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花梗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型花梗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
在园艺栽培的过程当中,植株于花盆中的幼苗必需经过细心的培养照顾,才能长成精致美观的盆景,达到赏心悦目的摆设功效。
而在培育花卉幼苗时,花卉由根、茎处向上的日渐成长,其茎部的花梗以上所长成的枝叶或花朵的重量,常造成尚未定型的花梗的弯曲变形,为此,在培育植株的阶段中,通常都会在花卉的盆栽中插设支撑杆,且利用文具的金属夹,将花卉的花梗与支撑杆加以夹设,用以辅助及支撑花梗的定型成长,或者,用铁丝缠绕花梗及支撑杆的方式,将花梗定位于支撑杆上。
然而,此方式的辅助定位,常因为金属夹对于花梗的夹持力量不平均或夹持力过大,而造成花梗部位不当损伤,并且,亦常因为金属夹的不当夹掣,或铁丝缠绕方式不当,而造成培植花卉的萎缩及死亡,再者,金属夹及铁丝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有生锈而影响盆栽美观的不良现象,因而,现今花卉栽培、园艺植株的辅助定位效果欠佳,尤其,对于娇贵的兰花花卉的培养,更常造成经营者的莫大损失。
为此,有人曾提出其他不同的夹体设计,配合参看图9及


图10所示,其分别为花梗固定器40、50的两种不同形态,其在套接部41、51侧边适当位置处设有二按压片42、54,另侧形成开口43、53,而于开口43、53侧端设置内含穿孔46、56的套管45、55,通过此设计,而可以用手按压按压片52使其开口扩张,而能将花梗夹持于套接部41、51中,并且,支撑杆则可通过套管45、55加以套设,因此,可对于花梗形成夹持,并改良常规铁夹夹持的缺点。
然而,此一花梗固定器40、50的使用,却存有如下所述的缺点,而有待更进一步加以改进,其中,花梗固定器40的套管45为封闭式,其所存在的穿孔46为固定尺寸不具弹性,而只能穿套于杆径较小的支撑杆上,却无法对于稍大的支撑杆加以套设,亦即其为了配合不同尺寸的支撑杆,而必需配置各种不同规格的套管,才能适于各种支撑杆的使用,否则支撑杆太大即无法穿入,太小又容易产生松动,而无法充分利用支撑杆的撑持力量,对于植物花梗的定位夹持来说,即不具有任何支撑作用,而另一花梗固定器50的套管55,其穿孔56虽为一开口朝下的单向孔,而让支撑杆可由开口处进入穿孔56当中加以套设,但此一形态的套管55却无法施力予以扩张,而对于稍大杆径的支撑杆来说,即有不易迫入套设的缺点,因此,常规的花梗固定器,在实际使用上,的确存有如上所述的缺点,而必需更进一步加以改良。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在圆弧形的本体后侧形成纵向的切槽,切槽中段部位形成横向的衔接板,衔接板侧端朝外延伸出侧翼弧板,衔接板与侧翼弧板交接处向后延伸出按压板,而在侧翼弧板周面上则向后延伸出外压板,通过此设计,而可以达到极佳的定位性,且侧翼弧板可由外压板及按压板加以扩张,使得支撑杆的杆径尺寸可容许较大范围的选择性,并且,可以更为稳固地夹持支撑杆,而令花梗可在受到本体夹持的同时,又能通过支撑杆的支撑力量,而能稳定地向上成长,充分发挥花梗固定器设置的实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为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的本体后侧形成纵向的切槽,切槽中段部位形成横向的衔接板,衔接板侧端朝外延伸出侧翼弧板,衔接板与侧翼弧板交接处向后延伸出按压板,而在侧翼弧板周面上则向后延伸出外压板。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侧端所延伸的侧翼弧板及侧翼弧板周面上向后延伸的外压板可为单侧设计的形态。
本实用新型又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两侧端可延伸出侧翼弧板,且一侧之侧翼弧板周面上可向后延伸出外压板。
本实用新型再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侧端所延伸的侧翼弧板及侧翼弧板周面上向后延伸的外压板可为双侧对称的设计形态。
本实用新型次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侧端与侧翼弧板及按压板交接处形成补强肋。
本实用新型其他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本体上可开设若干圆弧切槽。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形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夹持花梗及支撑杆的实施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夹持支撑杆的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于花卉的实施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形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形态的上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形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9是传统型花梗固定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0是另一传统型花梗固定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首先,请配合参看
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1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上视形态示意图,其中,筒状形的本体10后侧形成纵向的切槽11,切槽11中段部位形成横向的衔接板12,衔接板12两侧形成补强肋121,补强肋121处向后延伸出按压板13,补强肋121末端则朝外侧延伸出侧翼弧板14,侧翼弧板14中形成容置空间141,而于侧翼弧板14前端形成开口142。
筒状形的本体10前端形成纵向的开口部101,按压板13末端向外弯曲形成钩部,而于侧翼弧板14周缘则朝后延伸出外压板15,外压板15末端内侧形成弧形的凸块16。
其实际使用上,可配合参看图3所示,而可用拇指及食指分别压下外压板15及另侧的按压板13,使得本体10的开口部101以及侧翼弧板14的开口142得以向外扩张,借此,而能轻易地将花卉的花梗21夹持于本体10中,且支撑杆30可由侧翼弧板14的开口142进入容置空间141中加以夹持定位,因此,能对于培育中的花卉形成一种辅助支撑的力量,使得花卉由根部20及花梗21的向上成长,皆能受到妥善的导引,而能避免花朵及枝叶的重量造成花梗21的弯曲变形。
再请配合参看图4所示,其中,若支撑杆的杆径稍大而不易进入侧翼弧板14的容置空间时,则可以用手指按压同侧的外压板15及按压板13,使得侧翼弧板14的开口142能展开成更大的形态,而适于杆径稍大的支撑杆可顺利地由开口142处进入侧翼弧板14的容置空间141中,其夹持于花卉的花梗形态则如图5所示,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在夹持支撑杆时,可让支撑杆的杆径获得较大范围的选择性,而能有效地改良常规花梗固定器的缺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延伸,可配合参看图6、图7及图8所示,其中,如图6所示在衔接板12另侧的补强肋121末端,再向前延伸出一侧翼弧板14,亦即本体10两侧同时可生成侧翼弧板14,而如图7所示,则在另侧再延伸而出的侧翼弧板14周面再向后延伸外压板15,而如图8所示,则在本体10上开设若干圆弧切槽102,而此皆为本实用新型设计可据以实现的方案。
因此,经由上述结构特征及操作使用上的详细说明,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点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效果极佳的改良的花梗固定器,其利用塑性材质一体成型为筒状形的本体,而能对于花卉的花梗形成较大面积且均匀稳固的夹持力,使得圆艺花卉的植株、培育可以受到更为妥善的照料,并且,侧翼弧板可通过外压板及按压板的按压加以扩张,而能轻易地将支撑杆夹持其中,且支撑杆的杆径选用能具有较大范围的选择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筒状的本体形成较大面积的稳定夹持,而能改良常规金属夹及铁丝缠绕的缺点,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轻易地将侧翼弧板予以张开,而能改良常规花梗固定器无法张开套管口径的缺点,而具有极佳的产业利用性。
故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有别于以往的花梗固定器,而实为一种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创作。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圆弧形的本体后侧形成纵向的切槽,切槽中段部位形成横向的衔接板,衔接板侧端朝外延伸出侧翼弧板,衔接板与侧翼弧板交接处向后延伸出按压板,而在侧翼弧板周面上则向后延伸出外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侧端所延伸的侧翼弧板,及侧翼弧板周面上向后延伸的外压板可为单侧设计的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两侧端可延伸出侧翼弧板,且一侧的侧翼弧板周面上可向后延伸出外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侧端所延伸的侧翼弧板,及侧翼弧板周面上向后延伸的外压板,可为双侧对称的设计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侧端与侧翼弧板及按压板交接处形成补强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本体上可开设若干圆弧切槽。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型花梗固定器,其中,筒状形的本体后侧形成纵向的切槽,切槽中形成横向的衔接板,衔接板侧端向外延伸出侧翼弧板,衔接板侧端朝后延伸出按压板,并且,侧翼弧板周面可向后延伸出外压板,可以用手分别压下外压板及按压板,使得本体及侧翼弧板的开口皆可以扩张开来,而可以方便花卉的花梗及支撑杆加以夹设,形成一种具有稳固均匀夹持力量。
文档编号A01G1/00GK2370675SQ992055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0日
发明者戴雨林 申请人:戴雨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