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甲酰苯胺类杀真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3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吡唑甲酰苯胺类杀真菌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新的可用作杀真菌剂的N-[2-(环烷基)苯基]吡唑-4-甲酰胺。
杀真菌剂通过阻断真菌机体内的各种代谢途径而控制各种植物病理学疾病。于是不同的杀真菌剂可控制同一种疾病,但是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不过时间一长,许多真菌机体对于一种具体的作用方式会逐步产生耐药性。这样,为适当控制大多数疾病,拥有能通过各种作用方式起作用的有效杀真菌剂是很重要的。
有一种作用方式是抑制真菌呼吸通道中的丁二酸盐脱氢酶(SDH)。这种作用方式以前已在控制担子菌纲方面得到证实。例如萎锈灵是一种市售的杀真菌剂,它对于各种担子菌即呈现出这种作用方式。Drouhot等人曾提出[参见“Properties of Botrytis cinerea Mitochondria and Ettects of Various Toxicants Including Fungicides”(“葡萄孢属线粒体的性质和各种毒剂包括杀真菌剂的效果”),Pesticide Science,30415-417,1991]通过这种作用方式控制子囊菌类(诸如葡萄孢属菌)时需要克复耐药性的问题。在他们进行呼吸抑制试验时,萎锈灵在1μM的浓度时呈现68%的抑制率,被认为是以SDH方式对抗葡萄孢属菌试验中最好的杀真菌剂。
在本专业中,吡唑甲酰胺类杀真菌剂是已知的。美国专利4,134,987号(Huppatz,1979年1月16日)公开了多种N-(苯基)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Nishida等人在1988年5月3日申请的美国专利4,742,074号公开了多种N-(取代的2,3-二氢化茚基)吡唑-4-甲酰胺类化合物,可用作各种农艺作物疾病的杀真菌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子囊菌体中具有高水平的SDH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对抗植物的真菌疾病具有广谱活性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控制或预防植物发生真菌疾病的方法。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实施这些方法的杀真菌组成物。
这样,本发明包含具有下式的化合物
式中Q是C1-C3烷基,C2-C3链烯基,C2-C3炔基,-(CH2)mCH=,或-(CH2)m-X-(CH2)m-;
n值为0或1;
每一个m独立地是0,1,2或3;
每一个X独立地是O或S;
R1是C3-C12环烷基,C3-C12环烯基,C6-C12双环烷基,C3-C12氧杂环烷基,C3-C12氧杂环烯基,C3-C12硫杂环烷基,C3-C12硫杂环烯基,或C3-C12环烷基胺,上述的每一个基团又可任意地被一个或多个C1-8烷基,C1-8烷氧基,卤素或氰基所取代,前提是当-Q-R1是-(CH2)mCH=R1时,则R1的环烷基是亚环烷基;
R2是氢,氟代甲基,甲基,乙基,C2-C6链烯基,C3-C6环烷基,苯基,烷硫基烷基,烷氧基烷基,卤代烷硫基烷基,卤代烷氧基烷基,或羟基烷基;
R3是卤代甲基,卤代甲氧基,甲基,乙基,卤素,氰基,甲硫基,硝基,氨基羰基,或氨基羰基甲基;
R4是氢,卤素或甲基;
R5,R6和R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C1-6烷基,C2-C6链烯基,C2-C6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C3-C4环烷基,和卤代甲氧基。
本发明也提供控制或预防植物真菌病的方法,即向植物患病处施用一种或多种上述的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含有一种或多种上述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辅剂的杀真菌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n为0,R2是甲基,R3是氟代甲基,和R4是氢。
本文所用的术语“烷基”,除非另外指明,都是指含有一至十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术语“链烯基”和“炔基”是指含有二至六个碳原子的不饱和基团,这类链烯基的实例包括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2-甲基-1-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等。这类炔基的实例包括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1-二甲基-2-丙炔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环烷基”是指具有三至十二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这类环烷基的实例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本文所用的术语“环烯基”是指含有三至十二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环状基团。这类基团中可含有多于一个双键,这类环烯基的实例包括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辛烯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双环烷基”是指含有六至十二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其中包含多于一个环状结构。这类环状基团的实例包括降冰片基(即双环[2.2.1]庚基)。
本文所用的术语“氧杂环烷基”和“氧杂环烯基”是指含有三至十二个碳的环状烷基和环状烯基,其中有一个碳原子被氧所置换。实例有氧杂环丙烷基,氧杂环庚烷基,氧杂环辛烷基,氧杂环丙烯基,氧杂庚英基,氧杂辛英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硫杂环烷基”和“硫杂环烯基”是指含有三至十二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和环状烯基,其中有一个碳原子被一个两价硫原子所置换,实例有硫杂环己基,硫杂环庚基,硫杂环辛基,2H-硫代吡喃基,硫杂庚英基,硫杂辛英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环烷基胺”是指一个含有三至十二个碳原子的环状烷基,其中一个碳原子被一个两价-NH-基团所置换而形成的一个二级胺,或被一个两价烷基氨基所置换而形成一个三级胺。实例有全氢吖嗪基,全氢吖庚因基,全氢吖辛因基等,以及N-甲基全氢吖嗪基,N-甲基全氢吖庚因基,N-甲基全氢吖辛因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烷氧基”,除非另外说明,是指含有一至六个碳原子的烷基,它通过醚链连接。这类烷氧基的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1-甲基乙氧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烷氧基烷基”,除非另外说明,是指一个含有一至十个碳原子的醚基团,这类烷氧基烷基的实例包括甲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甲基,乙氧基乙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氟代甲基”,是指有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氟原子所置换的甲基,包括所有氢原子都被氟置换的甲基,例如氟代甲基,二氟甲基,和三氟甲基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卤素”是指选自氯、溴、氟、碘的一个基团。本文所用的术语“卤代甲基”或“卤代甲氧基”是指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所置换,包括所有氢原子都被卤素置换的甲基或甲氧基。这一术语也包括混合的卤素取代基,例如氯代二氟甲基。
本文所用的术语“烷硫基烷基”,除非另外说明,是指含有一至十个碳原子的硫醚基团,这类烷硫基烷基的实例包括甲硫基甲基,甲硫基乙基,乙硫基甲基,乙硫基乙基等。
本发明的大多数化合物,都可通过把想要的4-吡唑甲酰氯和想要的苯胺进行偶联反应而容易地制得。下面的合成方法举例说明了这种偶联,其中4-吡唑甲酰氯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可被制备并且偶联。本发明的另一些化合物可由这样制得的甲酰苯胺类化合物衍生而来。下面的缩写具有所指出的意义RT 室温RC 径向色谱h 小时min 分钟DMSO 二甲亚砜
THF 四氢呋喃EtoAC 乙酸乙酯苯胺类2-环辛基苯胺在210℃,把苯胺(27.9克,Aldrich公司产品),环辛烯(33.0克,Aldrich公司)和‘F-6’级粘土(9.2克,Ergelhavd公司出品)在搅拌着的加压釜中加热10小时。过滤黑色产物,在真空(60℃,40mm)下除去挥发性物质。把油状物进行蒸馏(用球管,在0.5mm,110-140℃)即得到41.2克粘稠的黄色油状物。产物在硅胶上进行层析(用Waters 500 A型硅胶,制备性液相色谱),用EtoAC和己烷作洗脱剂,得到2-环辛基苯胺,为一粘稠黄色油状物(31.0克)。
用上述制备2-环辛基苯胺的方法制备了下列2-环烷基苯胺。
适当的取代苯胺和环烯烃都有市售(Aldrich公司),并且可不经另外的纯化而直接使用。
2-环己基苯胺2-环戊基苯胺2-环庚基苯胺2-(外型)双环[2.2.1]庚基苯胺2-环己基-3-氟苯胺2-环己基-4-氟苯胺2-环己基-5-氟苯胺2-环己基-3-甲基苯胺2-环己基-4-甲基苯胺2-环己基-5-甲基苯胺
2-环戊基-3,5-二甲基苯胺2-环己烷-5-甲氧基苯胺2-环辛基-3-甲氧基苯胺2-环辛基-5-甲氧基苯胺2-(1-甲基环戊基)苯胺2-(1-甲基环己基)-4-氟苯胺2-(3-甲基环己基)苯胺2-(1-甲基环戊基氧基)苯胺把氢化钠(4.0克,60%油分散液,Aldrich公司产品)在氮气保护下用干燥的己烷漂洗三次,加入二甘醇二甲醚(40毫升,无水,Aldrich)。该浆状物在室温快速搅拌,并滴加1-甲基环戊醇。把浆状物在80℃温热30分钟然后冷却到室温。加入2-氟代硝基苯(14.1克),并把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2小时。产物用醚提取,醚相用水洗,用食盐水干燥,分相,用K2CO3干燥。溶液过滤后减压浓缩,得一浅黄色油状物。在蒸出二甘醇二甲醚后接着蒸馏出2-(1-甲基环戊氧基)硝基苯(用球管,在0.5mm,100℃),得一浅黄色油状物(21.0克)。把这硝基化合物溶于乙醇(20毫升,绝对无水),加入5%钯炭催化剂(0.1克)。浆状物在40psi氢气压力下在Parr氢化仪上摇荡16小时,把反应物过滤,浓缩,即给出相应的苯胺化合物。
用上面叙述的制备2-(1-甲基环戊基氧基)苯胺的方法,由市售的醇类或硫醇类制备了下面的2-环烷氧基苯胺类或2-环烷硫基苯胺类2-(环己氧基)苯胺2-(环戊基甲氧基)苯胺
2-(2-环戊基乙氧基)苯胺2-(3-环戊基丙氧基)苯胺2-(环丁基甲氧基)苯胺2-(环己硫基)苯胺2-(环己氧基)-5-甲基苯胺2-[(外型)-双环[2.2.1]庚氧基]苯胺2-[(内型)-双环[2.2.1]庚氧基]苯胺用市售的醇类的非对映异构的混合物,按上述制备2-(1-甲基环戊氧基)苯胺的方法,还制备了下面的2-环烷氧基苯胺类化合物。非对映异构体可经硅胶层析分离(用Waters 500 A型硅胶,制备性液体色谱),用EtoAC和己烷洗脱。立体化学构型的指定是基于在CDCl3中的质子NMR谱中的偶合常数。
2-(4-甲基环己氧基)苯胺2-(2,6-二甲基环己氧基)苯胺2-(1-亚环戊基乙基)苯胺和2-(1-环戊基乙烯基)苯胺在0℃,往搅拌着的2-乙酰基苯胺(27.2克,Aldrich公司产品)的乙醚溶液中加入环戊基氯化镁(205毫升,2.0M醚溶液,Aldrich产品)。把黄色溶液搅拌过夜同时让它温热至室温。小心地加入水,产物用乙醚提取几次。合并醚相用MgSO4干燥,过滤,减压浓缩。蒸馏(用球管,在0.5mm,130℃)给出产物醇(24.3克),为一粘稠琥珀色油状物。把这醇(15.1克)与DMSO(100毫升,无水,Aldrich产品)一起回流搅拌4小时。溶液冷却后产物用乙醚和己烷提取。有机提取液用水,饱和NaHCO3溶液和食盐水洗,然后用MgSO4干燥。把溶液过滤并减压浓缩,即得烯烃产物,为3∶2比例的2-(1-亚环戊基乙基)苯胺和2-(1-环戊基乙烯基)苯胺的混合物,在硅胶上进行层析(Waters 500 A型硅胶,制备性液相色谱),用EtoAC和己烷洗脱,未能将混合物分离,得到的产物为清亮的浅黄色油状物(8.94克)。这混合物即直接用来形成羧酰苯胺产物,然后再进行分离。
2-(1-环己烯基)苯胺在0℃,往环己酮(24.4毫升)和2,6-二叔丁基-4-甲基吡啶(48.3克)的CH2Cl2(700毫升)溶液中滴加三氟甲磺酸酐(42毫升)的CH2Cl2溶液。把混合物搅拌过夜并使它慢慢地升温至室温。滤出白色固体,滤液减压浓缩。残余物用己烷研磨,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层析,用己烷洗脱,即得到O-三氟甲基磺酰基-1-环己烯醇。
在-78℃,往N-Boc-苯胺(30.8克)在THF(300毫升)中形成的溶液中滴加叔丁基锂(1.7M戊烷溶液,226毫升),混合物温热到-22℃两小时,然后重新冷却到-78℃。滴加三甲基氯化锡(67.4克)的THF(200毫升)溶液。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温度慢慢地升至室温,然后把它在醚和冰水两相之间进行分配,醚层经干燥(MgSO4)后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进行层析,用10%EtoAC/己烷作洗脱剂。
把上面制备的O-三氟甲基磺酰基-1-环己烯醇(6.9克),三苯基胂(0.77克),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8克)和N-Boc-(2-三甲基锡)苯胺(10.7克)混合于N-甲基吡咯烷酮(100毫升)中,并搅拌过夜。然后把反应混合物用水洗(2×100毫升),并与饱和的KF水溶液(150毫升)搅拌0.5小时,干燥(MgSO4),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层析,用5%EtoAC/己烷作洗脱剂,得到N-Boc-2-(1-环己烯基)苯胺。
在0℃,往N-Boc-2-(1-环己烯基)苯胺(15克)的CH2Cl2(15毫升)溶液中滴加三氟醋酸(15毫升)。把混合物搅拌过夜,温度渐升至室温,然后减压浓缩。残余物在CH2Cl2和水两相之间分配,同时用2.5N NaOH把水相的pH值调节到9。CH2Cl2层干燥(MgSO4)后减压浓缩,残留油状物(10.3克)。它在蒸馏时(用球管)于75-85℃蒸出(0.25mm),得到纯净的2-(1-环己烯基)苯胺,为一清亮的无色油状物(8.6克)。
按上述方法,用适当的酮作为起始原料制备了以下的化合物2-(1-环戊烯基)苯胺2-(1-环庚烯基)苯胺2-(1-环辛烯基)苯胺2-(2-甲基-1-环戊烯基)苯胺2-(5,5-二甲基-1-环戊烯基)苯胺2-(2,6-二甲基-1-环己烯基)苯胺2-(3,3,5,5-四甲基-1-环己烯基)苯胺2-(4-乙基-1-环己烯基)苯胺2-{2-[(1-甲基)乙基]-1-环己烯基}苯胺2-{6-[(1-甲基)乙基]-1-环己烯基}苯胺2-{4-[(1,1-二甲基)乙基]-1-环己烯基}苯胺2-(6-乙基-2-甲基-1-环己烯基)苯胺2-{6-[(1,1-二甲基)乙基]-1-环己烯基}苯胺2-(5,6-二氢-2H-吡喃-4-基)苯胺2-(5,6-二氢-2H-噻喃-4-基)苯胺
2-(3-甲基-1-环戊烯-1-基)苯胺2-(4-甲基-1-环戊烯-1-基)苯胺2-{[4-(1,1-二甲基)乙基]环己基}苯胺把上面制得的2-{[4-(1,1-二甲基)乙基]-1-环己烯基}苯胺(3克),氧化铂(200毫克),冰醋酸(1毫升)和乙醇(50毫升)一起放在Parr氢化仪中,在60磅氢气压力下摇荡过夜。过滤内容物,滤液减压浓缩,得一油状物(2.8克)。这油状物经硅胶柱层析提纯,用7.5%的EtoAC/己烷作洗脱剂,得到纯的2-{[4-(1,1-二甲基)乙基]环己基}苯胺。较早洗脱的馏份富含反式异构体,较晚洗脱下来的馏份则富含顺式异构体。
用这一方法也制备了2-[(3,3,5,5-四甲基)-1-环己基]苯胺2-(亚环己基甲基)苯胺在24℃,往环己基三苯基溴化磷(16.6克)在THF(100毫升)中形成的浆状物中加入叔丁醇钾(4.38克)。把混合物搅拌30分钟。在30℃以下往其中滴加邻-硝基苯甲醛(3.93克)的THF(50毫升)溶液,并搅拌30分钟。然后把反应混合物在EtoAC和冰水两相之间进行分配。EtoAC层用水仔细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进行层析,用5%的EtoAC/己烷作洗脱剂,给出1-(亚环己基甲基)-2-硝基苯。
在85℃,往1-(亚环己基甲基)-2-硝基苯(1.6克)的冰醋酸(50毫升)溶液中加入铁粉(2.07克)。反应混合物回流15分钟,冷却后反应混合物滤过粘土,滤液在EtoAC和冰水之间进行分配。乙酸乙酯层用饱和NaHCO3溶液仔细洗涤,干燥(MgSO4),减压浓缩。残余物用硅胶层析,用己烷洗脱,即得2-(亚环己基甲基)苯胺。
用上述方法制备了下面的2-(亚环烷基甲基)苯胺2-(亚环庚基甲基)苯胺2-(亚环戊基甲基)苯胺在制备1-(亚环戊基甲基)-2-硝基苯时,它的异构体1-[(环戊-1-烯基)甲基]-2-硝基苯也被分离出来,并被转化为2-[(环戊-1-烯基)甲基]苯胺。
2-(环己基甲基)苯胺把上面制得的1-(亚环己基甲基)-2-硝基苯(3.45克),冰醋酸(30毫升),乙醇(50毫升)和催化量的10%钯炭一起放在Parr氢化仪中,在23℃和一大气压的氢气压下摇荡24小时。反应混合物滤过粘土后滤液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进行层析,用10%EtoAC/己烷洗脱,即给出2-(环己基甲基)苯胺。
用上述方法制备了下面的2-(环烷基甲基)苯胺2-(环庚基甲基)苯胺2-(环戊基甲基)苯胺5-氯-2-环己基苯胺在20℃,往1-氯-4-环己基苯(1.7克)的H2SO4(10毫升)溶液中滴加HNO3(2.5克)在H2SO4(10毫升)中的溶液并维持温度低于30℃。把混合物搅拌1小时然后在CH2Cl2和水两相之间进行分配。CH2Cl2层用饱和的NaHCO3溶液仔细洗涤,干燥(MgSO4),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层析,用5%EtoAC/己烷洗脱,即给出5-氯-2-环己基-1-硝基苯。这化合物然后像上述方法那样用铁粉还原,即产生期望的化合物。
2-环己基-3,5-二溴苯胺在30℃,往4-环己基苯胺(10克),CuBr(9.4克)和CuBr2(20.9克)与乙腈(200毫升)形成的溶液中滴加90%的亚硝酸叔丁酯溶液(16.9毫升)。混合物搅拌1小时并减压浓缩。残余物溶于EtoAC中,用10%HCl洗涤,干燥(MgSO4),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层析,用己烷洗脱,给出4-溴-1-环己基苯和1-环己基-2,4-二溴苯的混合物。
在20℃,往这一混合物(2.8克)的H2SO4(18毫升)溶液中滴加HNO3(11.8毫升)和H2SO4(11.8毫升)的混合液,并维持温度在30℃以下。把混合物搅拌1小时,然后在CH2Cl2和水之间进行分配。CH2Cl2层用饱和NaHCO3溶液仔细洗涤,干燥(MgSO4),减压浓缩。残余物在硅胶上层析,用己烷洗脱,给出2-环己基-3,5-二溴-1-硝基苯。这一化合物然后用上述方法用铁粉还原,即产生想要的化合物。
吡唑类化合物3-氰-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在0℃,往3-(醛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7.8克)的乙醇溶液中加入羟胺盐酸盐(3.3克)。反应物料被减压浓缩。加入氯仿并在减压下除去,以保证除去所有的乙醇。得到的白黄色固体在室温下保存在真空中。把它在CH2Cl2(150毫升,无水)中制成浆状物。浆状物被冷却到0℃,加入吡啶(10.4毫升),然后再小心地加入三氟醋酐(15.7毫升)。溶液在室温搅拌1小时,然后回流加热3小时。产物用CH2Cl2提取。有机物用饱和NaHCO3溶液和食盐水洗涤,分层后用MgSO4干燥。过滤并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7.4克)在硅胶上进行层析。用己烷,EtoAC和CH2Cl2洗脱,得到想要的化合物(3.1克)。
3-(三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在0℃,往2-(乙氧亚甲基)-4,4,4-三氟乙酰乙酸乙酯(132克,按照JACS73∶3684,1951的方法制备)的乙醇(600毫升)溶液中,慢慢滴加甲基肼(29毫升)的乙醇(100毫升)溶液。加完后,把内容物加热回流2小时,继续搅拌过夜,并让内容物逐渐冷却到室温。滤出黄色沉淀,即得所要的纯净产物(21克)。滤液减压浓缩得黄色油状物(81.6克)。把这油蒸馏(球管,0.025mm,50℃)即得期望化合物的N-甲基异构体(30克),为一黄色油状物。继续蒸馏(80℃,0.025mm)还可得到另外一些期望的产物,为黄色固体(35.8克)。
按上述方法制备了下面的1H-吡唑-4-甲酸酯。相应的2-(乙氧亚甲基)乙酰乙酸乙酯是按JACS,73∶3684,1951所描述的方法,用适当的市售乙酰乙酸乙酯类化合物制备的。
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1,3,5-三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3-(氯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1,5-二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3-(二氟甲基)-1-(2-丙烯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在0℃,往氢氧化钾(3.5克)在乙醇(50毫升)中形成的溶液中滴加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10.1克)的乙醇(50毫升)溶液,接着滴加烯丙基溴(4.6毫升)。混合物搅拌过夜,在乙醚和2N HCl两相间进行分配。醚层干燥(MgSO4),减压浓缩,留下一油状物(11.4克)。把油进行蒸馏(球管,0.3mm,80-85℃)即得所需产物的异构体,为一油状物(2.6克)。继续蒸馏(0.3mm,100-105℃)得到所需的化合物,为一清亮无色的油状物(8.0克)。
3-(甲硫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往3-氨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的乙酯(10克,按美国专利3,098,075号的方法制备)和二甲二硫(7.5毫升)在乙腈(80毫升)中形成的溶液中滴加亚硝酸叔丁酯的乙腈(20毫升)溶液,把内容物搅拌过夜后,在水和乙醚两相之间分配。醚层干燥(MgSO4),减压浓缩,留下一个琥珀色的固体(13.5克)。把这固体在EtoAC/己烷中重结晶,即得所需的酯,为一浅琥珀色固体(8.0克)。
3-溴-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是用溴化铜(Ⅱ)按上面制备3-(甲硫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的方法制得的。
3-氯-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是用氯化铜(Ⅱ)按上面制备3-(甲硫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的方法制得的。
3-碘-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是用碘代替二甲二硫,按上面制备3-(甲硫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的方法制得的。
1,3-双-(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在0℃,往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5.6克)的DMF(200毫升)溶液中通入氯二氟甲烷气体(26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50%,24克)。内容物搅拌过夜,并逐渐升至室温。然后在水和EtoAC两相之间分配。EtoAC层干燥(MgSO4)并减压浓缩,得一浅琥珀色油状物(5.3克),在硅胶上层析,用15%EtoAC/己烷混合物洗脱,即给出所需的纯化合物,为一无色油状物(2.1克)。
3-(二氟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在0℃,往按上述方法制备的3-羟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10.0克)的DMF(100毫升)溶液中通入氯二氟甲烷(50克)气体。保持0℃,滴加NaOH溶液(50%,48克),搅拌72小时,温度升至室温,混合物在EtoAC和水之间分配。EtoAC层干燥(MgSO4)并减压浓缩,残留一黄色油状物(7.9克)。把油状物在硅胶上进行层析,用40%EtoAC/己烷洗脱,即给出所需的化合物,为一浅琥珀色油状物(3.4克),它可以固化。
1-甲基-3-硝基-1H-吡唑-4-甲酸往按照Helv.chim.Acta 42349(1959)所述方法制备的3-氨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6克)和亚硝酸钠(3.5克)的混合物中迅速地加入浓HCl(19毫升)。把内容物回流加热1小时,冷却,并用乙醚提取。醚层干燥(MgSO4)并减压浓缩,残留下所需的化合物,为一浅黄色固体(900毫克)。
3-(三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把3-(三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22.3克)加到氢氧化钠(4.4克)的甲醇(200毫升)溶液中。内容物被加热回流1小时,然后冷却并搅拌过夜。内容物减压浓缩并用水稀释。水溶液用2N HCl调节成酸性,过滤出沉淀的白色固体,即给出所需的酸(18.2克)。
按上述方法,用适当的吡唑酯制备了下面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1,3,5-三甲基-1H-吡唑-4-甲酸3-(二氟甲基)-1-(2-丙烯基)-1H-吡唑-4-甲酸
3-(甲硫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3-溴-1-甲基-1H-吡唑-4-甲酸3-氰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3-氯-1-甲基-1H-吡唑-4-甲酸3-碘-1-甲基-1H-吡唑-4-甲酸3-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1,3-双(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3-(二氟甲氧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3-(氯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1,5-二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酸5-氯-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醛往4,4,4-三氟乙酰乙酸乙酯(18毫升,Aldrich产品)的乙醇(200毫升)溶液中加入甲基肼(6.6毫升)的乙醇(50毫升)溶液。混合物加热回流16小时,减压浓缩,残留一白色固体。在EtoAC/甲苯(50∶50)中重结晶,即得纯净的5-羟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
DMF(106毫升)在N2气保护下搅拌并在冰/盐浴中冷却到0℃。滴加POCl3(364毫升),其速度应使混合物温度不超过10℃,然后把混合物在0℃稍加搅拌,随即在恒定搅拌下加入5-羟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06克)。反应混合物在搅拌的同时被慢慢加热到90℃。当温度达到90℃时反应变成放热的,并有HCl气体放出。温度上升到回流温度。在放热反应过去以后把混合物加热使之温和地回流16小时。深琥珀色的溶液冷却到室温然后在搅拌下倾倒在3公斤冰上。反应混合物与冰充分混合并加入更多的冰以维持温度在5℃以下。得到的浆状物继续搅拌4小时并偶尔加入冰维持低温。通过烧结的玻璃滤管吸出水相而分离固体。固体用水(4×1升)重新制成浆状,然后过滤收集并在空气中干燥。产物用己烷重结晶,即给出所需的化合物,为白色针状(137克)。熔点39-41℃。把母液浓缩可再获得另外30克产品。
用上描述的方法制备了以下的吡唑甲醛5-氯-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醛5-氯-1,3-二甲基-1H-吡唑-4-甲醛5-氟-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醛在N2气保护下搅拌无水KF(4克)在无水DMF(20毫升)中形成的悬浮液,并加入1-甲基-3-三氟甲基-5-氯吡唑-4-甲醛(10.6克)。混合物在150℃加热6小时。把反应混合物倾倒在冰(250克)上,充分使之混和。混合物用乙醚提取(5×50毫升)。醚溶液干燥(MgSO4)后减压浓缩,残留一个琥珀色的液体(10克)。把这液体减压蒸馏,得到一个馏份,沸点0.4mmHg,68-74℃,8.0克,为一黄色液体。
按上述方法制备了以下的吡唑甲醛类化合物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醛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甲醛1-甲基-3-三氟甲基-5-氟-1H-吡唑-4-甲酸在室温,把1-甲基-3-三氟甲基-5-氟-吡唑-4-甲醛(9.8克)的丙酮(60毫升)溶液快速搅拌,同时加入重铬酸钾二水合物(5.6克)在水(38毫升)和硫酸(4.6毫升)中形成的溶液。混合物快速搅拌过夜,然后用水(150毫升)稀释。混合物用CH2Cl2(6×75毫升)提取。合并有机溶液用水洗,干燥(MgSO4),过滤并减压浓缩,残留一浅黄色固体(7.2克)。该固体用EtoAC/己烷重结晶,得到所需的化合物,为一白色结晶(3.8克)。熔点165-166℃。
用这一方法,由上述吡唑甲醛类化合物制备了下面的吡唑甲酸类化合物5-氯-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5-氯-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酸1,3-二甲基-5-氟-1H-吡唑-4-甲酸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氯把3-(三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酸(21克)和亚硫酰氯(75毫升)一起加热回流1.5小时。内容物减压浓缩,残留下所需的吡唑甲酰氯,为一黄色油状物。
这一方法被用来制备上面制得的每一种吡唑-4-甲酸的酰氯。
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把3-(二氟甲基)-1H-4-甲酸的乙酯(10克)和新鲜蒸馏过的碘化三甲基硅(25毫升)在90℃加热4小时。冷却后,把内容物在乙醚和冰水两相之间分配。醚层用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干燥(MgSO4),减压浓缩即残留下所需的白色固体(8克)。
吡唑-苯胺偶联反应N-(2-环己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在0℃,往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氯(1.6克)的CH2Cl2(25毫升)溶液中滴加2-环己基苯胺(1.3克)和三乙胺(1.0毫升)的CH2Cl2(25毫升)溶液。把内容物搅拌过夜,并升温到室温。内容物用水、2N HCl(2×100毫升)洗涤,干燥(MgSO4)并减压浓缩,留下一琥珀色的泡沫状物(2.9克),在EtoAC/己烷中重结晶给出所需的酰胺,为一白色结晶(1.2克)。大多数本发明的化合物都是用这一偶联操作程序来制得的。
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把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酸(2.0克)和1,1′-羰基二咪唑(2.0克)在THF(20毫升,无水)中混合后搅拌1小时。加入2-环己基苯胺(2.2克)并把内容物加热回流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把内容物减压浓缩,残留一泡沫状物(3.7克),把这泡沫状物质在硅胶(Waters Prep500型)上层析,用EtoAC和己烷洗脱,即得到所需的酰胺,为一白色泡沫状物(750毫克)。把这泡沫状物质用EtoAC/戊烷重结晶,得到的产物为白色固体(510毫克)。
硫代酰胺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硫代甲酰胺把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克)和Lawesson氏试剂(2.4克)在甲苯(100毫升)中回流1小时。把内容物在室温搅拌过夜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残留一黄色固体,把它在硅胶上层析,用35%的EtoAC/己烷洗脱,即得一黄色固体。这固体由EtoAC中重结晶即给出所需的化合物,为一黄色固体(1.1克)。
用这一方法,由相应的甲酰胺制备了下面的硫代甲酰胺N-(2-环庚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硫代甲酰胺;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硫代甲酰胺,外型;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氯-1,5-二甲基-1-甲基-1H-吡唑-4-硫代甲酰胺,外型。
其它化合物N-[2-(1-环戊基乙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把N-[2-(1-亚环戊基乙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和N-[2-(1-环戊基乙烯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的混合物(2.5克)(它们是按上面叙述过的方法制备的)溶于含有5%钯炭催化剂的乙醇(75毫升)中,在Parr氢化仪上,于60磅的H2气压力下摇荡过夜。内容物过滤之后减压浓缩,残留一白色固体物(2.44克)。这固体于EtoAC/己烷中重结晶,即给出所需的化合物,为一白色固体(1.3克)。
用上述方法制备了本发明的以下一些化合物的实例并把它们用于下面描述的生物试验中。
实例编号 化合物 熔点(℃)1 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基) 132-134-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 N-(2-环己基苯基)-1-甲基-3- 120-122(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 N-(2-环己基苯基)-1,3-二甲基 182-184-1H-吡唑-4-甲酰胺4 3-氰基-N-(2-环己基苯基)-1- 161-163
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 3-溴-N-(2-环己基苯基)-1-甲基- 158-1601H-吡唑-4-酰胺6 N-(2-环戊基苯基)-1,3-二甲基-1H 150-152-吡唑-4-甲酰胺7 N-(2-环戊基苯基)-3-(二氟甲基)- 127-128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8 N-(2-环戊基苯基)-1-甲基-3-(三 147-149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 N-(2-环庚基苯基)-3-(二氟甲基)- 116-117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0 N-(2-环庚基苯基)-1-甲基-3-(三 131-132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 N-(2-环己基-4-氟苯基)-3-(二氟 135-137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 N-(2-环己基-4-氟苯基)-1-甲基 171-172-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 N-(2-环庚基-苯基)-1,3-二甲基- 137-1391H-吡唑-4-甲酰胺14 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基)- 129-1311-(2-丙烯基)-1H-吡唑-4-甲酰胺
15 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基)-1H 138-140-吡唑-4-甲酰胺16 N-(2-环己基-5-氟苯基)-3-(二氟甲 139-141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7 N-(2-环己基-3-氟苯基)-3-(二氟甲 141-143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8 N-(2-环己基-5-甲基苯基)-1-甲基 146-147-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9 N-(2-环己基-3-甲基苯基)-1-甲基 178-179-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 N-(2-环己基-3-甲基苯基)-3-(二氟 157-159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1 N-(2-环己基-5-甲基苯基)-3-(二氟 128-129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2 N-[2-(环己氧基)-苯基]-3-(二氟甲 125-126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3 N-[2-(环己氧基)苯基]-1-甲基-3- 128-129(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4 N-(2-环辛基苯基)-3-(二氟甲基)-1 105-107-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5 N-(2-环辛基苯基)-1-甲基-3-(三氟 100-102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6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 129-130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
甲酰胺,外型27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1- 171-173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28 N-(2-环己基-4-甲基苯基)-3-(二氟 171-172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9 N-(2-环己基-4-甲基苯基)-1-甲基 179-180-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0 N-(2-环己基-苯基)-1,3,5-三甲基 144-146-1H-吡唑-4-甲酰胺31 N-(2-环戊基-3,5-二甲基苯基)-1- 146-148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2 N-(2-环己基-5-甲氧基苯基)-1-甲 143-145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3 N-[2-(1-亚环戊基-乙基)苯基]-1- 102-104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4 N-[2-(1-环戊基乙烯基)苯基]-1-甲 122-124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5 3-(二氟甲基)-1-甲基-N-[2-(1-甲 141-143基环戊氧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36 1-甲基-N-[2-(1-甲基环戊氧基)苯 142-144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7 N-(2-环辛基-3-甲氧基苯基)-1-甲 140-141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8 N-(2-环辛基-5-甲氧基苯基)-1-甲 134-135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9 N-(2-环己基苯基)-1-甲基-3-(甲硫 120-122基)-1H-吡唑-4-甲酰胺40 N-[2-(亚环己基)苯基]-1-甲基-3- 93-94(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1 N-(2-环辛基苯基)-1,3-二甲基-1H 132-133-吡唑-4-甲酰胺42 N-[2-(环丁基甲氧基)苯基]-3-(二氟 135-136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3 N-[2-(环丁基甲氧基)苯基]-1-甲基- 111-112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4 N-[2-(环己硫基)苯基]-3-(二氟甲基) 74-76-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5 N-[2-(环己硫基)苯基]-1-甲基-3- 88-9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6 N-[2-环戊基甲氧基)苯基]-3-(二氟甲 118-120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47 N-[2-(环戊基甲氧基)苯基]-1-甲基- 97-99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8 N-[2-(3-环戊基丙氧基)苯基]-3-(二 114-115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49 N-[2-(3-环戊基丙氧基)苯基]-1-甲 121-123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0 3-氯-N-(2-环己基苯基)-1-甲基- 167-1691H-吡唑-4-甲酰胺51 3-氯-N-(2-环庚基苯基)-1-甲基- 157-1591H-吡唑-4-甲酰胺52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 152-154氯-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53 N-[2-(1-环戊基乙基)苯基]-1-甲基 133-135-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4 N-[2-(2-环戊基乙氧基)苯基]-3-(二 101-104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5 N-[2-(2-环戊基乙氧基)苯基]-1-甲 114-116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6 N-[2-(环己基)苯基]-3-碘-1-甲基 164-166-1H-吡唑-4-甲酰胺57 N-[2-(环庚基)苯基]-3-碘-1-甲基 144-146
-1H-吡唑-4-甲酰胺58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 141-142碘-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59 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氧基)- 130-132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60 N-(2-环庚基苯基)-3-(二氟甲氧基)- 139-140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61 N-(2-环己基苯基)-1,3-双(二氟甲基) 143-145-1H-吡唑-4-甲酰胺62 N-(2-环己基苯基)-1-甲基-3-硝基 173-175-1H-吡唑-4-甲酰胺63 3-溴-N-(2-环庚基苯基)-1-甲基- 161-1621H-吡唑-4-甲酰胺64 3-溴-N-(2-环戊基苯基)-1-甲基- 130-1321H-吡唑-4-甲酰胺65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 129-131溴-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66 N-(2-环庚基苯基)-1,3,5-三甲基- 138-1401H-吡唑-4-甲酰胺67 1-甲基-N-[2-(1-甲基环戊基)苯基] 152-154-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68 N-(2-环辛基苯基)-3-碘-1-甲基- 134-135
1H-吡唑-4-甲酰胺69 N-(2-环戊基苯基)-3-碘-1-甲基- 147-1491H-吡唑-4-甲酰胺70 1-甲基-N-[2-(3-甲基环己基)-苯基] 113-115-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反式71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1, 162-164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72 1-甲基-N-[2-[(4-甲基环己基)氧]苯 120-122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顺式,73 1-甲基-N-[2-[(4-甲基环己基)氧]苯 136-138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反式,74 1-甲基-N-[2-[(2,6-二甲基环己基) 117-119氧]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α,2α,6α)-75 1-甲基-N-[2-[(2,6-二甲基环己基) 156-157氧]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α,2α,6β)-76 1-甲基-N-[2-[(2,6-二甲基环己基) 121-122氧]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α,2β,6β)-
77 N-(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基)-1 202-204-甲基-1H-吡唑-4-硫代甲酰胺78 N-(2-环庚基苯基)-3-(三氟甲基)-1 147-149-甲基-1H-吡唑-4-硫代甲酰胺79 1-甲基-N-[2-(3-甲基环己基)苯基] 123-126-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顺式,80 N-[2-(双环[2.2.1]庚-2-基氧)-苯基] 160-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81 N-[2-(双环[2.2.1]庚-2-基氧)-苯基] 141-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82 N-[2-(双环[2.2.1]庚-2-基氧)-苯基] 127-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内型83 3-(二氟甲基)-1-甲基-N-[2-(1-甲 152基环戊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84 N-(2-环己基苯基)-5-氟-1-甲基- 146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85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5- 157-159氟-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86 N-(2-环庚基苯基)-5-氟-1-甲基- 167-168
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87 5-氯-N-(2-环己基苯基)-1-甲基- 153-155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88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5- 196-197氯-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89 5-氯-N-(2-环庚基苯基)-1-甲基- 170-172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0 3-(氯二氟甲基)-N-(2-环戊基苯基)- 143-145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1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 156-157(氯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92 3-(氯二氟甲基)-N-(2-环庚基苯基)- 132-134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3 N-(5-氯-2-环己基苯基)-3-(二氟甲 178-180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4 N-(5-氯-2-环己基苯基)-1-甲基- 165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5 3-(二氟甲基)-N-[4-氟-2-(1-甲基环 169己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6 N-[2-(环己氧基)-5-甲基苯基]-3- 126(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7 N-[2-(环己氧基)-5-甲基苯基]-1- 133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8 N-[4-氟-2-(1-甲基环己基)-苯基] 203-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99 N-(2-环庚基苯基)-1,5-二甲基-3- 145(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00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1, 1695-二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101 N-(2-环戊基苯基)-1,5-二甲基-3- 117(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02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 21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103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3- 117氯-1,5-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104 3-(二氟甲基)-N-[2-(5,6-二氢-2H 130-吡喃-4-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05 3-氯-N-(2-环庚基苯基)-1,5-二甲 113
基-1H-吡唑-4-甲酰胺106 N-(2-双环[2.2.1]庚-2-基苯基)-5 138-氯-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外型107 5-氯-N-(2-环庚基苯基)-1,3-二 147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08 N-[2-(5,6-二氢-2H-吡喃-4-基) 170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09 N-[2-(1-环己烯-1-基)苯基]-3- 10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0 N-[2-(1-环己烯-1-基)苯基]-1- 113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1 N-[2-(1-环庚烯-1-基)苯基]-3- 119(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2 N-[2-(1-环庚烯-1-基)苯基]-1- 107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3 N-(2-环庚基苯基)-5-氟-1,3-二 126-128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4 5-氯-N-(2-环庚基苯基)-3-(二氟 112-113
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5 N-(2-环庚基苯基)-3-(二氟甲基)- 105-107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6 N-[2-(亚环己基甲基)苯基]-3-(二氟 101-102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7 N-[2-(1-环戊烯-1-基甲基)苯基]- 123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8 N-[2-(亚环戊基甲基)苯基]-3-(二氟 115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19 N-[2-(1-环辛烯-1-基)苯基]-4- 161(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0 N-[2-(1-环辛烯-1-基)苯基]-1- 1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1 3-(二氟甲基)-1-甲基-N-[2-(3, 1243,5,5-四甲基-1-环己烯-1-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122 3-(二氟甲基)-N-[2-(5,5-二甲基 117-1-环戊烯-1-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3 1-甲基-N-[2-(3,3,5,5-四甲基 115-1-环己烯-1-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4 3-(二氟甲基)-N-[2-(2,6-二甲基 121-1-环己烯-1-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5 3-(二氟甲基)-N-[2-(4-乙基-1- 124环己烯-1-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6 N-[2-(4-乙基-1-环己烯-1-基)苯 111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7 N-[2-(亚环戊基甲基)苯基]-1-甲基 116-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8 N-[2-[2-(1-甲基乙基)-1-环己烯 142-1-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29 N-[2-(环己基甲基)苯基]-3-(二氟甲 161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0 N-[2-(环己基甲基)苯基]-1-甲基- 128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1 1-甲基-N-[2-[6-(1-甲基乙基)- 室温为玻1-环己烯-1-基]苯基]-3-(三氟甲基) 璃体-1H-吡唑-4-甲酰胺132 3-(二氟甲基)-N-[2-[4-(1,1-二 156-157甲基乙基)-1-环己烯-1-基]苯基]-
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3 N-[2-[4-(1,1-二甲基乙基)-1-环 155-156己烯-1-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4 3-(二氟甲基)-N-[2-[4-(1,1-二 152-154甲基乙基)环己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5 N-[2-[4-(1,1-二甲基乙基)环己基] 64-66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6 N-(3,5-二溴-2-环己基苯基)-1- 226-228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7 1-甲基-N-[2-(2-甲基-1-环戊烯 122.5-124-1-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8 N-[2-(6-乙基-2-甲基-1-环己 118.5-120.5烯-1-基)苯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39 1-甲基-N-[2-(3,3,5,5-四甲基 147-149环己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0 3-(二氟甲基)-1-甲基-N-[2-(3, 121.5-123.53,5,5-四甲基环己基)苯基]-1H-
吡唑-4-甲酰胺141 N-[2-[6-(1,1-二甲基乙基)-1-环 室温为玻己烯-1-基]苯基]-1-甲基-3-(三氟 璃体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2 N-[2-(环戊基甲基)苯基]-1-甲基- 150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3 N-[2-(亚环庚基甲基)苯基]-1-甲基 106-107-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4 3-(二氟甲基)-N-[2-(5,6-二氢- 1152H-噻喃-4-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5 1-甲基-N-[2-(环庚基甲基)-苯基] 132-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6 1-甲基-N-[2-(环庚基甲基)苯基]- 125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7 N-[2-(亚环庚基甲基)苯基]-1-甲基 116-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8 N-[2-(3-甲基-1-环戊烯-1-基)苯 103-104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49 N-[2-(4-甲基-1-环戊烯-1-基)苯 92基]-1-甲基-3-(二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150 N-[2-(4-甲基-1-环戊烯-1-基)苯 112
基]-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不添加任何别的组份,但是,它们一般是通过与固体或液体载体、表面活性剂和别的制剂用的辅剂相混合,被配制成可乳化的浓缩液、可湿性粉末、悬浮液制剂、粒剂、粉尘剂等使用的。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制成微胶囊或其它缓释活性的配方。
作为活性成份,本发明化合物在这些配方中的含量是0.1至99.9%,优选0.2至80%(重量);更优选2至50%(重量)。当用于生长中的植物的喷雾剂时,其中活性化合物的浓度则应小得多,大约在10ppm至1000ppm之间。
在治疗或预防植物疾病时每公顷需要施用活性成份的准确剂量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植物的种属,植物生长和疾病发展的阶段,降雨量,以及所用的具体辅剂。当施用于植物叶部时,所用的剂量一般大约是10至2000克/公顷,更好是大约20至250克/公顷。当施用于土壤中时,一般使用的剂量约为100至2000克/公顷,更好是250至500克/公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低些或更高些的施药率。本专业熟练的技术人员应能根据本说明书以及下面的实例,容易地决定在任何一种具体情况下应当使用的最佳施药率。
固体载体包括例如细粉状或粒状的高岭土,美国活性白土,膨润土,酸性粘土,叶蜡石,滑石粉,硅藻土,方解石,玉米淀粉,胡桃壳粉,尿素,硫酸铵,合成的水合二氧化硅等等。液体载体包括例如,芳香烃类诸如二甲苯,甲基萘等;醇类诸如异丙醇,乙二醇,溶纤剂等;酮类诸如丙酮,环己酮,异佛尔酮等;植物油类诸如大豆油,棉籽油等;还有二甲亚砜,乙腈和水等等。
用作乳化、分散、润湿等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诸如烷基硫酸盐,烷基或芳基磺酸盐,二烷基磺基丁二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的盐,或萘磺酸/甲醛缩合产物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诸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用于制剂的其它辅剂包括例如,黄原胶,木质素磺酸盐,藻酸盐,聚乙烯醇,阿拉伯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以和其它的杀真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肥料、除草剂和杀虫剂等结合在一起使用。为增加体系活性,渗透剂也可以加到本发明的化合物中。
本发明化合物适用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此)那些由立枯丝核菌,灰葡萄孢霉菌,壳针孢菌,交链孢菌,尾孢菌,假尾孢菌,丛梗孢菌,单丝壳菌,钩丝壳菌,白粉菌,柄锈菌和黑星菌所引起的疾病。
本发明化合物适用的农作物包括(但不限于)谷物类,例如小麦,黑麦,大麦和稻米;水果类,例如苹果和葡萄;蔬菜类,例如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油料作物,例如花生,大豆和油菜;以及草皮。用于控制植物上的真菌和施药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喷雾直接施药于植物或别的直接施药方法;在种植前或种植时在植物生长过程的任何阶段往土壤中施药,或在种植前或种植时对种籽或种块施药。在后两种施药方法中应使植物的根围土壤受施用化合物的处理。
本发明的化合物已在很多试验中对它的杀真菌效力进行了试验。这些试验证实在子囊菌诸如灰葡萄孢菌所引起的疾病中具有特别高的控制水平,如酶抑制试验和在活体中进行的试验所证实的那样。如下所示,它们对立枯丝核菌也有很好的活性。本发明的化合物已与萎锈灵以及美国专利4,134,987号(Huppatz,1979年1月16日发布)中的12号化合物进行了比较,该专利作为参考文献并入本文。相信该化合物是先有技术最为接近的化合物。这种已知的杀真菌剂是N-(2-甲基苯基)-1,3,5-(三甲基)-4-吡唑甲酰胺,下文为化合物H。以下的实例描述了所进行的试验以及试验的结果。
实例1酶抑制试验用G.A.White[参看Biochem.Biophys.Res.Comman.441212,1971]所采用的方法分离线粒体。20至30克灰葡萄孢菌分离物Nick被重新悬浮于250毫升0.25M的蔗糖溶液中,其中含有5mM的Na4EDTA,pH值7.0(+),以及0.15%(w/v)的小牛血清清蛋白(BSA),并把它放置在珠状搅拌(Bead Beater)室中(Biospec Products,Bartlesville,OK产品)。加入珠状(0.5mm)氧化锆以填充小室的空间。通过四次30秒钟的搅拌,每两次中间有2分钟在冷处的温度平衡时间间隔,来破坏网状菌丝体。由组织匀浆中通过在4℃差速离心得到的粗线粒体制剂被重新悬浮于不含BSA的蔗糖/EDTA介质中,并用于SDH试验。
丁二酸脱氢酶活性的测量是用Perkin-Elmer Lambda 7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600mm波长处于50mM磷酸钾,pH7.2,1mM KCN,45μM 2,6-二氯酚靛酚(DCPIP)和17mM丁二酸二钠盐(最终体积1毫升)溶液中进行的。待试验的化合物以丙酮溶液(丙酮的最终浓度为1%v/v)的形式加入的。线粒体制剂被用来引发反应。所有速率按内源活性减去丁二酸盐的进行校正。以百分抑制率对试验化合物的浓度的半对数图来测定抑制率,表示为I50(μM),它是为抑制DCPIP降低速率达50%时所需的浓度。商品杀真菌剂萎锈灵始终被用作标准物质。
用本发明化合物进行这一试验的结果报告于表1中。
表1化合物编号 I50(μM浓度)1 0.00952 0.0123 0.0274 0.0655 0.00666 0.257 0.00728 0.0169 0.001910 0.00311 0.005412 0.008913 0.01114 0.2915 0.014
16 0.02417 0.006318 0.03119 0.02820 0.01421 0.01922 0.007123 0.0124 0.001225 0.001126 0.001727 0.004828 0.0129 0.03630 0.3431 0.06832 0.1133 0.001434 0.005935 0.01236 0.02137 0.004838 0.01439 0.3640 0.07941 0.02142 0.243 0.3844 0.05245 0.09246 0.09647 0.1648 0.0249 0.04750 0.09851 0.02352 0.04953 0.021
54 0.01155 0.02756 0.01357 0.004758 0.008659 160 0.3561 0.1962 0.2963 0.006364 0.04765 0.01166 0.04867 0.05668 0.003769 0.03370 0.01271 0.04672 0.03173 0.007674 0.09075 0.01376 0.03277 2278 8.779 0.01180 0.08381 0.3882 0.06583 0.1384 0.01385 0.0186 0.006387 0.05988 0.03589 0.02190 0.7991 0.078
92 0.06293 0.04494 0.07495 0.6496 0.4397 0.5998 0.899 0.065100 0.19101 1.4102 16103 0.52104 0.77105 0.26106 0.094107 0.055108 1.6109 0.0072110 0.019111 0.0038112 0.0021113 0.013114 0.0036115 0.0065116 0.048117 0.17118 0.029119 0.0035120 0.0041121 0.0069122 0.034123 0.023124 0.013125 0.005126 0.0066127 0.083128 1.3129 0.11
130 0.37131 0.19132 0.0035133 0.0046134 0.0047135 0.01136 **137 0.02138 0.13139 0.032140 0.039141 0.049142 0.22143 0.025144 0.037145 0.025146 0.053147 0.02148 0.027149 0.013150 0.026萎锈灵 *0.72±0.3化合物H 475* 24次测定的平均值** 由于在介质中溶解度的限制而未测定实例2茄子灰霉病把茄种籽种植在2.25″见方的盆中,每盆种六株,并放在温度23℃,湿度80%,日照时间12小时的生长室中培植。当植株处于子叶期(种植后的14-18天)时,分别用试验化合物在2∶3丙酮/水中形成的500ppm,100ppm或20ppm浓度的溶液对植株喷雾(溶液中含有0.5%的Tween
20)。
24小时后给植株接种灰葡萄孢菌,每盆大约用0.5毫升的孢菌悬浮液(4×106孢子/毫升)。植株在23℃,100%的温度条件下培育3-4天,在这时基于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损害和严重程度来评价疾病的控制率。控制率用以下的标度0=没有疾病控制效力1=低水平的控制率2=中等水平的控制率3=高水平的控制率用本发明化合物进行的这一试验的结果报告于表2中。
表2在500/100/20 ppm时的疾化合物编号 病控制率1 3/3/32 3/3/13 2/1/04 2/2/15 3/3/16 1/-/-7 0/-/-8 0/-/-9 2/2/010 2/2/211 3/2/212 3/1/113 3/1/114 0/-/-15 2/3/216 1/-/-17 2/2/118 0/-/-19 3/2/120 3/2/121 2/2/122 0/-/-23 0/-/-24 2/2/1
25 2/2/126 1/2/127 2/1/028 2/1/029 0/-/-30 2/2/031 0/0/032 2/1/033 2/1/134 2/2/035 3/3/236 0/-/-37 2/0/038 2/2/039 1/-/-40 1/0/041 3/0/042 0/-/-43 0/-/-44 1/-/-45 0/-/-46 0/-/-47 0/-/-48 0/-/-49 0/-/-50 0/-/-51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2/0/059 0/-/-60 0/-/-61 1/-/-62 1/0/0
63 1/-/-64 2/1/165 2/1/066 2/0/067 2/1/068 1/-/-69 0/-/-70 3/2/171 0/-/-72 0/-/-73 0/-/-74 1/0/075 0/-/-76 0/-/-77 2/1/078 2/1/179 2/1/080 0/-/-81 0/-/-82 0/-/-83 2/0/084 2/1/085 2/1/086 0/-/-87 0/-/-88 0/-/-89 0/-/-90 0/0/091 0/-/-92 0/-/-93 0/0/094 0/-/-95 0/-/-96 0/-/-97 1/0/098 0/-/-99 1/-/-100 0/-/-
101 0/-/-102 1/-/-103 0/-/-104 0/-/-105 1/0/0106 0/-/-107 0/-/-108 0/-/-109 0/-/-110 2/2/1111 1/1/1112 3/3/2113 3/1/1114 2/1/0115 3/2/1116 1/0/0117 2/1/0118 0/-/-119 2/1/0120 2/0/0121 1/0/0122 2/2/1123 0/0/0124 2/1/0125 2/1/2126 1/1/0127 1/0/0128 0/0/0129 0/0/0130 0/0/0131 0/0/0132 0/-/-133 1/0/0134 2/1/1135 2/1/1136 1/0/0137 3/3/1138 0/0/0
139 0/0/0140 1/1/0141 1/0/0142 1/1/0143 0/0/0144 1/0/0145 0/0/0146 1/0/0147 0/0/0148 2/2/0149 1/0/0150 2/0/0萎锈灵 0/-/-化合物H 0/-/--= 没有进行试验实例3葡萄树灰霉病把洗过并且表面在70%乙醇中消毒过一分钟的葡萄,除作为空白对照组的以外,都用试验化合物在2∶3的丙酮/水中配成的200ppm和50ppm制剂(含有0.05%的Tween
20)0.2毫升分别处理,然后放在有12个井的平板井中,每个井中放一玫葡萄。每种处理水平用六玫葡萄。24小时后每玫葡萄用灰葡萄孢的分生孢子接种,用量为0.2毫升悬浮液(106孢子/毫升)。带井的板在20℃,光照期为12小时的条件下培育7-10天,然后对每个试验测定被疾病感染的表面积的百分数,并用0,1,2,5,7,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和100%来表示。计算处理的平均值,并用下式计算疾病控制的百分率
(空白平均值-处理过的平均值)/(空白平均值) ×100这一试验的结果,以每种处理水平六玫葡萄的平均值的形式报告于表3中。有些化合物进行过多于一次的试验,这时报告的是多次试验的平均值。
表3疾病控制%化合物编号 200ppm 50ppm1 94* 92*2 87* 84*3 62 104 58* 295 40* 50*6 20 07 86* 72*8 83 379 89* 94*10 85* 87*11 92* 75*12 59 5813 66* 63*14 0 015 89* 36*16 57 1517 95* 90*18 0 019 52 3220 81* 78*21 34* 40*22 22 2423 66 2024 100 87*25 78* 66*26 100* 97*27 74* 80*28 77 3729 54 030 59* 7531 23 032 5 6
33 41 3434 11 4435 46 4236 38 1437 54 2538 14 039 55 5040 3 2*41 37 34*42 25 0*43 0 3*44 37 0*45 12 7*46 0 1*47 0 3*48 0 10*49 0 4*50 22 8*51 27 16*52 30 19*53 70 40*54 2 2*55 0 11*56 70 46*57 72 53*58 78 51*59 0 060 0 061 0 0*62 0 063 65 34*64 28 10*65 85 47*66 35 32*67 0 31*68 89 7869 70 3070 96* 97*
71 57 25*72 0 0*73 0 8*74 0 4*75 0 6*76 0 8*77 82 8578 35 3579 97 6980 0 081 7 082 0 083 55 56*84 96 93*85 99 2886 82 6687 46* 61*88 0 089 13 2490 33 091 14 092 30 3693 15 094 0 095 26 4896 0 097 1 098 0 1499 53 27100 22 0101 16 10102 83* 88*103 18 5104 48 0105 0 6106 3 9107 49 27108 0 12
109 100 100*110 100 97*111 100 99*112 95 88*113 60 28114 90 78*115 95 42*116 68 21117 19 80118 87 37119 84 73120 82 60121 64 33122 79* 67*123 36 14124 96 48125 93 88*126 97 59*127 52 12128 0 0129 0 7130 21 2131 0 7132 51* 50*133 36 39134 61* 66*135 66 52136 0 7137 100 83*138 4 0139 1 2140 12 16141 12 12142 18 0143 36 33144 37 15145 0 0146 0 0
147 0 0148 99 37149 100 95150 100 40萎锈灵 0 0化合物H 9* 5*-= 没有进行试验* 报告的结果是多于一次试验的平均值实例4稻纹枯病把株龄11至15天的稻株放在7.65cm2的盆中生长,在药物处理组的每株植株的叶部和土壤表面都用2毫升水/丙酮/Tween 20制剂进行喷雾,制剂中分别含有0.5,0.1或0.02毫克/毫升化合物A。把盆放在用水淹没的浅盘中,充水至正好在土壤线以下。两天以后,把大约2克在稻米粒上培养了四至八周的立枯丝核菌接种物放在每盆稻株的底部。在25℃,高湿度的生长室中培植7天以后,用下面的标度,根据与未经药物处理的对照植株进行比较,评估每一植株的疾病控制水平,并且计算每一种处理水平的五株植株的平均值。
0=没有疾病控制效力1=低水平的疾病控制效力2=中等水平的疾病控制效力3=高水平的疾病控制效力用本发明的化合物进行这一试验的结果报告于表4中。
表4在0.5/0.1/0.02毫克/毫升时化合物编号 的疾病控制率1 0/0/22 3/3/33 0/-/-4 0/-/-5 0/-/-6 1/0/07 1/-/-8 0/-/-9 3/3/310 3/3/211 3/3/112 2/-/-13 3/3/214 1/-/-15 0/-/-16 1/-/-17 3/-/-18 0/-/-19 3/3/120 3/3/221 1/-/-22 0/-/-23 3/2/124 3/3/325 1/-/-26 1/-/-27 0/-/-28 0/-/-29 0/-/-30 3/3/231 1/-/-32 0/-/-33 3/1/134 3/3/235 3/3/2
36 0/-/-37 3/3/338 1/0/039 0/-/-40 0/-/-41 3/3/142 3/3/243 3/3/244 0/-/-45 0/-/-46 3/3/247 3/3/148 2/-/-49 0/-/-50 2/0/051 2/1/052 2/2/053 3/3/254 2/-/-55 0/-/-56 0/-/-57 0/-/-58 2/-/-59 0/-/-60 0/-/-61 0/-/-62 0/-/-63 3/3/264 3/3/165 3/3/266 3/3/367 2/-/-68 3/3/269 3/2/070 0/-/-71 3/3/172 0/-/-73 2/-/-
74 0/-/-75 0/-/-76 0/-/-77 0/-/-78 0/-/-79 3/3/380 3/3/281 3/3/382 3/3/383 3/3/384 0/-/-85 3/3/186 3/3/387 2/-/-88 0/-/-89 0/-/-90 0/-/-91 0/-/-92 2/1/093 0/-/-94 0/-/-95 0/-/-96 0/-/-97 0/-/-98 0/-/-99 3/3/2100 2/1/0101 3/1/0102 3/3/3103 0/-/-104 0/-/-105 0/-/-106 3/3/2107 3/3/1108 0/-/-109 3/1/0110 3/0/0111 3/3/3
112 0/-/-113 3/3/3114 3/3/3115 3/3/3116 3/1/1117 0/-/-118 1/-/-119 2/-/-120 3/-/-121 3/3/1122 0/-/-123 0/-/-124 2/-/-125 3/2/2126 3/-/-127 2/-/-128 0/-/-129 3/3/3130 2/-/-131 2/-/-132 3/2/1133 3/2/1134 3/3/3135 3/-/-136 0/-/-137 3/2/1138 2/-/-139 3/2/2140 3/2/0141 3/-/-142 3/-/-143 3/-/-144 3/-/-145 3/-/-146 1/-/-147 2/-/-148 3/-/-149 3/-/-
150 3/-/-萎锈灵 3/1/0化合物H 0/-/--= 没有进行试验野外试验把实例1-150的化合物与各种辅剂,载体以及其它添加剂结合在一起,以每公顷0.01至2.0公斤活性成份的施药率,对葡萄种植园施药,经与未曾施药的地区比较,发现它降低了灰葡萄孢菌疾病的发生率。与各种辅剂、载体和其它添加剂混合的这些化合物,也以每公顷0.01至2.0公斤活性成份的施药率施用到各种蔬菜和谷物上,并且经过与未经药物处理的地区比较,发现它降低了真菌疾病的发生率。
组合物实例悬浮浓缩液重量百分数第40号化合物 48.900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 2.550木质素磺酸钠 2.04010%二甲基聚硅氧烷乳液 1.0201%黄原胶溶液 0.990水 44.500可乳化的浓缩液重量百分数第26号化合物 13.5乙氧化脱水山梨糖醇(20 EO) 5.0
C 9芳烃 81.5可湿性粉剂重量百分数第12号化合物 75.0木质素磺酸钠 3.0N-甲基-N-油酰基牛磺酸钠 1.0高岭土 21.0粒剂重量百分数第5号化合物 1.0丙二醇 5.0蒙脱土(24/48筛目) 94.0粉尘剂重量百分数第15号化合物 50.0石墨 10.0高岭土 40.0尽管具体描述了本发明解释性的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显然有各种其它的修改可供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选择和实施,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按此,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不是意味着局限于上述的实例和描述,而应把权利要求解释为包括所有归属于本发明的可申请专利的新颖特征,包括所有那些由熟悉本专业的人员作了改动但仍应从属于本发明的等价物的那些特征。
权利要求
1.下式的化合物
式中Q是C1-C3烷基,C2-C3链烯基,C2-C3炔基,-(CH2)mCH=或-(CH2)m-X(CH2)m-;n为0或1;每个m独立地是0,1,2或3;每个X独立地是O或S;R1是C3-C12环烷基,C3-C12环烯基,C6-C12双环烷基,C3-C12氧杂环烷基,C3-C12氧杂环烯基,C3-C12硫杂环烷基,C3-C12硫杂环烯基,或C3-C12环烷胺,上述每一个基团又可任意地被一个或多个C1-C8烷基,C1-C8烷氧基,卤素或氰基所取代,前提是当-Q-R1是-(CH2)mCH=R1时,R1的环烷基是一个亚环烷基;R2是氢,氟代甲基,甲基,乙基,C2-C6链烯基,C3-C6环烷基,苯基,烷硫基烷基,烷氧基烷基,卤代烷硫基烷基,卤代烷氧基烷基或羟基烷基;R3是卤代甲基,卤代甲氧基,甲基,乙基,卤素,氰基,甲硫基,硝基,氨基羰基,或氨基羰基甲基;R4是氢,卤素或甲基;R5,R6和R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C1-C6烷基,C2-C6链烯基,C2-C6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C3-C4环烷基和卤代甲氧基。
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4是氢,R3是氟代甲基。
3.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n是0,R1是C6-C12环烷基。
4.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n是0,R1是C6-C12双环烷基。
5.含有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和一种辅剂的杀真菌组合物。
6.权利要求5的杀真菌组合物,其中所说的化合物,R4是氢,R3是氟代甲基。
7.权利要求6的杀真菌组合物,其中所说的化合物,n为0并且R1是C6-C12环烷基。
8.权利要求6的杀真菌组合物,其中所说的化合物,n为0并且R1是C6-C12双环烷基。
9.一种控制植物真菌性病变的方法,它包括向植物病变部位施用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化合物R4是氢并且R3是氟代甲基。
11.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化合物n是0并且R1是C6-C12环烷基。
12.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化合物n是0并且R1是C6-C12双环烷基。
13.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植物病变部位是所说植物的叶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可用作杀真菌剂的新的N-[2-(环烷基)苯基]吡唑-4-甲酰胺,及应用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和包含它们的杀真菌剂组合物。
文档编号A01N43/56GK1078234SQ9310001
公开日1993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日
发明者J·I·麦克洛克林, S·梅茨 申请人:孟山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