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幼苗水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58379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香樟幼苗水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植物水培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香精幼苗水培技术。 技术背景
[0002] 香精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有很 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是我国主要的绿化树种之一。精树 喜溫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瘡薄和盐碱±,在我国北部地区栽培 时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因而香精耐盐碱新品种选育和提高香精种苗抗盐碱能力是近年 来的研究热点,其中香精根系在盐碱条件下生长动态及其养分吸收机理是需解决的关键问 题,然而常规盆栽法试验条件下,香精根系易受损伤,恢复生长慢,易老化死亡,严重影响研 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香精幼苗水培技术,能严格控制香精 生长的营养环境条件,成本较低,同时又不会损伤根系,也便于观察根系生长动态特征,大 大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0004]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 香精幼苗水培技术主要包括W下步骤: (1)种苗准备 选取正常生长的一年生香精幼苗,用流水冲去除根际±壤,剪断主根,使主根长度不超 过10cm,不损伤侧根,地上部保留顶部生长势较弱的侧枝2-3个,剪除其余强旺侧枝及底部 叶化立即将幼苗根系放入200mg/LIAA(吗I噪乙酸)溶液中浸泡5-8分钟。
[0005] (2)营养液配制 按照营养液配方标准,分别配制大量元素20倍母液和微量元素营养液100倍母液,各 化合物要求为分析纯。
[0006] (3)容器准备 根据幼苗大小及试验要求选择水培玻璃容器或塑料中转箱。
[0007] (4)苗木移栽 将栽培容器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置于荫棚中或玻璃溫室内,先加入2/3规定自来水 量,然后根据栽培容器规定营养液体积大小,按25ml/L的标准加入大量元素母液,按5ml/ L的标准再加入微量元素母液,边加入边揽拌,防止出现沉淀,最后加入自来水至规定量, 营养液最终浓度为0. 5个剂量(即0. 5倍配方标准用量),液面距离水培瓶口或中转箱顶面 2-3畑1,将幼苗迅速放入培养容器中,使幼苗2-3cm根系高于营养液面,裸露于空气中,将自 动充氧累放入水培容器中,保证24小时充氧,最后用卵石或海绵固定。
[000引 (5)营养液管理 每3-5天用电导率仪测定容器内营养液的电导率,并根据自来水配制的营养液剂量与 电导率的关系回归方程y=0.011x3-0.0742x2+0.6111x- 0.3722 (R2 = 0.9999,其中y为营 养液剂量,X为电导率值,适用范围为0-2个剂量)得出香精幼苗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情 况。(R2指该回归方程对营养液剂量与电导率关系的拟合优度,即测定电导率后,通过改方 程计算所得到的营养液剂量与真实营养液剂量有99. 99%的相似度)。每3-5天采用酸度计 检测营养液抑值变化,用0.Imol/L的肥L或0.Imol/L化OH调节营养液抑值始终保持 6. 5-7. 0之间;每3-5天观察营养液水面变化,始终保持营养液水面不降低;每月清洗一次 水培容器,防止营养液受病菌污染。
[0009] (6)苗木管理 幼苗预培养7天后,从荫棚或溫室中移到室外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每3-5天观察幼苗 生长状况,防止蜗牛等虫害影响,即时去除腐烂死亡根系。当幼苗生长至60-70cm时,需即 时搭设支架W防止倒伏,若下雨天或其它恶劣天气时,须将幼苗移至溫室内。
[0010] 实验完成后,将剩余幼苗按株行距50-60cm的标准移栽至田间,移栽前按化g/L的 标准施入有机肥,并适当修剪,去除侧枝和部分成熟叶片,保证苗木迅速恢复并正常生长。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塑料中转箱为高密度PVC硬板或塑料泡沫板。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支架为立方体,由直径1-1. 5cm的竹竿组成。
[001引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方法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水培法,并根据苏北地区自来水配制的营养液剂量与电导率 的关系公式y=0. 011x3-0. 0742x2+0. 6111X-0. 3722得出香精幼苗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情 况,能严格控制香精生长的营养环境条件,成本较低,同时又不会损伤根系,也便于观察根 系生长动态特征,大大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阐述本发明。
[001引 实施例: 香精幼苗水培技术,包括W下步骤: 1.种苗准备 选取正常生长的一年生香精幼苗(15-20cm),用流水冲去除根际±壤,剪断主根,使主 根长度不超过10cm,不损伤侧根,地上部保留顶部生长势较弱的侧枝2-3个,剪除其余强旺 侧枝及底部叶片。立即将幼苗根系放入200mg/LIAA溶液中浸泡5-8分钟。
[0016] 2.营养液配制 大量元素采用化agland和Snyde(1938)通用营养液配方,微量元素采用郭世荣主编的 《无±栽培学》(2003年第1版,98页)营养液微量营养元素通用配方如下: 表1改良霍格兰营养液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方_

大量元素配制20倍母液,微量元素配制100倍母液,用时稀释,抑值用0.Imol/L的肥L或0.Imol/L化地调至6. 5。
[0017] 3.容器准备 根据幼苗大小及试验要求选择水培玻璃容器(至少可盛1.化营养液)或塑料中转箱(内 径:长X宽X高=600mmX450mmX230mm,可盛40L营养液),若用水培玻璃容器,可用卵石 或海绵固定植株,并用锡纸或黑色塑料薄膜包住容器,W防强光照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若 用塑料中转箱,则可用高密度PVC硬板(厚度30mm)或塑料泡沫板(厚度30mm),按株行距 (200mmX150mm)开孔后,用海绵固定。
[001引 4.苗木移栽 将栽培容器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置于荫棚中(夏季)或玻璃溫室内(春秋季),先加入 2/3规定自来水量,然后根据栽培容器规定营养液体积大小,按25ml/L的标准加入大量元 素母液,按5ml/L的标准再加入微量元素母液,边加入边揽拌,防止出现沉淀,最后加入自 来水至规定量,营养液最终浓度为0. 5剂量,液面距离水培瓶口或中转箱顶面2-3畑1,并用 油笔标注,将幼苗迅速放入培养容器中,使幼苗2-3cm根系高于营养液面,裸露于空气中, 将自动充氧累放入水培容器中,保证24小时充氧,最后用卵石或海绵固定。
[0019] 5.营养液管理 每3-5天用电导率仪测定容器内营养液的电导率,并根据苏北地区自来水配制的营养 液剂量与电导率的关系公式y=0.011x3-0.0742x2+0.6111x-0. 3722 (R2 = 0.9999,其中y 为营养液剂量,X为电导率值,适用范围为0-2个剂量)得出香精幼苗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 收情况,当营养液盐浓度降至0. 3个剂量W下时,及时更换或补充营养液至0. 5个剂量;每 3-5天采用酸度计检测营养液抑值变化,用0.Imol/L的肥L或0.Imol/L化0H调节营养液 抑值始终保持6. 5-7. 0之间;每3-5天观察营养液水面变化,始终保持营养液水面不降低; 每月清洗一次水培容器,防止营养液受病菌污染。
[0020] 6.苗木管理 幼苗预培养7天后,从荫棚或溫室中移到室外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每3-5天观察幼苗 生长状况,防止蜗牛等虫害影响,即时去除腐烂死亡根系。当幼苗生长至60-70cm时,需即 时搭设支架W防止倒伏,支架材料可用直径1-1. 5cm的竹竿,支架为立方体(宽60-70畑1,高 50-60畑1,长度视幼苗数量确定),支架顶面按行距20cm增加两根竹竿,用麻绳绑缚。若下雨 天或其它恶劣天气时,须将幼苗移至溫室内。
[0021] 实验完成后,将剩余幼苗按株行距50-60cm的标准移栽至田间,移栽前按化g/L的 标准施入有机肥,并适当修剪,去除侧枝和部分成熟叶片,保证苗木迅速恢复并正常生长。
【主权项】
1. 香樟幼苗水培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种苗准备 选取正常生长的一年生香樟幼苗,用流水冲去除根际土壤,剪断主根,使主根长度不超 过10cm,不损伤侧根,地上部保留顶部生长势较弱的侧枝2-3个,剪除其余强旺侧枝及底部 叶片,立即将幼苗根系放入200mg/L IAA溶液中浸泡5-8分钟; (2) 营养液配制 按照营养液配方标准,分别配制大量元素20倍母液和微量元素营养液100倍母液,各 化合物要求为分析纯; (3) 容器准备 根据幼苗大小及试验要求选择水培玻璃容器或塑料中转箱; (4) 苗木移栽 将栽培容器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后,置于荫棚中或玻璃温室内,先加入2/3规定自来水 量,然后根据栽培容器规定营养液体积大小,按25ml/L的标准加入大量元素母液,按5ml/ L的标准再加入微量元素母液,边加入边搅拌,防止出现沉淀,最后加入自来水至规定量,营 养液最终浓度为0. 5个剂量,液面距离水培瓶口或中转箱顶面2-3cm,将幼苗迅速放入培养 容器中,使幼苗2-3cm根系高于营养液面,裸露于空气中,将自动充氧栗放入水培容器中, 保证24小时充氧,最后用卵石或海绵固定; (5) 营养液管理 每3-5天用电导率仪测定容器内营养液的电导率,并根据自来水配制的营养液剂量 与电导率的关系回归方程y=〇. Ollx3-0.0 742x2+0. 6111x- 0. 3722得出香樟幼苗对营养液 中养分的吸收情况;每3-5天采用酸度计检测营养液pH值变化,用0.lmol/L的HCL或 0. lmol/L NaOH调节营养液pH值始终保持6. 5-7. 0之间;每3-5天观察营养液水面变化, 始终保持营养液水面不降低;每月清洗一次水培容器,防止营养液受病菌污染; (6) 苗木管理 幼苗预培养7天后,从荫棚或温室中移到室外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每3-5天观察幼苗 生长状况,防止蜗牛等虫害影响,即时去除腐烂死亡根系;当幼苗生长至60-70cm时,需即 时搭设支架以防止倒伏,若下雨天或其它恶劣天气时,须将幼苗移至温室内; 实验完成后,将剩余幼苗按株行距50-60cm的标准移栽至田间,移栽前按lkg/L的标准 施入有机肥,并适当修剪,去除侧枝和部分成熟叶片,保证苗木迅速恢复并正常生长。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樟幼苗水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塑料中转箱为 高密度PVC硬板或塑料泡沫板。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樟幼苗水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支架为立方 体,由直径1-1. 5cm的竹竿组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樟幼苗水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种苗准备,(2)、营养液配制,(3)、容器准备,(4)、苗木移栽,(5)、营养液管理,(6)、苗木管理。本方法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水培法,并根据苏北地区自来水配制的营养液剂量与电导率的关系公式y=0.011x3-0.0742x2+0.6111x-0.3722得出香樟幼苗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情况,能严格控制香樟生长的营养环境条件,成本较低,同时又不会损伤根系,也便于观察根系生长动态特征,大大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IPC分类】A01G31/00
【公开号】CN105210828
【申请号】CN201510652894
【发明人】韩浩章, 张颖, 张丽华, 王晓立, 张佳
【申请人】宿迁学院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