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下穿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6682发布日期:2020-11-03 23:33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下穿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冰下穿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冰下穿网装置不便观察位置且易发生翻转。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冰下穿网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渔网的一端套接在挂环上进行穿网动作,配重块的设置保证整个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装置本身不会发生翻转,led灯的存在更加便于本装置在冰下活动时的位置观察。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包括壳体、箭头、尾翼和螺旋桨,所述的壳体分为前段和后段,二者皆为空腔且螺旋连接,所述的箭头与前段连接,所述的尾翼位于后段的表面并与之固连,所述的螺旋桨位于后段的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尾翼设置有多个,其中一个尾翼上设置有挂环,与设置有挂环同侧的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的壳体相较于配重块的相对侧设置有led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的电池组件为led灯、螺旋桨供电,上述的壳体和led灯都设置有防水机构。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可以将渔网的一端套接在挂环上进行穿网动作,配重块的设置保证整个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装置本身不会发生翻转。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led灯的存在更加便于本装置在冰下活动时的位置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壳体;11、前段;12、后段;13、配重块;14、led灯;15、尾翼;16、箭头;17、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包括壳体1、箭头16、尾翼15和螺旋桨17,所述的壳体1分为前段11和后段12,二者皆为空腔且螺旋连接,所述的箭头16与前段11连接,所述的尾翼15位于后段12的表面并与之固连,所述的螺旋桨17位于后段12的末端。所述的尾翼15设置有多个,其中一个尾翼15上设置有挂环151,与设置有挂环151同侧的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配重块13,所述的壳体1相较于配重块13的相对侧设置有led灯14。所述的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的电池组件为led灯14、螺旋桨17供电,上述的壳体1和led灯14都设置有防水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壳体1、箭头16、尾翼15、螺旋桨17、挂环151皆为不锈钢材质,上述的前段11和后段1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本装置电连接的开关可设置在led灯14附近,同时装配有防水机构。

具体使用时,先在冰面打洞,将渔网的一端与本装置的挂环151连接,渔网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起始洞口附近,然后将本装置放入水中,将箭头16对准渔网铺设方向,打开开关,螺旋桨17转动,使用者在冰面上行走,跟随本装置的行进方向,在渔网可以取出的位置,在冰面上再打一个洞,将本装置取出,同时卸下渔网,将此端的渔网同样固定在出口冰洞附近,静待鱼儿挂网即可。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包括壳体(1)、箭头(16)、尾翼(15)和螺旋桨(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分为前段(11)和后段(12),二者皆为空腔且螺旋连接,所述的箭头(16)与前段(11)连接,所述的尾翼(15)位于后段(12)的表面并与之固连,所述的螺旋桨(17)位于后段(12)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翼(15)设置有多个,其中一个尾翼(15)上设置有挂环(151),与设置有挂环(151)同侧的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配重块(13),所述的壳体(1)相较于配重块(13)的相对侧设置有led灯(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的电池组件为led灯(14)、螺旋桨(17)供电,上述的壳体(1)和led灯(14)都设置有防水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属于渔具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冰下穿网装置,包括壳体、箭头、尾翼和螺旋桨,所述的壳体分为前段和后段,二者皆为空腔且螺旋连接,所述的箭头与前段连接,所述的尾翼位于后段的表面并与之固连,所述的螺旋桨位于后段的末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渔网的一端套接在挂环上进行穿网动作,配重块的设置保证整个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装置本身不会发生翻转,LED灯的存在更加便于本装置在冰下活动时的位置观察。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晴;方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