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

文档序号:820817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城镇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搬进新城,导致原有宅基地大量废弃和闲置,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在耕地红线大背景下,可利用耕地逐年减少,推进农村宅基地复垦已成为当务之急,宅基地复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宅基地复垦的关键是解决土壤密实、透气性差及土壤活性差等问题。
[0003]在滨海盐碱化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且地下水矿化度高,容易在地表产生积盐,导致土壤盐渍化。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适合于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本方法主要是解决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降低土壤含盐量和提高土壤生产力。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对废旧宅基地建筑垃圾进行清理;
[0007]2)对复垦区进行土地平整:将步骤I)处理后的整个复垦区域进行土地平整,依据自然地形、地势,设计高程,使挖填方量最小,同时满足机械作业、灌溉、农作物耕作的要求;
[0008]3)水盐调控:对步骤2)处理后的复垦区域,根据道路规划划分田块,新建灌排工程,布设排水暗管、集水管和集水井,排水暗管的埋设深度和间距以及暗管直径根据农田排水工程设计计算得到,利用排水暗管将地下水位控制在1.0m以下,暗管选用曲纹集水暗管,管壁上有透水孔,管壁表面用土工布包裹,铺设暗管时,周围布设10-15mm的砂石反滤层,防止土壤颗粒进入暗管,堵塞管道,暗管铺设坡度为1/300-1/500,暗管内多余水分向集水管中汇集,集水管中的水流入集水井,最后通过水泵抽水将多余水分排到田块以外;
[0009]4)生物改良工程:对步骤3)处理后的田块,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活性,将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结合耕作翻入土壤,土地闲置期间,在复垦土地上种植一季绿肥,将幼嫩的绿肥作物翻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终完成宅基地土壤复垦。
[0010]所述步骤2)中整个区域地面高程差不超过±3cm,并对土壤进行深翻,提高土壤透气性,翻耕深度为25?30厘米,深翻2?3次,在翻耕过程中要将土中残余的砖头瓦块滤除,并将大块板结的土体拍碎。[0011 ] 所述步骤3)中,在土壤质地较粘的地区,暗管间距为8-10m,直径为70_90mm,埋设深度为地面以下1.0m-1.4m.。
[0012]所述步骤4)中,有机肥选用熟化的鸡粪或牛粪,每亩施有机肥5000kg以上。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农村废弃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耕地面积,将土地整理、水盐调控和生物改良等技术有机融合,可有效恢复宅基地土壤生产力和改良农田生态环境。为滨海盐碱化地区宅基地复垦提供了一种实用技术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本发明的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对废旧宅基地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在废旧宅基地复垦区域,将建筑物拆除,并将房屋及地基内建筑垃圾进行清理,保证复垦区域没有建筑垃圾。
[0017]2.对复垦区进行土地平整:将步骤I)处理后的整个复垦区域进行土地平整,尽量依据自然地形、地势,合理设计高程,使挖填方量最小,同时满足机械作业、灌溉、农作物耕作的要求。整个区域地面高程差不超过±3cm,并对土壤进行深翻,提高土壤透气性。翻耕深度为25?30厘米,深翻2?3次。在翻耕过程中要将土中残余的砖头瓦块滤除,并将大块板结的土体拍碎。
[0018]3.水盐调控工程:对步骤2)处理后的复垦区域,根据道路规划划分田块,新建灌排工程,布设排水暗管。目前田间排水采用明沟排水的形式较多,明沟排水占用耕地,且容易产生淤积。暗管排水是指利用地下管道排除田间土壤多余水分的排水技术措施,排去水分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带走,可起到控制地下水位、调节土壤水分、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暗管排水有不占耕地并利于机耕的优点。排水暗管的埋设深度和间距以及暗管直径根据农田排水工程设计计算得到,在土壤质地较粘的地区,暗管间距为8-10m,直径为70-90mm,埋设深度为地面以下1.0m-1.4m,暗管选用曲纹集水暗管,管壁上有透水孔,将多余水分及时排出,管壁表面用土工布包裹,铺设暗管时,周围布设10-15mm的砂石反滤层,防止土壤颗粒进入暗管,堵塞管道。利用排水暗管可将地下水位控制在1.0m以下,达到降低土壤含盐量的目的,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为使暗管中咸水能及时排出,暗管铺设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为1/300-1/500,暗管内多余水分向集水管中汇集,集水管中的水流入集水井,最后通过水泵抽水将多余水分排到田块以外。
[0019]4.生物改良工程:对步骤3)处理后的田块,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肥选用熟化的鸡粪或牛粪,每亩施有机肥5000kg以上,将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结合耕作翻入土壤。在复垦土地上种植一季绿肥,将幼嫩的绿肥作物翻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终完成宅基地土壤复垦。
[0020]本方法适用于滨海盐碱化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复垦,主要是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为可以耕作的耕地。
[0021]实施例: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杨岑子村拆旧区,复垦面积为3.84hm2,废弃村庄住宅105座,土壤为粘性土。
[0022](I)对废旧宅基地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将待复垦区地表构筑物进行拆除清运。
[0023](2)对复垦区进行土地平整,使挖填方量最小,设计高程为2.66m,使整个区域地面高程差不超过±3cm,对平整后的土地进行翻耕,深度为30cm,次数为3次。在翻耕过程中要将土中残余的砖头瓦块滤除,并将大块板结的土体拍碎。
[0024](3)将复垦区划分为2个典型田块,面积分别为10mX 200m和92mX200m。排水工程布置:暗管采用双向排水,排水暗管直径为70mm,间距10m,埋深1.2m,总长度为3840,暗管埋设坡度为1/500,向集水管汇集;集水管管径为110mm,总长度为400m,埋设坡度为1/1000,多余水分通过集水管汇入位于地块边界的集水井,最后通过水泵抽水将多余水分排到田块以外。将地下水位控制在1.0m以下。
[0025](4)种植作物前,将熟化的鸡粪或牛粪,每亩5000kg均匀撒施于地表,结合耕作翻入土壤;在宅基地土壤复垦第一年4月份种植绿肥,7-8月份将生长旺盛的绿肥翻入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完成宅基地土壤复垦。
[002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废旧宅基地建筑垃圾进行清理; 2)对复垦区进行土地平整:将步骤I)处理后的整个复垦区域进行土地平整,依据自然地形、地势,设计高程,使挖填方量最小,同时满足机械作业、灌溉、农作物耕作的要求; 3)水盐调控:对步骤2)处理后的复垦区域,根据道路规划划分田块,新建灌排工程,布设排水暗管、集水管和集水井,排水暗管的埋设深度和间距以及暗管直径根据农田排水工程设计计算得到,利用排水暗管将地下水位控制在1.0m以下,暗管选用曲纹集水暗管,管壁上有透水孔,管壁表面用土工布包裹,铺设暗管时,周围布设10-15mm的砂石反滤层,防止土壤颗粒进入暗管,堵塞管道,暗管铺设坡度为1/300-1/500,暗管内多余水分向集水管中汇集,集水管中的水流入集水井,最后通过水泵抽水将多余水分排到田块以外; 4)生物改良工程:对步骤3)处理后的田块,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活性,将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结合耕作翻入土壤,土地闲置期间,在复垦土地上种植一季绿肥,将幼嫩的绿肥作物翻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终完成宅基地土壤复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整个区域地面高程差不超过±3cm,并对土壤进行深翻,提高土壤透气性,翻耕深度为25?30厘米,深翻2?3次,在翻耕过程中要将土中残余的砖头瓦块滤除,并将大块板结的土体拍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土壤质地较粘的地区,暗管间距为8-10m,直径为70-90mm,埋设深度为地面以下1.0m-1.4m.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有机肥选用熟化的鸡粪或牛粪,每亩施有机肥5000kg以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化地区农村宅基地复垦方法,1)对废旧宅基地建筑垃圾进行清理;2)对复垦区进行土地平整;3)水盐调控:处理后的复垦区域,根据道路规划划分田块,新建灌排工程,布设排水暗管、集水管和集水井;4)生物改良工程;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活性,完成宅基地土壤复垦。本发明将农村废弃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耕地面积,将土地整理、水盐调控和生物改良等技术有机融合,可有效恢复宅基地土壤生产力和改良农田生态环境。为滨海盐碱化地区宅基地复垦提供了一种实用技术方法。
【IPC分类】A01B79-02
【公开号】CN104521363
【申请号】CN201510024747
【发明人】周青云, 孙书洪, 王仰仁
【申请人】天津农学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