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947705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泥鳅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
[0003]但在鱼类养殖过程中,人们长期使用各种化学制剂。这些化学试剂容易使水体污染,干扰鱼类的正常生长,鱼体上还会有化学残留,人类食用后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具有可靠性高、绿色环保、产量高等优点,同时在水产养殖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其步骤包括:
(1)选择长为100-120米、宽为60-70米、深1.2-1.5米的养殖池;在鳅苗入池前30天抽干养殖池的水进行曝晒,清除养殖池底的淤泥,使得淤泥的厚度为8-10厘米,夯实养殖池的底部;
(2)选择5-8厘米、同一规格、无伤病的鳅苗,每平方米放养70-100尾;
(3)每天投喂两次饲料,分别在早上7-8点和晚上8-9点,所述饲料包括蚯蚓30-40份、米糠10-15份、麸皮15-20份、蛋黄5-10份、动物内脏15-20份、豆饼20-30份、菜饼10-15份、螺蛳5-10份、虾5-10份、鱼骨粉10-15份、藻类10-20份、川断6-10份、菟丝子8-12份和熟地10-12份;
(4)每天监测一次水温,使得养殖池中的水温保持在20-28°C;
(5)调节养殖池中的水质,使得水的透明度大于22厘米;
(6)利用生石灰调节养殖池池水的pH值,使得其范围在7-7.5内;
(7)调节养殖池中水的溶氧量,使得溶氧量大于每升2毫克;
(8)当鳅苗长到15-20厘米时,进行分次捕捞;最后一批时,将养殖池中的水抽干,清塘捕捞。
[000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鳅苗入池前10天,每亩用800-1000千克的生石灰对养殖池进行清塘消毒,2-3天后注水。
[000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气温低于25°C时,每10-15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5°C时,每7-10天换一次水。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以提高泥鳅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提高本身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使其肉质的口感变的更好、营养更加丰富,绿色安全、提高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0]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其步骤包括:
(I)选择长为100-120米、宽为60-70米、深1.2-1.5米的养殖池;在鳅苗入池前30天抽干养殖池的水进行曝晒,清除养殖池底的淤泥,使得淤泥的厚度为8-10厘米,夯实养殖池的底部。
[0011](2)选择5-8厘米、同一规格、无伤病的鳅苗,每平方米放养70-100尾。
[0012](3)每天投喂两次饲料,分别在早上7-8点和晚上8-9点,所述饲料包括蚯蚓30-40份、米糠10-15份、麸皮15-20份、蛋黄5-10份、动物内脏15-20份、豆饼20-30份、菜饼10-15份、螺蛳5-10份、虾5-10份、鱼骨粉10-15份、藻类10-20份、川断6_10份、菟丝子8-12份和熟地10-12份,可以养阴补气,更具营养价值。
[0013](4)每天监测一次水温,使得养殖池中的水温保持在20_28°C。
[0014](5)调节养殖池中的水质,使得水的透明度大于22厘米。
[0015](6)利用生石灰调节养殖池池水的pH值,使得其范围在7-7.5内。
[0016](7)调节养殖池中水的溶氧量,使得溶氧量大于每升2毫克;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测试溶氧量的时候将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与色卡颜色比较,即可得所测水样的溶氧量。温度过高,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溶氧量降低。当水中的溶氧量每升为以下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多注入一些新水,新水加进来,旧水换出去,整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形成对流,这样清新的水就能带进来足够的溶解氧,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否则就会因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0017](8)当鳅苗长到15-20厘米时,进行分次捕捞;最后一批时,将养殖池中的水抽干,清塘捕捞。
[0018]在鳅苗入池前10天,每亩用800-1000千克的生石灰对养殖池进行清塘消毒,2-3天后注水。
[0019]当气温低于25°C时,每10-15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5°C时,每7_10天换一次水。
[0020]本发明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以提高泥鳅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提高本身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使其肉质的口感变的更好、营养更加丰富,绿色安全、提高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选择长为100-120米、宽为60-70米、深1.2-1.5米的养殖池;在鳅苗入池前30天抽干养殖池的水进行曝晒,清除养殖池底的淤泥,使得淤泥的厚度为8-10厘米,夯实养殖池的底部; (2)选择5-8厘米、同一规格、无伤病的鳅苗,每平方米放养70-100尾; (3)每天投喂两次饲料,分别在早上7-8点和晚上8-9点,所述饲料包括蚯蚓30-40份、米糠10-15份、麸皮15-20份、蛋黄5-10份、动物内脏15-20份、豆饼20-30份、菜饼10-15份、螺蛳5-10份、虾5-10份、鱼骨粉10-15份、藻类10-20份、川断6-10份、菟丝子8-12份和熟地10-12份; (4)每天监测一次水温,使得养殖池中的水温保持在20-28°C; (5)调节养殖池中的水质,使得水的透明度大于22厘米; (6)利用生石灰调节养殖池池水的pH值,使得其范围在7-7.5内; (7)调节养殖池中水的溶氧量,使得溶氧量大于每升2毫克; (8)当鳅苗长到15-20厘米时,进行分次捕捞;最后一批时,将养殖池中的水抽干,清塘捕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鳅苗入池前10天,每亩用800-1000千克的生石灰对养殖池进行清塘消毒,2-3天后注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气温低于25°C时,每10-15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5°C时,每7-10天换一次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包括:选种、喂养和管理等多个步骤。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泥鳅的高产养殖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泥鳅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提高本身的抗病能力,还可以使其肉质的口感变的更好、营养更加丰富,绿色安全、提高产量。
【IPC分类】A01N59/06, A01K61/00, A01P1/00
【公开号】CN105230543
【申请号】CN201510724341
【发明人】翁惠峰
【申请人】苏州市美人半岛齐力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