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同一浮筏立体式同养贝类和海参幼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822860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同一浮筏立体式同养贝类和海参幼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海上浮筏网笼养殖,是在同一个浮筏上立体式同养贝类和海参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多年大规模单品种的贝类养殖,在贝类养殖浮筏下面的海底沉积了各种腐烂海洋生物的尸体碎屑、贝壳碎片、养殖贝类的排泄物和细菌等污损物。这些污损物长期污染养殖海区是导致养殖灾害频发的祸根之一,但这些污损物却是海参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何在贝类养殖的同时有效利用养殖浮筏的物理功能以潮汐和潮流为动力在海底养殖海参幼苗,涉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充分有效利用养殖海域立体空间的问题,特别是海参幼苗越冬暂养是人们渴望解决但始终没有成功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充分有效利用养殖海域立体空间,解决海参幼苗越冬生态暂养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物理防除和生物防除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方案,利用同一个浮筏在海面养殖贝类的同时在海底养殖海参幼苗,通过海参幼苗对污损物的舔食达到生物防除的目的,可一举两得的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难题。
[000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贝类养殖的筏身(3)上每隔一个贝类养殖网笼(5)栓一根吊绳(7),吊绳(7)下面与连接绳(8)连接,连接绳(8)与网笼(10)两端连接,使网笼(10)整体处于水平状态,网笼(10)中间有一根竹竿从每个网笼隔板中心穿过使网笼处于撑起状态,网笼(10)上装有2个圆环形防护环(9),组成一种浮筏立体式养殖的装置。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合理充分利用海洋立体空间和资源,实现海参幼苗越冬生态暂养和养殖生物对污损物的防除。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一种浮筏立体式养殖方法在非满潮时的位置状态图。
[0008]图2是本发明一种浮筏立体式养殖方法在满潮时的位置状态图。
[0009]图1中1.是浮力球,2.是浮力绳,3.是筏身,4.是吊绳,5.是网笼,6.是沙袋。
[0010]图2中7.是吊绳,8.连接绳,9.是圆环形防护环,10.是网笼。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现有贝类养殖的筏身(3)上每隔一个贝类养殖网笼(5)栓一根吊绳(7),吊绳(7 )下面与连接绳(8 )连接,连接绳(8 )与网笼(10 )两端连接使网笼(10 )整体处于水平状态,网笼(10)中间有一根竹竿从每个网笼隔板中心穿过使网笼处于撑起状态,网笼(10)上装有2个圆环形防护环(9),防止网笼(10)与海底泥沙摩擦破损,组成一种浮筏立体式养殖的装置。该装置上的网笼(10)在潮流的冲击下每天在海底实现两个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使网笼(10)中的海参幼苗能大面积的获取沉积在海底的各种营养物质;当海水满潮或者接近于满潮时,网笼(10)随海面的升高能自动脱离海底防止被海底的泥沙陷住,同时还能将海参自身产生的排泄物让潮流冲走。
[0012]网笼(5)下面的沙袋(6)能使网笼(5)尽可能的保持与海面垂直,防止过分摆动与吊绳(7)发生刮扯。网笼(10)水平放置能延长网笼在海底的活动时间,节省更多的立体空间使该技术方案能适应海水较浅的贝类养殖海域。
[0013]近年一种“海参网箱海上生态育苗”的新技术正在辽宁省长海县蓬勃兴起,这种新技术摆脱了育苗室育苗对抗生素的依赖——无药物残留。但遗憾的是在北纬39度的“自然生态,育出的海参苗入冬前只有绿豆粒般大小,直接底播难以躲避抵抗鱼、虾、螃蟹这些敌害,成活率不足20%,最好能找个暂养的地方”。2011年11月4日大连日报以《长海县原生态海参苗切盼一个暂养的“家”》为题报道了上述海参幼苗越冬暂养遇到的技术难题。
[0014]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人们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成功解决的海参幼苗越冬暂养的技术难题。每年11月入冬前将网箱海上生态育出的每斤2000头左右的海参幼苗连同网袋(网片)一同装入网笼。每台筏(亩)挂50个15层隔板的网笼,每个网笼装0.3斤海参幼苗,由于海底温度比海面高营养物质丰富,次年6月份海参幼苗平均个体大小可达每斤300头,其中60%的海参幼苗个体可达每斤200头,可直接用于底播生态养成。剩余40%个体较小的海参幼苗继续暂养到11月份,个体可达每斤100头可再次进行底播生态养成。按海参每天舔食自身重量1.4倍的食物计算,每台筏(以下称亩)每年至少可消耗海底污损物12吨,计算方法如下:
11月下苗时,每亩海参幼苗的重量及数量:0.3斤/网笼X 50网笼=15斤;15斤 X 2000 头 / 斤=30000 头。
[0015]次年6月每亩海参幼苗的重量:30000头/300头/斤=100斤次年6月前每亩海参幼苗的平均重量为:(15+100)斤/2=57.5斤,
7个月海参幼苗消耗的海底污损物的重量为:57.5斤X1.4/ (天)X7个月X30 (天)/ 月=16905 斤(8.45 吨)。
[0016]6月份后,剩余40%的海参幼苗的重量为:100斤-30000头X60%/200头/斤=10斤
次年11月海参苗的数量为:30000头-30000头X60%=12000头次年11月海参苗的重量为:12000头/100头/斤=120斤次年7-11月海参苗的平均重量为:(10+120)斤/2=65斤次年7-11月海参幼苗每亩消耗的海底污损物的重量为:
65 斤 X 1.4/ (天)X 5 个月 X 30 (天)/ 月=13650 斤(6.83 吨)
全年累计消耗海底污损物:(8.45+6.83)吨=15.28吨,海参全年平均成活率按80%计算:每台筏(亩)至少可消耗海底污损物:15.28吨X80%=12.22吨。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同一浮筏立体式同养贝类和海参幼苗的方法,在现有贝类养殖浮筏的筏身(3)上每隔一个贝类养殖网笼(5)栓一根吊绳(7),吊绳(7)下面与连接绳(8)连接,连接绳(8)与网笼(10)两端连接,网笼(10)中间有一根竹竿从每个网笼隔板中心穿过,使网笼(10)处于撑起状态,网笼(10)上装有2个圆环形防护环(9),组成一种浮筏立体式养殖装置,该装置上的网笼(10)在潮流的冲击下每天在海底实现两个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使网笼(10)中的海参幼苗能大面积的获取沉积在海底的各种营养物质;其特征是:在同一浮筏上,上面的水层吊有贝类养殖的网笼(5),在浮筏下面的海底有养殖海参幼苗的网笼(10),网笼(10)整体处于水平状态,在海水满潮或者接近于满潮时能随海面的上升脱离海底。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同一浮筏立体式同养贝类和海参幼苗的方法,在现有贝类养殖的筏身上每隔一个贝类养殖网笼栓一根吊绳(7),吊绳(7)下面与连接绳(8)连接,连接绳(8)与网笼(10)两端连接使网笼(10)处于水平状态,网笼(10)中间有一根竹竿从每个网笼隔板中心穿过使网笼处于撑起状态,网笼(10)上装有2个圆环形防护环(9),组成一种浮筏立体式养殖装置。该装置上的网笼(10)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底并在潮流的冲击下实现两个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使网笼(10)中的海参能大面积的获取沉积在海底的各种营养物质;当海水满潮或者接近于满潮时网笼(10)能脱离海底防止被海底的泥沙陷住,还能将海参自身产生的排泄物让潮流冲走。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4542362
【申请号】CN201310476347
【发明人】敖志辉
【申请人】敖志辉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