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胡蜂食物笼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4360发布日期:2022-02-20 02:2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胡蜂食物笼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胡蜂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胡蜂食物笼子。


背景技术:

2.胡蜂拉丁学名vespidae,胡蜂的别名为:黄蜂、马蜂、地王蜂(广西)、地龙蜂、红头蜂(云南、贵州)、大土蜂;台湾大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黑腰蜂(云南、贵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胡蜂是黄蜂的一种,是膜翅目 (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中胡蜂总科的统称。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胡蜂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胡蜂蛹是一种很美味的高蛋白、低脂肪及微量元素含量很高的天然营养食物,蜂毒、蜂巢是宝贵的医药原料。
3.胡蜂最喜欢捕食蜜蜂及蜜蜂窝里的蜂蛹和蜂糖,蜜蜂窝一旦被胡蜂发现,基本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整窝蜜蜂都会被胡蜂搬回去喂养后代;随着蜜蜂养殖业的发展,胡蜂和蜜蜂养殖从业者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一些胡蜂养殖户开始研究胡蜂圈养技术,并获得了成功;而胡蜂圈养除了需要投喂动物内脏和鸡肉等食物以外,还需要投喂一些活体食物蚂蚱等,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具有通风透气、容量大、可装活体蚂蚱的胡蜂食物笼子,以解决胡蜂圈养需要投喂多样性食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胡蜂食物笼子。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胡蜂食物笼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笼体,其用楠竹片编制而成,高35厘米、直径为20厘米;在所述圆形笼体一侧开有一个门,其高8厘米、宽 5厘米;所述的门有两张竹制门板,其高12厘米、宽2厘米、厚5毫米;所述两张竹制门板穿过两张薄竹片,然后用第一两颗竹钉固定在两张薄竹片上;在所述圆形笼体的顶部有一个笼盖,用第二两颗竹钉固定在圆形笼体上。
7.在所述圆形笼体的上半部系有两根50厘米长的绳子,末端存在结。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由于采用了将圆形的笼体用楠竹片编制而成的技术方案,使得整个笼子通风透气,容量也大了,增加了活体食物蚂蚱的成活率。
10.由于采用了在所述圆形笼体的上半部系有两根50厘米长的绳子的技术方案,使笼子平时可以挎在肩上,也可以把结打开,然后系在腰上。
11.由于采用了在所述圆形笼体一侧开有一个门的技术方案,胡蜂饲养员可以把捉住的蚂蚱,从门口放进笼子中。
12.由于采用了在所述圆形笼体的顶部有一个笼盖的技术方案,当饲养员进入胡蜂圈养大棚后,可以打开笼盖,然后把笼子挂在胡蜂圈养大棚中,让蚂蚱慢慢爬出来,既可以增
加圈养胡蜂的主动捕食积极性,又可以增加蚂蚱的存活时间。
1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16.一种胡蜂食物笼子,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笼体1,其用楠竹片2编制而成,高35厘米、直径为20厘米;在所述圆形笼体1一侧开有一个门 3,其高8厘米、宽5厘米;所述的门3有两张竹制门板4,其高12厘米、宽2厘米、厚5毫米;所述两张竹制门板4穿过两张薄竹片5,然后用第一两颗竹钉一6固定在两张薄竹片5上;在所述圆形笼体1的顶部有一个笼盖7,用第二两颗竹钉二8固定在圆形笼体1上。
17.在所述圆形笼体1的上半部系有两根50厘米长的绳子9,末端存在结10。


技术特征:
1.一种胡蜂食物笼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笼体(1),其用楠竹片(2)编制而成,高35厘米、直径为20厘米;在所述圆形笼体(1)一侧开有一个门(3),其高8厘米、宽5厘米;所述的门(3)有两张竹制门板(4),其高12厘米、宽2厘米、厚5毫米;所述两张竹制门板(4)穿过两张薄竹片(5),然后用第一两颗竹钉一(6)固定在两张薄竹片(5)上;在所述圆形笼体(1)的顶部有一个笼盖(7),用第二两颗竹钉二(8)固定在圆形笼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食物笼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形笼体(1)的上半部系有两根50厘米长的绳子(9),末端存在结(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胡蜂食物笼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笼体,其用楠竹片编制而成,在所述圆形笼体一侧开有一个门,所述的门有两张竹制门板,在所述圆形笼体的顶部有一个笼盖,用两颗竹钉固定在圆形笼体上;在所述圆形笼体的上半部系有两根50厘米长的绳子,在其末端打一个结,平时可以挎在肩上,也可以把结打开,然后系在腰上。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通风透气、容量大,适合给圈养胡蜂投喂食物。适合给圈养胡蜂投喂食物。适合给圈养胡蜂投喂食物。


技术研发人员:杨能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江县连兴蛇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