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饲料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料混合机,属饲料加工机械技术领域。
现有的饲料混合机,具有结构不合理,体积大,耗能多,混合速度慢的不足,不适宜小型饲养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节能,生产效率高的饲料混合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该饲料混合机,由底座9,与底座周边连接的支架8,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的外筒4,位于外筒上端的盖14,固定在盖14上的上支架13,位于外筒内,其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支架上的内筒11,位于内筒内,通过轴承与上支架13和底座9连接的提升器10,驱动该提升器转动的电动装置和料盆7组成,其特殊之处是,外筒4的直径为830-1000mm,内筒11的直径为212-280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130-200mm。
优选方案之一是,盖14上的进料出气孔1为4个。
优选方案之二是,外筒4的直径为830mm,内筒11的直径为212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130mm。
优选方案之三是,外筒4的直径为915mm,内筒11的直径为246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165mm。
优选方案之四是,外筒4的直径为1000mm,内筒11的直径为280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200mm。
由于本实用新型外筒4的直径为830-1000mm,内筒11的直径为212-280mm,提升器的导程为130-200mm,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外筒、内筒、提升器配合合理,结构紧凑,节能,混合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图1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
实施例1,参考
图1、图2。由
图1看出,底座9与支架8焊接为一体。直径为830mm的外筒4通过支架8支撑,外筒4的上盖14上设有四个进料出气孔1,上支架13固定连接在盖14的中部,上支架13的下端位于外筒4内,并与直径为212mm的内筒11的上端固定连接,内筒11的中部外侧经拉筋15与外筒4的内壁连接,出料口6位于内筒11的中上部,放料开关5位于出料口6端部内侧,导程为130mm的提升器10通过轴承3与上支架13连接,通过轴承16与底座9连接。皮带轮2连接在与提升器上端相连的转轴上,电机17通过弯板12固定在上支架13上,料盆7位于底座9上。工作原理是开动电机17,它通过皮带轮12带动提升器10旋转,将副料放在料盆7内,主料通过上盖14上的两个进料出气孔1进入外筒4内并下落到料盆7内,料盆7内的主副料通过提升器10进入内筒11,当主副料上升到内筒11顶端后,喷洒到外筒4内,并回落到料盆7内,热气经另两个进料出气孔1排出,料盆7内的料会连续地被提升器10提到内筒顶端再喷洒回落到料盆7内,如此反复进行,其内主副料就能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打开放料开关5,料经出料口6排出。从而完成一次饲料混合过程,同理可进行多次饲料混合。
若只在830-1000mm(除去830mm)范围内改变外筒4的直径,在212-280mm(除去212mm)范围内改变内筒11的直径,在130-200mm(除去130mm)范围内改变提升器10的导程,其他部分的结构不变,则可形成处理量不同的,而工作原理相同的多种规格的饲料混合机,这都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饲料混合机,它由底座(9),与底座周边连接的支架(8),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的外筒(4),位于外筒上端的盖(14),固定在盖(14)上的上支架(13),位于外筒内,其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支架上的内筒(11),位于内筒内,通过轴承与上支架(13)和底座(9)连接的提升器(10),驱动该提升器转动的电动装置和料盆(7)组成,其特征是,外筒(4)的直径为830-1000mm,内筒(11)的直径为212-280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130-200mm。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混合机,其特征是,盖(14)上的进料出气孔(1)为4个。
3.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饲料混合机,其特征是,所述外筒(4)的直径为830mm,内筒(11)的直径为212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130mm。
4.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饲料混合机,其特征是,外筒(4)的直径为915mm,内筒(11)的直径为246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165mm。
5.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饲料混合机,其特征是,外筒(4)的直径为1000mm,内筒(11)的直径为280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2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饲料混合机,属饲料加工机械。它包括底座9、支架8、外筒4、盖14、上支架13、内筒11、提升器10,电动装置和料盆7。特点外筒4的直径为830—1000mm,内筒11的直径为212—280mm,提升器10的导程为1300—2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省电,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A23K1/00GK2303678SQ972331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宪江, 王金鹏, 吴晓燕 申请人:李宪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