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4957发布日期:2020-07-10 15:3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栽培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



背景技术:

百香果,别名鸡蛋果或西番莲,俗称“巴西果”,原产于巴西,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草质藤本植物。百香果适应性广泛,在中国的南方,一年四季均适宜种植,在北方,冬季适宜采用蔬菜大棚种植。

百香果是藤蔓类果树,果树栽培前必须搭建棚架,棚架的设计对于百香果的产量及品质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很多果农对于棚架的搭建较随意,设计不合理,这对果树的产量增加及果实品质的提高是不利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以解决上述装置对于棚架的搭建较随意,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包括在栽培区固定的吊网状式的栽培架,所述栽培架的左右两侧呈梯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包括两组前后设置的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之间均连接有钢索,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托果网,所述托果网距离地面0.5米。

优选的,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均为钢管或水泥柱,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间距为3-3.5米。

优选的,所述前立柱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5米,所述后立柱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米。

优选的,后侧所述钢索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牵引线,多组所述牵引线两两之间的距离为0.2-0.3米。

优选的,多组所述钢索交错连接呈网状连接于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且多组交错连接的钢索之间的间距为0.2-0.3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1.本实用新型增大了枝蔓生长空间,通风透光性强,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用于收集落果的托果网,可以避免百香果果实脱落地面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造成减产;3.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在果实完全成熟期采摘,提高果实品质和经济产量;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百香果果实损伤的吊网式栽培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前立柱,2-托果网,3-钢索,4-后立柱,5-牵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包括在栽培区固定的吊网状式的栽培架,栽培架的左右两侧呈梯形状,其特征在于:栽培架包括两组前后设置的前立柱1和后立柱4,前立柱1和后立柱4的顶部之间均连接有钢索3,前立柱1和后立柱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托果网2,托果网2距离地面0.5米。

其中,前立柱1和后立柱4均为钢管或水泥柱,前立柱1和后立柱4的间距为3-3.5米,提高了栽培架的稳定性。

其中,前立柱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5米,后立柱4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米,更有利于百香果生长。

其中,后侧钢索3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牵引线5,多组牵引线5两两之间的距离为0.2-0.3米,用于牵引百香果藤的自然生长形态。

其中,多组钢索3交错连接呈网状连接于前立柱1和后立柱4之间,且多组交错连接的钢索3之间的间距为0.2-0.3米,增大了百香果枝蔓的生长空间。

本实施例的一个工作原理为:本装置为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主要适用于百香果的生长,搭设棚架采用立体化栽培管理模式,通过摘心、固定枝蔓在钢索3上的方式,使枝曼完全按人工设计的要求进行生长,保证了枝蔓间通风良好,透光效果好,能增加果实授粉的成功率,本实用新型百香果栽培架左右两侧呈梯形状,且顶部通过多组钢索3相连接,钢索3底部下垂的牵引线可用于牵引百香果藤蔓的自然生长,底部设置有托果网2用于承接成熟自然脱落的果实,防止果实脱落地面引起受伤破损而减产,前立柱1和后立柱4之间的高度不一,使交错的钢索3形成一个斜面状的网,增加了百香果藤蔓的受光面积,同时增大了百香果藤蔓的生长空间,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了果实的糖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包括在栽培区固定的吊网状式的栽培架,所述栽培架的左右两侧呈梯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包括两组前后设置的前立柱(1)和后立柱(4),所述前立柱(1)和后立柱(4)的顶部之间均连接有钢索(3),所述前立柱(1)和后立柱(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托果网(2),所述托果网(2)距离地面0.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1)和后立柱(4)均为钢管或水泥柱,所述前立柱(1)和后立柱(4)的间距为3-3.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5米,所述后立柱(4)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后侧所述钢索(3)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牵引线(5),多组所述牵引线(5)两两之间的距离为0.2-0.3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钢索(3)交错连接呈网状连接于前立柱(1)和后立柱(4)之间,且多组交错连接的钢索(3)之间的间距为0.2-0.3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百香果吊网式栽培架,包括在栽培区固定的吊网状式的栽培架,栽培架的左右两侧呈梯形状,栽培架包括两组前后设置的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和后立柱的顶部之间均连接有钢索,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托果网,果网距离地面0.5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百香果果实损伤的吊网式栽培架。

技术研发人员:施娟;梁晓毅;陈发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百果壹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