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0667487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其步骤:A、湖面搭建封底围隔: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周边四个角固定于钢管骨架上;B、围隔内投饵:枝角类的天然饵料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后的微藻滤液,含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培养的枝角类用于摄食浮游植物控制蓝藻生物量;C、围隔内枝角类接种:筛选规模化培养的淡水枝角类,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富营养水体中繁殖的枝角类;D、围隔内枝角类采收:在枝角类繁殖过程中,使用网兜进行打捞采收。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养殖成本低,水体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利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及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
【专利说明】
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业与水环境生态修复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 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尤其适用于大型枝角类(如Daphnia)的大规模培养,可应用 于淡水养殖业优质天然饵料大规模生产及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领域提供充足的浮游动 物种质资源。
【背景技术】
[0002] 枝角类(Cladocera)俗称潘或红虫,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 (Crustacea)、鲍足亚纲(Phyllopoda)、双甲目(Diplostraca)、枝角亚目(Cadoera),是水体 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枝角类 不仅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40%_60% ),含有鱼类营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 且含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是饲养鱼类虾蟹幼体等最理想的活饵料。另外一方面,水体 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的暴发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利用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是生物操纵控制藻类水华的理论基础。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 关键因子之一,而大型浮游动物则是最重要的、最可能压低浮游植物数量的因素,其中大型 枝角类是藻类最有效的牧食者。然而,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的生命周期短、繁殖快,初级 产品如不迅速被次级生产者(浮游动物)利用将形成积累,产生所谓的水华;而枝角类是湖 泊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在水生态系统中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大型 枝角类(如Daphnia)对浮游植物有较高的滤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 藻类水华。另外,枝角类与水体质量关系密切,其中不少种类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有些种 类本身能积累和代谢一定量的污染物,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水质净化器"的作用。因此,枝 角类作为一种优质天然饵料及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对其进行规模化培养对淡水养殖业及湖 泊生态修复方面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0003] 过去对枝角类的利用主要采用池塘施肥等粗放式培养,或人工捞取天然资源,在 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水温等自然条件限制。随着鱼虾蟹养殖业的蓬勃兴起及苗种生产的不 断发展,对枝角类的需求量相应增大。同时通过对枝角类品种、数量等的控制可以直接影响 其对蓝藻的摄食(下行作用),达到控制浮游植物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大规模人工培养大型 枝角类已受到普遍重视。由于现存的人工培育方式还存在着占用水体面积大,效率低,成本 高,饵料不洁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目前的规模化培养存在一定困难。关于枝角类的饵料, 过去大量研究仅局限于单细胞藻类、Banta粪土培养液(牛、马干粪和稻草浸出液)、酵母等。 受饵料来源的制约,培养规模及产量上未有大的突破。因此若能将富营养化湖水中大量存 在的蓝藻、沉水植物残渣碎肩等作为枝角类培养的天然饵料,开发基于富营养化水体原位 规模化培养枝角类的方法,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证枝角类的饵料供应。为进一步促进 枝角类的大规模培养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 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利用富营养化湖泊天然湖水饲养枝角类,养 殖期间根据枝角类的生长情况进行投饵。养殖成本低,水体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具有管 理简便、捕捞方便、无需大量的投饵,利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及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 提供了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其步骤是:
[0007] A、湖面搭建封底围隔:用于湖水中枝角类养殖的原位围隔为定制的防水布(市场 上购置)围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均能制备),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内有一层 不透水的聚乙烯塑料布,周边四个角固定于钢管骨架上,围隔内与围隔外没有水交换(封底 的防水布围隔系统)。
[0008] 所述的定制的防水布围隔的尺寸为1.OmX 1.OmX 1.0m(长X宽X深)或等效体积 lm3以上大小规格。
[0009] B、围隔内投饵:枝角类的天然饵料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孔径 小于100μπι)过滤后的微藻滤液(叶绿素 a含量大于lOOyg/L)或湖水直接添加适量沉水植物 腐烂物(腐烂物体积比大于0.5%)等富含有机物的水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含蓝藻 水华湖水经过孔径小于1〇〇 μπι的筛网过滤培养的枝角类更适合用于摄食浮游植物控制蓝藻 生物量。所述的微藻是指生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单细胞藻或直径不超过60微米的群体藻, 包括硅藻门、绿藻门、金藻门、黄藻门以及蓝藻门的藻类植物。
[0010] C、围隔内枝角类接种:筛选适合于规模化培养的3 - 6种淡水枝角类(常见的主要 有大型蚤,蚤状蚤、隆重线蚤等)。枝角类的接种密度1000个/m3及以上。人工培育的蚤种来 源十分广泛,可用浮游动物网人工打捞采集一些富营养水体中大量繁殖的枝角类;另外,在 无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可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底泥,其中的休眠卵即冬卵 经过一段时间(3-7天)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适当的繁殖条件(温度20-25Γ左右、光照不 低于lOOOLux)也可获得蚤种。潘属中的常见的大型潘,蚤状潘、隆线潘、长刺潘等及裸腹潘 属中的少数种类(如直额裸腹潘、多刺裸腹潘等)均适于人工培养(见文献:陆开宏.淡水枝 角类的培养技术[J].水产养殖,1992,1:2-4.)。
[0011] D、围隔内枝角类采收:在枝角类自然繁殖过程中,当枝角类的密度超过200个/升 以上时,对于成年枝角类进行采收,具体的采收方式为,使用30目以上的网兜进行打捞采 收。
[0012] 所述的枝角类主要包括潘属中常见的大型潘,蚤状潘、隆线潘等。
[0013] 所述的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在养殖过程中无需控制温 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封底围隔上端为柔性浮体,可随水位波动而升降(围隔柔性浮体设计 图如图1和图2)。
[0014] 所述的枝角类的饵料为富营养化湖泊含蓝藻水华湖水或湖水添加沉水植物腐烂 物等天然饵料;另外注水时需用100目及以上的筛网过滤,避免小鱼等敌害生物进入。
[0015] 所述的在枝角类养殖过程中,可定期泼洒有益菌,所述的有益菌选自光合细菌或 枯草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或乳酸菌其中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多种)混合;所述的有益菌的 泼洒周期为2-7天;每次泼洒的有益菌重量为1 -10mg/L。
[0016] 所述的在枝角类养殖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水质的变化(如透明度、溶解氧等),当水 体溶解氧低于2mg/L,或透明度大于60cm时,及时进行采收及注入新水或添加饵料,具体的 采收方式为,使用30目以上的网兜进行打捞采收。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优点和效果:
[0018]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该技术主要利用 富营养化湖泊天然湖水饲养枝角类,养殖期间根据枝角类的生长情况进行投饵。与现有技 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进行的枝角类养殖,具有养殖成本低、水体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等 优点。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养殖方法还具有管理简便、捕捞方便、无需大量投饵等优点,利 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及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
[0019] 1)喂养不同饵料对大型潘等枝角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喂养蓝藻水华滤液或沉 水植物腐烂液均可获得较高密度的大型潘等枝角类,枝角类密度在培养周期2-3周可达到 200~1000个/L,且大部分个体较大(大部分体长达到4mm以上),颜色大部分为红色,活性好 (不同饵料喂养大型潘的生长特性见下表)。
[0020]
[0022] 2)通过挑选个体较大、活性好的大型潘开展控藻实验,结果发现大型潘密度与藻 密度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见图5):大型潘密度越大,藻生物量下降越快,当大型潘密度大 于40个/L时,可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较低密度藻的繁殖速度,另外叶绿素 a浓度低于75yg/L 时,可在一周内可降至50yg/L以下。表明藻密度越高,藻生长潜力越大,需要高密度的大型 潘才能控制;相反,藻密度越低,较低密度大型潘就可控制藻的生长速度。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一种枝角类培养封底围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一种封底围隔泡沫浮体大样示意图。
[0025] 图3为一种12mX12mX1.5m(长X宽X深)围隔照片。
[0026] 图4为一种3mX3mX1.5m(长X宽X深)围隔照片。
[0027] 图5为一种不同密度大型潘对微囊藻生物量控制效果示意图。
[0028]其中a,b,(^v别为叶绿素 a初始含量50yg/L,75yg/L,100yg/L条件下不同密度大型 潘的控藻效果:大型潘密度越大,藻生物量下降越快,当大型潘密度大于40个/L时,可控制 富营养化水体中较低密度藻的繁殖速度,如叶绿素 a浓度低于75yg/L时,可在一周内降至50 yg/L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 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 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 护。
[0030] 实施例1:
[0031] -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2] 1)大型潘的筛选:
[0033]筛选健康、有活力的大型潘(体长大于2-6mm),大型潘的来源主要为人工培育(室 温条件下定期喂养小球藻或栅藻),种源为滇池草海底泥经孵化自然繁殖的大型潘。
[0034] 2)封底围隔搭建:
[0035]封底围隔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内有一层不透水的聚乙烯塑料布,周边 四个角固定于钢管骨架上,围隔内与围隔外没有水交换。围隔的尺寸为12mX12mX1.5m(长 X宽X深)。将富含蓝藻水华的湖水经过200目以上的筛网过滤到搭建好的围隔内;图3中所 示的枝角类(大型潘)养殖围隔(12m X 12m X 1 · 5m),面积为144m2,水量约200m3。
[0036] 3)大型潘接种:
[0037] 将筛选后的枝角类接种到已经富含微藻的水体中,接种密度为1000个/m3。
[0038] 4)大型潘养殖:
[0039]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养殖围隔中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在大型潘养殖过 程中,需要定期泼洒有益菌,所述有益菌为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或乳酸菌其 中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多种)混合;有益菌的泼洒周期为10天;每次泼洒的有益菌重量 为10mg/L。
[0040] 5)大型潘采收:
[0041] 当大型潘的密度超过200个/升以上时,对于成年大型潘进行采收,具体的采收方 式为,使用30目以上的网兜进行部分采收,剩下的小型枝角类继续培养。
[0042]收获后的大型潘个体大(大部分体长达到4mm以上),密度高(约500~1000个/升), 颜色大部分为红色,活性好。
[0043] 实施例2:
[0044] -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5] 1)大型潘的筛选:
[0046] 筛选健康、有活力的大型潘(体长2_6mm),大型潘的来源主要为人工培育,种源为 滇池草海底泥经孵化自然繁殖的大型潘;
[0047] 2)封底围隔搭建:
[0048]封底围隔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内有一层不透水的聚乙烯塑料布,周边 固定于钢管骨架上,围隔内与围隔外没有水交换。围隔的尺寸为3mX3mX1.5m(长X宽X 深)。其中一个围隔将富含蓝藻水华的湖水经过200目以上的筛网过滤到搭建好的围隔内, 并给予自然光照,培养微型藻类;另外一个围隔注入湖水并添加适量的沉水植物腐烂物,并 去除鱼类等敌害生物;如图4中所示的枝角类(大型潘)养殖围隔(3mX3mX 1.5m),面积为 9m2,水量约 13.5m3。
[0049] 3)大型潘接种:
[0050] 将筛选后的枝角类接种到已经富含有机质(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沉水植物腐烂物, 大量释放营养盐至水体中)的水体中,接种密度为1000个/m 3。
[0051 ] 4)大型潘养殖:
[0052]在养殖过程中,控制养殖围隔中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在大型潘养殖过 程中,需要定期泼洒有益菌,所述有益菌为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或乳酸菌其 中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多种)混合;有益菌的泼洒周期为10天;每次泼洒的有益菌重量 为10mg/L ;
[0053] 5)大型潘采收:
[0054]当大型潘的密度超过200个/升以上时,对于成年大型潘进行采收,具体的采收方 式为,使用30目以上的网兜进行部分采收,剩下的小型枝角类继续培养。
[0055] 收获后的大型潘个体大(大部分体长达到4mm以上),密度高(约500~1000个/升), 颜色大部分为红色,活性好。
[0056]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开展了以下实验并获得以下的技术效果:
[0057] 1)喂养不同饵料对大型潘等枝角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喂养蓝藻水华滤液或沉 水植物腐烂液均可获得较高密度的大型潘等枝角类,枝角类密度在培养周期2-3周可达到 200~1000个/L,且大部分个体较大(大部分体长达到4mm以上),颜色大部分为红色,活性好 (不同饵料喂养大型潘的生长特性见下表)。
[0058]
[0059] 2)通过挑选个体较大、活性好的大型潘开展控藻实验,结果发现大型潘密度与藻 密度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见图5):大型潘密度越大,藻生物量下降越快,当大型潘密度大 于40个/L时,可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较低密度藻的繁殖速度,另外叶绿素a浓度低于75yg/L 时,可在一周内可降至50yg/L以下。表明藻密度越高,藻生长潜力越大,需要高密度的大型 潘才能控制;相反,藻密度越低,较低密度大型潘就可控制藻的生长速度。
【主权项】
1. 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其步骤是: A、湖面搭建封底围隔:用于湖水中枝角类养殖的原位围隔为防水布围隔,用高密度聚 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内有一层不透水的聚乙烯塑料布,周边四个角固定于钢管骨架上,围隔 内与围隔外没有水交换; 所述的防水布围隔为1.0 mX 1.0 mX 1.0 m长X宽X深或等效体积1 m3以上规格; B、 围隔内投饵:枝角类的天然饵料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后的微 藻滤液或湖水直接添加沉水植物腐烂物,含蓝藻水华湖水经过孔径小于100 pm的筛网过滤 培养的枝角类用于摄食浮游植物控制蓝藻生物量,所述的微藻是指生活在富营养化水体 中,单细胞藻或直径不超过60微米的群体藻,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光合作用效率远高于普通 植物,包括硅藻门、绿藻门、金藻门、黄藻门以及蓝藻门的藻类植物; C、 围隔内枝角类接种:筛选适合于规模化培养的3 - 6种淡水枝角类,枝角类的接种密 度1000个/m3,人工培育的蚤种来源十分广泛,用浮游动物网采集一些富营养水体中大量繁 殖的枝角类;另外,在无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底泥,其 中的休眠卵即冬卵经过3-7天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繁殖条件,温度20-25Γ、光照不低于 1000 Lux,潘属中的常见的大型潘,蚤状潘、隆线潘、长刺潘种类均适于人工培养; D、 围隔内枝角类采收:在枝角类自然繁殖过程中,枝角类的密度超过200个/升,对于 成年枝角类进行采收,使用30目的网兜进行打捞采收; 所述的在枝角类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有益菌,所述的有益菌选自光合细菌或枯草芽 孢杆菌或酵母菌或乳酸菌其中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混合; 所述的有益菌的泼洒周期为2-7天;每次泼洒的有益菌重量为1-10 mg/L; 所述的在枝角类养殖过程中,定期监测水质的变化,水体溶解氧低于2 mg/L,或透明度 大于60 cm,进行采收及注入新水或添加饵料。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6035244SQ20161047217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发明人】吴幸强, 肖邦定, 王纯波, 冯闪闪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