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诱捕剂及应用

文档序号:9651685阅读:1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诱捕剂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学害虫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设及一种微生物诱捕剂,W及在诱 捕雌雄果实蛹、斑潜蛹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双翅目(Diptera)是节肢动物口(Art虹opoda)、有飄亚口(Mandibulata)、昆虫纲 (Insecta)、有翅亚纲(Pte巧gota)的1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銷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的第 四大目。世界已知85000种,全球分布。中国已知4000余种。双翅目昆虫有一对翅膀和一 对平衡棒,包括蚊、蛹、化。常见双翅目一些类群如种蛹、叶潜蛹、果实蛹、麦瘦蚊等的幼虫, 都是农业的重要害虫。潜蛹科为害多种豆科植物;实蛹科的许多种类为害相橘、梨、桃等。
[0003] 实蛹类害虫属于双翅目实蛹科灯巧虹itidae),是对果蔬类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的 一类重要害虫。实蛹科迄今为止已知约500属,4500余种,其中,果蔬类有害实蛹的类群 达15属、22亚属、150余种,我国W相橘小实蛹关[Bactroceradorsalis化endel)],瓜实 虫單[Bactroceracucurbitae(CoqilLett)],相橘大实虫單[Bactroceraminax巧nderlein)] 等较为常见,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 省。有害实蛹的寄主范围很广,设及经济水果类植物共计24科、42个属:蔬菜类植物4科、 16属(野生寄主植物未包括在内)。实蛹类害虫繁殖力强、危害性大。在实蛹分布或流行 区,寄主果实被害率平均为25-45%,严重时高达80%,甚至绝产,给果蔬类作物带来了重 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增产创收。
[0004] 目前,防治实蛹类害虫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等。其中农业防治包括定期清除种植园内的带虫果实、果实套袋和冬季翻耕灭蛹等;化学 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施毒巧杀灭实蛹;物理防治措施采用实蛹诱捕剂和毒巧相结合的技术, 目前,用于防治实蛹的诱捕剂主要是化学合成诱捕剂,如引诱酬(cuelure)、甲基下香酪 (methyleugenol)等。由于农业防治措施费时费工,效果不好;化学防治不仅容易使实蛹产 生抗药性,而且对人、畜有害,易产生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性诱捕剂 又存在挥发快、持效期短、用药频繁等问题,达不到控制蛙果率的防治目的,而且目前应用 最广泛诱捕剂甲基下香酪只引诱雄虫等等,其应用受到限制。 阳0化]国内外针对实蛹有糖醋液、雌性激素、蛋白质Ξ大类诱剂。糖醋液费时、费力,成本 较高;雌性激素只能诱雄虫,由于雄虫能行多次交配,防效常不太理想;蛋白质类诱捕剂可 W引诱雌雄虫,效果好。但目前国外市场上的蛋白质诱剂为纯净动物蛋白,生产成本高。 [0006] 美洲斑潜蛹(XiriomyzasativaeBlanchard)也属于双翅目潜蛹科 (Agromyzidae)斑潜蛹属化iriomyza),俗称蔬菜斑潜蛹、地图虫、鬼画符等,是潜叶为害的 危险性害虫。我国最早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Ξ亚市首次发现,随后美洲斑潜蛹逐渐向北 扩散,1994年在云南昆明发生为害,1995年在上海、南京等地出现,1996年在山东、北京暴 发成灾,1997年在河南、山西出现,1998年在东北、内蒙古成灾,除西藏外,全国均有分布。 它的寄主植物多达200余种,其中蔬菜W茄果类(甜椒、辣椒除外)、豆类、瓜类、伞形花科等 雙害最重。
[0007] 美洲斑潜蛹成虫为小型蛹类,体黑色,体长1. 3~2. 3毫米,寿命8. 7~12. 6天,每 雌一生产卵70~125枚,解化率高达90%W上。幼虫乳白色至淡黄色,长3毫米左右,年繁 殖15~20代。冬季进入日光溫室内,可四季危害,主要有2次危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6 月和9~10月,年世代可达20代W上。成虫、幼虫均可危害,雌成虫在寄主叶片上刺孔并在 其中取食和产卵,幼虫在叶片表皮下解化后潜食叶肉或叶柄,产生不规则的蛇形白色虫道, 破坏叶片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甚至整株枯死;苗期造成毁苗。危害 严重田块受害株100%,叶片受害70%。盛产期西葫芦,在发现危害后,7天左右吃尽叶肉, 15天左右毁灭。幼虫和成虫通过取食还可传播某些病毒病。
[0008] 目前,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持续暖冬现象和露地及保护地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 潜叶蛹已成为多种蔬菜上危害特大、防治特困难的灾害性害虫之一,全年发生世代多而重 叠混乱,传播蔓延快,大田春末夏初秋季保护地全年发生尤其严重。蔬菜的保护地栽培为蔬 菜斑潜蛹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该虫不但可在大棚内越冬,而且可在棚内发生危害,成为 露地蔬菜田的重要虫源。因此,搞好大棚内的防治可有效地防止该虫在掲棚后向露地蔬菜 扩散危害。
[0009] 因该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抗药性强,生产中较难防治。目前,生产上对美洲斑潜 蛹的防治仍主要是W化学防治为主,为了解决多年来化学农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利 用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虫害,但生物防治技术还没有真正在生产上应用和发挥效益,寻找 针对性强,防效高,W及对人、畜安全,没有环境污染的一种新诱剂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0010] 针对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诱捕实蛹和果蛹类害虫、 可雌雄同捕的新型微生物诱捕剂。
[0011]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 1. 一种微生物诱捕剂,其活性成分为解淀粉芽抱杆菌度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No. 5722 的发酵液。
[0013]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诱捕剂,所述解淀粉芽抱杆菌度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No. 5722 的发酵液通过W下方法制备得到:
[0014] (1)将解淀粉芽抱杆菌度acillusam}d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 No. 5722活化后,按5~10 %接种量,将活化的所述解淀粉芽抱杆菌度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No. 5722接种到种子培养基,在培养溫度35°C、转速 120rpm/min条件下,摇床培养36~4她,得到一级种子液,所述种子培养基为液体LB培养 基,pH7. 0 ~7. 2 ;
[0015] (2)按10~12%接种量,将一级种子液转接到种子罐内的二级种子培养基,在 28~37°C,转速1(Κ)巧m/min,通气量为1000LA,罐压保持在0. 02~0. 03MPa条件下培养 36~4她,得到二级种子液;所述二级种子培养基由W下质量分数的W下成分组成:玉米粉 0. 3~0. 5%,黄豆粉1~1. 5%,薦糖0. 2~0. 5%,蛋白腺0. 1~0. 3%,鱼粉0. 1~0. 3%, Μ拆〇4 · 7&0 0. 02 ~0. 04%,CaC〇3 0. 4 ~0. 8%,(畑4)25〇4 0. 03 ~0. 06%,余量为水,pH 7. 0 ~7. 2 ;
[0016] (3)按10~12%接种量,将二级种子液接种到发酵罐内的发酵培养基,在28~ 37°C,转速10化pm/min,通气量为1000化A、罐压保持在0. 02~0. 03MPa条件下培养48~ 72h,培养后的发酵液中解淀粉芽抱杆菌度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 No. 5722的有效活菌数^ 3X109c化/ml时,该发酵液即为所述解淀粉芽抱杆菌度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CGMCCNo. 5722的发酵液,所述发酵培养基与步骤似所述 二级种子培养基相同。
[0017] 3.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微生物诱捕剂在防治实蛹类害虫的应用。
[0018] 4.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微生物诱捕剂在防治美洲斑潜蛹的应用。
[0019] 5.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微生物诱捕剂在防治实蛹类害虫的应用,所述的应用是 将所述微生物诱捕剂装入塑料瓶内,每瓶的装入量为50~10〇1^,旋紧瓶盖,在距离瓶内液 面1~3cm的瓶壁上均布4个孔,所述各孔的孔径为4~6mm;将塑料瓶悬挂于离地面0. 5~ 1. 5米处,每亩悬挂塑料瓶8~10个,相邻的塑料瓶间隔5~7m;每隔20~30天向塑料瓶 内添加一次所述微生物诱捕剂25~50血。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21] 1、本发明产品散发出的特殊气味能引诱实蛹和果蛹取食,可雌雄同捕,作用周期 长,一次性投料可W两周内持效,且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相橘小实蛹诱捕:比果瑞 特果蛹引诱剂增加23. 71%,比甲基下香酪增加18. 81%。比果瑞特果蛹引诱剂诱到的雌虫 增加37. 78 %,比甲基下香酪诱到的雌虫增加30倍。对相橘大实蛹诱捕:比甲基下香酪增加 64. 43%,诱捕的相橘大实蛹雌虫数量比甲基下香酪增加33. 25倍。对美洲斑潜蛹的诱捕: 雌虫率占55~60%,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甲基下香酪诱不到斑潜蛹,只能用糖醋 液为对照,而后者也能诱到雌雄虫,只是总虫量比本产品低很多。
[0022] 2、本发明产品中不含有任何化学有毒药剂,不杀死和不杀伤任何其他非祀标生 物,属于环境友好型果实蛹诱捕剂。
[0023] 3、本发明产品完全可W取代化学杀虫药剂,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从而减少化 学农药对天敌昆虫的负面影响,无抗药性。
[0024] 4、本发明产品可提高农产品质和产量,对生态安全,生态效益显著,使用简单。
[00巧]本发明所述的解淀粉芽抱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于2012 年1月12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屯、(简称:CGMCC),保藏 号为CGMCCNo. 5722,并于2012年1月12日检测为存活。该普通微生物中屯、地址:中国北 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生物诱捕剂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对本发 明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参数,改变具体的辅料类型等替换和改 动,依旧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各实施例无特殊说明的为常规方法。
[0027] 实施例1解淀粉芽抱杆菌度acillusamyloliquefaciens)YN2010-KC的获得、鉴 定和保藏
[0028] 1、本发明解淀粉芽抱杆菌YN2010-KC的获得
[0029] 1. 1 材料
[0030] 采自云南农业大学后山农场玉米根际周围的±壤。
[0031] 1.2培养基制备
[0032] 将LB固体培养基和PSA培养基(马铃馨薦糖琼脂培养基)融化,分别倒入灭菌培 养皿,冷却,制成LB和PSA平板。
[0033] 1. 3分罔培养 W34] 采用稀释平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将分离纯化所得的一菌株命名为 YN2010-KC。
[0035] 2、解淀粉芽抱杆菌YN2010-KC的鉴定
[0036] 2. 1、形态学鉴定
[0037] 取菌株YN2010-KC在LB培养基上培养,37°C培养36小时,进行形态观察鉴定,菌 体为杆状、端圆,周生鞭毛、具运动性,产生楠圆形芽抱;在LB和PSA平板上菌落圆形、淡 茶褐色、菌落中央颜色略深、隆起、表面干燥有權皱。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东秀 珠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描述的芽抱杆菌属形态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