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

文档序号:30885033发布日期:2022-07-26 21:4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无论近海还是内陆湖泊鱼类资源衰退严重,采用增殖放流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放流槽与暂养装置是渔业资源增殖流放常用的重要工具之一,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暂养装置与自然环境相差很大,导致放养后的鱼苗很难适应外界环境,另外,较小的鱼苗放养后很快会成为大鱼的捕食对象,不能在放养前提供良好地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包括环形浮筒和养殖袋,养殖袋由软网或透水布料制成,形状为倒置的锥形,且中间部位向上凸起,养殖袋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与上方的电动葫芦缠线部位电连接,拉绳向上弯折部位的下表面通过多条吊绳固定有环形的配重环,电动葫芦固定在环形浮筒上方的支架中心部位,拉绳被完全拉起时,养殖袋形成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
5.进一步地,环形浮筒的外部设置有环形的外浮筒,外浮筒与环形浮筒之间通过多条空心管固定连接,支架的底部与外浮筒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支架的底部还设置有为电动葫芦供电的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位于电池盒内,电池盒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葫芦正反转的无线控制模块。
7.进一步地,支架顶部还固定有为充电电池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8.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放在野外生态环境的水域中进行养殖,环形浮筒、外浮筒等使整个装置浮在水面上,养殖袋在配重环作用下形成了池状的养殖区域,为鱼苗提供了安全且与生态水域水质相同的养殖环境,便于鱼苗在良好地保护状态下暂养,等较好地适应放养水域环境后,养殖袋形成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此时,即可将养殖一段时间后的鱼苗排入到该野外水域,实现鱼苗的有效防护暂养,以及暂养后放养功能。由于环形浮筒浮在水面上,上边沿与水面比较接近,因此放养时存在的高度差较小,便于鱼苗入水,可以有效避免损伤鱼苗。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形浮筒、外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养殖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
16.如图1所示,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包括环形浮筒1和养殖袋2,养殖袋2由软网或透水布料制成,形状为倒置的锥形,且中间部位向上凸起,养殖袋2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绳3,拉绳3的另一端与上方的电动葫芦4缠线部位电连接,拉绳3向上弯折部位的下表面通过多条吊绳5固定有环形的配重环6,电动葫芦4固定在环形浮筒1上方的支架7中心部位,支架7的底部还设置有为电动葫芦4供电的充电电池10,充电电池10位于电池盒内,电池盒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葫芦4正反转的无线控制模块,支架7顶部还固定有为充电电池10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11。
17.为了提高浮力,更好地浮在水面上,环形浮筒1的外部设置有环形的外浮筒8,外浮筒8与环形浮筒1之间通过多条空心管9固定连接,支架7的底部与外浮筒8固定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放在野外生态环境的水域中进行养殖,环形浮筒1、外浮筒8等使整个装置浮在水面上,养殖袋2在配重环6作用下形成了池状的养殖区域,为鱼苗提供了安全且与生态水域水质相同的养殖环境,便于鱼苗在良好地保护状态下暂养,等较好地适应放养水域环境后,控制电动葫芦4带动拉绳3收紧,在拉绳3被电动葫芦4完全拉起时,养殖袋2形成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此时,即可将养殖一段时间后的鱼苗排入到该野外水域,实现鱼苗的有效防护暂养,以及暂养后放养功能。
1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包括环形浮筒(1)和养殖袋(2),其特征在于:养殖袋(2)由软网或透水布料制成,形状为倒置的锥形,且中间部位向上凸起,养殖袋(2)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绳(3),拉绳(3)的另一端与上方的电动葫芦(4)缠线部位电连接,拉绳(3)向上弯折部位的下表面通过多条吊绳(5)固定有环形的配重环(6),电动葫芦(4)固定在环形浮筒(1)上方的支架(7)中心部位,拉绳(3)被完全拉起时,养殖袋(2)形成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浮筒(1)的外部设置有环形的外浮筒(8),外浮筒(8)与环形浮筒(1)之间通过多条空心管(9)固定连接,支架(7)的底部与外浮筒(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7)的底部还设置有为电动葫芦(4)供电的充电电池(10),充电电池(10)位于电池盒内,电池盒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葫芦(4)正反转的无线控制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7)顶部还固定有为充电电池(10)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11)。

技术总结
一种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型野化暂养装置,包括环形浮筒和养殖袋,养殖袋由软网或透水布料制成,形状为倒置的锥形,且中间部位向上凸起,养殖袋的中间部位固定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与上方的电动葫芦缠线部位电连接,拉绳向上弯折部位的下表面通过多条吊绳固定有环形的配重环,电动葫芦固定在环形浮筒上方的支架中心部位,拉绳被完全拉起时,养殖袋形成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放在野外生态环境的水域中进行养殖,为鱼苗提供了安全且与生态水域水质相同的养殖环境,便于鱼苗在良好地保护状态下暂养。地保护状态下暂养。地保护状态下暂养。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明 杨洋 陈锋 梁银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2.29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