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87274发布日期:2021-08-17 13:3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水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



背景技术:

渔网是渔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捕捞工具,沿海渔民最早是用简单的网具在海边捕捞,明朝出现了撩网、棍网等浅海捕捞网具,清朝以后出现了远海捕捞网具,涉及深水捕鱼需要设坠进行捕鱼,渔网深得渔民们的喜爱,被渔民们视其为神圣之物,财富的象征。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1、渔民们为了一次性捕捞大量的鱼类,常需要在深水区域进行捕捞,渔网多借助地锤进行深水下坠,但是地锤长期深水捕捞,与水面接触容易氧化,且地锤多通过网线缠绕方式置于渔网以上,当缠绕线松动,易造成地锤丢失,大大增加了劳作成本;

2、在深水区进行撒网捕鱼时,会通过浮漂的移动来判断鱼的位置从而进行捕捞,受天气原因影响,刮风下雨等天气会影响捕捞的判断,影响捕捞的工作效率,且多次撒网费时费力,消耗体能从而影响捕鱼人的身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包括渔网装置本体,所述渔网装置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渔网端口,所述渔网端口上连接有配重纤绳,所述配重纤绳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地锤,所述地锤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地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锤头,所述锤头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渔网装置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渔网顶棚,所述渔网顶棚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渔网拉绳、浮漂球、太阳能板条、通电导体、浮力探测头和二极管显示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渔网装置本体的形状呈“腰”型网状,且网状之间展开的形状呈菱形,所述渔网端口与配重纤绳呈编织双联结紧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地锤的形状呈“一”字型,且地锤由桐油铝合金材质制成的薄片,所述配重块由无毒环保材料钨合金制成,所述锤头的形状呈球型,且锤头由桐油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实块,所述若干个连接孔的直径大小与配重纤绳的直径大小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渔网顶棚与渔网拉绳呈编织结状紧锁连接,所述浮漂球的形状呈“算珠”型,且浮漂球的材质是纳米材质,所述浮漂球完全进入水体的浮力大于渔网的重力且小于等于渔网与地锤的总重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板条分别有若干个位于渔网拉绳的外圈,所述通电导体位于渔网拉绳的内部,所述浮力探测头呈竖直状,所述二极管显示灯位于浮力探测头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通过设置地锤,在深水区域进行捕捞时,配重块位于地锤内部,不与水直接接触,增加了地锤的使用寿命,且不需要长期更换,大大降低了捕鱼成本,连接有坠子的地锤在水底摆动自如,捕鱼效果更加;

2、该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通过设置太阳能板条,当深水网装置在深水区进行捕鱼时,受天气影响浮漂球的移动判断不明确,此时,可以借助太阳能板条进行电能的储备,浮力探测头探测到鱼的位置时,可通过二极管显示灯作为提示,方便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快速捕捞的效果,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地锤连接的效果图;

图3为地锤的放大图;

图4为太阳能板条的放置图。

图中:1、渔网装置本体;2、渔网端口;3、配重纤绳;4、地锤;5、配重块;6、锤头;7、连接孔;8、渔网顶棚;9、渔网拉绳;10、浮漂球;11、太阳能板条;12、通电导体;13、浮力探测头;14、二极管显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包括渔网装置本体1,渔网装置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渔网端口2,渔网端口2上连接有配重纤绳3,配重纤绳3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地锤4,地锤4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5,地锤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锤头6,锤头6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7,渔网装置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渔网顶棚8,渔网顶棚8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渔网拉绳9、浮漂球10、太阳能板条11、通电导体12、浮力探测头13和二极管显示灯14,太阳能板条11的型号为6w6v光伏板,浮力探测头13的型号为26awg4*1.5mm,二极管显示灯14的型号为mdd56-16n1b。

本实施例中,渔网装置本体1的形状呈“腰”型网状,网状之间展开的形状呈菱形,渔网端口2与配重纤绳3呈编织双联结紧锁连接,通过配重纤绳3可有效控制浮力和重力间的平衡,地锤4的形状呈“一”字型,地锤4由桐油铝合金材质制成的薄片,配重块5由无毒环保材料钨合金制成,通过配重块5可以使渔网坠落至水深处,锤头6的形状呈球型,锤头6由桐油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实块,若干个连接孔7的直径大小与配重纤绳3的直径大小相匹配,通过连接孔7可以将配重纤绳3进行串联不易掉落,渔网顶棚8与渔网拉绳9呈编织结状紧锁连接,浮漂球10的形状呈“算珠”型,浮漂球10的材质是纳米材质,浮漂球10完全进入水体的浮力大于渔网的重力且小于等于渔网与地锤4的总重力,通过浮漂球10可以判断鱼的位置,太阳能板条11分别有若干个位于渔网拉绳9的外圈,通过太阳能板条11可将太阳能部分转换为电能,通电导体12位于渔网拉绳9的内部,浮力探测头13呈竖直状,通过浮力探测头13可以精准定位,二极管显示灯14位于浮力探测头13的上方,二极管显示灯14可以进行发光提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渔网装置本体1的渔网端口2展开,通过配重纤绳3和地锤4的重力作用下,使渔网装置本体1的重力大于水中的浮力,从而坠入深水区域进行捕捞,在浮漂球10和二极管显示灯14同时移动和闪烁的提示下,对渔网装置本体1进行收网,从而打捞深水区处的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渔网装置本体(1),所述渔网装置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渔网端口(2),所述渔网端口(2)上连接有配重纤绳(3),所述配重纤绳(3)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地锤(4),所述地锤(4)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5),所述地锤(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锤头(6),所述锤头(6)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7),所述渔网装置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渔网顶棚(8),所述渔网顶棚(8)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渔网拉绳(9)、浮漂球(10)、太阳能板条(11)、通电导体(12)、浮力探测头(13)和二极管显示灯(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装置本体(1)的形状呈“腰”型网状,且网状之间展开的形状呈菱形,所述渔网端口(2)与配重纤绳(3)呈编织双联结紧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锤(4)的形状呈“一”字型,且地锤(4)由桐油铝合金材质制成的薄片,所述配重块(5)由无毒环保材料钨合金制成,所述锤头(6)的形状呈球型,且锤头(6)由桐油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实块,所述若干个连接孔(7)的直径大小与配重纤绳(3)的直径大小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顶棚(8)与渔网拉绳(9)呈编织结状紧锁连接,所述浮漂球(10)的形状呈“算珠”型,且浮漂球(10)的材质是纳米材质,所述浮漂球(10)完全进入水体的浮力大于渔网的重力且小于等于渔网与地锤(4)的总重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条(11)分别有若干个位于渔网拉绳(9)的外圈,所述通电导体(12)位于渔网拉绳(9)的内部,所述浮力探测头(13)呈竖直状,所述二极管显示灯(14)位于浮力探测头(13)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包括渔网装置本体,所述渔网装置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渔网端口,所述渔网端口上连接有配重纤绳,所述配重纤绳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地锤,所述地锤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地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锤头,所述锤头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渔网装置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渔网顶棚,所述渔网顶棚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渔网拉绳、浮漂球、太阳能板条、通电导体、浮力探测头和二极管显示灯;该一种保障集鱼效果的深水网装置通过设置,可以达到地锤和太阳能板条,可以达到渔网线从地锤内部连接,无需捆绑,不易脱落且利用太阳光能,准确定位深水鱼的位置,捕捞效率高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江锦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鲲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