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0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麦集束装置,特别是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在地理环境条件适宜、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水稻、小麦生长地区现正大面积逐步推广使用机动联合收获机械。但由于机械成本大,配套技术服务、操作技能要求高以及南方丘陵山区、水渍田域等地理环境条件制约,我国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主要沿用几千年一贯制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力手工收割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当前在国内外,在园林、畜牧养殖等行业正广泛使用一种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用于割草或灌木枝,因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切割效率高,深受用户青昧。其缺陷是该机仅能用于割草或灌木技,且割断的草或灌木枝排列无序、分溅四周不能集束。针对现状,如何利用割灌机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广、一机多用,能实现稻麦收获集束要求的机械装置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集分禾(或麦)、扶禾(或麦)、割禾(或麦)、集禾(或麦)为一体的集束装置,将割断的水稻(或麦杆)自动地集束并分把整齐地码放在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盘弧形收割刀盘(9)安装于割灌机的齿轮轴上,半圆弧形分禾头(8)、扶禾支架(7)、集禾支架(6)和安全防护罩(5)与定位板(3)连为一体,安装在刀盘上方的齿轮箱定位孔上。
——所述的分禾头的弧形是以割灌机操纵杆右手手把为中心、以分禾头前缘为半径的半圆弧曲线,集禾支架与分禾头曲度相同方向相反,扶禾支架为连接二者的过渡曲线,扶禾支架与集禾支架前伸相同,分禾头凸前。
——所述的定位板上有2个与齿轮箱上定位孔相对应的φ6.5圆孔,安全防护罩与割刀的轴向间隙为2-3MM,径向间隙为5MM。
下面根据附图与实施侧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1为割灌机操纵杆,2为割灌机齿轮箱,3为定位板,4为定位螺钉,5为安全防护罩,6为集禾(或麦)支架,7为扶禾(或麦)支架,8为分禾(或麦)头,9为收割刀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收割时,半圆弧形分禾头前缘插入禾株根部位置,割灌机工作操纵杆以右手把为中心,以分禾头前缘为半径作横向弧线切割,随即其后的扶禾支架将进入割幅范围内的禾株稻穗与外侧分开,并逐步导入集禾支架一侧,由于利用圆弧形割刀的圆盘作为集禾平台,利用割断的禾株底部与高速旋转的圆盘产生的摩擦力和自身的惯性力作用,禾株沿集禾支架自动集束成禾把,停止作操纵杆的横向切割,然后分把并整齐地码放在一侧田面上。收割刀盘上设置的安全防护罩,确保了割幅外侧禾株(或麦杆)及人畜不受伤害。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简单、定位合理,在稻麦收割过程中,具有分禾、扶禾效果好,机械振动小、切割负荷轻、自动集束、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盘弧形收割刀(9)安装于割灌机的齿轮轴上,半圆弧形分禾头(8)、扶禾支架(7)、集禾支架(6)和安全防护罩(5)与定位板(3)连为一体,安装在刀盘上方的齿轮箱定位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禾头的弧形是以割灌机操纵杆右手手把为中心、以分禾头前缘为半径的半圆弧曲线,集禾支架与分禾头曲度相同方向相反,扶禾支架为连接二者的过渡曲线,扶禾支架与集禾支架前伸相同,分禾头凸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板上有2个与齿轮箱上定位孔相对应的φ6.5圆孔,安全防护罩与割刀的轴向间隙为2-3MM,径向间隙为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手持式割灌机的稻麦集束装置,其特征是在稻麦收割过程中集分禾、扶禾、割禾和集禾为一体利用圆盘弧形收割刀的圆盘作为集禾平台,一次性将割断的禾株自动集束在集禾平台上,然后分把并整齐地码放在一侧田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独特结构简单,定位合理,整体刚度大,工作负荷轻,分禾效果好,损失率小,自动集束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栽培式的水稻和小麦的收割。
文档编号A01D57/24GK2321206SQ97243199
公开日1999年6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6日
发明者王滔, 熊元芳, 叶卫东 申请人:广东省农机推广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