门,集污口连接立管,拔开立管可实现排水。

在上述方案中,反冲洗喷嘴为滑动旋转式,可实现喷射角度的上下变化,也可在横梁上移动位置,便于弧形筛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集合了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和化学灭菌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基本功能,设计合理,建设及运行成本低,同时具有易更换、易拆卸、反冲洗等优点,适合中小规模大菱鲆养殖户,尤其是老式流水养殖池的循环水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养殖区排水口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由养殖区1、过滤区2、生物净化区3、灭菌区4、弧形筛21、反冲洗喷嘴24、过滤毛刷32、颗粒状滤料33、灭菌灯41、水泵5、阀门53、排污管52等部件组成,过滤区2、生物净化区3、灭菌区4沿养殖区1的一侧排成一排,养殖区与过滤区、灭菌区相邻的池壁呈弧形,其弧度与另外两个池角弧度一致。

养殖区1侧壁的上部设置圆形排水孔11,排水孔直径10~15cm,通过轴套12与斜管13相连,斜管13可自由旋转,用于水体表层漂浮污染物排放,圆形排水孔11正下方设置条形排水孔15,长40~50cm,宽10~15cm,斜管13端部和条形排水口15设置栅栏,防止大菱鲆吸入。

过滤区2中设置两层弧形筛21,网目规格为150~325目,弧形筛为插入式,可插入两侧池壁的凹槽22中,弧形筛上部与养殖池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下部距离池底20~30cm,弧形筛上方下游一侧边设置圆柱形金属横梁23,每个横梁上安装1~3个反冲洗喷嘴24,反冲洗喷嘴24可在横流上左右移动,其喷射角度可上下调节,便于弧形筛的清洗。

生物净化区3由分水壁32分为三层跑道结构,两侧跑道设置过滤毛刷33,过滤毛刷33上端吊装在横杆35上,横杆35横向放置于跑道上,毛刷下方距离池底20~25cm,中间跑道距离池底20~25cm处设置横梁,其上放置网袋包裹的颗粒状滤材。过滤毛刷和颗粒状滤材表面接种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

灭菌区4内池壁横向放置灭菌灯,每侧灭菌灯2~3支,波长为254nm或185nm。

养殖区1、过滤区2和生物净化区3底部呈凹面状,且底部中央开有排污口,养殖池外设置一个集污口,每个排污口由排污管通向集污口,在每条排污管近集污口处分别设置阀门,通过各个阀门的开闭,每个区域可视具体情况单独进行排污,集污口连接立管,需要进行清池时,拔出立管,使池内的水体即可排出。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区(1)旁设置过滤区(2)、生物净化区(3)和灭菌区(4),养殖区(1)侧壁的上部及中部分别设置圆形排水口(11)和条形排水口(15),并与过滤区(2)连通,过滤区(2)的出水口位于对边的中上部呈条形,过滤区(2)的出水口与生物净化区(3)的进水口连通,生物净化区(3)与灭菌区(4)之间有挡水壁相隔,挡水壁高度低于两侧池壁高度,灭菌区(4)通过水泵(5)和进水管(51)与养殖区(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养殖区(1)侧壁的上部设置圆形排水口(11),排水口(11)养殖区一侧通过轴套(12)与斜管(13)相连,斜管(13)端部设置锥形栅栏(14),斜管(13)可自由旋转,养殖区(1)侧壁中部设置条形排水口(15),排水口中间设置栅栏(16),圆形排水口(11)用于水体表层漂浮污染物排放,中部条形排水口(15)用于中间水体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2)中设置两层弧形筛(21),弧形筛为插入式,可插入两侧池壁的凹槽(22)中,弧形筛上部与养殖池处于同一水平面,下部与池底分离,弧形筛上方下游一侧设置金属横梁(23),横梁上安装反冲洗喷嘴(24),便于弧形筛的清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区(3)与过滤区(2)相邻池壁呈s形,进水口(31)为条形且与过滤区(2)排水口相连,设置在外侧跑道池壁的中上部,生物净化区(3)为跑道式结构,由分水壁(32)分为三部分,两侧跑道设置过滤毛刷(33),毛刷表面吸附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中间跑道设置生化球、珊瑚砂等颗粒状滤材(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区(1)与过滤区(2)、灭菌区(4)相邻的池壁呈弧形,其弧度与另外两个池角弧度一致,这样有利于养殖区的水体环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灭菌区(4)内的紫外灭菌灯(41)在池壁两侧横向放置,延长水体与紫外线的接触时间,同时也有利于水体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生物净化区(3)内的过滤毛刷(33)吊装在横杆(35)上,横杆(35)横向放置于跑道上,中间跑道下部悬空放置颗粒状滤材(34),滤材用网带包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区(1)、过滤区(2)和生物净化区(3)底部呈凹面状,且底部中央开有排污口(61),养殖池外设置一个集污口(62),每个排污口(61)由排污管(63)通向集污口(62),在每条排污管(63)近集污口(62)处分别设置阀门(64),集污口(62)连接立管(65),拔开立管可实现排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反冲洗喷嘴(24)为滑动旋转式,可实现喷射角度的上下变化,也可在横梁(23)上移动位置,便于弧形筛(21)的清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生物净化功能的大菱鲆循环水简易养殖池,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养殖池包括养殖区、过滤区、生物净化区、灭菌区四部分,养殖区、过滤区、生物净化区分别有排污管与池外集污口相连,过滤区内设两层插入式弧形筛,弧形筛上方安装反冲洗喷嘴,生物净化区为三层跑道式结构,通过水泥挡壁与灭菌区相连,两侧跑道放置过滤毛刷,中间跑道设置颗粒状滤材,灭菌区近水泵两侧池壁安装横向紫外灭菌灯。该养殖池功能齐全,设计合理,易拆卸更换,可进行反冲洗,建设运行成本低,适合中小规模大菱鲆流水养殖的循环水改造。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凯
技术研发日:2019.07.27
技术公布日:2020.04.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