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217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循环水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石化工业的蓬勃兴起,自然界的江河湖泊甚至海洋水体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污染;同时,而大规模的水产养殖带来了药物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农业种植化肥农药的使用和集约化家禽养殖中饲料添加剂和粪便污染,使自然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在此环境下的水产养殖业不可避免受到污染水体的威胁,进而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
[0003]安全生态鱼虾水产养殖有别于江河湖泊水塘、海洋水库网箱等水体鱼虾水产品养殖方式,这种全生态鱼虾水产养殖工业化生产线是彻底隔绝污染水体侵蚀;实现全天候鱼虾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
[0004]水产养殖生产线是依托现代工业建立起来的集工程化、设施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模块化和信息化之大成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养殖生产新模式,具有养殖设施设备先进、管理自动高效、养殖环境可控、养殖生产不受土地水资源限制、养殖品种齐全产量高、产品质量绿色安全有保障,产品可随时按需求连续上市,对环境污水排放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等特点。
[0005]现有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一般结构复杂,尤其在分离养殖中产生的奠便和废物时效率较低,致使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全循环水体,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规模受限。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绝自然水体污染,规模化高效率的,一体化全生态水产养殖生产线。
[0007]—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多组养殖容器、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净化水体循环系统、自动供氧系统、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所述养殖容器由外筒和内筒组成,外筒的下部为漏斗形,内筒设置于外筒内,所述内筒上端口低于外筒上端口,内筒底部与外筒相通,且内筒底部设置有过滤用的栅格网;所述内筒中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上端口低于内筒上端口,溢流管的下端从养殖容器穿出,连接净化水体循环系统;所述养殖容器底部开口接有粪便收集管,连接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所述自动供氧系统和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分别设有供气管和供水管开口于养殖容器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系统还包括自动化水体检测系统和自动停电发电系统。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包括一组或多组串连联设置的多个沉淀净化池,每个净化池均设有菌群添加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多组沉淀净化池矩阵状并联设置。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与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串联,保证养殖容器的水温恒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依靠串连接入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的冷热风气装置实现调控水体恒温。
[0013]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依靠冷热风气源实现调控水体恒温。
[0014]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包括一组或多组串连联设置的多个沉淀净化池,每个净化池均设有菌群添加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系统还包括双水体转换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系统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分别与各养殖容器相连,以实现不同水体独立循环。
[0017]本发明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通过独立的养殖容器和水体循环系统,实现了养殖用水全循,彻底隔绝了自然水体的污染;一体化设置的水产养殖系统,不仅实现规模化和高效化,更可以不受土地限制,养殖品种齐全且节省空间,增加产量;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养殖容器的结构设计,简单高效的达到粪便与水分离的效果,矩阵式排列设置的净化水体循环系统,通过微生物分解净化,更加高效,方便大规模生产。
[001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养殖系统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发明的养殖容器的结构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净化水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照图1,一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多组养殖容器10、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净化水体循环系统、自动供氧系统40、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自动化水体检测系统60和自动发电系统70。本实施例中,养殖容器为平行两排设置,其中设置人行通道,所述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净化水体循环系统、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设置于通道00下,以节省空间;通道表面设有菌群添加器80与下方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净化水体循环系统连接。所述自动供氧系统、自动化水体检测系统和自动发电系统设置于养殖区两端,方便控制。
[0024]请参照图2,其为本发明的养殖容器10的结构图,所述养殖容器由外筒101和内筒102组成,外筒的下部为漏斗形,内筒设置于外筒内;所述内筒上端口低于外筒上端口,可以防止外筒水溢出;内筒底部与外筒相通,且内筒底部设置有过滤用的栅格网103 ;所述内筒中设有溢流管106,溢流管上端口低于内筒上端口,溢流管的下端从养殖容器穿出,连接净化水体循环系统;所述养殖容器底部105开口接有粪便收集管,连接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所述自动供氧系统和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分别设有供气管41和供水管31开口于外筒内。养殖生产时,在外筒养鱼虾等水生物;净化过的水经过供水管路流入养殖桶外筒,供鱼虾存活;外筒内水携带粪便及废物由内筒下端经过栅格网流入内筒,其中粪便及废物经过栅格网阻挡留在养殖容器底部105,而不携带固体废物的水流入内筒102,经过溢流管106流入净化水体循环系统;所述粪便收集区底部连接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定期将粪便排出进行处理。
[0025]请参照图3,为本发明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和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的结构图,包括一组串连联设置的多个沉淀净化池,每个净化池均设有菌群添加器80。溢流管回收的污水收集入沉淀池501,并添加微生物进行分解,经过多组沉淀和微生物分解获得水质合格的水体,经过冷热风气源调控装置502实现自动化水体恒温,经供水管31流入养殖容器10。
[0026]此外,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设置一组串连联设置的多个沉淀净化池,每个净化池均设有菌群添加器,经过处理收集的粪便可以达标排放或作为生物肥料使用。
[0027]【实施例2】
[0028]本实施例中的水产养殖系统与实施例1设置大体相同,其区别在于:净化水体循环系统为多组串连联设置的多个沉淀净化池,每组沉淀净化池并联设置组成矩阵状。通过并联的多组沉淀净化池,可以增加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对养殖污水的处理效率,保证养殖系统水的循环。
[0029]【实施例3】
[0030]本实施例中的水产养殖系统与实施例1设置大体相同,其区别在于:还设置一个双水体转换结构,所述养殖系统包括两组以上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分别与各养殖容器相连,以实现两种水体独立循环,在同一养殖系统中,同时实现咸水和淡水养殖。
[0031]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主权项】
1.一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养殖容器、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净化水体循环系统、自动供氧系统、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所述养殖容器由外筒和内筒组成,外筒的下部为漏斗形,内筒设置于外筒内,所述内筒上端口低于外筒上端口,内筒底部与外筒相通,且内筒底部设置有过滤用的栅格网;所述内筒中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上端口低于内筒上端口,溢流管的下端从养殖容器穿出,连接净化水体循环系统;所述养殖容器底部开口接有粪便收集管,连接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所述自动供氧系统和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分别设有供气管和供水管开口于外筒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还包括自动化水体检测系统和自动停电发电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包括一组或多组串连联设置的多个沉淀净化池,每个净化池均设有菌群添加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沉淀净化池矩阵状并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条所述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与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串联,保证养殖容器的水温恒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依靠串连接入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的冷热风气装置实现调控水体恒温。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条所述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包括包括一组或多组串连联设置的多个沉淀净化池,每个净化池均设有菌群添加器。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条所述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还包括双水体转换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分别与各养殖容器相连,以实现不同水体独立循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多组养殖容器、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净化水体循环系统、自动供氧系统、自动化水体恒温系统;所述养殖容器为桶状,底部为漏斗形;其中设有一个内筒,所述内筒上端开口低于外筒上缘,底部架设于所述养殖容器底部,并设有栅格网与内筒外部相通;所述内筒中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上端开口低于内筒筒壁上缘,下端从养殖容器穿出,连接净化水体循环系统;所述养殖容器底部开口接有粪便收集管,连接自动化粪便收集处理系统;所述自动供氧系统和所述净化水体循环系统分别设有供气管和供水管开口于养殖容器内。本发明彻底隔绝了自然水体的污染,实现规模化和高效化,不受土地限制,节省空间。
【IPC分类】A01K63/06, A01K63/04, A01K63/00
【公开号】CN105052808
【申请号】CN201510518689
【发明人】黄路, 谢家胜
【申请人】韶关市中都工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