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条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3136发布日期:2021-05-25 12:0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条播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条播机。



背景技术:

小麦条播机是一种播种小麦的设置,在农业上使用广泛,在使用条播机播种小麦时,需要使用牵引设备对条播机进行牵引,在播种完一垄小麦后需要将挑拨机抬起进行转向,现有的小麦条播机在进行转向时需要使条播机脱离地面,现有的方式是人工直接手动抬起条播机,由于条播机往往具有一定的重量且不方便使力,这就造成人们的劳动强度较大,耗费人力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麦条播机,目的在于:降低人们将条播机脱离地面时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力的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条播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播种器、料斗、地轮和开沟装置,所述机体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与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右端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悬挂杆,所述悬挂杆水平设置,所述悬挂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杆的左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插销固定连接有牵引设备;还包括l型转动杆和限位弹簧,所述l型转动杆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杆和竖直设置的竖直杆,所述水平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接触设置,所述水平杆的左端与所述竖直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的下部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与所述悬挂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竖直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竖直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悬挂杆的上方且左低右高倾斜设置,所述限位弹簧的左端与所述悬挂杆的左端连接,所述限位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竖直杆的上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杆右端面的上侧边为倒圆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杆的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水平设置,所述加强杆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右端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机体构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设置有配重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正常播种时机体上的播种器靠自重插入地面上的土壤中,当需要使机体离开地面时,只需围绕第一转轴逆时针转动l型转动杆,水平杆的右端顶起机体,使得机体离开地面,使用时只需利用杠杆原理转动竖直杆即可,方便省力,且无需人手直接搬动机体,使力也较为方便,播种时限位弹簧拉动竖直杆,使得水平杆的右端始终与连接板接触,防止l型转动杆无规则晃动影响播种的正常进行。总之,本实用新型降低了人们将条播机脱离地面时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力的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

本技术:
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体,2、连接板,3、l型转动杆,301、水平杆,302、竖直杆,4、悬挂杆,5、插销,6、限位弹簧,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麦条播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播种器、料斗、地轮和开沟装置,机体1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左高右低倾斜设置,连接板2的右端与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2的右端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转轴8转动连接有悬挂杆4,悬挂杆4水平设置,悬挂杆4的右端与连接板2的左端转动连接,悬挂杆4的左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插销5固定连接有牵引设备;还包括l型转动杆3和限位弹簧6,l型转动杆3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杆301和竖直设置的竖直杆302,水平杆301的右端与连接板2的下表面接触设置,水平杆301的左端与竖直杆302的下端固定连接,竖直杆302的下部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7与悬挂杆4的中部转动连接,竖直杆302的上端与第一转轴7之间的距离大于竖直杆302的下端与第一转轴7之间的距离,限位弹簧6设置在悬挂杆4的上方且左低右高倾斜设置,限位弹簧6的左端与悬挂杆4的左端连接,限位弹簧6的右端与竖直杆302的上部连接。

为了减少水平杆301的右端与连接板2的磨损,水平杆301右端面的上侧边为倒圆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竖直杆302的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止人手扳动竖直杆302的上端时竖直杆302发生打滑,造成人们受伤。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杆9,加强杆9水平设置,加强杆9的左端与连接板2的上部固定连接,加强杆9的右端与机体1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加强杆9、连接板2与机体1构成三角形结构,提高连接板2与机体1的连接强度,防止牵引设备牵引播种时连接板2与机体1发生脱落。

为了防止在播种时机体1跑到土壤表面,影响播种效果,机体1上设置有配重块,进一步地,设置多种不同重量的配重块,根据土壤环境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使得小麦种子始终位于合适的深度,保证后续小麦正常生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麦条播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正常播种时机体1上的播种器靠自重插入地面上的土壤中,当需要使整个机体1离开地面时,只需围绕第一转轴7逆时针转动l型转动杆3,此时水平杆301的右端顶起机体1,使得机体1离开地面,使用时只需利用杠杆原理转动竖直杆302即可,方便省力,且无需人手直接搬动机体1,使力也较为方便,播种时限位弹簧6拉动竖直杆302,使得水平杆301的右端始终与连接板2接触,防止l型转动杆无规则晃动影响播种的正常进行。总之,本实用新型降低了人们将条播机脱离地面时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力的消耗。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小麦条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播种器、料斗、地轮和开沟装置,所述机体(1)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板(2)的右端与所述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的右端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转轴(8)转动连接有悬挂杆(4),所述悬挂杆(4)水平设置,所述悬挂杆(4)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2)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悬挂杆(4)的左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插销(5)固定连接有牵引设备;还包括l型转动杆(3)和限位弹簧(6),所述l型转动杆(3)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杆(301)和竖直设置的竖直杆(302),所述水平杆(301)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2)的下表面接触设置,所述水平杆(301)的左端与所述竖直杆(30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302)的下部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转轴(7)与所述悬挂杆(4)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竖直杆(30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转轴(7)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竖直杆(30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转轴(7)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弹簧(6)设置在所述悬挂杆(4)的上方且左低右高倾斜设置,所述限位弹簧(6)的左端与所述悬挂杆(4)的左端连接,所述限位弹簧(6)的右端与所述竖直杆(302)的上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条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杆(301)右端面的上侧边为倒圆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条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302)的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条播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杆(9),所述加强杆(9)水平设置,所述加强杆(9)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板(2)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9)的右端与所述机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麦条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9)、所述连接板(2)与所述机体(1)构成三角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条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配重块。


技术总结
一种小麦条播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播种器、料斗、地轮和开沟装置,所述机体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右端连接有悬挂杆,所述悬挂杆的左端通过插销连接有牵引设备;还包括L型转动杆和限位弹簧,所述L型转动杆包括水平杆和竖直杆,所述水平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接触设置,水平杆的左端与竖直杆的下端连接,竖直杆的下部与悬挂杆的中部连接,竖直杆的上端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竖直杆的下端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限位弹簧的左端与悬挂杆的左端连接,限位弹簧的右端与竖直杆的上部连接。总之,本实用新型降低了人们将条播机脱离地面时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力的消耗。

技术研发人员:李西臣;苏士奇;王素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华冠种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