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

文档序号:9423413阅读:1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降低±壤容重的±壤改良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利用水稻賴杆覆盖 果园降低±壤容重的±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果园面积规模越来越 大。决定果园产果量、果品质量好坏的基础则是±壤质量,±壤容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果树 根的延伸,影响着果树根对±壤养分的吸收,也就影响着果树的产量,影响着果品的质量。 水稻等农作物賴杆在农村随处可见,已成为农村产量较大但用处不大,而且不易处理的废 弃物,大部分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运严重污染环境,把賴杆引入果园旱地,变废为宝,既可 降低±壤容重,达到改良±壤的效果,同时又处理了农村的废弃物,保护了生态环境。
[0003] 常规果园,冬季进行果园管理时,在果树根周围挖坑挖沟补施肥料,然后覆上±, 春夏秋季进行杂草管理,±壤容重得不到改善;农作物賴杆的常规处理大部分是焚烧方式 处理。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壤容重的±壤改良方法,可W有效 的利用植物賴杆,起到改良±壤的作用,方法简单易操作。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降低±壤容重的±壤改良方法,使用賴杆覆盖±壤,賴杆在自然环境状态腐 烂返还±壤或者賴杆在±著菌的作用下腐烂返还±壤。賴杆覆盖不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任何 影响。
[0007] 前述降低±壤容重的±壤改良方法中,所述的賴杆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或杂 草賴杆。
[0008] 前述降低±壤容重的±壤改良方法中,所述賴杆的用量为6. 25~12. 5kg/m2。 阳009] 优选地,所述賴杆的用量为12. 5kg/m2。
[0010] 所述的賴杆可W用于各种农作物的覆盖,尤其是用于覆盖果园±壤。
[0011] 在对果园的覆盖中,每半年用所述的賴杆覆盖一次。賴杆在自然环境状态下腐烂 返还±壤,没有添加任何的其它物料。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 賴杆覆盖果园降低±壤容重和其他方法相比,不需要破坏±壤物理结构就达到降 低±壤容重的目的,賴杆覆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賴杆引入果园,变废为宝,既处理了农村 废弃物,又改善了上壤,保护了生态环境。
[0014] 本发明采用賴杆在果园旱地全园覆盖,达到降低±壤容重的效果;使用的物料为 农业賴杆,价廉易得,农村随处可见;賴杆覆盖±壤,对果园±壤本身没有任何破坏行为,同 时利用了农业废弃物,对人畜无害,符合有机农业对投入品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方法领域的普 通方法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W作出若干改进,运些改进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 实施地点:句容市华阳镇镇江市农科院园区梨树园
[0017] 具体实施:一种降低±壤容重的±壤改良方法,该方法是将自然风干水稻賴杆于 12月份均匀覆盖果园±壤,实行全园覆盖,稍微压实。并且对不同的覆盖量进行了对比,比 较结果见表1。
[0018] 表1賴杆覆盖前后±壤容重对比
[0019]
[0020] 经过对比发现,让对果园进行覆盖时,水稻賴杆用量为每平方米12. 5kg时,一年 后0-5cm±壤容重下降16%,效果最佳。并且可W得出賴杆可W有效地降低旱地上壤容重。
【主权项】
1. 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秸杆覆盖土壤,秸杆在自然环 境状态腐烂返还土壤或者秸杆在土著菌的作用下腐烂返还土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 杆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或杂草的秸杆。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 杆的用量为6. 25~12. 5kg/m2。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 杆的用量为12. 5kg/m2。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 杆用于覆盖果园土壤。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 园每半年用所述的秸杆覆盖一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土壤容重的土壤改良方法,使用秸秆覆盖土壤,秸秆在自然环境状态腐烂返还土壤或者秸秆在土著菌的作用下腐烂返还土壤,秸秆的用量为6.25~12.5kg/m2。秸秆覆盖果园降低土壤容重和其他方法相比,不需要破坏土壤物理结构就达到降低土壤容重的目的,秸秆覆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秸秆引入果园,变废为宝,既处理了农村废弃物,又改善了土壤,保护了生态环境。
【IPC分类】A01B79/00
【公开号】CN105144892
【申请号】CN201510596004
【发明人】刘亚柏, 任俊鹏, 郭建, 鲁群
【申请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