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7188发布日期:2020-07-17 15:3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



背景技术:

裸地土壤在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生态修复毯,在土壤生态修复过程中,提到蓄水、固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而现有的生态修复毯只是一简单的覆盖垫或者网状种植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蓄水能力较差,使用过后不容易回收使用,自然净化时间长,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并且现有的生态垫直接铺在土壤表面,空气流通性差不利于植物种子的萌发,留给植物生长空间小,不利于植物的生长,通过人工喷洒浇水对幼小植物伤害大,地面漫灌又比较浪费水资源,并且现有的生态毯在使用过程中均是通过泥土、石块等重物压紧,不仅容易受到风吹雨打发生位移导致生态毯被吹走或损坏,而且压紧的生态毯底部植物生长状态比较差还需要后期人工补种,浪费时间、人力,修复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通过设置地面生态修复专用生态修复毯,增加覆盖毯与地面之间的植物生长孔隙,解决了现有的生态修复毯固定不老故,不利于生态毯下部植物生长,不利于回收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包括防水布层,所述防水布层上表面固定有主供水管,所述防水布层上表面且位于主供水管两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设置有与主供水管相连通的侧供水管,所述防水布层下表面固定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下表面固定有铁丝网,所述铁丝网下表面凸出固定设置有铁丝支架,所述铁丝支架下表面设置有植被毯。

所述防水布层、蓄水层、铁丝网侧边均固定有紧固层,所述紧固层上贯穿有锚杆。

进一步地,所述侧供水管部分嵌入防水布层内部,所述侧供水管位于防水布层内部的表面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防水布层上开设有与出水孔相配合的贯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植被毯上贯穿有铆钉。

进一步地,所述植被毯包括上天然纤维网、下天然纤维网,所述上天然纤维网、下天然纤维网之间填充有天然纤维层。

进一步地,所述下天然纤维网上表面与天然纤维层小表面之间设置有天然纤维纸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锚杆、铆钉与生态修复毯的配合使用,不仅固定生态毯更加牢固,而且方便安装,实现快速拆除回收利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铁丝网、铁丝支架与植被毯的配合使用,增加了植被毯上表面预留的植物生长空间,空气流通性好,有助于植被毯中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成长,增加种子成活率,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水布层、主供水管、侧供水管、蓄水层的组合使用,能够实现对生态修复毯下植物的罐盖,浇水更加均匀,使得水资源合理利用,并且能够通过蓄水层进行水分的储存,能够逐步的释放存储的水分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生态修复效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修复用生态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水布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防水布层的下表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植被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防水布层,2-主供水管,3-侧供水管,4-蓄水层,5-铁丝网,6-铁丝支架,7-植被毯,701-上天然纤维网,702-下天然纤维网,703-天然纤维层,704-天然纤维纸层,8-紧固层,9-锚杆,10-贯穿孔,11-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包括防水布层1,防水布层1减小水分的蒸发散失,节约水资源,防水布层1上表面固定有主供水管2,防水布层1上表面且位于主供水管2两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设置有与主供水管2相连通的侧供水管3,使得生态毯下的能够均匀灌溉,合理利用水竹园,防水布层1下表面固定有蓄水层4,蓄水层4由吸水保湿棉或海绵构成,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水分,在生态毯间隙中的水分降低时进行释放,保持间隙中的空气湿度,有助于植物的生长,蓄水层4下表面固定有铁丝网5,铁丝网5下表面凸出固定设置有铁丝支架6,铁丝支架6呈波浪形结构,铁丝支架6使得上部结构与植被毯7,在取下上部的覆盖毯回收循环利用时,植被毯7被留下,并且回收过程中对生长出的植物影响小,分开铁丝支架6下表面设置有植被毯7,植被毯7上贯穿有铆钉11,铆钉11为木质环保材料制成,使得植被毯7与地面牢固固定。

防水布层1、蓄水层4、铁丝网5侧边均固定有紧固层8,紧固层8上贯穿有锚杆9。

侧供水管3部分嵌入防水布层1内部,侧供水管3位于防水布层1内部的表面开设有出水孔,防水布层1上开设有与出水孔相配合的贯穿孔10。

植被毯7包括上天然纤维网701、下天然纤维网702,上天然纤维网701、下天然纤维网702之间填充有天然纤维层703,天然纤维层703中填充有作为生态环境修复用的植物种子,植被毯7由易降解的环保材料制成,使用过后不需要在取出回收,直接降解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

下天然纤维网702上表面与天然纤维层703小表面之间设置有天然纤维纸层70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包括防水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布层(1)上表面固定有主供水管(2),所述防水布层(1)上表面且位于主供水管(2)两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设置有与主供水管(2)相连通的侧供水管(3),所述防水布层(1)下表面固定有蓄水层(4),所述蓄水层(4)下表面固定有铁丝网(5),所述铁丝网(5)下表面凸出固定设置有铁丝支架(6),所述铁丝支架(6)下表面设置有植被毯(7);

所述防水布层(1)、蓄水层(4)、铁丝网(5)侧边均固定有紧固层(8),所述紧固层(8)上贯穿有锚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供水管(3)部分嵌入防水布层(1)内部,所述侧供水管(3)位于防水布层(1)内部的表面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防水布层(1)上开设有与出水孔相配合的贯穿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毯(7)上贯穿有铆钉(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毯(7)包括上天然纤维网(701)、下天然纤维网(702),所述上天然纤维网(701)、下天然纤维网(702)之间填充有天然纤维层(7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天然纤维网(702)上表面与天然纤维层(703)小表面之间设置有天然纤维纸层(70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用生态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防水布层,防水布层上表面固定有主供水管,防水布层上表面且位于主供水管两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设置有与主供水管相连通的侧供水管,防水布层下表面固定有蓄水层,蓄水层下表面固定有铁丝网,铁丝网下表面凸出固定设置有铁丝支架,铁丝支架下表面设置有植被毯。本实用新型通过铁丝网、铁丝支架与植被毯的配合使用,增加了植被毯上表面预留的植物生长空间,空气流通性好,有助于植被毯中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成长,增加种子成活率,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耀乐;刘东明;刘俊星;苏焯斌;李团佳;何啟生;张宇森;张国保;杨富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