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式苗床床面及包含该床面的苗床

文档序号:28897224发布日期:2022-02-12 13:5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潮汐式苗床床面及包含该床面的苗床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潮汐式苗床床面及包含该床面的苗床,属于育苗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潮沙式苗床是一种针对基质育苗和无土栽培的灌溉需求,采用底部给水方式供液的栽培系统。潮汐式苗床由吸塑工艺一次成型的不透水塑料结构床面、床体底部金属支撑、金属床架、循环管路、电磁阀和储液罐组成。灌溉时,苗盘内注入一定深度的清水或营养液,并使其滞留一定的时间,作物依靠毛细作用从底部吸收水分。然后清水或营养液排出栽培床,回到储液桶,从而形成一套封闭式供液系统。传统的潮汐式苗床床面的表面排水设计采用水平的纵横排水沟,但水平排水沟设计对床体安装水平度有一定要求,如果安装不平整也可能出现表面积液,引发基质残渣堆积或滋生青苔。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潮汐式苗床床面及包含该床面的苗床,该苗床将排水沟设计成具有一定坡度,同时在上下水口回路上增加沉淀槽,利于迅速排水和减少基质残渣堵塞管道。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潮汐式苗床床面,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为一次性成型床面,包括:
6.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上阵列有若干井格凸面,若干所述井格凸面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主排水沟和副排水沟,所述主排水沟和副排水沟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排水沟;
7.在靠近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的侧壁处设置有回液口,用于排出水;
8.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的四个所述侧壁与所述井格凸面之间设置有边缘凸起和回液沟,所述边缘凸起位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回液沟之间,所述回液沟用于将水回流至所述回液口。
9.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优选地,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上还设置有沉淀槽,用于沉淀残留基质,所述沉淀槽靠近所述回液口。
10.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优选地,所述沉淀槽为阶梯式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和两个沉淀面。
11.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优选地,所述主排水沟、所述副排水沟以及所述回液沟为弧形排水沟,所述主排水沟的直径比所述副排水沟的大,所述回液沟的直径比所述主排水沟的大。
12.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优选地,所述侧壁的上端边缘为向所述回液沟侧弯曲的弧形卷边。
13.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优选地,所述主排水沟的坡度为0.2~1%,宽度为12~20mm,深度为12~25mm;所述副排水沟的坡度为0.15~0.8%,宽度为8~12mm,深度为3~
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潮汐式苗床床面,潮汐式苗床床面为一次性成型床面,包括:潮汐式苗床床面上阵列有若干井格凸面3,若干井格凸面3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主排水沟1和副排水沟2,主排水沟1和副排水沟2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排水沟;在靠近潮汐式苗床床面的侧壁8处设置有回液口7,用于排出水;潮汐式苗床床面的四个侧壁8与井格凸面3之间设置有边缘凸起4和回液沟5,边缘凸起4位于侧壁8与回液沟5之间,回液沟5用于将水回流至回液口7。本实用新型将苗床的排水沟设计成具有一定坡度,同时在上下水口回路上增加沉淀槽,利于迅速排水和减少基质残渣的堵塞管道。
3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潮汐式苗床床面上还设置有沉淀槽6,用于沉淀残留基质,沉淀槽6靠近回液口7。
3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沉淀槽6为阶梯式沉淀槽,沉淀槽6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和两个沉淀面。
3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井格凸面3为大小相等的正方形面,凸面边长50mm-90mm,凸面的1,3边侧为主排水沟1,2边侧为副排水沟2,4边侧为回液沟5。
3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主排水沟1、副排水沟2以及回液沟5为弧形排水沟,主排水沟1的直径比副排水沟2的大,回液沟5的直径比主排水沟1的大。
3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侧壁8的上端边缘为向回液沟5侧弯曲的弧形卷边(图中未示出)。
3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主排水沟1的坡度为0.2~1%,宽度为12~20mm,深度为12~25mm;副排水沟2的坡度为0.15~0.8%,宽度为8~12mm,深度为3~8mm。
3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沉淀槽6的长度为160~320mm,宽度为40~80mm,长宽比不小于4:1。
4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所示,侧壁8的宽度为70~100mm,边缘凸起4的宽度为40~60mm,凸起4的厚度与井格凸面3的厚度相同,分别用于防止液体外溢和苗盘塌陷。
4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沉淀槽6为两阶式沉淀槽,一阶深度为35~45mm,二阶深度为15~25mm。
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潮汐式苗床,潮汐式苗床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潮汐式苗床床面。
43.在排水过程中,副排水沟2中的水流向主排水沟1,主排水沟1中的水流向回液沟5,然后经沉淀槽6沉淀后,回到回液口7。将沉淀槽6为阶梯式沉淀槽,其利用悬浮颗粒可沉降的特性,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让基质碎屑和杂质沉淀,减少对管路的杜塞,如图2所示,沉淀槽6采用两阶式设计,一阶深度为35~45mm,二阶深度为15~25mm,带有悬浮颗粒的营养液先后留经一阶沉降和二阶沉降,对杂质进行截留。回液沟5为弧形槽,宽度为50~80mm,位于苗床四周。
44.苗床床面材质为耐腐蚀、耐高温高湿、强度高、韧性好的abs树脂板材,床面宽度120~170cm,床面长度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床面壁厚1.0~5.0mm。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潮汐式苗床床面,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为一次性成型床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上阵列有若干井格凸面(3),若干所述井格凸面(3)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主排水沟(1)和副排水沟(2),所述主排水沟(1)和副排水沟(2)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排水沟;在靠近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的侧壁(8)处设置有回液口(7),用于排出水;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的四个所述侧壁(8)与所述井格凸面(3)之间设置有边缘凸起(4)和回液沟(5),所述边缘凸起(4)位于所述侧壁(8)与所述回液沟(5)之间,所述回液沟(5)用于将水回流至所述回液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汐式苗床床面上还设置有沉淀槽(6),用于沉淀残留基质,所述沉淀槽(6)靠近所述回液口(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6)为阶梯式沉淀槽,所述沉淀槽(6)包括至少一个台阶和两个沉淀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沟(1)、所述副排水沟(2)以及所述回液沟(5)为弧形排水沟,所述主排水沟(1)的直径比所述副排水沟(2)的大,所述回液沟(5)的直径比所述主排水沟(1)的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8)的上端边缘为向所述回液沟(5)侧弯曲的弧形卷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沟(1)的坡度为0.2~1%,宽度为12~20mm,深度为12~25mm;所述副排水沟(2)的坡度为0.15~0.8%,宽度为8~12mm,深度为3~8mm。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6)的长度为160~320mm,宽度为40~80mm,长宽比不小于4: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8)的宽度为70~100mm,所述边缘凸起(4)的宽度为40~60mm,分别用于防止液体外溢和苗盘塌陷。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6)为两阶式沉淀槽,一阶深度为35~45mm,二阶深度为15~25mm。10.一种潮汐式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汐式苗床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潮汐式苗床床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潮汐式苗床床面及包含该床面的苗床,包括:潮汐式苗床床面上阵列有若干井格凸面,若干井格凸面之间相互连通形成主排水沟和副排水沟,主排水沟和副排水沟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排水沟;在靠近潮汐式苗床床面的侧壁处设置有回液口,用于排出水;潮汐式苗床床面的四个侧壁与井格凸面之间设置有边缘凸起和回液沟,边缘凸起位于侧壁与回液沟之间,回液沟用于将水回流至回液口。本实用新型将苗床的排水沟设计成具有一定坡度,同时在上下水口回路上增加沉淀槽,利于迅速排水和减少基质残渣的堵塞管道。少基质残渣的堵塞管道。少基质残渣的堵塞管道。


技术研发人员:梁浩 武占会 王宝驹 许超 季延海 佟静 刘明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