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

文档序号:843665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该技术属于生物饲养领域,具体涉及大斑黄小蜂的饲养方法,可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现阶段防治迀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的手段主要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经常农药的多施、滥施,以致于造成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害虫抗药性和再猖獗。他们中的大多数忽略了田间存在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尤其是一些寄生蜂的存在。例如,1978年新疆寄生蜂的总寄生率在33-90%之间。大斑黄小蜂在上半年对稻纵卷叶螟的最高寄生率为39.22% (黄秀枝等,2013)。在近三十年里,许多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都被鉴定,在亚洲膜翅目寄生性天敌就超过 100种(He and Chen 1990 ;Ma et al.2002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1986 ;Lou et al.2014)。然而,然而,在这些天敌中很少有天敌被应用来防治田间的稻纵卷叶螟,它们只是生态系统当中自然存在的类群,还没有上升到被人类专门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对于稻纵卷叶螟寄生蜂的饲养也很少触及。所以,研宄对稻纵卷叶螟的一种优势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可能为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解决上述缺乏对稻纵卷叶螟寄生蜂,即大斑黄小蜂的饲养方法,提供一种可人工饲养大斑黄小蜂的方法。
[0004]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I)采集稻纵卷叶螟:从水稻田采集健康的各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及成虫;
[0006](2)饲养稻纵卷叶螟:把采集的成虫放入养虫笼中使其交配,再将雌虫转移到水稻苗上产卵,赶出成虫,让幼虫自由在叶片上孵化;
[0007](3)采集大斑黄小蜂:从田间采集稻纵卷叶螟被大斑黄小蜂寄生幼虫及大斑黄小蜂的蛹,装入指形管中,塞上带透气孔的胶塞;
[0008](4)饲养大斑黄小蜂:大斑黄小蜂成虫羽化出来,用消毒脱脂棉蘸上蜂蜜水喂养;将大斑黄小蜂雌雄虫配对,成功配对后的大斑黄小蜂转移到饲养有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苗的养虫笼中,让其自然寄生水稻上取食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待寄生3天后,将稻纵卷叶螟幼虫收回到指形管中,保湿培养,直至大斑黄小蜂老熟幼虫爬离稻纵卷叶螟幼虫。收集大斑黄小蜂幼虫,为其保湿,待其化蛹。羽化的大斑黄小蜂则继续让其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从而下一代大斑黄小蜂繁殖。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赶出成虫是在雌虫转移到水稻田上产卵3后天赶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蜂蜜水为质量浓度为5%?15%的蜂蜜水。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⑷中配对后的大斑黄小蜂转移到饲养有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养虫笼中。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⑴至步骤⑷中的温度均为25°C?27°C,湿度为70%?85%之间。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人工饲养大斑黄小蜂的方法,该方法饲养的大斑黄小蜂成活率高,无携带其他疾病或杂菌,为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指导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0015]实施例1
[0016]1、饲养器具
[0017]1.1养虫笼
[0018]大养虫笼(长X宽X高=ImXlmXl.5m),以不锈钢为支架,五面为通风透光良好的纱网,前面为两扇开门,底面为塑料隔板。小实验笼(长X宽X高=30cm X 30cm X 50cm)材质和结构与大养虫笼一致。
[0019]1.2盆栽水稻盆
[0020]规格为直径20cm、高25cm的塑料桶。
[0021]1.3其他材料
[0022]指形管,塑料胶塞,标签纸,橡皮筋,遮光布(黑布),消毒棉花,大头针,蜂蜜混合液(稀释到10% ),托盘,捕虫网。
[0023]2、饲养水稻
[0024]水稻品种为野丝占并进行盆栽。将水稻种进行选种,剔除空、瘪、杂、烂谷,把选好的种子平摊在托盘上,加水至水面刚没过全部的种子,经过一两天浸泡至种子露出白芽,再过十几小时,待芽长达0.2cm左右,将发芽的种子散播在秧盘中,覆薄土盖往种子,浇水至没住土层。使种子生长。待秧苗长到20厘米高后,再将苗移栽到盆栽盆内,再把所有盆栽放进养虫笼。移栽一周后,给水稻施肥。留用。
[0025]3、采集、饲养稻纵卷叶螟
[0026]选择未施药的水稻田,从中采集健康的各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用扫虫网扫稻纵卷叶螟成虫,把采集回来的成虫放入养虫笼中,使其交配,再将其雌虫转移到种植好的水稻苗上让其自由产卵,3天后将成虫赶出,让幼虫自由在叶片上孵化。
[0027]待幼虫生长至3龄,留用,等待接大斑黄小蜂成虫。
[0028]放到盆栽水稻上进行饲养,留实验备用。
[0029]4、采集、饲养大斑黄小蜂
[0030]从田间采集稻纵卷叶螟被大斑黄小蜂寄生幼虫及大斑黄小蜂的蛹,装入指形管中,塞上带透气孔的胶塞,等到大斑黄小蜂成虫羽化出来,用消毒脱脂棉蘸上10%的稀释蜂蜜水喂养。
[0031]将大斑黄小蜂雌雄虫配对,配对后的大斑黄小蜂移到装有饲养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苗的养虫笼中,让其自然寄生水稻上取食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待寄生2天后,将稻纵卷叶螟幼虫收回到指形管中,保湿培养,直至大斑黄小蜂老熟幼虫爬离稻纵卷叶螟幼虫。收集大斑黄小蜂幼虫,为其保湿,保湿,待其化蛹。
[0032]羽化的大斑黄小蜂则继续让其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从而下一代大斑黄小蜂繁殖。在过程中,羽化的大斑黄小蜂要及时喂养蜂蜜水并放到有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苗上。
[0033]5、饲养结果
[0034]每个养虫笼内放置15盆健康盆栽水稻,每三盆为一组,使各组水稻相互不接触。分别用标签纸把每组水稻盆编号为1、2、3、4、5,把采集饲养起来的稻纵卷叶螟幼虫按照各龄期(标准)的顺序分别放在对应编号的水稻叶片上(即号为一龄幼虫,2号为二龄幼虫,3号为三龄幼虫,4号为四龄幼虫,5号为五龄幼虫)ο每笼为一个重复,共三个重复。每三盆水稻上放15头左右的稻纵卷叶螟幼虫,每个笼子放10只左右的大斑黄小蜂(雌雄比可以约为1:3)。关闭笼门,以防大斑黄小蜂跑出和其他昆虫干扰试验,同时保持水稻生长通风透光。3日后,打开养虫笼,将大斑黄小蜂赶出,并将参加试验的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一一采集回室内,在指形管内用水稻叶饲养,坚持每天都更换新鲜叶片,保持室温25-27 °C,保持指形管内75-80%的湿度,尽量排除其他造成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的因素。结果为,大斑黄小蜂对不同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率:二龄寄生率为16.67%,三龄寄生率为30.23%,四龄寄生率为15.56%,五龄寄生率为2.78%。大斑黄小蜂为对3龄幼虫的寄生率最高。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大斑黄小蜂从成功寄生到老熟幼虫脱离寄主正常化蛹,其比率很高,都能正常化蛹和羽化。
[0035]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稻纵卷叶螟:从水稻田采集健康的各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及成虫; (2)饲养稻纵卷叶螟:把采集的成虫放入养虫笼中使其交配,再将雌虫转移到水稻苗上产卵,赶出成虫,让幼虫自由在叶片上孵化; (3)采集大斑黄小蜂:从田间采集稻纵卷叶螟被大斑黄小蜂寄生幼虫及大斑黄小蜂的蛹,装入指形管中,塞上带透气孔的胶塞; (4)饲养大斑黄小蜂:大斑黄小蜂成虫羽化出来,用消毒脱脂棉蘸上蜂蜜水喂养;将大斑黄小蜂雌雄虫配对,配对后的大斑黄小蜂转移到饲养有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水稻苗的养虫笼中,让其自然寄生水稻上取食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待寄生3天后,将稻纵卷叶螟幼虫收回到指形管中,保湿培养,直至大斑黄小蜂老熟幼虫爬离稻纵卷叶螟幼虫。收集大斑黄小蜂幼虫,为其保湿,待其化蛹。羽化的大斑黄小蜂则继续让其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从而进行下一代大斑黄小蜂繁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赶出成虫是在雌虫转移到水稻田上产卵3后天赶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蜂蜜水为质量浓度为5%?15%的蜂蜜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对后的大斑黄小蜂转移到饲养有3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养虫笼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至步骤(4)中饲养温度均为25°C?27°C,湿度为70%?80%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斑黄小蜂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水稻田采集健康的各龄期稻纵卷叶螟幼虫及成虫;成虫交配后将雌虫转移到水稻苗上产卵,幼虫自由在叶片上孵化;从采集的大斑黄小蜂寄生幼虫及大斑黄小蜂的蛹装入指形管中,等大斑黄小蜂成虫羽化出来后用蜂蜜水喂养;将大斑黄小蜂雌雄虫配对,然后将大斑黄小蜂转移到养虫笼中,让其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然后将稻纵卷叶螟幼虫收回到指形管中,保湿培养,直至大斑黄小蜂老熟幼虫爬离稻纵卷叶螟幼虫。收集大斑黄小蜂幼虫,保湿培养,待其化蛹。该方法适合人工饲养大斑黄小蜂,饲养的大斑黄小蜂成活率高,无携带其他疾病或杂菌,为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指导作用。
【IPC分类】A01K67-033
【公开号】CN104756960
【申请号】CN201510214638
【发明人】任立云, 黄秀枝, 黄美艳
【申请人】广西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