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插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0818发布日期:2021-10-09 16:3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插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苗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插苗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农种插秧越来越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节省了人力物力;人们一般通过机械把秧苗插在农田上,但是由于机械不够精心或者农民操作不够娴熟,往往会出现秧苗漏插或位置不准;这时需要手工移苗,当时手工移苗和插苗效率低,且费时费力。
3.在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型的插苗机,用于高效精准插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插苗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内容:
6.一种新型插苗机,包括:机体、大梁、行走轮、送秧装置、插秧装置、秧苗转向板和固定杆;在所述机体的底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大梁;在所述大梁的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在所述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秧装置;在所述机体的前端设置插秧装置,且插秧装置与机体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送秧装置和插秧装置之间通过秧苗转向板相配合运用;
7.所述送秧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链条、驱动机和秧苗托盘;在所述机体的后侧设置主动轮;在所述机体的前侧设置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所述链条的底端设置秧苗托盘;在所述主动轮的一侧设置驱动机,且驱动机与主动轮之间相配合运用。
8.优选的是,所述秧苗托盘由金属材料制成。
9.优选的是,所述插秧装置包括插秧动力器、插秧片、承接片和限位块;所述插秧动力器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机体上;在所述插秧动力器的底端设置插秧片;在所述插秧片的右侧设置承接片,且承接片与秧苗转向板之间相配合运用;在所述插秧片和承接片之间设置限位块。
10.优选的是,所述插秧动力器为驱动气缸。
11.优选的是,所述插秧动力器和插秧片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利,通过设置送秧机构把秧苗送到插秧装置上进行插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起到解放人力,加快插秧效率,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苗机的主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苗机的左视图。
17.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18]1‑
机体,2

大梁,3

送秧装置,31

主动轮,32

从动轮,33

链条,34

驱动机,35

秧苗托盘,4

插秧装置,41

插秧动力器,42

插秧片,43

承接片,44

限位块,5

行走轮,6

固定杆,7

秧苗转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插苗机包括:机体1、大梁2、行走轮5、送秧装置3、插秧装置4、秧苗转向板7和固定杆6;在机体1的底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大梁2,通过设置大梁2便于制成机体1;在大梁2的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5,且行走轮5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从而带动机体1运动;在机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秧装置3,在机体1的前端设置插秧装置4,且插秧装置4与机体1之间通过固定杆6连接,并且送秧装置3和插秧装置4之间通过秧苗转向板7相配合运用;
[0021]
所述送秧装置3包括主动轮31、从动轮32、链条33、驱动机34和秧苗托盘35;在机体1的后侧设置主动轮31,在机体1的前侧设置从动轮32,且主动轮31和从动轮32之间通过链条33连接;在链条33的底端设置秧苗托盘35,在主动轮31的一侧设置驱动机34,且驱动机34与主动轮31之间相配合运用。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秧苗托盘35由金属材料制成,增加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3]
进一步地,所述插秧装置4包括插秧动力器41、插秧片42、承接片43和限位块44;所述插秧动力器41通过固定杆6固定在机体1上,在插秧动力器41的底端设置插秧片42,在插秧片42的右侧设置承接片43,且承接片43与秧苗转向板7之间相配合运用,在插秧片42和承接片43之间设置限位块。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插秧动力器41为驱动气缸。
[0025]
进一步地,所述插秧动力器41和插秧片4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26]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行走轮5带动本装置移动,当把本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启动本装置,此时整体插苗机开始运动,操作者将待插秧苗放置在秧苗托盘35上,随着链条33传动,将秧苗托盘35上的秧苗传动至插秧片42上方,插秧片42在插秧动力器41的驱动下向下运动,承接片43一面抵接在地面上,另一面抵接在限位块44上,秧苗从秧苗托盘35上掉落至承接片43上,之后承接片43在插秧动力器41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承接片43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即将秧苗插接在土地中。
[0027]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插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大梁、行走轮、送秧装置、插秧装置、秧苗转向板和固定杆;在所述机体的底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大梁;在所述大梁的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在所述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秧装置;在所述机体的前端设置插秧装置,且插秧装置与机体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送秧装置和插秧装置之间通过秧苗转向板相配合运用;所述送秧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链条、驱动机和秧苗托盘;在所述机体的后侧设置主动轮;在所述机体的前侧设置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所述链条的底端设置秧苗托盘;在所述主动轮的一侧设置驱动机,且驱动机与主动轮之间相配合运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托盘由金属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装置包括插秧动力器、插秧片、承接片和限位块;所述插秧动力器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机体上;在所述插秧动力器的底端设置插秧片;在所述插秧片的右侧设置承接片,且承接片与秧苗转向板之间相配合运用;在所述插秧片和承接片之间设置限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插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动力器为驱动气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插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动力器和插秧片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插苗机,包括:机体、大梁、行走轮、送秧装置、插秧装置、秧苗转向板和固定杆;在所述机体的底端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大梁;在所述大梁的底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在所述机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秧装置;在所述机体的前端设置插秧装置,且插秧装置与机体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送秧装置和插秧装置之间通过秧苗转向板相配合运用。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利,通过设置送秧机构把秧苗送到插秧装置上进行插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起到解放人力,加快插秧效率,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贾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贾占军
技术研发日:2020.09.25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