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藻类培养的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9652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藻类培养的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鱼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藻类培养的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0002]人工鱼礁可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因此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海洋渔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使用的很多鱼礁,结构功能单一,鱼礁投放使用后容易出现堵塞现象,而且人工鱼礁在海中晃动大,不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
[0003]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599081A,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包括人工鱼礁本体,呈倒“Y”形的人工鱼礁本体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上部单元呈垂直向下的箭头形状,其由上左斜柱、上中柱及上右斜柱形成,左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右倾斜的箭头形状且由左下左斜柱、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形成,右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左倾斜的箭头形状且由右下左斜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形成。通过组合堆叠构件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所,在多个组合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类型的人工鱼礁结构功能单一,鱼礁投放使用后容易出现堵塞现象,而且人工鱼礁在海中晃动大,不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人工鱼礁结构功能单一,鱼礁投放使用后容易出现堵塞现象,而且人工鱼礁在海中晃动大,不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藻类培养的人工鱼礁,它的结构功能多样,鱼礁投放使用后不易出现堵塞现象,而且人工鱼礁在海中晃动小,有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藻类培养的人工鱼礁,包括海藻培养基体、鱼礁基体,海藻培养基体和鱼礁基体之间连接拉绳和网袋,网袋呈环形且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海藻培养基体和鱼礁基体外壁上,鱼礁基体上端设有若干吊环,海藻培养基体下端和吊环一一对应设有若干易被海水腐蚀的拉钩,吊环连接在拉钩上,海藻培养基体内设有进气腔以及若干个和进气腔连通的活塞腔,海藻培养基体外壁上连接有和进气腔连通的进气管,海藻培养基体外壁上和进气管连接位置安装有单向阀,进气管上端连接浮标,活塞腔内密封安装有可向外推动的活塞,海藻培养基体下表面上安装有培养基板,培养基板下表面上和外侧壁上均设有若干海藻培养槽;鱼礁基体内设有和外壁连通的庇鱼腔,鱼礁基体下端中间位置设有配重块;鱼礁基体上端面上设有T形滑腔,滑腔内设有T形撞击滑杆,T形撞击滑杆过渡面和T形滑腔过渡面之间设有缓冲弹簧,庇鱼腔内靠近撞击滑杆下端位置设有回弹机构,回弹机构包括底板、铰接在底板前端的触板、铰接在底板中间位置的回弹杆,触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钩,底板后端固定连接定位钩,定位钩上铰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前端插接在限位钩内,回弹杆和底板铰接位置安装有扭簧,回弹杆前端靠近限位钩设置且在扭簧作用下抵接在限位杆上,触板从与底座铰接端向另一端从下往上倾斜设置,滑杆下端靠近触板上表面,鱼礁基体内靠近撞击滑杆位置设有高压气腔,高压气腔内设有高压气体,高压气腔上端密封连接密封塞,高压气腔下端密封连接可戳破的气盖,回弹杆前端固定连接用于戳破气盖的割刀,海藻培养基体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安装槽,安装槽内均设有撞击球,撞击球通过易被海水腐蚀的挂绳连接在安装槽底面,撞击球上均连接限位绳,限位绳下端连接拉环,拉环均活动套接在拉绳上;海藻培养基体呈方形结构,海藻培养基体四个侧壁上均设置一排活塞,海藻培养基体上设有两个矩形的光照孔,光照孔贯穿到培养基板的下表面;鱼礁基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鱼礁基体包括“十”字形的支架体、垂直连接在支架体前后左右四端的分支鱼礁,分支鱼礁与支架体一体成型,分支鱼礁呈长条状矩形结构,四个滑腔均布设置在“十”字形的支架体上,撞击滑杆上端面呈矩形结构。
[0006]人工鱼礁在投放之前,海藻培养基体和鱼礁基体上下对接连接在一起成一个整体结构,鱼礁基体比海藻培养基体更容易下沉,在海藻培养槽内装入海藻孢子,投入海里后,人工鱼礁下沉到海中并悬浮在一定的高度位置,浮标上浮在海面上,海藻培养槽内的海藻孢子开始生长,同时拉钩慢慢被海水腐蚀,当拉钩被海水腐蚀到一定程度后,吊环脱离拉钩,鱼礁基体继续下沉,此时海藻培养基体通过拉绳拉住鱼礁基体,海藻在培养基板上附着生长。连接在海藻培养基体和鱼礁基体之间的网袋将海藻聚集在网袋内,从而将网袋构成了极佳的鱼群聚集区,给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海藻还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网袋使海藻培养基体和鱼礁基体的连接更加平稳可靠,人工鱼礁投放到海中后晃动较小,有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配重块使鱼礁基体的重心更加平稳。鱼礁基体上的庇鱼腔给鱼群提供了很好的栖息、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连接在撞击球上的挂绳受到海水的腐蚀,腐蚀一段时间后挂绳断开,撞击球受重力作用下沉并撞击到鱼礁基体上,鱼礁基体受到撞击后振动,将庇鱼腔内易堵塞腔体的杂质抖落出来,有效防止庇鱼腔出现堵塞现象。限位绳对撞击球起到了很好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撞击球偏离鱼礁基体,当撞击球下沉到鱼礁基体上端并撞击到撞击滑杆时,撞击滑杆受到撞击力的作用,向下移动且下端触击到回弹机构的触板上,从而使回弹机构的限位杆脱离限位钩,回弹杆在扭簧的作用下瞬间向上弹起,固定连接在回弹杆前端的割刀朝向气盖进行切割,气盖被割破从而使高压气腔内的高压气体跑出并对庇鱼腔进行冲击,将庇鱼腔内沉积的杂质冲出,避免了庇鱼腔出现堵塞情况,在高压气体跑出的同时鱼礁基体受到高压气体的反作用力出现抖动,进一步将鱼礁基体上的杂质抖落下来,有效避免了庇鱼腔出现堵塞情况。待海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进气管向进气腔内充气,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外移动,从而增大海藻培养基体的整体体积,增大海藻培养基体的浮力,带动整个人工鱼礁向上移动,海藻培养基体上浮到海面位置后,人工对海藻进行采收,采收完成后,将活塞向内推动到活塞腔内,以便藻培养基体下沉到海中。这种人工鱼礁结构功能多样,不仅能为鱼群提供栖息、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还能培养海藻,为鱼群提供饵料;鱼礁投放使用后不易出现堵塞现象,而且人工鱼礁在海中晃动小,有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
[0007]作为优选,分支鱼礁的侧壁上均设有两排和庇鱼腔连通的进鱼管,进鱼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连通孔。进鱼管的设置给鱼群提供了更多的进入庇鱼腔的通道,有利于鱼群的分流。
[0008]作为优选,鱼礁基体上表面上设有海藻附着板,分支鱼礁上表面上均设有长条状的凸条,凸条贯穿海藻附着板且凸条上表面和海藻附着板上表面齐平,吊环设有四个,分别连接在四个凸条的中间位置。海藻附着板有利于从海藻培养基体上掉落下来的海藻的附着培养,这些海藻可以为鱼礁基体位置的鱼群提供饵料和更好的庇护场所。吊环连接在凸条上连接强度好。
[0009]作为优选,海藻附着板上滑腔上端边缘连接有若干个限位块,限位块抵接在撞击滑杆上端面上。限位块有效防止撞击滑杆脱离滑腔。
[0010]作为优选,海藻培养基体下表面的安装槽底面通过连接杆连接割盘,割盘中间设有割孔,割孔边缘设有刀刃,挂绳穿过割孔。撞击球在海中摇晃时,挂绳容易被割盘上的刀刃切割到,保证挂绳能够断开,从而使撞击球下落。
[0011]作为优选,活塞腔内靠近海藻培养基体外表面位置设有一圈限位环,活塞外壁上设有一圈限位凸缘,限位凸缘和活塞腔内壁适配,活塞外壁和限位环内壁适配。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凸缘和限位环起到了很好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活塞从活塞腔内脱离出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人工鱼礁结构功能多样,不仅能为鱼群提供栖息、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还能培养海藻,为鱼群提供饵料;(2)人工鱼礁投放使用后鱼礁基体内的庇鱼腔不易出现堵塞现象;(3)人工鱼礁投放到海中平稳可靠,晃动小,有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海藻培养基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鱼礁基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回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回弹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1、海藻培养基体,2、鱼礁基体,3、拉绳,4、网袋,5、吊环,6、拉钩,7、进气腔,8、活塞腔,9、进气管,10、单向阀,11、浮标,12、活塞,13、培养基板,14、海藻培养槽,15、庇鱼腔,16、支撑管,17、滑腔,18、撞击滑杆,19、缓冲弹簧,20、底板,21、触板,22、回弹杆,23、限位钩,24、定位钩,25、限位杆,26、扭簧,27、高压气腔,28、密封塞,29、气盖,30、割刀,31、安装槽,32、撞击球,33、挂绳,34、限位绳,35、拉环,101、光照孔,102、进鱼管,103、海藻附着板,104、凸条,105、限位块,106、割盘,107、限位环,108、限位凸缘,109、支架体,110、分支鱼礁,111、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种适用于藻类培养的人工鱼礁(参见附图1、附图2),包括海藻培养基体1、
鱼礁基体2,海藻培养基体和鱼礁基体之间连接拉绳3和网袋4,网袋呈环形且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海藻培养基体和鱼礁基体外壁上,鱼礁基体上端设有四个吊环5,海藻培养基体下端和吊环一一对应设有四个易被海水腐蚀的拉钩6,拉钩一端铰接在海藻培养基体上,另一端插接限位在海藻培养基体内。吊环连接在拉钩上,海藻培养基体内设有进气腔7以及若干个和进气腔连通的活塞腔8,海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