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53821发布日期:2020-07-04 04:1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麦种植与畜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大麦作为饲料,传统主要用其籽粒,对其绿色植株饲用价值了解甚少。大麦绿色植株营养丰富,其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含量高于玉米,但由于缺乏相应饲用技术,其饲用价值尚未被开发。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激增,冬季青饲料短缺是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冬季饲草主要是青贮玉米或苜蓿,由于来源少,进口量大,导致营养不够全面,饲料成本增高。

同时,我国南方地区存在上亿亩的冬闲田、抛荒地,大量光温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大麦虽具耐寒、耐迟播、适应广、分蘖强等优势,但由于饲用方式单一等原因,种植面积有限。因此,建立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拓宽大麦饲用途径,开发饲用价值,既有助于提升饲草品质,降低饲料成本,又能对大麦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合理种植,从分蘖期至乳熟期收获绿色植株分别制成青饲、干草、青贮饲料,充分开发大麦绿色植株饲用价值,拓宽大麦饲用途径,提升饲草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种养效益增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用:选择的大麦品种应具分蘖强、繁茂性好、叶茎比大、再生性强的特点,同时也应抗寒、抗病及抗倒;

(2)种植方法:播量按棱型区分,二棱大麦为10-12kg/亩,多棱大麦为8-10kg/亩,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可种植,种植地包括稻茬地、旱茬地或山间林地;

(3)绿色植株用作青饲:于分蘖期放牧,拔节期至孕穗期刈割,将大麦绿色植株直接饲喂,用作青饲;

(4)绿色植株用作干草:于抽穗期至乳熟前期刈割,将大麦绿色植株晾干后饲喂,用作干草;

(5)绿色植株制成青贮饲料:于乳熟期刈割,将植株切断成3-4cm片段,加入乳酸菌制剂,装入青贮袋或发酵池,密封压实,发酵30-35天,制成青贮饲料。

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种植时使用的肥料以基肥为主,亩施纯氮8-10kg,五氧化二磷3.5-4kg,氧化钾3.5-4kg。农家肥以牛、羊粪堆肥发酵后作为基肥。

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所述步骤(1)、(2)是指适宜我国中、南部冬麦区生长的大麦品种及其种植方法。

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所述步骤(3)分蘖期主茎叶长达15-20cm时放牧,实行轮牧,拔节期至孕穗期刈割标准为株高达25cm以上,留茬高度为3-5cm,每次放牧或刈割后追施纯氮2-3kg/亩,促进大麦再生,多次收获青饲。

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所述步骤(4)抽穗期至乳熟前期刈割为一次性刈割,留茬高度为3-5cm,于晴好天气刈割后晾晒3-4天,植株含水量降至20%-25%,作为干草。

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所述步骤(5)乳熟期刈割为一次性刈割,植株含水量在65%-75%,留茬高度为5-6cm,前期不进行放牧或刈割。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针对冬季青饲料短缺问题,以大麦绿色植株作为饲料来源,通过科学合理种植,将大麦不同生育期生产的大量绿色植株通过多种方式为牛、羊等草食家畜提供优质饲草,改善饲料品质,降低饲料成本,可有效解决冬季青饲料短缺,拓宽大麦饲用途径,提升种养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用:

选择二棱春性大麦品种,应具分蘖强、繁茂性好、再生性强、抗病、抗倒伏等能力。

(2)种植方法:

11月5日播种,播量为12kg/亩,旱茬地条播,稻茬地及山间林地撒播。基肥亩施纯氮9kg,五氧化二磷3.5kg,氧化钾3.5kg,农家肥以羊、牛粪等堆肥发酵后还田。

(3)绿色植株用作青饲:

于分蘖期主茎叶片长达20cm时放羊采食,轮牧管理。拔节期至孕穗期株高达25cm时刈割,鲜食饲喂,留茬高度为4cm。每次放牧或刈割后追施纯氮2.5kg/亩,促进大麦再生,多次收获青饲。每亩收获青饲鲜重达1.5-2吨,饲草粗蛋白含量平均达20%左右。

(4)绿色植株用作干草:

于抽穗期至乳熟前期一次性刈割,留茬高度为4cm,于晴好天气刈割后晾晒4天,植株含水量达23%,作为干草。每亩收获干草达450-550kg,饲草粗蛋白含量平均达10%左右。

(5)绿色植株制成青贮饲料:

于乳熟期植株含水量为70%时一次性刈割,留茬高度为5cm,将植株切断成4cm片段,加入乳酸菌制剂,装入青贮袋或发酵池,密封压实,发酵32天,制成青贮饲料。每亩收获青贮饲料达1.8-2.3吨。

按上述方案实施,与传统收获籽粒饲用相比,每亩节本增效400元左右。

实施例2

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用:

选择多棱半冬性大麦品种,应具分蘖强、繁茂性好、再生性强、抗寒、抗病、抗倒伏等能力。

(2)种植方法:

9月25日播种,播量为10kg/亩,旱茬地条播,稻茬地及山间林地撒播。基肥亩施纯氮10kg,五氧化二磷4kg,氧化钾4kg,农家肥以羊、牛粪等堆肥发酵后还田。

(3)绿色植株用作青饲:

于分蘖期主茎叶片长达15cm时放羊采食,轮牧管理。拔节期至孕穗期株高达25cm时刈割,鲜食饲喂,留茬高度为4cm。每次放牧或刈割后追施纯氮3kg/亩,促进大麦再生,多次收获青饲。每亩收获青饲鲜重达1.7-2.2吨,饲草粗蛋白含量平均达20%左右。

(4)绿色植株用作干草:

于抽穗期至乳熟前期一次性刈割,留茬高度为4cm,于晴好天气刈割后晾晒4天,植株含水量达23%,作为干草。每亩收获干草达500-600kg,饲草粗蛋白含量平均达10%左右。

(5)绿色植株制成青贮饲料:

于乳熟期植株含水量为65%时一次性刈割,留茬高度为5cm,将植株切断成4cm片段,加入乳酸菌制剂,装入青贮袋或发酵池,密封压实,发酵35天,制成青贮饲料。每亩收获青贮饲料达2-2.5吨。

按上述方案实施,与传统收获籽粒饲用相比,每亩节本增效400元左右。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所作的任何非实质性的修改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适宜品种,合理种植,于分蘖期至乳熟期不同生育阶段放牧或刈割,其绿色植株分别用作青饲、干草或青贮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用:

选择的大麦品种应具分蘖强、繁茂性好、叶茎比大、再生性强的特点,同时也应抗寒、抗病及抗倒;

(2)种植方法:

播量按棱型区分,二棱大麦为10-12kg/亩,多棱大麦为8-10kg/亩,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可种植,种植地包括稻茬地、旱茬地或山间林地;

(3)绿色植株用作青饲:

于分蘖期放牧,拔节期至孕穗期刈割,将大麦绿色植株直接饲喂,用作青饲;

(4)绿色植株用作干草:

于抽穗期至乳熟前期刈割,将大麦绿色植株晾干后饲喂,用作干草;

(5)绿色植株制成青贮饲料:

于乳熟期刈割,将植株切断,加入乳酸菌制剂,装入青贮袋或发酵池,密封压实发酵,制成青贮饲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时使用的肥料以基肥为主,亩施纯氮8-10kg,五氧化二磷3.5-4kg,氧化钾3.5-4kg,农家肥以牛、羊粪堆肥发酵后作为基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是指适宜我国中、南部冬麦区生长的大麦品种及其种植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分蘖期主茎叶长达15-20cm时放牧,实行轮牧,拔节期至孕穗期株高达25cm以上刈割,留茬高度为3-5cm,每次放牧或刈割后追施纯氮2-3kg/亩,促进大麦再生,多次收获青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抽穗期至乳熟前期刈割为一次性刈割,留茬高度为3-5cm,于晴好天气刈割后晾晒3-4天,植株含水量降至20%-25%,作为干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乳熟期刈割为一次性刈割,植株含水量在65%-75%,留茬高度为5-6cm,前期不进行放牧或刈割。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切段长度为3-4c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发酵时间为30-35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麦绿色植株饲用方法,选择适宜品种,合理种植,分蘖期至乳熟期不同生育阶段放牧或刈割,收获青饲、干草及青贮饲料。本发明以大麦绿色植株作为饲料,为牛、羊等草食家畜提供优质饲草,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饲料品质,可有效解决冬季青饲料短缺,拓宽大麦饲用途径,促进种养结合,提升种养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东;王瑞;季昌好;赵斌;朱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4.16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