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驱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驱蚊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省电的可变频率的电子驱蚊器,是一种日用电器。
为了避免蚊虫的叮咬,近年来已有很多种类的电子驱蚊器应市,这些种类的驱蚊器的共同缺点是驱蚊效果不佳且电力消耗较大。因此,提供一种驱蚊效果好、耗电量小的电子驱蚊器可有效地克服传统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任务是提供一种驱蚊适应性强、效果好、耗电量小的电子驱蚊器。
多年研究证明,不同种类的蚊子在不同时期内对于驱蚊器发出的音频信号的敏感程度不一,决定了驱蚊器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表现为采用了可变频率的振荡频率实施改变;采用了压电陶瓷扬声器作为发声元件兼做振荡电路的正反馈元件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驱蚊器的耗电。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是这样的一种电子驱蚊器由晶体管BG1和BG2组成的两级共发射极电容C耦合的放大电路所组成,其特征是在晶体管BG2的集电极与晶体管BG1的基极之间接入一压电陶瓷扬声器Y构成正反馈网络,在晶体管BG1的基极与正偏置电阻R1之间串接入一可变电阻器W。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两级放大器在压电陶瓷片扬声器构成的强正反馈网络的沟通下形成振荡,改变晶体管BG1的正偏压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振荡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很简单,只要将电源接通即可工作,根据自身的感觉调节电阻器W可达到最佳驱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适应性强,使用效果好且省电,是居家旅行和野外工作人员的好帮手。
说明书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晶体管BG1、BG2采用了3DG6小功率晶体管,可变电阻器W为18KΩ。
权利要求一种电子驱蚊器由晶体管BG1和BG2组成的两级共发射极电容C耦合的放大电路所组成,其特征是在晶体管BG2的集电极与晶体管BG1的基极之间接入一压电陶瓷扬声器Y构成正反馈网络,在晶体管BG1的基极与正偏置电阻R1之间串接入一可变电阻器W。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省电的可变频率的电子驱蚊器,属日用电器技术领域。采用了可变频率的振荡器电路,利用可变电阻器W对振荡频率实施改变;采用了压电陶瓷片作为扬声器兼做振荡器的正反馈网络,达到了省电和频率可调的功能,改善了传统的电子驱蚊器的使用效果和耗电量。具有适应性强、驱蚊效果好、省电等优点,可为居家旅行和野外作业人员提供方便。
文档编号A01M1/00GK2107130SQ91231368

公开日1992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7日
发明者牟福旺 申请人:牟福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