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1049540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通过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杂交,获得种间杂交品种;鱼苗过程中通过温度调控和营养强化实现对亲鱼性腺成熟的调控;进一步通过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雌性亲本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消毒孵化和仔鱼培育获得杂交新品种“鼠龙斑”。实现了高纬度地区驼背鲈、鞍带石斑鱼的生殖调控;并使杂交品种仔稚鱼成活率大幅度提高。本发明还实现了培育池的内部水质循环和过滤、生化、消毒处理,降低了循环水系统工艺成本,保障了亲本培育环境水质。
【专利说明】
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马它背^(Chromileptes altivelis),俗称老鼠斑,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的炎热海域。该鱼幼年时体表雪白,布满黑点,体上斑纹清晰,色彩靓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观赏鱼,成年后味道鲜美,为非常高级的食用鱼,属于高级名贵的经济鱼类。由于驼背鲈资源稀少,捕获量有限,加上生活在珊瑚礁区水域,人工获取苗种进行养殖的难度较大。
[0003]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Ianceolatus),俗名龙胆石斑,又称巨石斑,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有斑王之称,主要产地是东南亚、澳洲水域以及我国南海(南沙群岛)、台湾附近海域。鞍带石斑鱼种苗来源稀少,市场售价昂贵。另外,鞍带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难度大,苗种畸形率高并且生长速度慢。
[0004]因此,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技术角度,目前需要一种驼背鲈和鞍带石斑鱼的种间杂交品种。
[0005]另一方面,现有的亲本培育池一般为流水养殖系统,由于这类系统耗水量、生物耗材量、能源消耗量和污水处理放量难度均较大,所以养殖企业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出发,往往会人为降低单位时间内的换水量以控制工艺成本,其后果是难于保证长达半年之久的育苗水质始终处于新鲜状态,从而影响了鱼苗品质和杂交育苗成活率。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通过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杂交,获得种间杂交品种;第二、实现培育池的内部水质循环和过滤、生化、消毒处理,以降低循环水系统工艺成本,保障亲本培育环境水质。
[000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选择与亲本培育:选择3龄以上健康驼背鲈作雌性亲本,并选择6龄以上健康鞍带石斑鱼作雄性亲本;雌雄亲本分别放于不同培育池内,驼背鲈养殖水温保持在20?33°C,鞍带石斑鱼养殖水温保持在20?29°C ;亲本培育过程中,通过调节亲鱼培育水温和营养强化,实现对亲鱼性腺成熟的调控;
(2)、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与雌性亲本催产
通过镜检的方式确定雄鱼发育及精子质量情况,选择发育成熟、成活率达到95%以上的精子加入冷冻稀释液中进行冷冻保存;
并对驼背鲈雌鱼进行镜检,挑选腹部明显膨胀,性腺轮廓明显,卵巢发育至卵巢呈青灰色并带棕黄色,卵粒明显,放置于固定液中可游离脱落状态的雌鱼放养在催产培育池内,维持水温25?26°C ;对驼背鲈雌鱼进行药物注射催产;对催产后腹部柔软轻压有透明卵流出的驼背鲈雌鱼,进行人工挤卵,使用玻璃或塑料容器接收;
(3)、人工授精
将鞍带石斑鱼冷冻精液在38?40 °C水浴中快速复温解冻,解冻后的精液按照质量比1:8?12比例加入到28?29°C海水进行稀释,然后按照精、卵数量比1:800?1200的比例混合均匀,干法授精,静置8?15 min后,加入新鲜海水,过滤,洗净多余精液和黏液,分离出上浮卵,并除去下沉卵;将上浮受精卵分离出来,倒入孵化容器桶中,孵化20?25小时,收集上浮卵;
(4)、受精卵消毒孵化
等到收集的上浮卵发育至肌肉效应期,用海水冲洗2?3次,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5)、仔鱼培育:仔鱼采用充气静水培育,从仔鱼孵化第3天开始向池中添加小球藻;育苗前6天内不换水;6天后开始换水。
[0008]步骤(I)中调节亲鱼培育水温的措施为:驼背鲈亲鱼从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培育,培育水温从25°C逐步降低至20°C再逐步升温至23°C,升温和降温频率控制在每7?10天升高或降低1°C,至第二年4月份达到性成熟;鞍带石斑鱼亲鱼从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培育,培育水温从29°C逐步降低到20°C再逐步升温至26°C,升温和降温频率控制在每7?10天升高或降低TC,至第二年4月份准备产卵时,按照每3天升高TC的频率,从26°C升高到28?290C,此时鞍带石斑鱼达到性成熟。
[0009]其中步骤(2)中冷冻稀释液的配比是:每升含葡萄糖24g,氯化钠Sg,碳酸氢钠
0.08g,二甲基亚砜10mL,胎牛血清10mL,余量为去离子水,定容至I升。
[0010]其中步骤(2)中注射所用催产药物制备方法是:取500?800IU/kg鱼体重的HCG和2?3ug/kg鱼体重的LRH-A3,混合后加0.65%的生理盐5ml/条鱼溶解。
[0011]步骤所述的培育池包括设在培育池中心位置并具有生物净化池壁的生物净化池,生物净化池的池底与培育池基础底板之间具有培育池底部空间;生物净化池的中心位置设有具有圆筒形分离井壁的分离井,分离井壁的下端与生物净化池的池底相连接;分离井的中心位置设有具有圆筒形循环栗井壁的循环栗井,该循环栗井壁下端高于分离井壁的下端;循环栗井中安装有提升栗;分离井具有环形的分离井底板,所述分离井底板内侧与循环栗井壁的下端相连,外侧与分离井壁的下端相连;所述培育池还包括设置在生物净化池壁外侧的紫外线消毒井,紫外线消毒井与生物净化池共用部分墙壁,并在该共用墙壁下端开设有消毒井进水口;所述培育池还包括位于培育池基础底板下方的预埋出水横管,该预埋出水横管的内端连接有出水内纵管,外端连接有出水外纵管;出水内纵管的上端口位于消毒井中,出水外纵管的出水口位于培育池边沿部位液面以下;分离井和培育池底部空间之间安装有分离井排污管;培育池基础底板中心位置设有集污坑,集污坑连接有排污管。
[0012]所述培育池还包括穿过生物净化池的池底并靠近生物净化池壁的回流及排空管。
[0013]所述的出水内纵管的上端口连接有出水水位调节管,该出水水位调节管由两节以上管路首尾套接而成。
[0014]所述培育池还包括内端与预埋出水横管相连接的冷水管,内端与预埋出水横管相连接的热水管,设置在出水外纵管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培育池不同位置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分别连接冷、热水源。
[0015]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一、驼背鲈为暖水性品种,鞍带石斑鱼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通过两者杂交,获得一个杂交品种暂定名为“鼠龙斑”,本发明“鼠龙斑”克服了畸形率高和生长速度慢等问题,并具备优势性状。另外,在工厂化循环水亲鱼培育方面,通过对水温、营养的综合控制,实现了高玮度地区驼背鲈、鞍带石斑鱼的生殖调控;通过鞍带石斑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解决了鞍带石斑鱼雄鱼与驼背鲈雌鱼性成熟时间不一致的难题,实现了工厂化杂交育苗;通过受精卵碘消毒方法,对杂交鱼受精卵进行消毒处理,降低了细菌、病毒性疾病从受精卵到苗种的垂直传播的几率,使杂交品种仔稚鱼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0016]第二、本发明水处理池设于鱼苗用的培育池中部,在鱼苗培育池池内完成循环水过滤、生物净化和紫外线消毒处理,仅在过滤之前的提升过程需要水栗动力,其他循环过程不需要动力,从而达到降低动力消耗并提高水处理效率的目的;本发明通过预埋出水横管将消毒处理的水输送到培育池边沿部位,尽量远离循环回水。出水内纵管连接有出水水位调节管,能够根据培育池水位不同调节出水管进水口高度,使该高度能够满足低于培育池水位以确保畅通排水的要求,并使该进水口高度尽量较高,以确保排出的水经过了尽量充分的紫外线消毒处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亲本培育池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亲本培育池水处理系统之紫外线消毒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0]一、亲本选择与亲本培育
选择优良亲本是实现杂交育苗技术的基础和关键,一般来说,驼背鲈作为雌性亲本,要求选择3龄以上健康、体型正常、无病毒携带的雌鱼。鞍带石斑鱼作为雄性亲本,一般选择6龄以上,体色靓丽,体型正常,无病毒携带的雄鱼。
[0021 ]将雌雄亲本分别放于不同培育池内。驼背鲈养殖水温保持在20?30°C,鞍带石斑鱼养殖水温保持在20?29°C。亲本投喂饵料为鲐鱼、鲅鱼的任一种或者两种的任意比例混合投喂,水温2 24 0C时每天投喂I次,水温20?23 0C时两天投喂I次,每次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3%?4%。
[0022]亲本培育期间的温度控制:通过调节亲鱼培育水温模拟亲鱼在自然环境下的发育过程,从而控制亲鱼在4月份达到完全性成熟。
[0023]具体措施为:驼背鲈亲鱼从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培育水温从25°C逐步降低至20°C再逐步升温至23°C不再升高,升温(降温)频率控制在每7?10天升高或降低1°C,至第二年4月份可达到性成熟;鞍带石斑鱼亲鱼从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培育水温从29°C逐步降低到20°C再逐步升温至26°C,升温和降温频率控制在每7?10天升高或降低1°C,至第二年4月份准备产卵时,按照每3天升高1°C的频率,从26 °C升高到28?29°C,此时鞍带石斑鱼可达性成熟。
[0024]亲本培育期间的营养强化:营养强化选择在亲鱼培育水温由最低值开始升温时进行,一般在第二年I月份,营养强化包括增加鱿鱼、维生素C、维生素E和裂壶藻。
[0025]二、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与雌性亲本催产
第二年4月份开始进行鞍带石斑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通过镜检的方式确定雄鱼发育及精子质量情况,选择发育成熟、成活率达到95%以上的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按照精子与冷冻稀释液体积比1:1将精子加入到冷冻稀释液中,一并置于液氮中保存备用。其中冷冻稀释液的配比是:以IL溶液为例,需葡萄糖24g,氯化钠Sg,碳酸氢钠0.08g,二甲基亚砜(DMSO)lOmL,胎牛血清(FBS)lOmL,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
[0026]第二年4月份开始对驼背鲈雌鱼进行镜检,挑选腹部明显膨胀,性腺轮廓明显,卵巢发育至IV期(IV期特征:卵巢呈青灰色稍带棕黄色,卵粒明显,放置固定液中可游离脱落)的雌鱼放养在尺寸6mX6mX Im的催产培育池内,水温维持25?26°C。对驼背鲈雌鱼进行药物注射催产。注射所用催产剂制备方法: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500?800 IU/kg鱼体重和促排卵素3号(LRH-A3)(促排卵素3号属于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3ug/kg鱼体重,混合后0.65%的生理盐水5ml/条鱼溶解,配置成催产剂。将催产剂一次性进行鱼体注射,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注射后效应时间约为44?52小时。对催产后腹部柔软轻压有透明卵流出的驼背鲈雌鱼,进行人工挤卵,使用玻璃或塑料容器接收。
[0027]三、人工授精
将鞍带石斑鱼冷冻精液在38?40°C水浴中快速复温解冻,解冻后的精液按照1:10比例加入28?29°C海水进行稀释,然后按照精、卵数量比1:1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干法授精,静置10 min后,加入新鲜海水,用筛絹过滤,洗净多余精液和黏液,用2000 ml量筒分离出上浮卵,除去下沉卵。将上浮受精卵分离出来,倒入I m3孵化桶中,水温25-26°C、盐度30、微充气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20?25小时左右,收集上浮卵。
[0028]四、受精卵消毒孵化
收集的上浮卵(受精卵)发育至肌肉效应期,此时对外界环境耐受性最强,收集后的上浮卵用海水冲洗2?3次,用50ppm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每1L消毒液每次消毒不超过500ml受精卵,消毒时间5?10分钟,然后布池。将发育良好的受精卵计数、捞入苗种培育池中开始培育,使用尺寸为6 mX6mX I m的方形水泥池。池中受精卵密度为2.5 g/m3,培育水温在22-26°C之间,盐度29-31,溶解氧2 5 mg/L。
[0029]五、仔鱼培育:仔鱼采用微充气静水培育,从仔鱼孵化第3天开始向池中添加小球藻(Chlorella)。育苗前6d不换水,根据水色变化每天适量补充小球藻并添加少量经过处理的新鲜海水。6d后开始换水,换水量和充气量逐渐增大。水位达0.8 m后开始流水培育。仔鱼的开口t耳料采用S型圆型臂尾轮虫(Brach1nus rotundiformis),投喂2 d后过渡到经裂壶藻(Schizochytrium)强化的L型裙皱臂尾轮虫(Brach1nus plicatilis),随着仔鱼的生长,交叉投喂卤虫(Artemiasp.)无节幼体、成体及配合饲料。
[0030]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亲本培育池为具有内置处理池的循环水养殖培育池,其实施例包括设在培育池中心位置并具有生物净化池壁6的生物净化池8,生物净化池8的池底与培育池基础底板I之间具有培育池底部空间15,在该培育池底部空间15中设置有混凝土支架用于支撑生物净化池8的池底。生物净化池壁6的外边沿与培育池基础底板I之间设有防逃网14用于防止种鱼进入排污系统。
[0031]生物净化池8的中心位置设有具有圆筒形的分离井壁9的分离井10,分离井壁9的下端与生物净化池8的池底相连接。使用时生物净化池8内水位低于分离井壁9上端。分离井10的中心位置设有具有圆筒形循环栗井壁11的循环栗井12,该循环栗井壁11下端高于分离井壁9的下端。该循环栗井12中安装有提升栗。分离井10具有环形的分离井底板13,所述分离井底板13内侧与循环栗井壁11的下端相连,外侧与分离井壁9的下端相连。
[0032]本发明的亲本培育池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生物净化池壁6外侧的紫外线消毒井16,如图2所示,紫外线消毒井16具有消毒井壁17,所述紫外线消毒井16与生物净化池8共用同一池底且共用部分墙壁,并在该共用墙壁下端开设有消毒井进水口 7。本发明的亲本培育池实施例还包括位于培育池基础底板I下方的预埋出水横管18,该预埋出水横管18的内端连接有出水内纵管19,外端连接有出水外纵管20。出水内纵管19的上端口位于消毒井16中。出水外纵管20的出水口位于培育池外边沿部位液面以下。
[0033]消毒井16内设紫外线消毒模块,比如紫外线消毒灯。消毒井16的上方设防雨通风罩。通过紫外线消毒解决循环水养殖回水因重复利用病害预防问题,防止有害细菌和病毒在循环水中扩散而造成交叉感染,用以提高循环水水质。
[0034]由于消毒井16内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处于较高位置的水经过了更加充分的紫外线消毒处理,因此排水口的位置应当尽量高,但又需要低于培育池水位线一定距离以确保畅通排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发明的出水内纵管19的上端口连接有出水水位调节管21,该出水水位调节管21由两节以上管路首尾套接而成,增加或者减少节数用以调整消毒井出水口高度。
[0035]本发明的亲本培育池实施例还包括穿过生物净化池8的池底并靠近生物净化池壁6的回流及排空管5,该回流及排空管5上端低于分离井壁9的上边沿(使用时该上端低于生物净化池8运行水位),下端与培育池底部空间15相通。回流及排空管5具有三个作用,第一、通过调节回流及排空管5上端与生物净化池8运行水位之间的高差,能够调整生物净化池8中的水向培育池底部空间15中的回流速度,用以平衡生物净化池8中的总水量;第二、便于将生物净化池8表面的漂浮杂质从回流及排空管5上方排出。第三、需清洗生物净化池8时,拔掉该回流及排空管5即可快速排净。
[0036]仍如图1,分离井10和培育池底部空间15之间安装有分离井排污管2。培育池基础底板I中心位置设有集污坑3,集污坑3连接有排污管4。
[0037]在提升栗作用下,培育池中部的回水经循环栗井12提升至上端并扬水至分离井10中,在分离井10中较大的颗粒杂质经分离井排污管2进入集污坑3与培育池沉积的颗粒杂质一并进入排污管4排出。分离井10中的水从分离井壁9上端溢流至生物净化池8中,经过生物净化后的水经消毒井进水口 7进入消毒井16中,经过紫外线消毒后依次经出水水位调节管21、出水内纵管19、预埋出水横管18和出水外纵管20,最后从出水口排至培育池边沿部位。
[0038]本发明亲本培育池的水温调控子系统包括内端与预埋出水横管18相连接的冷水管和热水管,还包括设置在出水外纵管20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培育池不同位置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分别用于接入冷热水源。
[0039]设置在出水外纵管20内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出水外纵管20的出水温度,设置在培育池不同位置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培育池中水温。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作为冷热水源栗入动力的水栗电机分别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本发明亲本培育池的水温实施调控。
【主权项】
1.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选择与亲本培育:选择3龄以上健康驼背鲈作雌性亲本,并选择6龄以上健康鞍带石斑鱼作雄性亲本;雌雄亲本分别放于不同培育池内,驼背鲈养殖水温保持在20?33°C,鞍带石斑鱼养殖水温保持在20?29°C ;亲本培育过程中,通过调节亲鱼培育水温和营养强化,实现对亲鱼性腺成熟的调控; (2)、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与雌性亲本催产 通过镜检的方式确定雄鱼发育及精子质量情况,选择发育成熟、成活率达到95%以上的精子加入冷冻稀释液中进行冷冻保存; 并对驼背鲈雌鱼进行镜检,挑选腹部明显膨胀,性腺轮廓明显,卵巢发育至卵巢呈青灰色并带棕黄色,卵粒明显,放置于固定液中可游离脱落状态的雌鱼放养在催产培育池内,维持水温25?26°C ;对驼背鲈雌鱼进行药物注射催产;对催产后腹部柔软轻压有透明卵流出的驼背鲈雌鱼,进行人工挤卵,使用玻璃或塑料容器接收; (3)、人工授精 将鞍带石斑鱼冷冻精液在38?40 °C水浴中快速复温解冻,解冻后的精液按照质量比1:8?12比例加入到28?29°C海水进行稀释,然后按照精、卵数量比1:800?1200的比例混合均匀,干法授精,静置8?15 min后,加入新鲜海水,过滤,洗净多余精液和黏液,分离出上浮卵,并除去下沉卵;将上浮受精卵分离出来,倒入孵化容器桶中,孵化20?25小时,收集上浮卵; (4)、受精卵消毒孵化 等到收集的上浮卵发育至肌肉效应期,用海水冲洗2?3次,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5)、仔鱼培育:仔鱼采用充气静水培育,从仔鱼孵化第3天开始向池中添加小球藻;育苗前6天内不换水;6天后开始换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调节亲鱼培育水温的措施为:驼背鲈亲鱼从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培育,培育水温从25°C逐步降低至20°C再逐步升温至23°C,升温和降温频率控制在每7?10天升高或降低1°C,至第二年4月份达到性成熟;鞍带石斑鱼亲鱼从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培育,培育水温从29°C逐步降低到20°C再逐步升温至26°C,升温和降温频率控制在每7?10天升高或降低1°C,至第二年4月份准备产卵时,按照每3天升高10C的频率,从26°C升高到28?29 V,此时鞍带石斑鱼达到性成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中冷冻稀释液的配比是:每升含葡萄糖24g,氯化钠Sg,碳酸氢钠0.08g,二甲基亚砜1mL,胎牛血清1mL,余量为去离子水,定容至I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中注射所用催产药物制备方法是:取500?800IU/kg鱼体重的HCG和2?3ug/kg鱼体重的LRH-A3,混合后加0.65%的生理盐5ml/条鱼溶解。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培育池包括设在培育池中心位置并具有生物净化池壁(6)的生物净化池(8),生物净化池(8)的池底与培育池基础底板(I)之间具有培育池底部空间(15);生物净化池(8)的中心位置设有具有圆筒形分离井壁(9)的分离井(10),分离井壁(9)的下端与生物净化池(8)的池底相连接;分离井(10)的中心位置设有具有圆筒形循环栗井壁(11)的循环栗井(12),该循环栗井壁(11)下端高于分离井壁(9)的下端;循环栗井(12)中安装有提升栗;分离井(10)具有环形的分离井底板(13),所述分离井底板(13)内侧与循环栗井壁(11)的下端相连,外侧与分离井壁(9)的下端相连;所述培育池还包括设置在生物净化池壁(6)外侧的紫外线消毒井(16),紫外线消毒井(16)与生物净化池(8)共用部分墙壁,并在该共用墙壁下端开设有消毒井进水口(7);所述培育池还包括位于培育池基础底板(I)下方的预埋出水横管(18),该预埋出水横管(18)的内端连接有出水内纵管(19),外端连接有出水外纵管(20);出水内纵管(19)的上端口位于消毒井(16)中,出水外纵管(20)的出水口位于培育池边沿部位液面以下;分离井(10)和培育池底部空间(15)之间安装有分离井排污管(2);培育池基础底板(I)中心位置设有集污坑(3),集污坑(3)连接有排污管(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还包括穿过生物净化池(8)的池底并靠近生物净化池壁(6)的回流及排空管(5)。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内纵管(19)的上端口连接有出水水位调节管(21),该出水水位调节管(21)由两节以上管路首尾套接而成。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驼背鲈与鞍带石斑鱼的工厂化杂交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还包括内端与预埋出水横管(18)相连接的冷水管,内端与预埋出水横管(18)相连接的热水管,设置在出水外纵管(20)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培育池不同位置的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分别连接冷、热水源。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5850814SQ20161033268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9日
【发明人】马文辉, 李文升, 庞尊方, 刘江春, 孙礼娟, 邵光彬, 孙芳芳, 林好蔚, 张君华, 姜燕, 王晓梅, 翟介明, 李波
【申请人】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