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

文档序号:25545747发布日期:2021-06-22 15:0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植物栽培防护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生植物是美丽的水景观赏植物,是水体造景和水体修复必不可少的植物类群。水生植物根据生活方式,一般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湿生植物。不论哪种类型的水生植物,在幼苗阶段一般植株大部分都浸没于水体中发育,由于水生植物幼苗茎叶细嫩,极易被水体中的动物如鱼、虾、蟹、螺等啃食,造成幼苗损伤或死亡,降低其移栽成活率。因此,在水生植物种苗的定植栽培阶段需要对水生植物幼苗进行保护,保护其幼苗不受水体中其他生物威胁、顺利成活,保证移栽成活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保护水生植物种苗定植栽培阶段的幼苗,保护其幼苗不受水体中其他生物威胁、顺利成活,保证移栽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保护水生植物种苗定植栽培阶段的幼苗,保护其幼苗不受水体中其他生物威胁、顺利成活,保证移栽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架1、上保护网2、固定杆3、浮力球4;所述的支撑架1包括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两个圆环圈5,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个圆环圈5之间的数个支撑杆6;所述的上保护网2为敞底的圆柱状网,套设于支撑架1外,且与每根支撑杆6贴紧,其底边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圆环圈5上;下部的圆环圈5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方便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的固定杆3;每个支撑杆6顶部通过穿过上保护网2的连接绳7固定连接浮力球4。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还包括下保护网8,下保护网8为敞口、敞底的圆柱状网,其顶边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圆环圈5内圈上;下保护网8底边上固定设有收缩套9,收缩套9上设有开孔10,收缩套9内设有收缩绳11,收缩绳11的两端位于开孔10外。

进一步的,浮力球4上方设置有拉绳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架1和上保护网2,保护水生植物的幼苗,避免水体中动物的啃食,完成正常生长发育,从而保证水生植物的移栽成活率;支撑架1使上保护网2撑开且能稳固上保护网2,有足够的空间对水生植物的幼苗进行保护,且不担心上保护网2由于水流或者动物的触碰而发生变形;同时采用固定杆3将支撑架1支撑于水体底部淤泥中,使整个装置位于水中;浮力球4指示了水生植物的幼苗定植位置,便于日后管理记录和起苗重新移栽;支撑杆6可拆卸连接于两个圆环圈5之间,下部的圆环圈5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方便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的固定杆3,使整个装置拆卸、组装方便,并且运输便利。

2、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适用于地栽定植的水生植物,也适用于盆栽定植的水生植物。优选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下保护网8,将需要放于水底的花盆放入下保护网8中,将下保护网8的底边通过收缩绳11固定在花盆外壁上,放入水中,手持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将固定杆3用力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上保护网2和下保护网8将盆栽定植的水生植物幼苗保护于其内。

3、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操作简易,可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或者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和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上保护网、3-固定杆、4-浮力球、5-圆环圈、6-支撑杆、7-连接绳、8-下保护网、9-收缩套、10-开孔、11-收缩绳、12-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由图1-4可知,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架1、上保护网2、固定杆3、浮力球4和下保护网8;支撑架1包括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两个圆环圈5,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个圆环圈5之间的四个支撑杆6;上保护网2为敞底的圆柱状网,套设于支撑架1外,且与每根支撑杆6贴紧,其底边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圆环圈5上;下部的圆环圈5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方便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的固定杆3;每个支撑杆6顶部通过穿过上保护网2的连接绳7固定连接浮力球4,浮力球4上方设置有拉绳12。

下保护网8为敞口、敞底的圆柱状网,其顶边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圆环圈5内圈上;下保护网8底边上固定设有收缩套9,收缩套9上设有开孔10,收缩套9内设有收缩绳11,收缩绳11的两端位于开孔10外。

本实用新型上保护网2、支撑杆6和连接绳7的长度可根据水体深度进行调节,保证浮力球4浮于水面;上保护网2、下保护网8和圆环圈5直径可根据所栽培水生植物冠幅调节;上保护网2、下保护网8的目数可根据所定制水体中动物的体型大小调节;固定杆3根据水体流量和水体中动物大小选用合适韧性。

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支撑杆6组装于两个圆环圈5之间,下部的圆环圈5下方连接上固定杆3;不使用时将各部分拆卸,便于运输以及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应用于地栽定植的水生植物时,手持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将固定杆3用力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下保护网8保持舒展的状态;上保护网2将地栽定植的水生植物幼苗保护于其内,不会被水体中的动物啃食,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保障其移栽成活率;当地栽定植的水生植物幼苗生长到预期的大小时,观察浮力球4位置,提起拉绳12,将本实用新型从水体底部淤泥中拉出,本实用新型可以重复利用。

当应用于盆栽定植的水生植物时,将需要放于水底的花盆放入下保护网8中,将下保护网8的底边通过收缩绳11固定在花盆外壁上,放入水中,手持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将固定杆3用力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上保护网2和下保护网8将盆栽定植的水生植物幼苗保护于其内,不会被水体中的动物啃食,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保障其移栽成活率;当盆栽定植的水生植物幼苗生长到预期的大小时,观察浮力球4位置,提起拉绳12,将本实用新型从水体底部淤泥中拉出,本实用新型可以重复利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架(1)、上保护网(2)、固定杆(3)、浮力球(4);所述的支撑架(1)包括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两个圆环圈(5),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个圆环圈(5)之间的数个支撑杆(6);所述的上保护网(2)为敞底的圆柱状网,套设于支撑架(1)外,且与每根支撑杆(6)贴紧,其底边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圆环圈(5)上;下部的圆环圈(5)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方便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的固定杆(3);每个支撑杆(6)顶部通过穿过上保护网(2)的连接绳(7)固定连接浮力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还包括下保护网(8),下保护网(8)为敞口、敞底的圆柱状网,其顶边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圆环圈(5)内圈上;下保护网(8)底边上固定设有收缩套(9),收缩套(9)上设有开孔(10),收缩套(9)内设有收缩绳(11),收缩绳(11)的两端位于开孔(10)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力球(4)上方设置有拉绳(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植物栽培防护装置,属于水生植物栽培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上保护网、固定杆、浮力球;支撑架包括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两个圆环圈,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个圆环圈之间的数个支撑杆;上保护网为敞底的圆柱状网,套设于支撑架外,且与每根支撑杆贴紧,其底边固定在位于下部的圆环圈上;下部的圆环圈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多根方便插入水体底部淤泥中的固定杆;每个支撑杆顶部通过穿过上保护网的连接绳固定连接浮力球;本实用新型保护水生植物的幼苗,避免水体中动物的啃食,完成正常生长发育,从而保证水生植物的移栽成活率,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操作简易,可重复利用,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或者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田敏;赵培飞;苏群;王凌云;施自明;王虹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昆明爱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2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