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9731发布日期:2021-08-06 12:4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淡水鱼的养殖需要经过自然受精或人工授精后,将受精卵转移至孵化槽中,在适宜的水质、溶氧与温度条件下进行孵化成幼苗的过程。

由于淡水鱼的孵化对孵化场所的要求非常高,经过实验检验,溶氧水平、不同的温度、ph值等常规因素条件均会影响其孵化成功率,在淡水鱼的养殖过程中,需要一直通入氧气,保证淡水鱼受精卵的发育环境不会过于恶劣,保证孵化成功率。

现有技术中,孵化槽在水体循环和增氧均匀性会直接影响淡水鱼受精卵的孵化成功率,因而在实际上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淡水鱼孵化最佳水体循环流量和增氧强度做相关实验,目前市场上没有这种相关实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对淡水鱼养殖进行孵化环境实验的设备或系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包括孵化器、循环水处理设备和供气设备;

所述孵化器包括支架和若干间隔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孵化桶,所述孵化桶的上端开口,所述孵化桶的侧壁形成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孔,所述孵化桶的底部还具有一通气孔;

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包括蓄水池、加热器、过滤装置、进水主管道、若干进水支管道和若干出水管道,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主管道相连,所述进水主管道具有若干出水口,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进水支管道的另一端与一所述进水孔对应连通安装,所述出水孔通过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加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端相连,每一所述进水支管道上安装有进水控制阀;

所述供气设备包括气泵、供气主管道和若干供气支管,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孵化器外部,所述供气主管道与所述气泵的出气端相连,所述供气主管道具有若干出气孔,所述供气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所述通气孔对应连通安装,每一所述供气支管上安装有一供气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器还包括网罩,所述网罩呈圆柱状,所述网罩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孵化桶内,所述网罩中间形成有用于淡水鱼孵化的孵化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孵化桶还具有一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位于所述孵化桶靠近其上端开口处,所述溢流孔通过一溢流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所述溢流孔通过一溢流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若干进水控制阀控制不同进水支管道的水流量,进而控制不同的孵化桶的水体循环速率,形成水体循环多对照组实验情景,同时通过若干供气控制阀控制不同供气支管的气流量,进而控制不同孵化桶内的供气速率,形成供气多对照组实验情景,便于实验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和单变量控制,方便了淡水鱼孵化环境实验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

本技术:
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包括孵化器1、循环水处理设备2和供气设备3;

所述孵化器1包括支架11和若干间隔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的孵化桶12,所述孵化桶12的上端开口,孵化桶的上端开口方便实验人员添加鱼卵和取样,所述孵化桶12的侧壁形成有进水孔121和出水孔122,所述进水孔121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孔122,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孵化桶12的底部还具有一通气孔123;

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2包括蓄水池21、加热器22、过滤装置23、进水主管道24、若干进水支管道25和若干出水管道26,所述蓄水池21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主管道24相连,所述进水主管道24具有若干出水口,所述进水支管25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进水支管道25的另一端与一所述进水孔121对应连通安装,这样就形成了进水支管道25和孵化桶12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孵化桶12由一个进水支管道25实现供水,所述出水孔122通过所述出水管道26和所述加热器22的进水端相连,即所有的出水管道26均连接到加热器22的进水端,加热器22可以为一内部设有加热装置的加热池;所述加热器22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装置23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过滤装置23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池21的进水端相连,过滤装置23的设置可以过滤掉水中杂质,有效保证循环水的水质,每一所述进水支管道25上安装有进水控制阀251。

所述供气设备3包括气泵31、供气主管道32和若干供气支管33,所述气泵31安装于所述孵化器1外部,所述供气主管道32与所述气泵31的出气端相连,所述供气主管道32具有若干出气孔,所述供气支管33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供气支管33的另一端与一所述通气孔123对应连通安装,这样就形成了供气支管33和孵化桶12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孵化桶12由一个供气支管33实现供气,每一所述供气支管33上安装有一供气控制阀331,每一供气控制阀单独控制对应的供气支管33的气体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孵化器1还包括网罩13,所述网罩13呈圆柱状,所述网罩13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孵化桶12内,所述网罩13中间形成有用于淡水鱼孵化的孵化腔室,网罩13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鱼苗从出水管道26流出孵化桶12。

为了保证孵化桶12内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位,所述孵化桶12还具有一溢流孔124,所述溢流孔124位于所述孵化桶12靠近其上端开口处,所述溢流孔124通过一溢流管道125与所述出水管道26相连。

因而,水体正常循环的水流顺序为蓄水池21—进水主管道24—进水支管道25—孵化桶12—出水孔122—出水管道26—加热器22—过滤装置23—蓄水池21,溢水时的排水顺序是溢流孔124—溢流管道125—出水管道2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若干进水控制阀251控制不同进水支管道25的水流量,进而控制不同的孵化桶12的水体循环速率,形成水体循环多对照组实验情景,同时通过若干供气控制阀331控制不同供气支管33的气流量,进而控制不同孵化桶12内的供气速率,形成供气多对照组实验情景,便于实验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和单变量控制,方便了淡水鱼孵化环境实验的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器、循环水处理设备和供气设备;

所述孵化器包括支架和若干间隔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孵化桶,所述孵化桶的上端开口,所述孵化桶的侧壁形成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水孔,所述孵化桶的底部还具有一通气孔;

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包括蓄水池、加热器、过滤装置、进水主管道、若干进水支管道和若干出水管道,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主管道相连,所述进水主管道具有若干出水口,所述进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进水支管道的另一端与一所述进水孔对应连通安装,所述出水孔通过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加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池的进水端相连,每一所述进水支管道上安装有进水控制阀;

所述供气设备包括气泵、供气主管道和若干供气支管,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孵化器外部,所述供气主管道与所述气泵的出气端相连,所述供气主管道具有若干出气孔,所述供气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一所述通气孔对应连通安装,每一所述供气支管上安装有一供气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器还包括网罩,所述网罩呈圆柱状,所述网罩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孵化桶内,所述网罩中间形成有用于淡水鱼孵化的孵化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桶还具有一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位于所述孵化桶靠近其上端开口处,所述溢流孔通过一溢流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包括孵化器、循环水处理设备和供气设备;所述孵化器包括支架和若干间隔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孵化桶,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包括蓄水池、加热器、过滤装置、进水主管道、若干进水支管道和若干出水管道,所述供气设备包括气泵、供气主管道和若干供气支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淡水鱼实验孵化系统便于实验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和单变量控制,方便了淡水鱼孵化环境实验的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叶利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