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食性驯化方法

文档序号:293221阅读:20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牛蛙的食性驯化方法
牛蛙的食性驯化方法属于一般生物的养殖。
牛蛙(RanaCatesbeianaShan)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同时蛙皮质地薄而坚韧,是制高级皮革的原料,因此发展牛蛙养殖业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我国许多省于60年代初先后从国外引进牛蛙进行人工养殖,由于牛蛙食活饵料习性难以改变,牛蛙饲料成为人工养殖中的一个难题,因此当时大部分省市进行野外流放养殖试验,均先后失败。80年代,牛蛙的养殖又重新开始,但是改变牛蛙食活饵料习性仍是人工养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蛙的食性与蝌蚪根本不同,完全以活饵料为食。在自然条件下,牛蛙主要以昆虫为饵料,因此蛙池内可以装置诱虫灯,用引诱的昆虫解决牛蛙的部分饵料问题,但在精养条件下,单靠诱集昆虫,不能满足蛙的饵料需要,必须投喂人工饵料。刚变态的蛙,可投蝇蛆、砸碎的螺蛳、河蚌肉、小鱼虾等,以后可投杂鱼、牲畜内脏、蚯蚓等,这种人工饵料喂养牛蛙必然提高商品蛙的成本,同时饵料来源有限,也就使牛蛙养殖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改变牛蛙食性,使之适应投喂配合饲料,是发展牛蛙养殖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发明旨在一定条件的饲养池中采用人工驯化方法改变牛蛙食活饵料的习性,为食人工配合饲料;从而解决大批量商品生产中的活饵料来源问题,以发展牛蛙养殖业。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在牛蛙蝌饵变态后1-3周,将幼蛙转移至浅层清水池内高密度养殖,逐步改变饵料结构,並与短期断食相结合,至使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改变牛蛙食活饵料习性。蛙池的水层高度视不同生长时期蛙体大小而定,一般为2-10cm,驯化开始时,幼蛙的放养密度可达200-250只/m2,饵料结构改变的步骤为先全部投喂活饵料,再逐步在活饵料中掺入配合饲料,待掺入的配合饲料达一定量后,经断食3-4天,即可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下面进一步详述本发明牛蛙是两栖动物,一般情况下,蛙池内除了水面以外,应有一定的陆地面积,同时应种上莲藕、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及建造一定数量的洞穴以供牛蛙休憩和摄食。但是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进行食性驯化,改变牛蛙食活饵料习性是困难的。因此本发明是将在蝌蚪饲养池变态1-3周的幼蛙转移至浅层清水池中高密度养殖,並在这种生态环境中进行食性驯化。饲养池可以是土池,也可以是水泥池;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室外建池要选择在树荫下或搭荫棚,池内均采用2-10cm深度的清水养殖,即在池中不种水生植物也没有洞穴等隐蔽场所。池周围仍应设障壁以防止牛蛙逃脱,水层的深度应根据牛蛙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大小而定,一般以牛蛙蹲时,头部露出水面为准。当然同一生长时期中的牛蛙个体大小有差异,因此饲养池中水位各处不一,同时饲养池应有一定坡度,以利蛙池换水时便于排放,饲养池应定期换水,时间间隔视水质而定。养殖牛蛙的水温应维持在24°-26℃为宜,气温应保持在24°-30℃为宜。幼蛙食性驯化开始时,其放养密度可达200-250只/m2,以后随蛙体长大,并出现个体大小差异时,可以分池,最后商品蛙的产量可达15-20公斤/m2。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采用浅层清水、高密度饲养方法对牛蛙食性驯化有下列好处①在无水生植物、无洞穴等隐蔽场所的浅层清水池中饲养,利于增加牛蛙活动量,促进牛蛙食欲,并且无妨碍牛蛙视野的障碍物,使牛蛙易发现饵料,利于牛蛙摄食,促进牛蛙生长。
②高密度放养,一方面在于充分利用饲养池面积,更重要的是在牛蛙密度大的饲养池中,每一牛蛙的活动均会引起水面的波动,投喂的颗粒饲料也随之运动,帮助牛蛙发现饵料目标而摄食,驯化过程易于完成。
投喂配合饲料的驯化过程采用逐步改变饵料结构和短期断食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驯化是在浅层清水池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进行,造成一个促进牛蛙食欲的环境。定点、定量、定时投喂饲料,使牛蛙产生进食的条件反射。配合饲料要制成颗粒状,颗粒规格应与蛙体大小相适应,以改变牛蛙用舌尖舔食的习性,增加进食量,满足牛蛙生长需要。在饲养池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驯化前应在池内用网将池分隔开来,並按幼蛙大小分组,每组为1000-1500只,分别驯化饲养。驯化初期,饵料投放量要适当控制,一般为正常投饵量的4/5-3/4,並逐步增加其中配合饲料的投放比例由1/5至1/2,在驯化过程中会发生配合饲料过剩的现象,但1-2周后逐渐消失,即可断食3-4天,再全部投喂配合饲料,其投量为正常的1/2,以后逐渐加大至正常量,几天后如发现还有少数牛蛙仍不吃配合饲料、则分开放养,再与其他组的牛蛙一起继续驯化,按此方法驯化率可达95%以上。
用配合饲料饲养的牛蛙,5-6月后平均个体重达400-500克,这时可选择其中的优良个体作亲蛙,转移至亲蛙池继续养殖。
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驯化效果好,在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条件下,改变牛蛙食活饵料习性,解决了牛蛙养殖业中的一个难题,为形成牛蛙养殖产业打下基础。
权利要求
1.一种牛蛙的食性驯化方法,在较小的饲养池内,投喂人工饵料,实行精养,其特征在于蝌蝌变态后1-3周转移至浅层清水池内高密度养殖,逐步改变饵料结构,並与短期断食相结合,至使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改变牛蛙食活饵料习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食性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蛙池的水层高度,视不同生长时期蛙体大小而定,一般为2-10c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的食性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驯化开始时,幼蛙的放养密度可达200-250只/m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蛙的食性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铒料结构的改变步骤为先全部投喂活饵料,再逐步在活饵料中掺入配合饲料,待掺入的配合饲料达一定量后,经断食3-4天,全部投喂配合饲料。
全文摘要
牛蛙的食性驯化方法属于一般生物的养殖。在浅层清水池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采用逐步改变饵料结构与短期断食相结合的方法,使牛蛙由食活饵料驯化为食配合饲料,从而解决牛蛙养殖业中的活饵料来源困难的问题,为发展牛蛙养殖业打下基础。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驯化效果好,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条件,达到食性驯化的目的。
文档编号A01K67/00GK1033143SQ87102109
公开日1989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87年11月14日
发明者喻良刚 申请人:喻良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