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滇重楼抗病与增产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10628498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滇重楼抗病与增产的种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滇重楼抗病与增产的种植方法,包括选地、滇重楼和大豆间种及其管理;选择海拔2000~3000m,气候温度14~20℃,土壤为pH为5~6的沙质土壤,施入农家肥1500kg/亩为基肥,搭建遮光率为50%的遮阳网,在滇重楼种植期间,每畦种植2行滇重楼苗间种1行大豆,每年采收大豆后,将豆秆覆盖在畦面上;每年大豆生长期间,有豆荚螟危害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和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交替喷雾大豆植株至豆荚螟消灭;从滇重楼移栽至滇重楼采收期间的每年8月中旬用农家肥500kg/亩对滇重楼进行追肥。本发明方法能使滇重楼根腐病等发病率降64%,产量提高28%。
【专利说明】
一种提高滇重楼抗病与増产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间种大豆农作物的方式来降低 滇重楼的发病率和提高滇重楼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漬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为百合科重楼属(Paris L.)植物, 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是云南白药、热毒清、宫血宁、季德 胜蛇药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滇重楼是云南的道地药材,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等 省,是云南省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品种之一,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 有新中药产品推出,其需求量日益增加,据估计,目前云南省每年对滇重楼的需求量在1000 吨以上。长期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企业都是以野生滇重楼资源为原料,随着需求量的增加 和不合理的采挖,已致使野生滇重楼资源日益减少,现已列为云南省30种稀缺濒危天然药 物之一。我国滇重楼主产区资源的枯竭,致使制药企业的生产已面临严重的原料短缺危机, 影响到企业药品的产量和内在质量,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因此,发展滇重楼的人工种植以取 代对野生资源的索取,对于以该植物为原料的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 在滇重楼栽培模式研究方面,目前多数集中在采用遮荫网控制透光率的方式对滇 重楼进行种植方式的研究,如遮荫率太高,植株高度和叶片虽然表现良好,地下根茎生长缓 慢,增重量和产量受到影响。如果遮荫率过低,即使没有晒死,部分也会提前黄化枯萎倒苗, 地下根茎生长同样受到影响。由于滇重楼需求量逐年增加,近年云南省全省各地区都有滇 重楼的人工种植,但滇重楼种植的药农只是采用粗放简单的种植方式,调查研究发现,多地 滇重楼种植基地病虫害严重,且多以真菌侵染引起的腐烂病为主,严重危害滇重楼的产量。 因此,对滇重楼栽培模式规范化的探索,是未来滇重楼产业走向健康发展的前提。
[0004] 本发明人通过综合分析滇重楼的生长习性,结合滇重楼种植的田间实际情况,发 明了一种既能大大提高了滇重楼产量,又能降低滇重楼发病率的方法。通过2013年到2015 年两次查新检索,目前在国内外未发现有此种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滇重楼种植发病率高和产量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不 同其它方法的能大大降低滇重楼发病率和提高滇重楼种植产量的新方法。
[0006]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方法为一种提高滇重楼抗病与增产的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选 地、滇重楼和大豆间种及其管理;具体为:
[0007] (1)选地
[0008] 选择海拔2000~3000m,气候温度14~20 °C,土壤为pH为5~6的沙质土壤,深耕土 壤40~50cm,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并与耕作层土壤搅拌均匀,搭建遮光率为50 %的遮阳网;所 述基肥为农家肥,基肥施入量为1500kg/亩;
[0009] (2)滇重楼和大豆间种及其管理
[0010] ①第一年3月中旬移栽3~4年生滇重楼苗,每畦种植2行滇重楼苗间种1行大豆,大 豆与滇重楼苗移栽同期挖穴播种,大豆采收期为大豆播种的当年7月采收;
[0011] ②分别于第二年3月中旬和第三年3月中旬重复在第一年间种大豆的位置挖穴播 种大豆;
[0012]③每年大豆生长期间,有豆荚螟危害时,每隔7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和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交替喷雾大豆植株至豆荚螟消灭;每年7月大豆采收后,将 大豆豆杆覆盖在畦面上;
[0013] ④滇重楼移栽连续生长3年后,于滇重楼倒苗后采收滇重楼根茎,从滇重楼移栽至 滇重楼采收期间的每年8月中旬用农家肥500kg/亩对滇重楼进行追肥。
[0014] 优选,步骤(2)①每畦种植的滇重楼行距为40cm,株距为10cm;步骤(2)①和步骤 (2)②所播种的大豆的株距为15cm,每穴播2~3粒大豆种子。
[0015] 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创新点及有益效果是:
[0016] 1、选择适宜的海拔、气候温度、土壤pH的沙质土壤,搭建适宜的遮阳网;
[0017] 2、每畦种植2行重楼间种1行大豆,以及优选的滇重楼株、行距和大豆株距。
[0018] 3、大豆每年采收期后,用大豆豆杆覆盖畦面。
[0019] 4、滇重楼种植期间每年8月中旬对滇重楼追施农家肥500kg/亩,以促进滇重楼块 茎膨大。
[0020] 本发明在深入研究间套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将独特的他人未发现的有利于促进 滇重楼生长和提高其抗病的方法进行发掘,大大降低了滇重楼根腐病等发病率和提高了滇 重楼种植产量,与现有滇重楼种植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滇重楼根腐病等发病率降低 64.59%,滇重楼种植产量提高了28.90%,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0021 ]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 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 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实施例无特殊说明的为常规方法。
[0023] 实施例1
[0024]本发明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5] (1)选地
[0026] 选择海拔2000~3000m,气候温度14~20 °C,土壤为pH为5~6的沙质土壤,深耕深 松,深耕土壤40~50cm,起畦,畦面宽1.5m、沟宽0.3m,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基肥与耕作层土 壤搅拌均匀,搭建遮光率为50 %的遮阳网;所述基肥为腐熟农家肥,基肥施入量为1500kg/ 亩;
[0027] (2)滇重楼和大豆间种及其管理
[0028]①第一年3月中旬移栽3年生滇重楼苗,每畦种植2行滇重楼苗间种1行大豆,每畦 种植的滇重楼行距为40cm,株距为10cm;大豆于滇重楼苗移栽同期挖穴播种,大豆株距为 15cm,每穴播2~3粒大豆种子。大豆采收期为当年播种当年7月采收;
[0029] ②分别于第二年3月中旬和第三年3月中旬重复在第一年间种大豆的位置挖穴播 种大豆,大豆株距为15cm,每穴播2~3粒大豆种子;
[0030] ③每年大豆生长期间,有豆荚螟危害时,每隔7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和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交替喷雾大豆植株至豆荚螟消灭;每年7月大豆采收后,将 大豆豆杆覆盖在畦面上;
[0031 ]④滇重楼移栽连续生长3年后,于滇重楼倒苗后采收滇重楼根茎,从滇重楼移栽至 滇重楼采收期间的每年8月中旬用腐熟农家肥500kg/亩对滇重楼进行追肥,以促进块茎膨 大。
[0032] 实施例2对照
[0033]实施例2是通过改变滇重楼为单一种植这一单一因子与实施例1间种大豆的种植 方式比较其对滇重楼产量和抗病性的影响。实施例2除在滇重楼种子期间每年均不间种大 豆,同时不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8%乐斯本乳油、不用大豆豆杆覆盖在畦面外,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0034]实验结果详见表1。
[0035]表1不同种植方式对滇重楼的影响(种植三年后)
[0036]
[0037] 注:表1中发病主要指根腐病和茎腐病。
[0038] 表1表明:与单一种植滇重楼方式相比,本发明方法采用滇重楼间种大豆的方式, 滇重楼重量和抗病性提高明显,滇重楼产量平均提高28.90 %,尤其是抗病性显著提高,滇 重楼根腐病等发病率平均降低64.59%。
【主权项】
1. 一种提高滇重楼抗病与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选地、滇重楼和大豆间种及 其管理;具体为: (1) 选地 选择海拔2000~3000m,气候温度14~20°C,土壤为pH为5~6的沙质土壤,深耕土壤40 ~50cm,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并与耕作层土壤搅拌均匀,搭建遮光率为50 %的遮阳网;所述基 肥为农家肥,基肥施入量为1500kg/亩; (2) 滇重楼和大豆间种及其管理 ① 第一年3月中旬移栽3~4年生滇重楼苗,每畦种植2行滇重楼苗间种1行大豆,大豆与 滇重楼苗移栽同期挖穴播种,大豆采收期为大豆播种的当年7月采收; ② 分别于第二年3月中旬和第三年3月中旬重复在第一年间种大豆的位置挖穴播种大 豆; ③ 每年大豆生长期间,有豆荚螟危害时,每隔7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 和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交替喷雾大豆植株至豆荚螟消灭;每年7月大豆采收后,将大豆 豆杆覆盖在畦面上; ④ 滇重楼移栽连续生长3年后,于滇重楼倒苗后采收滇重楼根茎,从滇重楼移栽至滇重 楼采收期间的每年8月中旬用农家肥500kg/亩对滇重楼进行追肥。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提高滇重楼抗病与增产的种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2)①每畦种植的滇重楼行距为40cm,株距为10cm;步骤(2)①和步骤(2)②所播种的大豆的 株距为15cm,每穴播2~3粒大豆种子。
【文档编号】A01G1/00GK105993500SQ20161036190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8日
【发明人】刘涛, 杨生超, 谢世清, 孟珍贵, 许雪峰, 年有云, 李晓贤
【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