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8220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为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本发明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病害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病害不易产生抗药性。
【专利说明】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农作物病害上的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氟吡菌胺(fluopicolide):该药保护性好、渗透性强,对卵菌真纲菌病害有较高 的生物活性,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能从植物叶基向叶尖方向传导。
[0003] 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或氟菌唑均为常用杀菌剂,广泛应用在农作物的病害 上。
[0004]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 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 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菌的复配效果 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 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氟吡菌胺与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复配 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氟吡菌胺与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复配 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氟吡菌胺 的杀菌组合物。
[0006] 本发明提出的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分成A 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 : 80~80 : 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选 自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 1 : 50~50 : 1;更优选为氟吡菌胺和氟环唑的重量比为20:1~1:20;氟吡菌胺和苯醚 甲环唑的重量比为20:1~1:20 ;氟吡菌胺和己唑醇的重量比为20:1~1:20 ;氟吡菌胺和 氟菌唑的重量比为20:1~1:20 ;最优选为氟吡菌胺和氟环唑的重量比为9:1~1:9 ;氟吡 菌胺和苯醚甲环唑的重量比为9:1~1:9 ;氟吡菌胺和己唑醇的重量比为9:1~1:9 ;氟吡 菌胺和氟菌唑的重量比为9:1~1:9。
[0007] 本发明提出的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所述的农 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 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 为霜霉病、疫病、稻痕病、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曲病、锈病、叶枯病、黑痘病、斑 枯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纹枯病或褐腐病。
[0008] 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 : 80~80 : 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 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〇. 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 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 %~70 %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 5 %~50 % ;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 %~80 %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 %~80 %。
[0009]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 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001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 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 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崩解剂、抗冻剂等中的一种 或几种。
[0011]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杀菌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选 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或微囊悬 浮-悬浮剂,还可以制成颗粒剂、种衣剂、悬浮种衣剂、超低容量液剂。
[0012]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O. 1 %~80 %、活性成分 BO. 1 %~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0013]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O. 1 %~80 %、活性成分 BO. 1 %~80%、分散剂3%~12%、湿润剂1 %~8%、崩解剂1 %~10%、粘结剂0~8%、 填料余量。
[0014]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成分 BO. 1 %~50 %、分散剂2 %~10 %、湿润剂2 %~10 %、消泡剂0? 01 %~2 %、增稠剂0~ 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5]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成分 BO. 1 %~50%、分散剂2%~10%、消泡剂0? 01 %~2%、溶剂1 %~15%、增稠剂0~2%、 乳化剂2%~1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6]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O. 1 %~50%、活性成分 BO. 1 %~50%、溶剂1 %~30%、乳化剂1 %~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 剂0. 01 %~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17]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成分 BO. 1 %~50 %、溶剂1 %~30 %、乳化剂3 %~25 %、抗冻剂0~8 %、消泡剂0? 01 %~2 %、 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18]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成分 BO. 1 %~50 %、高分子囊壁材料2 %~10 %、分散剂1 %~10 %、有机溶剂1 %~10 %、乳化 剂1 %~7%、消泡剂0? 01 %~2%、pH调节剂0? 01 %~5%、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9]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 性成分BO. 1 %~50 %、高分子囊壁材料2 %~10 %、分散剂1 %~12 %、湿润剂1 %~8 %、 有机溶剂1 %~15%、乳化剂1 %~6%、消泡剂0. 01 %~2%、增稠剂0~2%、pH调节剂 0? 01 %~5%、去离子水加至100% ;
[002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1]
[0022]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4]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6]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8]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0029]
[0030]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3]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5]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0037]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38] (1)氟吡菌胺与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 持效作用;(2)对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 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上的 病害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 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40] 应用实施例一
[0041] 实施例1~16可湿性粉剂
[0042] 将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 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0043] 表1实施例1~16各组分及重量份
[0044]
[0045] 实施例17~32水分散粒剂
[0046] 将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 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 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0047] 表2实施例17~32各组分及重量份
[0048]
[0049] 实施例33~48悬浮剂
[0050]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 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 在5 y 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0051] 表3实施例33~48各组分及重量份
[0052]

[0054] 实施例49~56悬乳剂
[0055]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 合均勾,加入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 y m以下,制得活 性成分B的悬浮剂,然后将氟嘧菌胺、溶剂、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 浮剂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0056] 表4实施例49~56各组分及重量份

[0059] 实施例57~64水乳剂
[0060] 将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 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 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 体见表5。
[0061] 表5实施例57~64各组分及重量份

[0064] 将表1-5中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0065] 实施例65~67微乳剂
[0066] 将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充分混合成 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 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 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6。
[0067] 表6实施例65~67各组分及重量份
[0069] 实施例68、69微囊悬浮剂
[0070] 将氟吡菌胺、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 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 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 剂产品。具体见表7。
[0071] 表7实施例68、69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2]
[0073] 实施例70、71微囊悬浮-悬浮剂
[0074] 将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 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 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吡菌胺,在球磨机中球 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 y 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 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 品,具体见表8。
[0075] 表8实施例70、71各组分及重量份
[0077]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 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 <0.5为拮抗作用, 0. 5彡SR彡1. 5为相加作用,SR > 1. 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078]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 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 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 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0079]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一 5
[0081]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y 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 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 = 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值。同时根据 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 < 0. 5为拮抗作用,0. 5彡SR彡1. 5 为相加作用,SR > 1. 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0082]
[0083]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0084] A为氟吡菌胺;
[0085] B选自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中之一种。
[0086] 应用实施例二:
[0087] 供试病害:水稻稻曲病
[0088] 试验药剂均由
【申请人】提供。
[0089]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吡菌胺与氟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 抑制浓度范围。
[0090] 毒力测定结果
[0091] 表9氟吡菌胺与氟环唑复配对水稻稻曲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092]
[0094] 由表9可知,氟吡菌胺与氟环唑配比在80 : 1~1 : 80时对水稻稻曲病的增效 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 : 1~1 : 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吡菌 胺与氟环唑的配比在20 : 1~1 : 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25以上;当 氟吡菌胺与氟环唑的配比在1 : 9~9 : 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35以 上。经
【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氟环唑的优选配比为20 : 1、19 : 1、18 : 1、17 : 1、 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尤其 是当氟吡菌胺与氟环唑重量比为1 :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95] 应用实施例三:
[0096] 供试病害:番前疫病
[0097] 试验药剂均由
【申请人】提供。
[0098]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吡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 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099] 毒力测定结果
[0100] 表10氟吡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番茄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01]
[0102] 由表10可知,氟吡菌胺与苯醚甲环唑配比在80 : 1~1 : 80时对番茄疫病的增 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 : 1~1 : 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吡 菌胺与苯醚甲环唑的配比在20 : 1~1 : 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25 以上;当氟吡菌胺与苯醚甲环唑的配比在1 : 9~9 : 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 均在2. 35以上。经
【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苯醚甲环唑的优选配比为20 : 1、19 : 1、 18 : 1、17 : 1、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2:3、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 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尤其是当氟吡菌胺与苯醚甲环唑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 明显。
[0103] 应用实施例四:
[0104] 供试病害:葡萄白粉病
[0105] 试验药剂均由
【申请人】提供。
[0106]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吡菌胺与己唑醇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 抑制浓度范围。
[0107] 毒力测定结果
[0108] 表11氟吡菌胺与己唑醇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09]
[0110] 由表11可知,氟吡菌胺与己唑醇配比在80 : 1~1 : 80时对葡萄白粉病的增效 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 : 1~1 : 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吡菌 胺与己唑醇的配比在20 : 1~1 : 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25以上;当 氟吡菌胺与己唑醇的配比在1 : 9~9 : 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35以 上。经
【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己唑醇的优选配比为20 : 1、19 : 1、18 : 1、17 : 1、 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3:2、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 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 尤其是当氟吡菌胺与己唑醇重量比为3 :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11] 应用实施例五:
[0112] 供试病害:梨树黑星病
[0113] 试验药剂均由
【申请人】提供。
[0114]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吡菌胺与氟菌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 抑制浓度范围。
[0115] 毒力测定结果
[0116] 表12氟吡菌胺与氟菌唑复配对梨树黑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17]
[0118] 由表12可知,氟吡菌胺与氟菌唑配比在80 : 1~1 : 80时对梨树黑星病的增效 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 : 1~1 : 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吡菌 胺与氟菌唑的配比在20 : 1~1 : 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25以上;当 氟吡菌胺与氟菌唑的配比在1 : 9~9 : 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 35以 上。经
【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氟菌唑的优选配比为20 : 1、19 : 1、18 : 1、17 : 1、 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3:2、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 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 尤其是当氟吡菌胺与氟菌唑重量比为3 :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19] 经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霜霉病、疫病、稻瘟 病、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曲病锈病、叶枯病、黑痘病、斑枯病、炭疽病、斑点落 叶病、纹枯病或褐腐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SR均大于1. 5。
[0120]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
【申请人】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氟吡菌胺悬浮剂(市 购)、12.5%氟环唑悬浮剂(市购)、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自配)、30%己唑醇悬浮剂(市 购)、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市购)。
[0121] 应用实施例六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0122]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郊区,药前调查黄瓜白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 期施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0123] 表13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0124]
[0125] 由表13可以看出,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经申请 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炭疽病和灰霉病, 防治效果均高于96 %,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 影响。
[0126] 应用实施例七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试验。
[0127]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药前调查番茄疫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 施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0128] 表14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试验
[0129]
[0130] 由表14可以看出,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疫病,经申请 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均高于 96 %,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31] 应用实施例八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
[0132]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药前调查小麦锈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 期施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0133] 表15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
[0134]
[0135] 由表15可以看出,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锈病,经
【申请人】 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防治效 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36] 应用实施例九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
[0137]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药前调查水稻稻曲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 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0138] 表16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
[0139]
[0140] 由表16可以看出,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经申请 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叶枯病和稻瘟病, 防治效果均高于96 %,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 影响。
[0141] 应用实施例十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药效试验。
[0142]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梨树黑星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 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0143] 表17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药效试验
[0144]
[0145] 由表17可以看出,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梨树黑星病,防治效 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46] 应用实施例十一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0147] 本试验安排在广西省浦北县,药前调查香蕉叶斑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 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0148] 表18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0149]
[0150] 由表18可以看出,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经申请 人试验发现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均高于 96 %,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51]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氟吡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 物上的霜霉病、疫病、稻痕病、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曲病锈病、叶枯病、黑痘 病、斑枯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纹枯病或褐腐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6%以上,优于单 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主权项】
1.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 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 : 80~80 : 1,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氟吡菌胺, 活性成分B选自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菌唑中之一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 成分B的重量比为1 : 40~40 :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氟吡菌胺和烯唑醇的重量比为20:1~1:20 ; 氟吡菌胺和环唑醇的重量比为20:1~1:20 ; 氟吡菌胺和戊菌唑的重量比为20:1~1:20 ; 氟吡菌胺和氟菌唑的重量比为20:1~1:20。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 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或微囊悬 浮-悬浮剂。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为霜霉病、疫病、稻瘟病、灰霉 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曲病锈病、叶枯病、黑痘病、斑枯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纹 枯病或褐腐病。
【文档编号】A01N43/50GK105851012SQ20151003638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发明人】张秋芳, 高云
【申请人】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