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94536发布日期:2022-05-05 16:3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食用菌栽培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床。


背景技术:

2.食用菌种栽培室都是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培养料中心通气不良,造成菌菇厌氧,严重时会造成栽培料酸化,造成死菇,而影响产量,造成菌菇的品质不好,使得菇农栽培发菌成功率大为降低,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菌丝无力、污染率高等情况,而高湿的环境使空气不能很好的进入栽培料中,而所有食用菌都属好气性真菌,不论采用哪种生产方式,或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必须保证环境中有足够的氧气,特别是子实体阶段,对氧气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所以,栽培食用菌时,尤其是出菇阶段,栽培室需经常注意通风换气,但是,让风直搂吹在子实体上,又对其生长有影响,因此,通风换气需缓馒进行,现有的食用菌种植房也采用通风等措施,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食用菌栽培房还是存在通风换气不均匀,空气不能很好的进入栽培料中,所以通风设施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床,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保证种植床的栽培料内部氧气充足的优点,可有效解决食用菌种植床的栽培料内部的通风换气不均匀等问题,有效提高菌菇品质和产量。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床,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若干单元种植床,所述每单元种植床包括上下二层结构,上层与下层由隔板隔开,上层为栽培层,下层为储气层,所述储气层连通送气分管,送气分管与送气总管连通,送气总管与空气循环泵一端连接,空气循环泵另一端与抽气管连接,空气循环泵与电源开关连接,所述储气层为密闭空腔,空腔一侧设有用于送气分管通过的安装孔,空气循环泵设置在栽培室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内设有栽培料。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气分管延伸进入储气室,并分布在整个栽培层下方,且进入储气层内的送气分管均匀设有出气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气层由塑料膜围合构成密闭空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气层由塑料板围合构成密闭空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气层由不锈钢板围合构成密闭空腔。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投资少,造价低,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食用菌种植床的栽培料内部的通风换气不均匀等问题,通过空气循环泵把气体直接打入栽培料底部的储气室内,由于空气循环泵出来的气体有一定的压力,使栽培室空气充满栽培料内部,保证种植床内栽培料内部氧气充足且分布均匀,栽培料活性好,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有利于菌菇的生长,提高菌菇品质和产量,产量至少高于原来产量的一倍以上。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支撑架;2、种植床;3、隔板;4、栽培层;5、储气层;6、送气分管;7、送气总管;8、空气循环泵;9、抽气管;10、栽培料;1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15.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16.参见图1:一种食用菌栽培床,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设有若干单元种植床2,所述每单元种植床2包括上下二层结构,上层与下层由隔板3隔开,上层为栽培层4,下层为储气层5,所述储气层5连通送气分管6,送气分管6与送气总管7连通,送气总管7与空气循环泵8一端连接,空气循环泵8另一端与抽气管9连接,所述空气循环泵8与电源开关连接,所述储气层5为密闭空腔,空腔一侧设有用于送气分管6通过的安装孔,空气循环泵8设置在栽培室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空气循环泵8把气体直接打入栽培层底部的储气室内,对种植床内栽培料由底部直接通气,使栽培料氧气充足,有利于菌菇的生长。
18.所述栽培层4内设有栽培料10。
19.所述隔板3为网格状,有利于空气通过。
20.所述送气分管6延伸进入储气室,并分布在整个栽培层4下方,且进入储气层5内的送气分管6均匀设有出气孔11。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气分管6均匀设有出气孔11,使空气均匀分布在整个栽培层4下方,由于空气循环泵出来的空气有一定的压力,使栽培料中心通气良好,栽培料中均匀充满氧气,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长大,有利于菌菇的生长。
22.所述储气层5由塑料膜围合构成密闭空腔。
23.所述储气层5由塑料板围合构成密闭空腔。
24.所述储气层5由不锈钢板围合构成密闭空腔。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气层5为密封状态,不会漏气,保证一定的空气压力。
26.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种植管理员观察菌菇的生长适合情况,及时通风透气,只要打开电源开关使空气循环泵工作即可对栽培料内部通风供氧。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食用菌栽培床,其特征在于:一种食用菌栽培床,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设有若干单元种植床(2),所述每单元种植床(2)包括上下二层结构,上层与下层由隔板(3)隔开,上层为栽培层(4),下层为储气层(5),所述储气层(5)连通送气分管(6),送气分管(6)与送气总管(7)连通,送气总管(7)与空气循环泵(8)一端连接,空气循环泵(8)另一端与抽气管(9)连接,所述空气循环泵与电源开关连接,所述储气层(5)为密闭空腔,空腔一侧设有用于送气分管(6)通过的安装孔,空气循环泵(8)设置在栽培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层(4)内设有栽培料(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为网格状,有利于空气通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分管(6)延伸进入储气室,并分布在整个栽培层(4)下方,且进入储气层(5)内的送气分管(6)均匀设有出气孔(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层(5)由塑料膜围合构成密闭空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层(5)由塑料板围合构成密闭空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层(5)由钢板围合构成密闭空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床,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若干单元种植床,所述每单元种植床包括上下二层结构,上层与下层由隔板隔开,上层为栽培层,下层为储气层,所述储气层连通送气分管,送气分管与送气总管连通,送气总管与空气循环泵一端连接,空气循环泵另一端与抽气管连接,空气循环泵设置在栽培室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可有效解决食用菌种植床栽培料内部的通风换气不均匀等问题,通过空气循环泵把气体直接打入栽培料底部的储气室内,使栽培室空气充满栽培料内部,保证种植床的栽培料氧气充足,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有利于菌菇的生长,提高菌菇品质和产量,产量至少高于原来产量的一倍以上。上。上。


技术研发人员:徐祥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祥佑
技术研发日:2021.12.21
技术公布日:2022/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