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2473发布日期:2020-10-28 11:3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杏鲍菇种植领域,具体指有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



背景技术:

杏鲍菇是典型的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于春末至夏初腐生、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型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的根上和四周土中。

菇房在使用时,不仅菇种发育需要用水,而且通常菇房内温度较高,有些厂家还通过洒水的方式来调节菇房温度以及湿度,如此一来,水资源消耗量大,生产成本就被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包含有配风室、菇房以及地道,所述地道的首端连接有设于地面的通风口,所述地道的末端连接至配风室,所述配风室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管道连通至菇房;所述地道的左右两侧以及顶部设有水泥板,所述地道内设有若干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侧壁和底部均铺设有防水砖,所述蓄水池左右两侧顶部呈外扩式倾斜状;所述地道在对应蓄水池的上方均设有井道,所述井道上方设有位于地面的井口,所述井口铰接有相应的封盖。

所述地道深度为1.5-2.5m。

所述封盖上设有相应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除了利用风机将地道内的气流引入菇房来降温以外,还通过地道内的蓄水池来收集地道内渗出的地下水,在需要用水时,厂家便可通过抽水泵等工具从井口处取水,从而变相降低水资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井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3,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包含有配风室1、菇房2以及地道3,所述地道3的首端连接有设于地面的通风口4,所述地道3的末端连接至配风室1,所述配风室1内设有风机5,所述风机5通过管道6连通至菇房2;所述地道3的左右两侧以及顶部设有水泥板7,所述地道3内设有三个蓄水池8,所述蓄水池8侧壁和底部均铺设有防水砖9,所述蓄水池8左右两侧顶部呈外扩式倾斜状;所述地道3在对应蓄水池8的上方均设有井道10,所述井道10上方设有位于地面的井口11,所述井口11铰接有相应的封盖12。

所述地道3深度为1.5-2.5m。

所述封盖12上设有相应的把手1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除了利用风机5将地道3内的气流引入菇房2来降温以外,还通过地道3内的蓄水池8来收集地道3内渗出的地下水,在需要用水时,厂家便可通过抽水泵等工具从井口11处取水,从而变相降低水资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包含有配风室、菇房以及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的首端连接有设于地面的通风口,所述地道的末端连接至配风室,所述配风室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管道连通至菇房;所述地道的左右两侧以及顶部设有水泥板,所述地道内设有若干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侧壁和底部均铺设有防水砖,所述蓄水池左右两侧顶部呈外扩式倾斜状;所述地道在对应蓄水池的上方均设有井道,所述井道上方设有位于地面的井口,所述井口铰接有相应的封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深度为1.5-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上设有相应的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菇房用的取水通风地道,包含有配风室、菇房以及地道,所述地道的首端连接有设于地面的通风口,所述地道的末端连接至配风室,所述配风室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管道连通至菇房;所述地道的左右两侧以及顶部设有水泥板,所述地道内设有若干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侧壁和底部均铺设有防水砖,所述蓄水池左右两侧顶部呈外扩式倾斜状;所述地道在对应蓄水池的上方均设有井道,所述井道上方设有位于地面的井口,所述井口铰接有相应的封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木;杨建海;杨静;陈国平;林一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