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9553711阅读:967来源:国知局
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特别涉及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
[0002]玉米是种植面积大,分布广泛的作物,增加玉米产量特别是在高产水平下增加密度是一条最有效的技术途径,提高种植密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种植方式,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种植方式是等行距种植,在美国玉米生产主要是76cm的等行距种植,播种密度在5500株至6500株,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为65cm等行距种植和在黄淮海地区常见的为60cm的等行距种植,播种密度在4000株至5000株左右。与此同时,一些非等行种植在生产上不断出现,而且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如大垄双行(65cm+130cm,二比空)、三比空(65cm+65cm+130cm),宽窄行(40cm+80cm),通透栽培(60+120),高光效栽培(40cm+160cm)等多种形式的非等行距种植,这些非等行的播种技术在高密度的条件下也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也表现出过大的行比,如宽行距超过120cm出现严重的漏光,杂草难以控制导致的减产。此外,宽窄行比例不适合生产机械化作业,特别是非等行距难以实现对行机械收获,造成收获效率低,损失率高的现象。上述种植方式不论是等行种植还是非等行种植,共同特点是一个播带为一个单行直线播种。在现有的种植方式基础上,如何既能进一步增加密度,提高群体的容纳量,又能够适应于机械化大面积作业,是玉米种植方式的主要创新方向。

【发明内容】

:
[0003]一种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cm-20cm宽幅播种带进行双行错位播种,形成小双行植株对角状折线分布。播种过程采用小双行专用排种器进行错位播种,并与中间深层施肥,双轮压种和覆土镇压等技术配合,一次性完成复合性作业。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所述的小双行错位种植,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播种带中种植两小行,小行间距一般为10cm,但可以调整到20cm,其小双行间距以玉米收获机的对行收获的最大宽度为限。小双行播种模式可在现行生产中的播种行距进行变型,形成不同单元的种植模式,以60cm等行距为基础种植模式可形成(10+50) + (10+50)和(10+40+10)+出0)两种小双行单元模式,以40cm+80cm宽窄为基础模式,可形成(10+30) + (10+70)、(10+20+10) + (80)两种种株/亩至800株/亩。
[0006]所述的小双行专用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排种器两侧各有一个排种单元,两个排种单元之间的装种位与排种位相互交错,确保两个小双行之间落种位相互错位,每个小行内种子前后落种距离一致。排种器可以为机械式也可为气力式,播种量可调与可控,不论播种密度高低和播种速度快慢均可保证小双行间种子交错排列,播种深度一致,一般为3-5cm。
[0007]所述的小双行中间深层施肥,其特征在于在深深开沟施肥位于排种之前,肥料集中于在小双行的中间处,其深度超过播种深度8-lOcm,施肥后立即覆土,施肥处与小双行形成V型排列。
[0008]所述的双轮压种和覆土镇压,其特征在于小双行的播种后,采用小双轮对落在播种沟的种子分别进行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密实,随后进行覆土和采用宽轮整体镇压,镇压力适度,确保整个播种带不跑墒不漏种。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创新一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增密的种植方式,将原来的一个播带为一个单行直线播种,改为一个播种带有10cm-20cm宽度的小双行交错种植,播种带的植株呈对角状折线分布。这种种植方式在基本不改变目前的主要60cm或65cm等行距和40cm+80cm宽窄,大垄双行等单行直线种植方式下,通过改为小双行错位种植,可以比原种植模式群体多增加500株/亩至1000株/亩。在增加密度的条件下,保持原来的植株空间距离,提高光能截获率,增加产量10%左右,是一种轻简节本增产增收的技术。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可以解决传统耕作种植模式中群体过早郁闭,容纳量小,漏光严重等弊端,从而进一步增加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也适应于目前机械化种植和收获。
[0010]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1]本发明提供的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是在现有的种植方式基础上,将播带单行直线播种,改为小双行错位播种,形成田间植株的有序宽幅对角分布,增加了植株在同一行内的植株相对距离,提高群体的容纳量,有利于高密度下增产,又能够适应于当前机械化大面积作业。本项发明可以与少免耕技术、深松改土等技术结合,形成更加有效的密植高产技术模式,在不增加或者少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增产增效。技术可用于夏玉米也适应于春玉米,适应于有秸杆覆盖的农田,也适应于翻耕后的农田。
【附图说明】
:
[0012]
[0013]图1为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示意图
[0014]图1中,①为小双行播种带,②为小双行内植株错位分布,③两个播种带间的间距
[0015]
[0016]图2为玉米不同行比的小双行错位出苗实际图片
[0017]
[0018]图3为玉米小双行错位拔节期田间实际生长图片【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2014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试验基地春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为例,春玉米,于5月17日,采取了(10+50) + (10+50)的种植方式,小双行的间距为10cm,大行间距50cm,,平均播种带的距离为60cm,保证每亩5000-5500株的密度,计算株距20-22cm,播种机是HHN-2BYP推茬清垄深施肥的播机,排种器为带勺式小双行单粒排种器,施肥量为25公斤复合肥,深度为10cm,播种深度为4cm,播种机运行速度为每小时3公里,地块为前一年玉米秸杆覆盖,播种机推开播种带的覆盖的秸杆,形成了一条无秸杆的播种带,进行播,5月24日出苗,苗子整齐一致,实现苗全、苗齐、苗壮,特别是小双行错位排列的植株长势良好,明显好于传统单行种植。
【主权项】
1.一种玉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cm-20Cm宽幅播种带进行双行错位播种,形成小双行植株对角状折线分布。播种过程采用小双行专用排种器进行错位播种,并与中间深层施肥,双轮压种和覆土镇压等技术配合,一次性完成复合性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双行错位种植,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播种带中种植两小行,小行间距一般为10cm,但可以调整到20cm,其小双行间距以玉米收获机的对行收获的最大宽度为限。小双行播种模式可在现行生产中的播种行距进行变型,形成不同单元的种植模式,以60cm等行距为基础种植模式可形成(10+50) + (10+50)和(10+40+10) + ¢0)两种小双行单元模式,以40cm+80cm宽窄为基础模式,可形成(10+30) + (10+70)、(10+20+10) + (80)两种种不同单元的模式等。小双行种植密度一般比对应的基础种植模式多增加500株/亩至800株/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双行专用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排种器两侧各有一个排种单元,两个排种单元之间的装种位与排种位相互交错,确保两个小双行之间落种位相互错位,每个小行内种子前后落种距离一致。排种器可以为机械式也可为气力式,播种量可调与可控,不论播种密度高低和播种速度快慢均可保证小双行间种子交错排列,播种深度一致,一般为 3-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双行中间深层施肥,其特征在于在深深开沟施肥位于排种之前,肥料集中于在小双行的中间处,其深度超过播种深度8-10cm,施肥后立即覆土,施肥处与小双行形成V型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压种和覆土镇压,其特征在于小双行的播种后,采用小双轮对落在播种沟的种子分别进行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密实,随后进行覆土和采用宽轮整体镇压,镇压力适度,确保整个播种带不跑墒不漏种。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方法,在玉米的一个播种带中种植10cm左右小双行。小双行播种模式可在现行生产中的播种行距进行变型,以60cm等行距为基础种植模式可形成(10+50)+(10+50)和(10+40+10)+(60)两种小双行单元模式,以40cm+80cm宽窄为基础模式,可形成(10+30)+(10+70)、(10+20+10)+(80)两种不同单元的模式等。小双行种植密度一般比对应的基础种植模式多增加500株/亩至800株/亩。小双行采用专用排种器进行播种、小双行的两行中间进行深层施肥与小双行的种子形成V型分布,播种后进行双轮压种和宽垄覆土镇压。小双行错位增密种植能增加密度,提高群体的容纳量,又能够适应于机械化大面积作业。
【IPC分类】A01C7/18, A01G1/00
【公开号】CN105309140
【申请号】CN201410326928
【发明人】赵明, 孙雪芳, 马玮, 周宝元, 侯海鹏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