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934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将稻田中的水稻收割后,将稻茬耕翻后播种小麦种,收割后稻草,大部分的处理方法是直接焚烧后,将草木灰撒在田中作底肥。该技术的缺点为:(I)焚烧稻草使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充斥空间,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同时也影响交通安全;(2)耕翻土壤费工费时成本高;(3)耕翻土壤杂草易生难控;(4)耕翻破坏土壤营养结构,水分、土壤有机质易流失;(5)产量低。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0004]—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
(1)稻田选择:稻田小麦免耕栽培要求选择排水方便,有一定砂性的田块,对于粘度过重的田块会使稻田过板结,不利于根系深扎和来年打田;水稻收割前要搞好排水放田,收割时要做到齐泥割稻;
(2)稻草准备: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晒成五成干堆好备用;
(3)整田:按照小窝疏株密植的要求,在稻田中顺着稻行,实行6尺开厢,留5尺厢面;理好厢沟,中沟、围沟、田外沟要做到能灌能排,平整田面,清洁田园,播前7 — 10天进行化学除草;
(4)播种:在播种前,先在厢面上每亩撒施复合肥40—50公斤,再每亩用清粪1000—1500公斤泼施于厢面,播种时按行距5寸,窝距4寸的标准将种子直接播在厢面上,每亩种2.5万窝,每窝播种9一 10粒,亩用种量9一 10公斤;
(5)盖草:在播种的同时用已准备好的稻草将播在厢面上的小麦种子进行覆盖,稻草用量为每亩用250公斤一300公斤;盖草要做到随播随盖,这样可减轻水分散失,提高土表温度,有利发芽出苗;盖草的要求是既不露种,也不露土,掌握薄盖不露的标准;应用完整的稻草进行覆盖,稻草与小麦行垂直,稻草根部朝向厢沟,稻草穗部在小麦行中间接头;
(6)田间管理:播种后根据天气情况和田间湿度,可泼施清粪水和清水,将稻草淋湿,利于稻草腐烂和苗齐苗全;小麦三叶前一定要及时追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公斤加尿素5一8公斤,抽糖前看苗撒施尿素4一6公斤,促进糖大粒多;
(7)防治病虫:由于种子播于土表,因此应选用小麦包衣种,防止鼠害、虫害,保证苗齐苗全,对于“鸡犬地”不宜使用此技术;另外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费用;改善土壤营养结构,防止土壤水分、有机质流失,培育肥力;有效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工、高产,而且还能培肥地力的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0007]实施一:
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
(I)稻田选择:稻田小麦免耕栽培要求选择排水方便,有一定砂性的田块,对于粘度过重的田块会使稻田过板结,不利于根系深扎和来年打田。水稻收割前要搞好排水放田,收割时要做到齐泥割稻。
[0008](2)稻草准备: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晒成五成干堆好备用。稻草过干不利于堆怄腐烂,且用过干稻草覆盖种子,不利于保墒出苗,并给小麦收割和耕田带来困难;稻草过湿,腐烂过重,造成操作困难,不便于覆盖。
[0009](3)整田:按照小窝疏株密植的要求,在稻田中顺着稻行,实行6尺开厢,留5尺厢面,理好厢沟,中沟、围沟、田外沟要做到能灌能排,平整田面,清洁田园,播前7 —10天进行化学除草。
[0010](4)播种:在播种前,先在厢面上每亩撒施复合肥50公斤,再每亩用清粪1200公斤泼施于厢面,播种时按行距5寸,窝距4寸的标准将种子直接播在厢面上,每亩种2.5万窝,每窝播种9一 10粒,亩用种量9一 10公斤,最好使用播种器播种。
[0011](5)盖草:在播种的同时用已准备好的稻草将播在厢面上的小麦种子进行覆盖,稻草用量为每亩用280公斤,过多会影响小麦出苗,过少保温效果不理想。盖草要做到随播随盖,这样可减轻水分散失,提高土表温度,有利发芽出苗。盖草的要求是既不露种,也不露土,掌握薄盖不露的标准。覆盖量大,保温效果好,小麦种子发芽快,但麦芽伸出稻草的时间长,因而麦苗发黄,分蘖迟而少,影响产量。覆盖量小或覆盖不完全虽然出苗快,但出苗率低,基本苗不足,易生杂草,也会影响产量。因此必须掌握好稻草的覆盖厚度。应用完整的稻草进行覆盖,稻草与小麦行垂直,稻草根部朝向厢沟,稻草穗部在小麦行中间接头。
[0012](6)田间管理:播种后根据天气情况和田间湿度,可泼施清粪水和清水,将稻草淋湿,利于稻草腐烂和苗齐苗全。小麦三叶前一定要及时追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公斤加尿素7公斤,抽穗前看苗撒施尿素5公斤,促进穗大粒多。
[0013](7)防治病虫:由于种子播于土表,因此应选用小麦包衣种,防止鼠害、虫害,保证苗齐苗全,对于“鸡犬地”不宜使用此技术。另外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
[0014]实施例二:
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
(I)稻田选择:稻田小麦免耕栽培要求选择排水方便,有一定砂性的田块,对于粘度过重的田块会使稻田过板结,不利于根系深扎和来年打田。水稻收割前要搞好排水放田,收割时要做到齐泥割稻。
[0015](2)稻草准备: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晒成五成干堆好备用。稻草过干不利于堆怄腐烂,且用过干稻草覆盖种子,不利于保墒出苗,并给小麦收割和耕田带来困难;稻草过湿,腐烂过重,造成操作困难,不便于覆盖。
[0016](3)整田:按照小窝疏株密植的要求,在稻田中顺着稻行,实行6尺开厢,留5尺厢面,理好厢沟,中沟、围沟、田外沟要做到能灌能排,平整田面,清洁田园,播前7 —10天进行化学除草。
[0017](4)播种:在播种前,先在厢面上每亩撒施复合肥45公斤,再每亩用清粪1500公斤泼施于厢面,播种时按行距5寸,窝距4寸的标准将种子直接播在厢面上,每亩种2.5万窝,每窝播种9一 10粒,亩用种量9一 10公斤,最好使用播种器播种。
[0018](5)盖草:在播种的同时用已准备好的稻草将播在厢面上的小麦种子进行覆盖,稻草用量为每亩用260公斤,过多会影响小麦出苗,过少保温效果不理想。盖草要做到随播随盖,这样可减轻水分散失,提高土表温度,有利发芽出苗。盖草的要求是既不露种,也不露土,掌握薄盖不露的标准。覆盖量大,保温效果好,小麦种子发芽快,但麦芽伸出稻草的时间长,因而麦苗发黄,分蘖迟而少,影响产量。覆盖量小或覆盖不完全虽然出苗快,但出苗率低,基本苗不足,易生杂草,也会影响产量。因此必须掌握好稻草的覆盖厚度。应用完整的稻草进行覆盖,稻草与小麦行垂直,稻草根部朝向厢沟,稻草穗部在小麦行中间接头。
[0019](6)田间管理:播种后根据天气情况和田间湿度,可泼施清粪水和清水,将稻草淋湿,利于稻草腐烂和苗齐苗全。小麦三叶前一定要及时追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公斤加尿素5公斤,抽穗前看苗撒施尿素6公斤,促进穗大粒多。
[0020](7)防治病虫:由于种子播于土表,因此应选用小麦包衣种,防止鼠害、虫害,保证苗齐苗全,对于“鸡犬地”不宜使用此技术。另外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
[0021]本发明的优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费用;改善土壤营养结构,防止土壤水分、有机质流失,培育肥力;有效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1)稻田选择:稻田小麦免耕栽培要求选择排水方便,有一定砂性的田块,对于粘度过重的田块会使稻田过板结,不利于根系深扎和来年打田;水稻收割前要搞好排水放田,收割时要做到齐泥割稻; (2)稻草准备: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晒成五成干堆好备用; (3)整田:按照小窝疏株密植的要求,在稻田中顺着稻行,实行6尺开厢,留5尺厢面;理好厢沟,中沟、围沟、田外沟要做到能灌能排,平整田面,清洁田园,播前7 — 10天进行化学除草; (4)播种:在播种前,先在厢面上每亩撒施复合肥40—50公斤,再每亩用清粪1000—.1500公斤泼施于厢面,播种时按行距5寸,窝距4寸的标准将种子直接播在厢面上,每亩种.2.5万窝,每窝播种9一 10粒,亩用种量9一 10公斤; (5)盖草:在播种的同时用已准备好的稻草将播在厢面上的小麦种子进行覆盖,稻草用量为每亩用250公斤一300公斤;盖草要做到随播随盖,这样可减轻水分散失,提高土表温度,有利发芽出苗;盖草的要求是既不露种,也不露土,掌握薄盖不露的标准;应用完整的稻草进行覆盖,稻草与小麦行垂直,稻草根部朝向厢沟,稻草穗部在小麦行中间接头; (6)田间管理:播种后根据天气情况和田间湿度,可泼施清粪水和清水,将稻草淋湿,利于稻草腐烂和苗齐苗全;小麦三叶前一定要及时追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公斤加尿素.5一8公斤,抽糖前看苗撒施尿素4一6公斤,促进糖大粒多; (7)防治病虫:由于种子播于土表,因此应选用小麦包衣种,防止鼠害、虫害,保证苗齐苗全,对于“鸡犬地”不宜使用此技术;另外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稻田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其步骤包括:(1)稻田选择;(2)稻草准备;(3)整田;(4)播种;(5)盖草;(6)田间管理;(7)防治病虫。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的水蚀和风蚀;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费用;改善土壤营养结构,防止土壤水分、有机质流失,培育肥力;有效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
【IPC分类】A01G1/00
【公开号】CN105027936
【申请号】CN201510500290
【发明人】李印
【申请人】李印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