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84213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人工造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人工造雨器的生产制造技术涉及到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0002]【背景技术】:现有的人工造雨设备存在找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喷雨不均,喷雨不均的情况下,就要浪费很多的水来二次补浇,自然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人力的浪费,财力的浪费。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体积较小、转动灵活、造雨面多,远近均匀,省时省力,节约水资源、小时可造雨造墒一亩地的人工造雨器。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造雨转盘、供水管、斜向造雨板组合而成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体积较小、转动灵活、造雨面多,远近均匀,省时省力,节约水资源、小时可造雨造墒一亩地的人工造雨器,它的特征包括:人工造雨器,其特征在于??转子(9)装在造雨转盘(3)内,转子(9)装在供水管(1)上,喷水管(8)设置在供水管(1)上部两侧,喷水口(7)设置在喷水管(8)下端。斜向造雨板(2)设置在造雨转盘(3)上,形成喷向(6)。反击造雨斜面(4)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上形成喷向(5)。垂直面(10)设置在反击造雨斜面(4)上。偏向底面(11)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下面。对接舍(12)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侧,并装进对接口(13)内。对接口(13)设置在造雨转盘(3)中部。根据喷量可以选取不同组合的斜向、斜面造雨器。喷水管(8)向下斜45°。喷水口(7)与斜向造雨板(2)呈垂直向。
[0004]【附图说明】:附图1是人工造雨器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转子图。附图3是斜向造雨板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供水管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造雨转盘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对接口、造雨转盘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斜向造雨板、造雨转盘正视图。
[0005]【具体实施方式】:转子(9)装在造雨转盘(3)内、转子(9)装在供水管(1)上,以利转动。喷水管(8 )设置在供水管(1)上部两侧,喷水口( 7 )设置在喷水管(8 )下端以利喷水将造雨转盘(3)转动。斜向造雨板(2)设置在造雨转盘(3)上,形成喷向(6),有利远距离造雨。反击造雨斜面(4)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上形成喷向(5),有利于近距离造雨。垂直面
(10)设置在反击造雨斜面(4)上,以利中程造雨。偏向底面(11)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下面,有利斜向构件设置。对接舍(12)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 ) —侧,并装进对接口( 13 )内,对接口(13)设置在造雨转盘(3)中部可以随时更换斜向造雨板(2)。喷水管(8)向下斜45°。喷水口(7)与斜向造雨板(2)呈垂直向,有利雨水形成反击。根据喷量可以选取不同组合的斜向、斜面造雨器。
【主权项】
1.人工造雨器,其特征在于:转子(9)装在造雨转盘(3)内,转子(9)装在供水管(1)上,喷水管(8 )设置在供水管(1)上部两侧,喷水口( 7 )设置在喷水管(8 )下端。2.跟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雨转盘(3),其特征在于:斜向造雨板(2)设置在造雨转盘(3)上,形成喷向(6)。3.跟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向造雨板(2),其特征在于:反击造雨斜面(4)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上形成喷向(5)。4.跟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击造雨斜面(4),其特征在于:垂直面(10)设置在反击造雨斜面(4)上。5.跟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向造雨板(2),其特征在于:偏向底面(11)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下面。6.跟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向造雨板(2),其特征在于:对接舍(12)设置在斜向造雨板(2)—侧,并装进对接口(13)内。7.跟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雨转盘(3),其特征在于:对接口(13)设置在造雨转盘(3)中部。8.跟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造雨器,其特征在于:根据喷量可以选取不同组合的斜向、斜面造雨器。9.跟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造雨器,其特征在于:喷水管(8)向下斜45°。10.跟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造雨器,其特征在于:喷水口(7)与斜向造雨板(2)呈垂直向。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造雨转盘、供水管、斜向造雨板组合而成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体积较小、转动灵活、造雨面多,远近均匀,省时省力,节约水资源、小时可造雨造墒一亩地的人工造雨器,它的特征包括:人工造雨器,其特征在于:转子(9)装在造雨转盘(3)内,转子(9)装在供水管(1)上,喷水管(8)设置在供水管(1)上部两侧,喷水口(7)设置在喷水管(8)下端。
【IPC分类】A01G15/00
【公开号】CN105340656
【申请号】CN201510906964
【发明人】柯再立
【申请人】柯再立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