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832438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茭白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茭白是一种水生宿根禾本科作物,俗称茭笋、茭瓜,茭白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茭白具有清湿热,解毒,美容、降血压的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我国茭白的种植存在种植周期较长、茭白产量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茭白产量低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长势整齐、主茎及分蘖的苔管不超过2.5厘米的茭墩,I月中旬将所述茭墩移栽入大田,行距为35厘米?45厘米,株距为15厘米?20厘米,2月份?4月份,控制水位在2厘米?3厘米,3月份施有机肥,5月初得茭苗;所述有机肥为鸡粪,鸭粪,人粪便中的一种或几种;
B、将所述茭苗分蘖移栽,调整行距为80厘米?85厘米,株距45厘米?50厘米;
C、对大田进行灌溉,5月份,保持大田水位为3.5厘米?4厘米,6月初?7月下旬保持水位为12厘米?15厘米,8月份保持水位为18厘米?25厘米;
D、8月中旬,采收成熟茭白。
[000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种植方法简单,所施用的有机肥有效的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茭白产量达每亩4000斤?4500斤;本发明缩短了茭白的种植时间,所得茭白脆嫩可口、营养丰富。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选取长势整齐、主茎及分蘖的苔管不超过2.5厘米的茭墩,I月12日将所述茭墩移栽入大田进行育苗,保持行距为35厘米,株距为20厘米,2月份?4月份期间,控制水位在2厘米?3厘米,3月15日对大田施鸡粪,每亩大田所施鸡粪的量为2500公斤;5月3日,将移栽所得茭苗分蘖,移栽,调整行距为85厘米,株距45厘米;灌溉,5月份,控制大田水位为
3.5厘米?4厘米,6月初?7月下旬保持水位为12厘米?15厘米,8月份保持水位为18厘米?25厘米;8月13日,对成熟的茭白进行采收。
[0007]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得到的茭白产品的亩产量为4300斤。
[0008]实施例2 选取长势整齐、主茎及分蘖的苔管不超过2.5厘米的茭墩,I月15日将所述茭墩移栽入大田进行育苗,保持行距为40厘米,株距为15厘米,2月份?4月份期间,控制水位在2厘米?3厘米,3月12日对大田施人粪便,每亩大田所施人粪便的量为2300公斤;5月4日,将移栽所得茭苗分蘖,移栽,调整行距为80厘米,株距50厘米;灌溉,5月份,控制大田水位为3.5厘米?4厘米,6月初?7月下旬保持水位为12厘米?15厘米,8月份保持水位为18厘米?25厘米;8月14日,对成熟的茭白进行采收。
[0009]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得到的茭白产品的亩产量为4500斤。
[0010]实施例3
选取长势整齐、主茎及分蘖的苔管不超过2.5厘米的茭墩,I月15日将所述茭墩移栽入大田进行育苗,保持行距为45厘米,株距为18厘米,2月份?4月份期间,控制水位在2厘米?3厘米,3月13日对大田施鸭粪,每亩大田所施鸭粪的量为2360公斤;5月2日,将移栽所得茭苗分蘖,移栽,调整行距为80厘米,株距47厘米;灌溉,5月份,控制大田水位为
3.5厘米?4厘米,6月初?7月下旬保持水位为12厘米?15厘米,8月份保持水位为18厘米?25厘米;8月16日,对成熟的茭白进行采收。
[0011]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得到的茭白产品的亩产量为4235公斤。
【主权项】
1.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长势整齐、主茎及分蘖的苔管不超过2.5厘米的茭墩,I月中旬将所述茭墩移栽入大田,行距为35厘米?45厘米,株距为15厘米?20厘米,2月份?4月份,控制水位在2厘米?3厘米,3月份施有机肥,5月初得茭苗;其中,所述有机肥为鸡粪,鸭粪,人粪便中的一种或几种; B、将所述茭苗分蘖移栽,调整行距为80厘米?85厘米,株距45厘米?50厘米; C、对大田进行灌溉,5月份,保持大田水位为3.5厘米?4厘米,6月初?7月下旬保持水位为12厘米?15厘米,8月份保持水位为18厘米?25厘米; D、8月中旬,采收成熟茭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茭白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茭白的种植方法为:选取长势整齐、主茎及分蘖的苔管不超过2.5厘米的茭墩作为种墩移栽入大田进行育苗,调整行距和株距,灌溉,控制水位,施肥,分蘖得到茭苗,移栽,调整行距和株距,灌溉,控制水位,采收。本发明操作简单,所得茭白产量较高。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4641866
【申请号】CN201410285192
【发明人】何松
【申请人】何松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