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9457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人工鱼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生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0002]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0003]目前人工鱼礁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钢制结构,然而这两种人工鱼礁生产成本高,加工制造麻烦,施工周期长,个大体重运输难,一条大型渔船也装不了几个这样的人工鱼礁,由于它生产运输和安装效率都很低,所以它不适合在广阔的南沙群岛海域快速安装。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生人工鱼礁,它能有效克服目前人工鱼礁生产成本高、加工制造麻烦、个大体重运输难、安装效率低的缺点,它适合在我国广阔的南沙群岛海域快速安装。
[000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人工鱼礁,其特征是:该鱼礁体是直径和高度分别为I一3米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该球顶锥筒塑料壳体底部旋合有塑料圆盘底盖;圆盘底盖下吊置有装满海砂的废化肥塑料编织袋;所述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和圆盘底盖上有直径为0.2—0.5米的大孔和密布的直径为5—10毫米的小孔;在小孔上卡置有绿色的塑料丝绒球、黄色的塑料鹿角和向上浮的绿色塑料海带。
[000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球顶锥筒塑料壳体体积大,重量轻,耐腐蚀,注塑机生产加工速度快,壳薄强度高,有大孔和小孔,不仅节省材料,生产成本低,大孔还给鱼儿进出,栖息、避敌提供了通道和场所,小孔供藻类及其他海生物吸附生长;该球顶锥筒塑料壳体,在储放和运输时,可以套叠放,占用空间小,运输容易;废化肥塑料编织袋在这里使用是废物利用,节省资源,成本低,可成捆叠放占用空间少,装满海砂是在南沙群岛海域就地取材,不要再从海南岛向南沙群岛海域运送预制的鱼礁坠块了,塑料编织袋身上的小细缝,当投入到海里时,它可以进入海水,排出袋内的空气,吸附生长海生物,绿色塑料丝绒球、黄色的塑料鹿角和绿色的塑料海带的有益效果是:重量轻耐腐蚀,安装运输时占用空间小,像海草一样供鱼儿游玩藏身和繁衍产卵及吸附海生物;该仿生人工鱼礁适合在远离陆地的南沙群岛海域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球顶锥筒塑料壳体;1.1、大孔;1.2、小孔;2、圆盘底盖;3、塑料编织袋;
4、塑料丝绒球;5、塑料海带;6、塑料鹿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和安装情况。
[0010]—种仿生人工鱼礁,其特征是:该鱼礁体是直径和高度分别为I 一3米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I),该球顶锥筒塑料壳体(I)底部旋合有塑料圆盘底盖(2);圆盘底盖(2)下吊置有装满海砂的废化肥塑料编织袋(3);所述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I)和圆盘底盖(2)上有直径为0.2—0.5米的大孔(1.1)和密布的直径为5—10毫米的小孔(1.2);在小孔(1.2)上卡置有绿色的塑料丝绒球(4)、黄色的鹿角(6)和向上浮的绿色塑料海带(5)。
[0011]具体安装情况:把由注塑模具生产的球顶锥筒壳体(I)口向下套叠放在渔船上,运到安装海域后与圆盘底盖(2)旋合成一个塑料鱼礁壳体,从该海域取海砂装入塑料编织袋
(3)内,吊置在圆盘底盖(2)的下面,把塑料丝绒球(4)、塑料鹿角(6)和塑料海带(5)卡置在塑料壳体的小孔(1.2)上,该仿生人工鱼礁组合结束,把该仿生人工鱼礁吊起投放在需要安装的海面上,海水从塑料编织袋(3)的小细缝进入袋内海砂的间隙内,塑料编织袋(3)内的空气由小细缝排出,而沉入海底,该轻仿生人工鱼礁安装完成。
【主权项】
1.一种仿生人工鱼礁,其特征是:该鱼礁体是直径和高度分别为1一3米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1),该球顶锥筒塑料壳体(1)底部旋合有塑料圆盘底盖(2);圆盘底盖(2)下吊置有装满海砂的废化肥塑料编织袋(3);所述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1)和圆盘底盖(2)上有直径为0.2—0.5米的大孔(1.1)和密布的直径为5—10毫米的小孔(1.2);在小孔(1.2)上卡置有绿色的塑料丝绒球(4)、黄色的鹿角(6)和向上浮的绿色塑料海带(5)。
【专利摘要】一种仿生人工鱼礁,其特征是:该鱼礁体是直径和高度分别为1—3米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该球顶锥筒塑料壳体底部旋合有塑料圆盘底盖;圆盘底盖下吊置有装满海砂的废化肥塑料编织袋;所述的球顶锥筒塑料壳体和圆盘底盖上有直径为0.2—0.5米的大孔和密布的直径为5—10毫米的小孔;在小孔上卡置有绿色的塑料丝绒球、黄色的塑料鹿角和向上浮的绿色塑料海带。它能有效克服目前人工鱼礁生产成本高、加工制造麻烦、个大体重运输难、安装效率低的缺点,它适合在我国广阔的南沙群岛海域快速安装。
【IPC分类】A01K63/04, A01K61/00
【公开号】CN105660500
【申请号】CN201610215848
【发明人】马同金
【申请人】马同金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