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5724发布日期:2021-09-25 14:4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诱杀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


背景技术:

2.白蚁亦称虫尉,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昆虫之一,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网翅总目,是一种半变态完全社会性昆虫,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各大洲中仅南极洲尚未发现白蚁活动的痕迹,白蚁能蛀食多种大田作物、经济作物、林木、果树和种苗。
3.白蚁的筑巢一般都是地下半米左右,并且有些区域的土质较硬不易开挖,传统诱杀设备到达不了蚁穴附近,使得白蚁诱杀药包无法进入白蚁穴中,无法有效的将白蚁诱杀。
4.因此,有必要提供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解决了传统诱杀设备无法进入白蚁穴使得诱杀包无法进入白蚁穴导致无法将白蚁诱杀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包括中板;
7.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中板的底部;
8.两个滑动组件,两个所述滑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中板顶部的两侧;
9.敲击组件,所述敲击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组件相对的一侧;
10.所述敲击组件包括敲击箱,所述敲击箱的两侧与所述滑动组件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敲击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电机箱内壁的右侧,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椭圆盘,所述椭圆盘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敲击杆,所述敲击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敲击板,所述敲击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顶部贯穿连接箱的底部且延伸至连接箱的内部;
11.投药组件,所述投药组件的表面滑动连接于中板内壁的表面。
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表面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转动框。
13.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框内壁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转动框内壁的表面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放置座。
14.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与所述中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左侧设置有卡槽,所述滑动杆表面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
15.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卡位框,所述卡位框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扯框,所述拉扯框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位板。
16.优选的,所述卡位板内壁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的两侧均贯穿拉扯框
内壁的两侧,所述卡柱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卡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17.优选的,所述投药组件包括放药管,所述放药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受杆,所述放药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放药管的表面设置有推药环,所述放药管内壁的表面接触有柱状白蚁诱杀药包。
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支撑组件中通过转动框的转动将调整支撑杆和支撑柱相离的位置调整装置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滑动组件中通过拉环的移动带动卡柱移动,使得卡块脱离卡槽,使得敲击组件可以调节高度,敲击组件中椭圆盘转动下带动敲击杆向下移动,带动敲击板不断的敲击投药组件,投药组件中针头进入土壤中,然后在将推药环推动,将柱状白蚁诱杀药包推入白蚁穴中,对白蚁进行诱杀,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针头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所示椭圆盘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1所示推药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1、中板,2、支撑组件,21、支撑板,22、支撑杆,23、转动框,24、支撑柱,25、内螺纹,26、放置座,3、滑动组件,31、滑动杆,32、卡槽,33、滑动块,34、卡位框,35、拉扯框,36、卡位板,37、卡柱,38、卡块,39、拉环,310、弹簧,4、敲击组件,41、敲击箱,42、连接箱,43、电机箱,44、转动电机,45、椭圆盘,46、转动轮,47、敲击杆,48、敲击板,49、稳定杆,5、投药组件,51、放药管,52、承受杆,53、针头,54、推药环,55、柱状白蚁诱杀药包。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针头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椭圆盘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推药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包括中板1;
28.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中板1的底部;
29.两个滑动组件3,两个滑动组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中板1顶部的两侧;
30.敲击组件4,敲击组件4的两侧固定连接于滑动组件3相对的一侧;
31.敲击组件4包括敲击箱41,敲击箱41的两侧与滑动组件3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敲击箱4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42,连接箱4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43,电机箱43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44,转动电机44外接电源为三相异步电机,转动电机
44的输出轴贯穿电机箱43内壁的右侧,转动电机4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椭圆盘45,椭圆盘45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轮46,转动轮4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敲击杆47,敲击杆4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敲击板48,敲击板48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49,稳定杆49可确保敲击板48下落时更加稳定,稳定杆49的顶部贯穿连接箱42的底部且延伸至连接箱42的内部;
32.投药组件5,投药组件5的表面滑动连接于中板1内壁的表面。
33.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顶部与中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21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2,两个支撑杆22表面的底部均螺纹连接有转动框23。
34.两个转动框23内壁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支撑柱24,两个转动框23内壁的表面均设置有内螺纹25,支撑柱2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放置座26。
35.滑动组件3包括滑动杆31,滑动杆31的底部与中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滑动杆31的左侧设置有卡槽32,滑动杆31的左侧设置有多个卡槽32,滑动杆31表面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3,滑动块33的右侧与敲击箱41的左侧固定连接。
36.滑动杆3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卡位框34,卡位框34的右侧与敲击箱41的左侧固定连接,卡位框34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扯框35,弹簧310的右侧与拉扯框35的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拉扯框35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位板36。
37.卡位板36内壁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柱37,卡柱37的两侧均贯穿拉扯框35内壁的两侧,卡柱37的表面套设有弹簧310,弹簧310的左侧与卡位板36的右侧固定连接,卡柱3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38,卡柱3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环39。
38.投药组件5包括放药管51,放药管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受杆52,承受杆52的顶部贯穿敲击箱41的底部,放药管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针头53,放药管51的表面设置有推药环54,放药管51内壁的表面接触有柱状白蚁诱杀药包55。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40.首先将装置搬运至白蚁穴上端,然后同时将支撑杆22转动,然后通过支撑杆22的转动后将放置座26放置在地面,根据需要的高度转动转动框23,通过转动框23的转动使得支撑杆22和支撑柱24距离变大,调整支撑板21的高度,然后在启动转动电机44,通过转动电机44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椭圆盘45转动,通过椭圆盘45的转动使得敲击杆47根据转动轮46为圆心转动,使得敲击杆47上下移动,通过敲击杆47的移动带动敲击板48上下移动,通过敲击板48上下移动带动稳定杆49,使得敲击板48上下移动时更加稳定,通过敲击板48的移动将不断敲击承受杆52,使得承受杆52向下移动,通过承受杆52的移动将带放药管51向下移动,通过放药管51的移动带动针头53插入土壤中,当敲击板48敲击不到承受杆52时,将拉环39拉动,通过拉环39的移动将带动卡柱37的移动,通过卡柱37的移动带动卡位板36移动,通过卡位板36的移动拉动弹簧310,通过卡柱37的移动将带动卡块38脱离卡槽32,然后将滑动块33和卡位框34向下移动,使得敲击板48可以再次接触到承受杆52,将针头53可以更加深入土壤,针头53到达白蚁穴时,将推药环54推动,将推药环54向下移动时将推动柱状白蚁诱杀药包55推入白蚁穴中,对白蚁进行诱杀。
4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蚁自动监测仿生诱杀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支撑组件2中通过转动框23的转动将调整支撑杆22和支撑柱24相离的位置调整装置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滑动组件3中通过拉环39的移动带动卡柱37移动,使得卡
块38脱离卡槽32,使得敲击组件4可以调节高度,敲击组件4中椭圆盘45转动下带动敲击杆47向下移动,带动敲击板48不断的敲击投药组件5,投药组件5中针头53进入土壤中,然后在将推药环54推动,将柱状白蚁诱杀药包55推入白蚁穴中,对白蚁进行诱杀,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