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

文档序号:926523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蛤类的繁育方法,特别是一种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薄片镜蛤(DosiniaIaminata)隶属于辧鲍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镜蛤属(Dosinia)的贝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日本和中国沿海。在我国沿海北起辽东半岛,南及琼州海峡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的泥沙底质中。薄片镜蛤俗称蛤叉,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贝类,具有出肉率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而深受大众喜爱,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薄片镜蛤在我国沿海分布分散,资源量少等原因,其经济价值尚未被开发利用。
[0003]近年来,由于海洋开发以及海区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薄片镜蛤的资源量日趋减少。因此,建立薄片镜蛤的人工繁育方法,对于保护薄片镜蛤自然资源,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薄片镜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关于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培育的研宄迄今未有报道。因此,确立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人工繁育方法,可以为开展薄片镜蛤的人工养殖、保护自然资源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通过适时采捕野生亲本、亲本促熟、幼虫获得与培养、采苗、稚贝培养以及中间育成等一系列步骤而建立的薄片镜蛤的人工繁育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繁育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从自然海区中采捕薄片镜蛤作为亲本,并在室内水体中将亲本促熟,亲本性腺成熟并产卵排精完毕后,用260?300目筛絹制成的抄网收集D形幼虫,将D形幼虫移至水泥池中进行幼虫培养,待20-30%的幼虫出现足和眼点后,投放粒径为0.2-0.5mm的海沙作为附着基进行采苗,当稚贝至壳长300 μπι且水中没有浮游幼体时,进行流水培育,当稚贝至壳长500-600 ym时,在水泥池中进行中间育成,待壳长达0.5-lcm时,将薄片镜蛤播撒到滩涂上进行养成。
[0006]在6-7月间,当自然海区的水温20°C以下时,采捕所述的亲本,亲本为2-3龄、壳长4_6cm的个体。
[0007]所述的亲本促熟过程中,水池的初始水温为18°C,投喂单胞藻及螺旋藻粉,日全量换水0.5?I次,日升温0.5?1.(TC,水温升至22?23°C后恒温培养,并每日观察薄片镜蛤亲本的性腺成熟情况。
[0008]所述的幼虫培养阶段中,培养条件如下:养殖水体的盐度23-25,水温25-26°C,幼虫密度3-5个/ml,日换水次数为1-2次,日换水量1/3-1/2。
[0009]所述的中间育成阶段中,培养条件如下:每天流水1-2小时,换水量为2-3个全量,培育密度为1-2个/cm2,饵料为天然饵料。
[0010]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公开的繁育方法,通过适时采捕野生亲本、亲本促熟、幼虫获得与培养、采苗、稚贝培养以及中间育成等一系列步骤,成功的建立了薄片镜蛤的人工繁育方法,它能够大规模的培育出薄片镜蛤的大规格人工苗种,为薄片镜蛤的人工繁育提供了基础,同时可以在开展薄片镜蛤的人工养殖、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因此可以说这种繁育方法具备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一种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采集亲本:在每年的6-7月间,当自然海区的水温处于20°C以下时,从自然海区中采捕2-3龄、壳长在4-6cm的薄片镜蛤作为亲本;
亲本促熟:将亲本转移到室内水体中,并将亲本促熟,在亲本促熟的过程中,室内水池的初始水温为18°C,投喂单胞藻及螺旋藻粉,日全量换水0.5?I次,日升温0.5?1.(TC,水温升至22?23°C后恒温培养,并每日观察薄片镜蛤亲本的性腺成熟情况;
获得幼虫:待亲本性腺成熟并产卵排精完毕后,用260?300目筛絹制成的抄网收集D形幼虫,然后将D形幼虫移至水泥池中进行幼虫培养;
幼虫培养:幼虫培养期间,所使用的海水经过二级砂滤处理,其盐度为23-25,水温25-26°C,幼虫密度3-5个/ml,日换水次数为1_2次,日换水量1/3-1/2,在D形幼虫的培养早期,投喂湛江等鞭金藻,后期加喂适量扁藻,据幼虫摄食情况确定投饵量,日投喂2-4次;采苗:当幼虫壳长达ISOym左右时,开始出现眼点和足,当出现足和眼点的幼虫数量达总量的20?30%时,用筛絹网收集幼虫至池培育,并投放粒径为0.2-0.5 mm的海沙作为附着基,进行采苗;采用细砂作为附着基进行采苗,可以让幼虫在池底细砂中完成附着变态,在幼虫附着变态期间,需要适当加大充气量和投饵量;
稚贝培养:幼虫变态后形成稚贝,每天换水1-2个全量,经过8-lOd的培养,待附着的稚贝壳长达到300 μ m,且水中没有浮游幼体时,进行流水培养,同时适当增加投饵量;
中间育成:当稚贝至壳长500-600 μπι时,在水泥池中进行中间育成,每天流水1-2小时,换水量为2-3个全量,培育密度为1-2个/cm2,饵料为天然饵料,在室内进行中间育成,相比于在海区进行中间育成,其成活率可以提高80%以上;
待壳长达0.5-lcm时,将薄片镜蛤播撒到滩涂上进行养成。
【主权项】
1.一种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繁育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从自然海区中采捕薄片镜蛤作为亲本,并在室内水体中将亲本促熟,亲本性腺成熟并产卵排精完毕后,用260?300目筛絹制成的抄网收集D形幼虫,将D形幼虫移至水泥池中进行幼虫培养,待20-30%的幼虫出现足和眼点后,投放粒径为0.2-0.5mm的海沙作为附着基进行采苗,当稚贝至壳长300mm且水中没有浮游幼体时,进行流水培育,当稚贝至壳长500-600mm时,在水泥池中进行中间育成,待壳长达0.5-lcm时,将薄片镜蛤播撒到滩涂上进行养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6-7月间,当自然海区的水温20°C以下时,采捕所述的亲本,亲本为2-3龄、壳长4-6cm的个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本促熟过程中,水池的初始水温为18°C,投喂单胞藻及螺旋藻粉,日全量换水0.5?I次,日升温0.5?1.(TC,水温升至22?23°C后恒温培养,并每日观察薄片镜蛤亲本的性腺成熟情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幼虫培养阶段中,培养条件如下:养殖水体的盐度23-25,水温25-26°C,幼虫密度3_5个/ml,日换水次数为1-2次,日换水量1/3-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育成阶段中,培养条件如下:每天流水1-2小时,换水量为2-3个全量,培育密度为1-2个/cm2,饵料为天然饵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薄片镜蛤大规格苗种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繁育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从自然海区中采捕薄片镜蛤作为亲本,并在室内水体中将亲本促熟,亲本性腺成熟并产卵排精完毕后,用260~300目筛绢制成的抄网收集D形幼虫,将D形幼虫移至水泥池中进行幼虫培养,待20-30%的幼虫出现足和眼点后,投放粒径为0.2-0.5mm的海沙作为附着基进行采苗,当稚贝至壳长300μm且水中没有浮游幼体时,进行流水培育,当稚贝至壳长500-600μm时,在水泥池中进行中间育成,待壳长达0.5-1cm时,将薄片镜蛤播撒到滩涂上进行养成。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4982364
【申请号】CN201510403521
【发明人】聂鸿涛, 曹琛, 闫喜武, 杨凤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