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6829发布日期:2022-03-19 23:3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因地理区位及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寒冷、干旱、土壤沙化地区分布范围较广,加之生态破坏问题严重,导致自然生态条件不良,植被生长及自身生态修复条件恶劣。
3.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地质稳定性较差,受降水或强风沙的影响,极易出现剥落、冲蚀、溜塌、斜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直接影响植被生长存活的载体;第二:在恶劣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下,植被生长、发育难度较大,且因植被浇水、养护工作难度大,极易出现僵苗、死苗等问题,大大降低植被存活率。现有技术中,多将土壤加固技术与植被修复技术分为两个体系进行实施,缺乏对两者有机结合的生态化修复研究实践,进而缺少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地质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的一体化治理技术,故也缺乏相应的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包括防护主体和树木培植装置;防护主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与边坡坡面相连的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加固土层3、喷播草籽层4;生态可降解容器7;防护主体内设有多个孔洞5,洞内放有生态可降解容器7;生态可降解容器7内装有育苗种植土及已完成育苗的植被6。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的孔隙为20*20mm、厚度为50-80mm,设置在自从边坡坡顶向外500mm处至边坡坡脚。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通过300-500mm长t型钢钉8固定。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孔洞5直径200-300mm、深300-500mm,孔洞走向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方向呈10-30
°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加固土层3厚度为5-10mm。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喷播草籽层4的种籽用量控制在15-30g/m2。
11.本实用新型特点在于:添加加固材料的土体能有效增强边坡坡体的稳定性;生态可降解容器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水作用,可有效降低因不良气候环境造成植被生长、发育的
破坏;软质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及生态可降解容器能间接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且随时间推移可逐渐被分解为植被生长所需的养分。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技术,有利于改善土体的稳定性,防止因降水或强风沙等因素造成边坡发生剥落、冲蚀、溜塌、斜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减少不良气候环境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大大提升植被存活率;减少工程后期植被养护管理的频率和难度;有利于快速形成较为丰富的乔、灌、草植被群落层次,提升绿化效果和景观风貌。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层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为原始边坡土层;2为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3为加固土层;4为喷播草籽层;5为孔洞;6为育苗种植土及已完成育苗的植被;7为生态可降解容器;8为t型钢钉。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4.实施例1
15.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包括防护主体和树木培植装置;防护主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与边坡坡面相连的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加固土层3、喷播草籽层4;生态可降解容器7;防护主体内设有多个孔洞5,洞内放有生态可降解容器7;生态可降解容器7内装有育苗种植土及已完成育苗的植被6。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的孔隙为20*20mm、厚度为50mm,设置在自从边坡坡顶向外500mm处至边坡坡脚。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通过300mm长t型钢钉8固定。孔洞5直径200mm、深300mm,孔洞走向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方向呈10
°
。固土上层3厚度为5mm。喷播草籽层4的种籽用量控制在15g/m2。
16.实施例2
17.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包括防护主体和树木培植装置;防护主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与边坡坡面相连的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加固土层3、喷播草籽层4;生态可降解容器7;防护主体内设有多个孔洞5,洞内放有生态可降解容器7;生态可降解容器7内装有育苗种植土及已完成育苗的植被6。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的孔隙为20*20mm、厚度为80mm,设置在自从边坡坡顶向外500mm处至边坡坡脚。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通过500mm长t型钢钉8固定。孔洞5直径300mm、深500mm,孔洞走向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方向呈30
°
。固土上层3厚度为10mm。喷播草籽层4的种籽用量控制在30g/m2。
18.本实用新型特点在于:添加加固材料的土体能有效增强边坡坡体的稳定性;生态可降解容器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水作用,可有效降低因不良气候环境造成植被生长、发育的破坏;软质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及生态可降解容器能间接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且随时间推移可逐渐被分解为植被生长所需的养分。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技术,有利于改善土体的稳定性,防止因降水或强风沙等因素造成边坡发生剥落、冲蚀、溜塌、斜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减少不良气候环境对植被生
长、发育的影响,大大提升植被存活率;减少工程后期植被养护管理的频率和难度;有利于快速形成较为丰富的乔、灌、草植被群落层次,提升绿化效果和景观风貌。


技术特征:
1.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主体和树木培植装置;防护主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与边坡坡面相连的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加固土层(3)、喷播草籽层(4);生态可降解容器(7);防护主体内设有多个孔洞(5),洞内放有生态可降解容器(7);生态可降解容器(7)内装有育苗种植土及已完成育苗的植被(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的孔隙为20*20mm、厚度为50-80mm,设置在自从边坡坡顶向外500mm处至边坡坡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2)通过300-500mm长t型钢钉(8)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孔洞(5)直径200-300mm、深300-500mm,其走向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方向呈10-3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加固土层(3)厚度为5-1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播草籽层(4)的种籽用量控制在15-30g/m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寒旱沙化地区土质边坡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系统。其包括防护主体和树木培植装置;防护主体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与边坡坡面相连的立体可降解三维网层、加固土层、喷播草籽层;生态可降解容器;防护主体内设有多个孔洞,洞内放有生态可降解容器;生态可降解容器内装有育苗种植土及已完成育苗的植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生态加固与植被修复技术,有利于改善土体的稳定性,防止因降水或强风沙等因素造成边坡发生剥落、冲蚀、溜塌、斜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减少不良气候环境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减少工程后期植被养护管理的频率和难度;有利于快速形成较为丰富的乔、灌、草植被群落层次,提升绿化效果和景观风貌。观风貌。观风貌。


技术研发人员:周乐 史良于 柴东东 齐婧冰 王海周 张桐 冯雪霖 魏文慧 张瑜 秦敏 李沛沛 吕东 樊艺伟 贾彤 郭文博 多特 程文强 刘剑 王琛 霍雨濛 刘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30
技术公布日:2022/3/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