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文档序号:26138424发布日期:2021-08-03 14:2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涉及昆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蟑螂,学名蜚蠊,是医学昆虫中重要的种属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密集度增高,卫生防治不足,我国蟑螂侵害日趋严重,与其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迅速增加。蟑螂是负趋光性昆虫,昼伏夜行,室内蟑螂白天隐匿在房屋内阴暗且不易清理之处如物体的隐蔽角落、孔、缝、洞等处,但多位于食物丰富、靠近水源的场所,居民住户中以厨房、杂物间最多见,厅房侵害率相对较低。夜间出来寻找食物、水和进行交配。蟑螂是一种重要的卫生害虫,能携带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卵和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并可能导致传播。国内曾报道从蟑螂体内分离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多种真菌、腺病毒、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并检出肝表面抗原、蠕虫卵(蛔虫、鞭虫、蛲虫、绦虫)、阿米巴和鞭毛虫等病原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的改造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蟑螂的为害日趋严重。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减少蟑螂的为害,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收效不大。常见的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由于蟑螂经常生活的地点是人类生活、起居、食物存放地点,使用化学药剂灭蟑直接为害人体健康。加之蟑螂分布广泛、繁殖迅速、适应能力强,单一防治措施往往难以奏效,特别是德国小蠊更难对付,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本发明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对蟑螂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最大的优点是保护生态平衡,能防止因使用化学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是蟑螂防治的主要措施。

斑兰,植物学名香露兜(pandanusamaryllifoliusroxb.),主栽于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南亚及东南亚国家。食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其叶片能够散发一种类似“粽子香味”的天然香气,主要成分为2-乙酰基-1-吡咯啉(以下简称2-ap),容易引起人的食欲,可增强细胞活力、加快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用于制作食品和饮料、香料等,被誉为“东方人的香草”。我国斑兰叶最早由归国华侨于上世纪50年代从印度尼西亚引进,目前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等省区。南方部分地区已有较丰富的斑兰叶利用文化,多以南洋文化为载体、民间综合利用模式为主,在特色餐饮、观赏园艺、休闲旅游等行业利用传播。

有研究报道,斑兰叶因提取方式不同,其挥发性成分的鉴定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jiang等采用二氯甲烷溶剂提取法从斑兰叶中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3-甲基-2-(5h)-呋喃酮(73.07%);laohakunjit等采用乙醇溶剂提取法鉴定出1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2-ap和3-甲基-2-(5h)-呋喃酮;ngadia等对比了甲醇、乙醇、丙醇3种不同溶剂提取对2-ap含量的影响,发现乙醇提取物中2-ap含量最高,丙醇中未发现2-ap;尹桂豪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鉴定出1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角鲨烯、β-谷甾醇和豆甾醇。目前,尚未见将斑兰叶用于制备昆虫驱避剂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斑兰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提取物对德国小蠊具有明显的趋避活性,可用于制备昆虫驱避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斑兰叶粉粹后以水蒸气蒸馏提取,馏出液加入正己烷萃取,获得萃取液。

本申请发明人经研究发现,斑兰叶挥发性成分对蟑螂具有一定的趋避作用,初步判断是斑兰叶中主要成分2-ap发挥的作用,这项发明将对卫生害虫蟑螂的生物防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温度为80℃,时间为8h。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正己烷与馏出液的体积比为1:1。

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在获得萃取液之后还包括干燥、浓缩的步骤。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干燥采用的干燥剂为无水硫酸钠;所述浓缩为旋蒸浓缩。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在制备昆虫驱避剂、香囊或空气清新剂中的应用。

一些实施方案中,作为昆虫驱避剂使用时,所述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的使用量为500μg/cm2~1000μg/cm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具体为500μg/cm2或1000μg/cm2

一些实施实施方案中,所述昆虫为德国小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昆虫驱避剂,包括本发明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和可接受的助剂。

本发明提供的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斑兰叶粉粹后以水蒸气蒸馏提取,馏出液加入正己烷萃取,获得萃取液。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得的斑兰叶挥发性提取物对德国小蠊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可用于制备昆虫驱避剂。

附图说明

图1示趋避实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斑兰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试材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供试植物:斑兰叶,采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内的新鲜叶。

1.1.2供试害虫: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成虫,实验室饲养,挑选健康、活泼、同一世代的德国小蠊为供试害虫。

1.2实验方法

1.2.1斑兰叶挥发性物质制备方法

将斑兰叶阴干、粉粹,称取一定量的斑兰叶粉末,用自来水浸泡后置于自制水蒸气蒸馏装置中(80℃,蒸馏8h),将馏出液分次倒入分液漏斗中,用定量正己烷(体积比1:1)萃取,静置30min,重复三次,所得正己烷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再进行旋蒸浓缩,最后获得具有芳香气味的斑兰叶挥发性物质。

1.2.2斑兰叶挥发性物质趋避作用测定方法

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斑兰叶植物精油对德国小蠊成虫的驱避活性。将斑兰叶挥发性物质用有机溶剂丙酮稀释成不同浓度,φ=12.5cm滤纸用刀片对半裁成两半,一半滤纸均匀滴加1ml丙酮稀释液,使滤纸载药量分别为1000μg/cm2和500μg/cm2,另一半滤纸滴加丙酮作为空白对照。在空气中将滤纸阴干后(2min左右),用固体胶水涂抹边缘并把两个半张滤纸对称地粘贴在φ=12.5cm培养皿底,以防德国小蠊钻入滤纸背面。用等比例的凡士林和液体石蜡混合物涂在有盖培养皿的壁上,以防止德国小蠊跑出。用大试管把1只德国小蠊成虫引入到培养皿滤纸中央,引入后等待5min(刚开始投入到培养皿的德国小蠊常惊慌,故等待一段时间,当其平息下来后再进行试验)。移除试管,开始用2只秒表分别记录德国小蠊在处理滤纸和对照滤纸上停留时间,观察时间5min。德国小蠊停留在滤纸之外的时间不计入处理和对照滤纸上德国小蠊的停留时间内,但计入总时间(300s)内。德国小蠊和滤纸用过一次就换掉,生物测定室内温度25士1℃,相对湿度75%士5%条件下进行测试。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重复使用10只德国小蠊成虫。趋避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c:对照组停留时间

t:处理组停留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斑兰叶挥发性物质提取率

最后共收集到150μl左右的金黄色油状液体,收率为0.15%。

2.2斑兰叶挥发性物质对德国小蠊趋避活性测定结果

按照1.2.2的方法测定斑兰叶挥发性物质对德国小蠊的趋避活性,实验装置如图1,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斑兰叶挥发性物质供试浓度对德国小蠊趋避活性测定结果

由表1中可以看出,斑兰叶挥发性物质在1000μg/cm2的浓度下对德国小蠊的趋避率均达到50%以上,三个重复中最高趋避率达57.79%;斑兰叶挥发性物质在500μg/cm2的浓度下对德国小蠊的趋避率较低,三个重复中最高趋避率达19.96%。结果表明斑兰叶挥发性物质对德国小蠊具有明显的趋避活性。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